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油气层技术3,4,5
第4章 钻井过程中保护油气层技术

(1)所用各种处理剂对油气层渗透率影响小。
(2)尽可能降低钻井液处于各种状态下的滤失 量及泥饼渗透率, 改善流变性, 降低当量钻井液 密度和起下管柱或开泵时的激动压力。 (3)钻井液的组分还必须有效地控制处于多套 压力层系裸眼井段中的油气层可能发生的损害。
二、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类型
为了达到上述对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要求 ,
境适合其繁殖生长 , 就有可能造成喉道堵塞。
4. 相渗透率变化引起的损害
钻井液滤液进入油气层 , 改变了井壁附近地带
的油气水分布, 导致油相渗透率下降 , 增加油流阻
力。 对于气层 , 液相 ( 油 或水 ) 侵入能在油气
层渗流通道的表面吸附而减小气体渗流截面 , 甚至
使气体的渗流完全丧失 , 即导致 " 液相圈闭 " 。
层之前, 转用与油气层相匹配的屏蔽暂堵钻井
液。
2、裸眼井段上部为低压漏失层或破裂压力低的地层; 下 部为高压油气层, 其孔隙压力超过上部地层的破裂压 力。对此类地层, 可在进入高压油气层之前进行堵漏, 提高低压地层承压能力, 堵漏结束后进行试压, 证明 上部地层承受的压力系数与下部地层相当时, 再钻开 下部油气层, 否则一旦用高密度钻井液钻开油气层就 可能发生井漏, 诱发井喷 , 对油气层产生损害。
5) 改性钻井液
特点: 在钻开油气层之前, 对钻井液进行改性, 使其
与油气层特性相匹配,不诱发或少诱发油气层 潜在损害因素。
改性途径:
(1) 降低钻井液中膨润土和无用固相含
量, 调节固相颗粒级配。
(2) 按照油气层特性调整钻井液配方,尽可能提高钻
井液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的配伍性。
(3)选用合适类型的暂堵剂及加量。
油气层保护措施范文

油气层保护措施范文一、减少开采对油气层的影响1.合理选择开发方式:在油气开发前,根据油气层特征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
如选择水驱、气驱等增产技术,减少井次,降低对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减轻开采对油气层的影响。
2.严格控制当前开采量:合理核定开采量,避免超产超采,减少过度开采对油气层的破坏。
科学制定开发方案,合理安排开采周期和配套设施,确保开采与补给平衡,保持油气层良好的物理性质。
3.加强油气层调查与监测:加大对油气层的调查和监测力度,掌握油气层的地下运动状况,评估油气资源的储量和开采潜力,为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压裂监测、渗透率测量、压力观测等手段,及时监测油气层的压力变化和岩石破裂情况,防止油气层的过度开采。
二、提高开发效率1.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的油气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产量。
如水平井、多级水平井等技术,可以使开采面积增大,增加单井产能,减少对油气层的影响。
2.优化开发工艺:通过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减少对油气层的破坏。
如合理选择注水层段和注水方式,控制缝洞增长,保持油气层的良好物理性质,提高采收率。
3.增加资源利用效益:加大对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如针对低产益田,采用增强油气采集的技术手段,提高原油回收率;同时,加快开发天然气资源,提高天然气产能。
三、降低环境风险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油气开发企业和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规划开发区域,避免油气污染带来的环境风险。
2.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油气开发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推行绿色开采技术:推广使用低中心井和露天开采技术,减少地表开采设施的占地面积,降低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对油气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控制,合理处理并处置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减少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油气层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开采对油气层的影响、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环境风险。
修井作业中的油气层保护技术

