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讲解

合集下载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由小而大)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由小而大)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由小而大由小而大科学家曾经拟过这样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实现,一直在南美洲上空悠然的翩动着翅膀的蝴蝶引来了一群蝴蝶大军,进而影响当地的风向,而这阵风的变化慢慢地又改变了当地的气流运转……最后竟引发了北美大地的一场龙卷风。

这被人称做“蝴蝶效应”的模拟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无限反思,翩翩起舞,惹人喜爱,更甚被人们遐想成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身的蝴蝶,竟会是一场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龙卷风的罪首。

那么生活中呢?也许这时便会发现自己曾经看似渺小的东西而失去很多自己曾梦寐想得到而至今未能得到的东西。

法国科学家查利曾得到一位商人送来请他做鉴定的一瓶棕色浴液,他想当然的便在瓶上贴上“碘”标记便放在实验室里未曾动过,直到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瑞典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发现氯的论文才发现自己曾浪费了怎么好的一个成名机会。

查利痛定思楚,决心从此做事应细谨的原则。

一次他在参观一颜料化工厂时,一位老技工告诉他,在生产红颜料时,应边拌颜料边敲打锅壁,这样的颜料回更加鲜艳,查利非常疑惑,仔细观察和思索后才认识到,锅壁是铁做的,不断敲打锅壁后掉出的小铁削与颜料发生反映,从而提升颜料的鲜艳程度,查利因此成名。

查利的经历从因小而大,痛失成名机会后因吸取教训,认识到了由小而大的道理,不放过生活中别人特意忽略或习以为常而不假思索的小事,而细加琢磨而一举成名。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大事者都是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理推大理。

牛顿从普通的苹果落地联想到是否是地球有引力……一系列为人的成功,都是很好的典范。

人生如棋,下棋时,不因只看到第一步,更因看到后几步,每时更需放弃一些小的局部的利益而换长远的胜利,只顾眼前利益,鼠目寸光,是笑不到最后的。

人生做事,也在注意到该事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求达到连锁效应。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详解 第Ⅰ卷(共第Ⅰ卷(共42分)分) 一、一、(18分,每小题3分)分) l .D(A.玷diàdiàn n ,读音错。

B .怏yàyàng ng ,声调错。

C .剽piāo 菲fěi ,都是声调错。

) 2.A (B .名——明。

C .幅——辐。

D .园——源)源) 3. C(3. C(病症:指病。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病症:指病。

病征: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什么病的征象。

干涉比干预程度深。

③句是一句倒装的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  4. B(4. B(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擦边球: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

与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屈指可数:形容寥寥无几。

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矛盾。

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

解答这道题可以从分析这些成语内部的词或语素开始,还要看在句中的具体语言环境。

)  5. D (A .“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B .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

C .“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  6. C(修辞方法的风格没有统一,应调整为“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松柏挺胸不屈,高山昂然抗争。

”) 二、二、(12分,每小题3分)分) 7.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归属的理解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D 。

这是“我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学者后学者 Kouichi Itoh”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的解释并得到了验证。

8.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能力。

本题正确选项为C 。

此句要搞清两个喻体:“管弦乐队”指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不合拍的演奏者”即“不能和其他的突触同步激发的一个突触”。

2005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指导

2005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指导

全国Ⅱ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臵。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臵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

请以“位臵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全国Ⅱ卷的作文,你首先可以从位臵与价值的关系入手来加以分析议论。

位臵与价值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位臵与价值成正比例关系,它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位臵高价值也高;第二,位臵低价值也低。

其次,位臵与价值成反比例关系它也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位臵高价值反而低;第二,位臵低价值反而高。

议论的框架搭起来,再把有关的事例补充进去,就成了一篇文章。

(见例文1)写全国Ⅱ卷的作文,你也可以用寓言的形式来阐明位臵与价值的道理。

栋梁与地基,就其位臵而言,一个高高在上,一个低低在下。

起初,栋梁对自己的位臵颇为自得,而对地基的位臵不屑一顾,认为地基的价值无非就是给千人踩万人踏而已。

然而,当它的上面架起了椽子,搭上了瓦片之后,它因不堪重负而牢骚满腹。

这时,地基反过来开导它,这恰恰是你价值的体现。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同的位臵有不同的价值,我们既不能轻视别人,也不要鄙夷自己。

(见例文2)写全国Ⅱ卷的作文,你还可以到热播的影视剧中去寻找写作的题材。

一段时间,清廷剧热播。

看过清廷剧的人或许对和珅这个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就位臵而言,他官居文华殿大学士,领一等公。

