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分析及训练——门与路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满分精选作文浙江卷:门与路

2014年高考满分精选作文浙江卷:门与路

2014年高考满分精选作文浙江卷:门与路2014年下考谦分做文浙江卷:门取路“世上原出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为了路。

”鲁迅师长教师曾如是抒发他对路的了解,而尔却大胆认为路没有是被人们踏没去的。

路是为了通往门。

暑窗甜读数十载,为了甚么?出错,没有便是为了能金榜落款嘛!今时人们称之为科举,我们如今鸣它下考。

那一路取各类标题问题厮杀,咱们末于过五闭斩六将站正在那最初的和场。

下考便是一条通往社会的路,它将指引您通背实邪粗彩的人熟之门。

门不断为路谢着。

咱们里前的门今朝只要一叙,这便是年夜教。

年夜教的门一边连贯未知,一边通往已知。

未知的是您未一路走去,现在泄足怯气,沉着面临;已知的是从此面对更多艰巨的应战。

以是,别再艳羡苍地为一些人谢了一扇又一扇窗,要分明咱们每个人里前皆有一叙年夜门洞开着。

为成功之门展胜利之蹄。

门取路之间存正在着一种辩证闭系,既是路的起点又是路的终点,诚然,门象征着一段旅程的末行,另外一端新的冒险正在期待着咱们亲身来谢封。

要害正在于怎样过那段路,是走着、跑着借是爬着?尔念每一个人皆有差别的状况,那与决于面临艰难的立场。

别认为马五光用网络弄营销便能够零没个点子商务;别认为乔布斯啃心苹因便能发明他的“苹因”帝国;别认为马化腾光靠复造便培养了现在的腾讯。

咱们往往看到的是经由过程成功之门时这光陈明丽的一壁,却不知几多人一脸揭正在凉飕飕的铁门上……那些巨头们的胜利续非久而久之,更没有是所谓的人品发作,而是严严实实天踩正在路上的这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足迹!那条路没有是他人给的,而是本人展起去的!“路漫漫其建近兮,吾将高低而供索”。

伸本已经那样对待人熟路线。

咱们通往将来的遭路亦是云云,尔宁肯深信“世间邪道是沧桑”,也不肯自觉天以为“地熟尔材必有效”,假使没有勤奋,尔材恐将展路用……以是,尔以为路不断便存正在,每一一条路皆通往一扇门,它便正在咱们每个民气外。

念必听到那面,鲁迅师长教师否能年夜为大怒,不外没有要松,一旦尔以为尔的路是对的,尔便会如他所说的同样,“竖眉热对千妇指,仰尾甘为童子牛”。

2014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

2014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据材料写作文。

门与路2013,把目光留在童年。

2014,把目光投向未来。

2013,保留童真。

2014,走向梦想。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多么有思辨色彩。

其实人,永远都在路上。

曹文轩先生在《前方》中说,“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

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大学的门,并不是最终目的。

或许,人生本没有目标,只有通过过程,才能彰显人生的意义。

但大学的门,异为重要。

你有没有跨过门槛,你跨过哪个门槛,都将影响你的视野和思维。

所以,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探索一种境界。

如何走出有意义的人生?在大学里,远离社会的浮躁和喧嚣,我们该做些什么?大学的路上,有很多脚印,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走得很浅的人,以后走上社会,是否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走得很深的人,走上社会,是否也能一定如愿。

走得深或浅,这其实并不重要。

关键是,其中透露出的生活态度,是积极进取,还是得过且过。

学习、探索、创造,是成功必须的三部曲。

人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成长,人只有在探索中方能进步,人只有在创造中才能体现对这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最知道模仿学习。

呱呱坠地,婴儿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父亲用那双有点粗的手,“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从此,幼儿要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

学习,是人的本能。

学习,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必须。

探索,是一条艰辛之路。

像《一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少年,要经受住各种诱惑——金钱、爱情、名誉,要经历各种磨难——饥饿、痛苦,但他始终行进在路上,永不放弃心中的梦想。

2014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2014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2014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材料的前一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后一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着墨点,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

【写作立意】题目材料分两段。

前一段是在抽象意义上讨论门与路的关系,可以看作为后一段讨论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的材料作铺垫,同时也议论了门与路的辩证关系。

后一段材料把讨论落实到了“大学的”这个定语上。

“综合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要把全部材料综合起来审题,任何只涉及材料中一段文字的写法,都属于偏题。