…
0 1 3 年 1 2 月
C h i n a C h e m i c a l T r a d e
…
一
域 墨
修井作 业中的油气层保 护技术
徐 明
( 胜 利油 田现河 采油厂 作业 大队 J
摘
要: 由于在进行修 井作业过程 中很 容易发 生修 井液漏失 的情 况,因此,会 对储层造成较 大的损 害,从 而给油井的生产效 率带来 了不利的影
关 键 词 :修 井作 业 油气层 保 护
现 代化 采 油技 术 设 备 已经 十分 先进 ,但 通过 国 内外 的 实 践表 明 , 个 正 常 油 井在 弃 掉 之 前 ,平 均 只 能 经 济地 采 出油 藏 中 原油 储 量 的 3 1 %,很 明显 ,油 井 中的 油层 严重 影响 了 其采 油率 。油井 中油 层得 到 伤 损之 后 ,采油 率大 大降 低 ,对 油 田造 成 的损 失不 可 计量 。所 以 ,研 究 油层 损害的机 理及 其防治 方法 成为一个 重要 的问题 。
响 。针对这一情况 ,如何采取有效的储层保 护技 术用来防止修 井液的漏失,减 少修 井作业对储层的伤 害是 目 前极其重要 的问题 。本文分析 了造成 油气层 损 害的 因素 ,并重点研 究分析 了油气保护技 术, 料 。
油层 的 损害伴 随 油 田的生 产无 时无 刻 不在 发生 。油 层 损坏 是一 种 阻 塞现 象 ,表 现在 液体 油 不能 流通 。导 致这 种现 象 的根 本原 因是 油 层 阻 力逐步 增加 , 渗 透 率也随之 降低 。 油层 损 害现象 基本 存 在于 每一 个油 田当 中 ,造 成损 害 的原 因来 自 多 方面 。油层 还未 的都 开 发的 时候 ,油 气藏 岩石 及其 矿 物组 分和 其 中 所含 流体 基本 上处 于一 种 物理 的 、化 学 的 、热动 力学 的 、水 动力 学 的 平衡 状态 。在 油层 得到 开发 后 ,油层 受 外界施 工 开采 的影 响 ,自然 存 在 的平 衡状 态被打 破 ,加 上没有 合适 的修缮 措施 ,最终 油层被 损坏 。 油层 损害 原 因众 多 ,受 内 因和外 因相 互 影响 。油 层 内部 的温度 、压 力 等环 境影 响 ,油层 层岩 的 阻力影 响 ,还有 油层 液体 油 的 因素等 决定 了 油层 损坏 的 内因 ,其 中油层 内部 的温 度变 化 直接导 致 液体 油发 生化 学 反 应 ,并 导致 油层 内部岩 层发 生 相应 的物 理变 化 。而 油层 内部 压 力促 使 油层 产 能 ,其 指数 是井 中作 业 的一 项重 要参 数 ,是 保证 井 中作业 安 全 进行 的参 考数 据 。油层 层岩 的影 响 因素 受油 层岩 的 组成 成分 ,岩 层 构 造和 岩层 表面 光滑 度影 响 ,是油 层 液体 油流 通的 关键 。而油 层液 体 流 的流通 也受 油本身性 质影 响 。 油层 损坏 的 外 因多受 人工 影响 ,在 油井 的施 工 作业 中 ,几 乎每 一 项 作业 都可能 引起 油 层原 始状 态 的改变 ,破 坏掉 原有 的油层 平衡 ,使 油 层 内部发生 一系 列化 学 物理 上的 改变 ,引起一 连 串的 连锁 反应 ,使 得 井下 的 内部 环境 温度 、压 力 等发 生改 变 ,导致 油层 阻 力增 大 ,渗透 率随 之 降低 , 日久 天长 ,油层得 到 损坏 。整体 上 分析 来看 ,油层 损坏 的根 本原 因都是受 潜在 因素 的影 响 ,内因与 这些潜 在因 素有直 接联 系 , 而人 工影 响的 外因促 使 了潜 在 因素 的发生 。如 :施 工 作业 时采 油 装置 采取 过快 时 ,伴 随 时 间增 长 ,极 易导 致砂 堵发 生 ;当 油层 和油 井温 度 过低 时 ,油层 内容 易 生成 蜡质 物 ,造 成 阻塞 ;当油 井 内压 力 过低 时 , 促 进 化学 反应 ,岩层 表 面生发 盐 垢物 ;当油层 内部受 环境 影 响水 汽过 多时 ,出现水锁 现 象 ,造 成 损害 ;当油井 不计 后果 的 长时 间大 排 量超 负荷工 作 时 ,会导致 微粒运 移 的发 生 。
钻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与 使
6)正电胶钻井液
用 范
7)甲酸盐钻井液
围 分
8)聚合醇 (多聚醇)钻井液
9)屏蔽暂堵钻井液
第十二页
① 无固相清洁盐水钻井液 密度可在3范围内调整。
表5-1 各类 盐水溶液所 能到达的最 大密度
盐水液
KCl NaCl KBr HCOONa HCOOK HKOOCS CaCl2 NaBr NaCl/ NaBr CaCl2/CaBr2 CaBr2 ZnBr2/ CaBr2 CaCl2/CaBr2/ZnBr2
得的渗透率;
K切为被切后所生岩心用地层水测得的渗透率。
第三十一页
压差 /MPa 0.10 0.20 0.30
0.40 0.50
压差对屏蔽暂堵效果的影响
暂堵后渗透率Kw2 /10-3μm2
Kw2/ Kw1
51.98
0.044
7.90
0.0067
1.19
0.0010
0.64
0.00054
0.63
0.00053
Ø 对井身结构和钻井工艺无特殊要求
Ø 对油气层损害程度小 Ø 被广泛作为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
第二十一页
改性方法:
a. 降低钻井液中膨润土和无用固相含量,调节固相颗
粒级配; b. 按照所钻油气层特性调整钻井液配方,尽可能
提高钻井液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的配伍性;