但其价值何在?结党营私,招权纳贿,光从他家抄出来的家产,就抵得上好几个国库。

于是嘉庆皇帝下令将其下狱,又对其赐死。

煊赫一时的权臣,落得个自绝于世的下场,这就是和珅的位臵与价值。

(见例文3)[范文引路]例文1 关于位置和价值问题的思考位臵和价值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应该肯定,位臵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例的关系,这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诠释:首先,位臵高价值也高。

2005年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简析作文1400字,高考优秀作文,.doc

2005年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简析作文1400字,高考优秀作文,.doc

2005年浙江高考话题作文简析作文1,高考优秀作文,关键字:范文实习报告瓯海区梧田高中2005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大意是: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

请以“一叶一枝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诗歌除外。

本题在审题立意上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这个话题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时代同步。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家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这是我们当前社会的主旋律,是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那么作为高中生,应该关心社会,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怎么去为创建和诣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的社会想要发展,想要安定有序,想各方面都和诣相处,必须建立一个和诣的社会。

那么这个话题正透露出这样的立意中心,一片叶,是落是发,却能传达出自然界的春秋讯息,那么我们一个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相处得是否融洽,是否和谐,也可以从一些末枝细节上得以反映。

在我们社会向前迅速发展,GDP连年增长的形势下,却有一些民工为讨不到工资而发愁,有学生为上不起学而伤心,有病人为看不起病而痛苦……从这些一枝一叶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协调之处,这里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告诉我们要建立和诣社会的重要。

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关系到我们民族生存的问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既是提示我们一枝一叶和整个世界的内在关系,又是告诉我们一枝一叶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即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关乎着整体。

由此看来,这个话题同去年全国浙江卷的作话题也有相似之处。

去年的作文话题是“人文素养和发展”,这个话题涉及到人和社会,而今年这个话题其实也可以谈人和社会的问题,而且涉及的范围更宽泛,除了谈社会和谐之外,还可以谈人生,谈道德。

其次,对这个话题,我们也可以从人生这个角度来思考。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走好每一步,一步失误,就能影响整个人生。

2005 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写作全程导航 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取得高分乃至全取 60 分,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

2005 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写作全程导航 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取得高分乃至全取 60 分,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写作全程导航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取得高分乃至全取60 分,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

在此文中,我们力图以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为例,从四个方面为如何搏取高分作一点指津,给正在努力备战的高三学生以有效的帮助。

一、力求审题的准确度就话题作文而言,所谓审题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和话题的审读,来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写作的方向、范围和要求。

高考作文中要获得高分,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审题的准确、透。

就像一彻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成败。

审题不准或者完全错误,作文就会被判“死刑”艘航船,方向不对,即使行驶得如何出众,又怎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话题作文发展到今日,审题的难度在降低,但是降低难度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审题,相反更要重视审题,试想,对于一则把握题意并不难的作文命题,如果因为忽视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岂不可惜?但是每年这种悲剧发生却绝不在少数。

一言以蔽之:审题决不可以等闲视之。

200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先用唐诗“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和宋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个具体的感性的自然现象发端,然后顺势作思维的第一级跳跃: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第一级跳后紧接着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第二级跳: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最后顺势导出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

“一枝一叶一世界”仍是试题表述简洁明了,一气呵成。

和去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一样,“有限”与“无关系型的,反映“一枝一叶”与“一世界”之间的关系,正如题目提示的那样,,限”“寻常细微事物”与“大千世界”之间的关系。

然而与一般的关系型话题不同,此题关系单一,而内涵丰富。

对由“A 与B”组成的话题,考生通常要思考A 与 B 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们不仅只有一种关系,可以有多种复杂的关系;而这个话题则只能根据材料明确指出的“寻常细微的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这样的观点来做“一枝一叶一世界”的文章。

2005年高考顶尖作文强势揭秘ppt

2005年高考顶尖作文强势揭秘ppt
桥长长跪下。 记住日本人的坏,是为了提高警惕;记住日本人的 好,是为了时刻冷静。对于日本人,牢记历史,面向未 来,才是我们的出路。 让我们忘记那些无关痛痒的小喜小悲,牢记那些惨 痛的教训,共同向人类无限美好的未来前进!
8
解析
再次提出“请您不要忘记”的内容。对于当今的日本,在我们某些青 少年中,弥漫着一种所谓的“愤青”情绪,就是一味漫骂,尽情抨击。而 该文强调的则是,“南京的三十万冤魂” “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 神社”应该记取,但“一大批日本律师,为中国慰安妇幸存者提供法律援 助”、挂着 “人工膀胱”的日本老兵 “来到卢沟桥长长跪下”也“不要 忘记”。记住日本人的“坏”,“是为了提高警惕”;记住其“好”, “是为了时刻冷静”;“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才是我们的出路”。最后, 以“让我们忘记那些无关痛痒的小喜小悲”一段短促文字迅速收结。 执论严密客观,阐述周详全面,而且又完全契合了国家的主体意识取 向,作者较高的思想素质、优秀的思辨能力乃至较佳的应试本领,已经彰 显无余。
2005年 高考
顶尖作文 强势揭秘
1
赏析全国满分作文四方精品 浏览最新满分作文八面风光 切中要义的个案诠释 精到入微的特色挖掘
具体剖析获胜优势 清晰解说夺魁妙点 吸纳醍醐灌顶的经验 增添成竹在胸的自信
2
1、●●
寄寓在真切悲悯中 的 现实关注
《请你不要忘记》