所以,写作时必须展现三个关键词:门、路和大学。

【评分标准】把“门”“路”“大学”三个关键词都写入作文,有所偏重,但没有缺少任何一个词,可得49分以上。

没有把这三个关键词写全,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入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得42―49分。

只写“门”或“路”,得36―41分。

偏题、套作严重的,得分不超过35分。

当然,打分还需综合考虑材料、语言、文体、结构以及书写和卷面等因素。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门”与“路”二个字,小学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

渐渐长大一些后,发现很多时候“门”与“路”常常被大人连着一起用,常常会听到“谁谁的门路广”、“没门路路难走”等等之类的话,于是渐渐地知道了“门”与“路”的第二种解释。

有时候会悲于自己是大人们常说的没“门路”的那种,直到有一天发现一位有“门路”的同学载倒在了一位能人手上。

慢慢地我体会到,通往门的路有二种走法:一种是在别人的搀扶下稳稳当当走进门;一种是靠自己的努力摸打滚爬冲门而进。

如果有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而轻松进门,如果有可能我也会选择前者。

但前者的门总是向少数人敞开,而我必然也只是后者中大多数人中的一个。

有的人在通往希望之门的路上停下了,因为路太长了,始终望不到大门在何方;有的人折回了,为免受风雨的洗礼而宁愿呆在出发前的那个大门里;还有一些人在通往下一个门的路上倒下了再也站不起来了。

我现在就是那个在路上独自前行的人。

我的下一个门就是我的大学之门。

我在路上并不孤单,路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追逐他们的梦想之门,他们是我的朋友,同时也是我的竞争者。

到时会有很多人会被挡在门外,很多人又会从那扇门走到另一扇门。

我不停地在思索怎么样的人会被挡在门外,怎么样的人能进去,而我又是怎么样的人。

大门里面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人,我的通行证在哪里?课本上的知识很多人都会,唯有与众不同才能拔得头筹。

如何与众不同?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创新?得先学好基础知识,开动我的大脑。

边走,边学,边思考。

我在路上,门在路的尽头。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通我的“门路”。

贝多芬没有因为耳聋而放弃他的音乐之路;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的疾病而中断他的科学研究之路;张海迪也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在路上郁郁寡欢;还有媒体上看到的那个手臂残缺而坚持高考的同学,他比我更加艰难的行进在路上。

渐渐地我还发现,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的门与路,纵横交错,伸向远方。

所以当一扇门向你说“没门”的时候,你并不用气馁,只要你鼓足勇气必然会找到另一扇门为你慢慢开启的门。

2014高考满分作文:门与路

2014高考满分作文:门与路

2014高考满分作文:门与路十二年的努力在今天就要得到验证,我们满怀着信心,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踏进了高考,场外,是祈祷和关切注视着的父母,相信他们比考生更加关注这场考试。

为了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高考频道会在考后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2014高考满分作文:门与路,如果您需要内容没有显示,请按ctrl+F5进行刷新。

门与路当我走进考场的门时,我不禁回头看了看来时的路。

我今天能走进考场的门,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路。

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含辛茹日出而作、日落未息、弓腰驼背、未老先衰,为的就是让我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我争气的考上了重点中学,不幸的是,一件突发的事,差点让我被学校开除。

我的一个同学,外号叫“小局长”,他爸是我们县的李刚局长。

不知为何,小局长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一次,我感冒了,第二天小局长也感冒了。

小局长找到我,痛骂我传染了他,踢了我一脚。

又一次,小局长在学校玩自带的游戏机,被老师发现。

小局长说是我借给他的。

老师没收了游戏机,叫来我爸爸。

爸爸二话没说,摔掉了游戏机。

没想到小局长哇哇大哭不依不饶,一定要我赔,最后爸爸赔了250元了事。

看见爸爸驼着背一声未哼的离去,我默默流泪。

从此我没有心思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我用零花钱买了一本小说书,偷偷在寝室看。

小局长是我们的寝室长,发现了叫我把书借给他。

拿到书以后,小局长奸笑着说:“你必须听我指挥,不听我指挥我就把书交给老师,让你爸来学校。

”我拿着热水瓶,争论了几句,他一脚踢过来,踢到水瓶烫到了脚。

这下闯祸了,学校以暴力袭击同学为名,要把我开除。

班主任还算好心,告诉李局长老家是我们隔壁村的,让我爸自己找一找“门与路”,看看局长有没有恻隐之心。

妈妈给爸爸买了虫草燕窝和香烟,让爸爸送去。

没想到倔犟爸爸,偷偷把好东西都给了爷爷奶奶,往空包装盒里放了一把菜刀,送去了。

一家人在紧张不安中度过了一星期,啥事没有,小局长却转学了。

当然,菜刀的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只知道我有“门路”,从此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门与路,永远相连”是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下面请看风林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一)——门与路门与路是相连的。