c. 选用适宜类型的暂堵剂及加量
d. 降低静滤失量、动滤失量和HTHP滤失量,改善 流变性与泥饼质量
第五页
第六页
第七页
第八页
第二节 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
一、钻井液在钻井中的主要作用
冲洗井底和携带岩屑
破岩作用
钻
保护油气层技术

保护油层技术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以下成熟的系列技术: 1、岩心分析技术; 2、储层敏感性评价; 3、地层损害机理研究; 4、保护油层的工艺技术(核心是工作液技术); 5、保护油层的评价技术:室内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矿场评价技术; 6、保护油层技术的配套和系列化; 7、保护油层技术的经济评价; 8、保护油层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特点: 1、将无法消除的造成油层损害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保护 油层的必要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正压差问题,大大 解放了钻井技术:对正压差大小、固相要求、浸泡时 间……都可不作要求。 2、只与油藏孔喉结构与泥浆中固相粒子级配有关,因 此适合于各类泥浆,多种油藏。 3、不必虑察固井的损害。 4、成本低,操作十分简单:对泥浆性能无大的影响, 且有利。 5、可完全解决钻井、完井过程中油层损害问题。
4、润湿性、毛管现象引起的地层损害 (1)水锁 (2)润湿反转 (3)乳状液堵塞 (4)气泡堵塞 …… 5、地层温度、压力变化引起的地层损害。
由于油层损害机理是油层保护技术的关键,而不同 油层及不同工艺的损害机理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油 层保护技术研究时,必须作针对性的研究实验。
储层损害的评价技术: 室内评价: 模拟工作液体系及工况(地层岩心、温度、压 力……)对具体作业进行损害和保护评价,为现场实 用提供依据。 矿场评价: 试井评价:如表皮系数、损害系数、完善指 数…… 产量递减分析: 测井评价:
1、不该进入油层的工作液的液相、固相组分尽量不进入油层; 2、必须进入油层的工作液,必须与油层组成结构相配伍; 3、有可能则采用暂堵技术; 4、预防为主,但相应的解堵技术还是必要的; 5、必须让保护油层的各种技术措施与原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 协调一致; 6、各项保护油层技术应系统优化形成系列; 7、避免井下事故。 工作液是造成油层损害的普遍而主要的原因,但油层保护 又必须通过工作液来实施完成。
第五章 钻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五章钻井过程中的保护油气层技术第一节钻井过程中造成油气层损害原因分析一、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原因钻井的目的是交给试油或采油部门一口无损害或低损害的油气井。
钻井中对油气层的损害不仅影响油气层的发现和油气井的产量。
钻开油气层时,在正压差、毛管力作用下,钻井液固相进入油气层造成孔喉堵塞,液相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岩石和流体作用,破坏油气层原有的平衡,从而诱发油气层潜在损害因素,造成渗透率下降。
钻井液中固相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二、钻井过程中影响油气层损害程度的工程因素影响油气层损害程度的工程因素:压差、浸泡时间、环空返速、钻井液性能(与固相、滤液和泥饼质量密切相关)第二节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技术一、钻井液在钻井中的主要作用钻井液的作用:冲洗井底和携带岩屑;破岩作用;平衡地层压力;冷却与润滑钻头;稳定井壁;保护油气层;获取地层信息;传递功率二、保护油气层对钻井液的要求1.钻井液密度可调,满足不同压力油气层近平衡压力钻井的需要2.钻井液中固相颗粒与油气层渗流通道匹配3.钻井液必须与油气层岩石相配伍4.钻井液滤液组分必须与油气层中流体相配伍5.钻井液的组分与性能都能满足保护油气层的需要三、钻开油气层的钻井液类型目前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已从初级阶段(仅控制钻井液密度、滤失量和浸泡时间)进入到比较高级的阶段。
针对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了系列的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技术。
1.水基钻井液由于水基钻井液具有成本低、配置处理维护较简单、处理剂来源广、可供选择的类型多、性能容易控制等优点,并具有较好的保护油气层效果,是国内外钻开油气层常用的钻井液体系。