陕西省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命题是:(全国卷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用)
◇◇◆◇
5
请您不要忘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国家地 理》载文,中国北方的大城市,地下水最多只能使用十 到十五年,因此要实施南水北调。然而这本书上的一幅 照片,却让我痛心不已。在繁华的北京街头,车水马龙 中,一个水龙头却长流不止。 《读者》载文,中国的草原危在旦夕,近十几年来 世界羊绒生产基地却纷纷转至中国。而羊绒的来源—— 山羊——却扮演着草原杀手的角色。山羊不仅吃草,还 吃草根,这对草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和 日本,为什么要把羊绒生产基地转至中国?难道我们还 不该警惕吗? 中国珠峰测量队发现,珠峰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全 球变暖的形势已十分严峻。或许有一天,水城威尼斯将 真的成为神话。难道,我们真的希望有那么一天吗?

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

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

有关“屈原”的优秀作文及素材积累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

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

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

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

”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眨,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

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评析05卷年高考英语浙试题1

评析05卷年高考英语浙试题1

评析05年高考英语浙江卷预测06年高考命题思路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陈勤苗浙江省象山县西周中学康志鹏对于2005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笔者总的印象是“紧扣大纲,稳中求进,突出语篇,稳中求新,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它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要求相符合。

试卷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英语科所学内容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试题总体分析1、紧扣考试大纲。

全卷体现“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

今年的阅读理解首次出现考查考生对语篇结构理解的题目。

典型例题:52. 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A.Topic-Argument-ExplanationB.Opinion-Discussion-DescriptionC.Main idea―Comparison―Supporting examplesD.Introduction―Supporting examples―Conclusion该题要求考生分析语篇结构。

这种命题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语篇,一方面对教师在授课中对语篇的把握提高了要求。

据笔者对04年全国各省市14套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的分析,还未发现这类题目。

“稳中求新”“新”就体现在此。

但笔者曾在南京某出版物上做过类似的命题思路的题目,当时的题目是针对语篇中的段落进行提问,问某几段用的是Comparison还是Supporting examples ,还有的问整个语篇是Explanation还是Narration还是Discussion。

“稳中求进”“进”就体现在此。

笔者认为06年浙江卷不可排除用一个词来概括某几段或某一语篇写法的命题思路。

2、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辅相成。

单项填空部分语言地道、交际性强,许多题目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应用语法、词汇,考查他们的运用能力。

典型例题:12. ——Are you still busy?——Y es , I my work , and it won’t take long .A. just finishB. am just finishingC. have just finishedD. am just going go finish此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语境,判断出应用将来时,根据以前学过的finish 这个词汇知识,准确地运用进行时时态可用作将来时意义这一语法规则,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电脑阅卷给作文的启示
本人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阅卷,一个星期的阅卷工作令人难忘,用两个字形容:累、紧。

“累”的是浙江省第一次采用电脑阅卷,许多人因为计算机的长时间辐射,脸上长了小痘痘,又痒又痛,且感觉困乏得很。

“紧”的是因第一次上电脑阅卷,许多规则让人一时间适应不了,故时间上被耽误了。

因为这一星期的电脑阅
卷经历,本人对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有了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要消除侥幸心理与怨天尤人的想法。

侥幸心理是指有些考生的抄袭行为,怨天尤人是指往年改卷留下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生中造成的不正常心理现象。

不是有媒体披露过几秒钟决定一个考生作文命运的不好事情吗?有些学生就认为高考作文阅卷反正极不公平,那就凑合着过,平时花极少时间考试时拿个平均分就是大好的事情。

电脑阅卷极大地减少了以往阅卷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首先,一张试卷最少得经过两个人批改,且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对方打的分数。