门是点,路是线;路是通道,门是结点。

没有门,路就是根废路、野路,最终会让荒草淹没;就是有了门,才让各段不同的路连通。

没有路,门里面一切都会孤立与死亡,就如沙漠里的城堡消亡。

如果回到古代,门就如驿站,路就如古道;要是现代,门就如车站,路就如轨道。

车站之门,把铁路编织成一个网。

路与门紧紧相连,但它们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登堂入室。

就如你从一个地方入了车站,坐上了一列火车,不管你换了几次站,最终是要到达目的地的。

你要做一番事业,在读书的路上,可以入不同的小学、中学与大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与爱好,可交往不同的朋友与己同行,但最终的目标就是事业的成功。

门是路的起点,又是路的终点。

这就犹如小溪之于水塘,河流之于湖泊。

水塘、湖泊既是水溪、河流的入口,又是下一段水溪或河流的出口。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口与出口的水,在经过了一段路之后的能量是不同的。

这就犹如,嘉陵江的水进入了长江,再流出三峡大坝时的不同。

人入门之后,同样有个历练的过程,这是会增加能量的。

可以说,起点的门与终点的门是不同的,而终点的门,可以是下一个起点的门,然而这个起点却有了质的变化。

这就好比小学之门与大学之门的区别。

入某个门,意味着选择了某条路;走某条路,意味要入某个门。

走完某条路,可能要穿越多道门;入了某个门,同样可以选多条路。

前句话说明人一旦选择某个方向入了门,就等于定好了当时要走的路,因为入门之后的开始,面前的路一般不会很多;而你走在某条路上的时候,再要走其它路的话,你首先必须走到这个接点才有可能重新选择。

这就好比你进了某个火车站,你就等于选择了可以坐的几列火车;你坐在某列火车上,就必须经过某个或几个车站。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门与路【作文题目】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解析】综合试题的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 “门,是一个前行的栖息站,有门的路,永远不累 ”;也可以理解为, “门,它代表一种契机与转机,也代表一种挑战,门是可以推开、可以进入的,但是,门背后的世界永远是未知的 ”。

至于路的意象更是清晰,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象征着人生,象征着人生之路。

“门 ”的意象清晰, “路 ”的象征明白, “大学之门与路 ”的意象具体。

“门 ” “路 ” “大学的 ”三个意象同时也是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

根据试题对写作提出的 “综合上述材料 ”立意的要求,作文审题时对这三个关键词要综合考虑,全面关注,不可偏废。

在作文时,要以 “门和路 ”为着眼点,以 “大学之门与路 ”为着墨点,把 “门与路 ”与 “大学之门与路 ”联系起来,并由此拓展到人生之路。

对于考生来说,在文章中需要思考的是上大学的目标是怎样的,需要想象的是进入大学后我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其中 “目标 ”就是具体的门, “做什么 ”和 “怎么做 ”就是具体的路。

考生如果能作这样的思考,进入大学之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是要继续努力和奋斗,不断 “学习、探索、创造 ”,那么作文的立意也就符合试题的要求了。

当然,如果考生还能作进一步的思考,作文时将抽象之门与路、大学之门与路、人生之门与路综合起来,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那么作文的深度就会体现出来。

应该说,浙江今年的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更多了一份理性冷静。

同前几年让考生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角色转换问题、时间问题、童心早泯问题等)不同,今年讨论的是对进入大学之门的思考,这个问题比较虚。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

高考作文《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门与路,永远相连”是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门与路,永远相连”范文(一)——门与路门与路是相连的。

门是点,路是线;路是通道,门是结点。

没有门,路就是根废路、野路,最终会让荒草淹没;就是有了门,才让各段不同的路连通。

没有路,门里面一切都会孤立与死亡,就如沙漠里的城堡消亡。

如果回到古代,门就如驿站,路就如古道;要是现代,门就如车站,路就如轨道。

车站之门,把铁路编织成一个网。

路与门紧紧相连,但它们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登堂入室。

就如你从一个地方入了车站,坐上了一列火车,不管你换了几次站,最终是要到达目的地的。

你要做一番事业,在读书的路上,可以入不同的小学、中学与大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与爱好,可交往不同的朋友与己同行,但最终的目标就是事业的成功。

门是路的起点,又是路的终点。

这就犹如小溪之于水塘,河流之于湖泊。

水塘、湖泊既是水溪、河流的入口,又是下一段水溪或河流的出口。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口与出口的水,在经过了一段路之后的能量是不同的。

这就犹如,嘉陵江的水进入了长江,再流出三峡大坝时的不同。

人入门之后,同样有个历练的过程,这是会增加能量的。

可以说,起点的门与终点的门是不同的,而终点的门,可以是下一个起点的门,然而这个起点却有了质的变化。

这就好比小学之门与大学之门的区别。

入某个门,意味着选择了某条路;走某条路,意味要入某个门。

走完某条路,可能要穿越多道门;入了某个门,同样可以选多条路。

前句话说明人一旦选择某个方向入了门,就等于定好了当时要走的路,因为入门之后的开始,面前的路一般不会很多;而你走在某条路上的时候,再要走其它路的话,你首先必须走到这个接点才有可能重新选择。

这就好比你进了某个火车站,你就等于选择了可以坐的几列火车;你坐在某列火车上,就必须经过某个或几个车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
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 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材料)
阅读下列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2014浙江高考作文真题练习
新材料作文——材料自拟题作文
高 考 作
话题作文
材料话题作文

无材料话题作文


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无材料命题作文
浙江历年高考作文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材料
话题)
•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 标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 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 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 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 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 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200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材
料命题)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息的空间;都市生活
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
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期待。
•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 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自己的 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材料)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
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
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
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 离我们远去。 •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 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 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 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 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 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 思想观点。
• 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 “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破题:高考作文之门路
• “门与路”终究是抽象的。 • 所以第一步,化抽象为具体。 • 添加限制语是一方法。比如“大学的门与
大学的路”,又比如敞开的门,紧闭的门, 崎岖的路,笔直的路。添加限制语是必须 在思考深入,明确写作方向之后的,毕竟 限制语限制的除了作文题,还有你的具体 写作。
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 你的思想观点。 •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 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200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行走在消逝中”材料话题)
的,我们是否会怀疑自己走过的路以及继续要走的路。 • 假如门永远在远方的远方,我们是否永远在通往门的路
上。
没有最好的立意,总会有相对好的 立意。
(康德) •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专家) •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医学专家) •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
200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材料话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
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
• 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 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 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
•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 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 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 第二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 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 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 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理想、目 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 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 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 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3.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角色转化之间”材料命题)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
关系型作文
• 抛开材料,单论话题“门与路”,又与2004年浙 江卷的作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同类,属于关 系型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词语或短语并列构成的命题形式。此类 题型的写作难点在于,如何兼顾两个并列要素, 比如门与路,且清楚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 而言,“门与路”当为并列共存型关系。材料已 经阐述很清楚:紧密相连,起点与终点的转换。 开门未必大吉,关门未必大难,路始终在你的脚 下——而你真的去阐述门与路另外的关系,比如 你说门与路是割裂的,没有特定的关联性,那是 很危险的。
•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 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1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我的时间”材料命题)
• பைடு நூலகம்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 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 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 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 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 变。
•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当堂习作
• 拟好题目(精炼,醒目,有文采) • 确定话题(写作范围) • 明确观点(不论文体,源于材料) • 写好首段(开门见山) • 可小组讨论交流,讨论;每人各写一份上
交;时间15分钟。
审题
•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 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 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 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 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 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 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 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 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 得抄袭。
2006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材料话题)
•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 “生无所息。”
•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 系主要有以下4种:
• 1、对立统一关系 • 2、是非取舍关系 • 3、并非绝对关系 • 4、并列共存关系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 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 你走向世界。
•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 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 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 从形式上讲,这似乎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实质 上,这又不是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
•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 要求既不像传统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 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如今是文体 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如今 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为了降 低阅卷难度,和2009 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 一样,今年的浙江题,实质上是话题性材料作文。 确定了话题——“门与路”,但不确定立意、文 题以及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