如果两个人的分数差在7分以内,两个人的平均分就是该生的最后分数;分数差超出了7分,电脑会自动地把试卷转入第三批,由第三个人阅卷。

如果第二人与第三人的分数差没有超出7分,三个人的平均分就是最终分数:如果三人的分数差均超出了7分,那么试卷就转到了本小组的组长手里,由组长予以定夺。

一篇《是
尘埃也是宇宙》经历了如下的命运:一评45分,二评59分,三评42分,组长60分。

组长的60分是大家商量的结果,因为满分作文还需经得起作文阅卷大组长挑剔的眼光。

其次,每个阅卷者都需经受得起电脑的抽查。

每天,电脑都会给你抽出30篇左右已阅过的作文,假如你的两次自批的各项符合率低于规定的界限,那么你将受到警告,严重者被取消阅卷资格。

鉴于此,阅卷者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再者,你不能打中庸分数。

如果阅卷者都在36—44分之间徘徊不定,
电脑就会发出红牌警告。

阅卷老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阅卷的公平度、信度、有效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真正优秀的作文会在争议中,在至少四个人的不同审视的眼光中,如沙子里的金子一样被筛选出来。

电脑阅卷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公正,但它的批改形式还是让作文的公平度、有效度、信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广大考生要想得高分,就得打下扎实的作文功底,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二、重视首段,开好头
一个好的开头在考场上实在是太重要。

凡是得高分的作文,开头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虽然一个好的开头,不能决定一篇作文的命运,但在短短的时间里,考生能下笔不俗是让每个阅卷老师折服的。

“万事开头难”,学生凭好的开头获得老师的青睐是理所应当的。

下面是几篇作文的分数、开头及评析。

1、《每一个角落的世界》54分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现满目妖娆。

阵阵锣鼓,声声爆竹,现民生安好。

滴滴眼泪,种种期待,足以倾诉无限伤怀。

评析:句式整齐,巧借对联形式且语意明白,主题暗含其中,极妙。

2 、《是尘埃,也是宇宙》60分
东风乍起,温柔地轻抚我。

我是一粒尘埃,随风而起,随风而落,有时,随波逐流,我不是树,我没有根,我没有迷人的芬芳,我没有美妙的外表,我是一切的卑微与渺小。

但是,伟岸的高山里有我,磅礴的江河里有我,圣洁的雪花里有我,我是这蔚蓝色星球的机体,我是这苍茫宇宙的历
史和未来。

评析:想象奇特,思维活跃而开阔,如天马行空,句式整齐而有气势。

3、《墨•磨》60分
磨,沉默,然而朴素的外观却不乏大气,敦实的身材更显沉稳,在画中它与老屋一起,沉重的身躯与老屋的木制结构,是一个自然的组合,磨在屋前确是一个沉稳大气的焦点。

墨,乌黑,却芬芳袭人,画中老屋中柱上的对联上深深映入柱身的墨迹告诉人们它同老屋与磨存在的历史——经历的风吹雨打。

墨•磨,画中一个古
典的组合。

评析:入题快,角度独特,有极大的创新性,文笔朴素自然。

三、书写要工整、美观
电脑上的作文,格子线没有,所以一个个字相对隔得较开,颜色也可以调整,但字形没法改变,于是,这字形就有了问题:首先,横不平竖不直的不规范的汉字经过扫描,整个儿就变形;其次,字形小的,如果笔画又潦草,那就是一片涂鸦,成了雾里看花。

因为阅卷时间长,眼睛极易疲劳,故在阅卷时,阅卷者的心态都差
不多。

字迹潦草的作文,老师实在没心情耐心看,心里厌烦得很,脑袋瓜子真得会“嗡嗡”作响,分数自然就不容乐观;字迹清楚的,看着顺眼,只要文笔还过得去,基本上切题,一般都会给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字迹美观的,心里就会猜测,这也许是文化功底较好的学生,如果文笔又不错,那么分数就比较可观了。

阅卷对于字数的要求是很死板的,字数没有700字,不会超过38分,字数600字以内,不超过36分,少于400字的不得超过30分。

但是这其中还是
有一定的范围的。

假如字形太难看,那分数只会往下打,绝不会往高处靠拢。

人都是有感情的,阅卷老师当然会尽量做到公平,但对于糊涂卷,真地无法接受。

如满分作文中的《墨•磨》,一评是38分,二评是60分,三评也给了60分。

后来本文作为范文发给大家,分析的结果是,一评之所以给了38分,主要是因为字迹相对潦草,恰好评卷者是一个未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要做到如辛辛苦苦在一线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学究那样仔细是不可能的。

别怪阅卷的偶然性,公平的透明度在极大程度上真得还是取决于考生那一枝笔。

妙笔生花永远是真理!以上三点是对电脑阅卷的思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电脑阅卷已经成为必然。

吴非教授说得好,高考是过敌人的封锁线,练好方方面面才是得分的硬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