按钻井液组分与使用范围分:1)无固相清洁盐水钻井液2)水包油钻井液3)无膨润土暂堵型聚合物钻井液4)低膨润土聚合物钻井液5)改性钻井液表5-1 各类盐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6)正电胶钻井液7)甲酸盐钻井液8)聚合醇(多聚醇)钻井液9)屏蔽暂堵钻井液①无固相清洁盐水钻井液密度可在1.0~2.30g/cm3范围内调整。
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

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
1、为提高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水平井和效益,有利于发现和保护油气层,尽量避免对油气层的污染,应采用与施工地区地层相配伍的优质钻井液钻进。
2、钻井液密度要以地质提供的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破裂压力梯度为依据,结合随钻压力监测结果,按气层附加(0.01-0.15)g / cm3,油层附加(0.05-0.01 ) g / cm3,浅气附加(0.2-0.25) g /cm3确定。
3、推广应用保护油气层的钻井液体系。
4、采用近平衡压力钻井,加快钻井速度,缩短建井时间,减轻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浸泡。
5、发生漏失,堵漏时应采用易解堵的材料。
6、必须配齐和使用好钻井液净化设备,保证含砂量在设计范围内。
7、努力做好保护油气层工作,在打开油气层前,必须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对稠油层和低渗透油层,应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
8、利用暂堵技术,在油气层部位形成稳定的薄而致密的暂堵层,阻止固相和滤液进一步浸入油层。
9、为保证套管居中,提高顶替效率,要保证入井扶正器的数量足、安放位置准确,要示求主力油层部位每根套管加 1 只,其余油层每两根套管加1 只,以提高固井质量。
10、必须使用合格的油井水泥固井,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水泥浆量和失水量。
对于一般油气井,失水量控制在5ml以内。
11、根据地层压力系数,优化固井施工设计,合理选择静液柱压力,推广应用平衡压力固井工艺技术。
12、采取防止泥浆失重引起环空压力降低的固井工艺措施。
13、固井施工设备良好,水泥和添加剂混拌均匀、计量仪器准确,施工一次成功,确保固井质量。
油气层保护技术

(2)原理及评价指标
① 不同pH值盐水的制备,根据实际情 况,一般要从地层水的pH值开始,逐级升 高pH值,最后一级盐水pH值可定为12。
② 将选好的岩心抽真空饱和第一级盐水, 并浸泡20~24h,在低于临界流速的条件下, 用第一级盐水测出岩心稳定的渗透率K1。
(2)原理及评价指标
③ 注入第二级盐水,浸泡20~24h,在 低于临界流速的条件下,用第二级盐水测 出岩心稳定的渗透率K2。
Q K P A μL
敏感性评价实验的目的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为了对油气储层进行有 效保护,有必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储层损害的机理研究, 结合储层敏感性潜在因素分析,对储层速度敏感性、 水敏感性、盐度敏感性等储层敏感性特征进行综合评 价,并对储层敏感性损害的损害类型、损害程度进行 评价预测,避免或减少储层潜在敏感性伤害因素的影 响。
地层水速敏评价流程
岩心抽空饱和水 0.1ml/min流速驱替水测K1
递 增 流 速 测 Ki 6ml/min流 速 驱 替 水 测 Kn
如果流量Qi-1对应的渗透率Ki-1,与流量 Qi对应的渗透率Ki满足下式:
ki1 ki *100% 5% ki1
说明已发生速度敏感,流量Qi-1即为临 界流量。
5.16 10.3 15.9 21.8 26.2 41.0 58.7 76.4 91.2 109
0.0155 0.0630 0.0998 0.132 0.201 0.291 0.458 0.635 0.788 0.950
15.9 7.88 7.46 7.52 7.41 6.82 6.50 6.25 6.30 6.27
② 为以下的水敏、盐敏、碱敏、酸敏四种实 验及其它的各种损害评价实验确定合理的实验流 速提供依据。一般来说,由速敏实验求出临界流 速后,可将其它各类评价实验的实验流速定为0.8 倍临界流速,因此速敏评价实验必须要先于其它 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概述
岩心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薄片技术; 压汞实验; 图像分析、核磁共振、工业CT等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X-ray diffraction, XRD) 测量原理
每一种结晶体(包括晶质矿物)都有自己独特的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每一种结 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衍射特征可 以用各个反射面网的面网间距(d值)和反射的相对强 度(I/I0)来表示。其中面网间距d值与晶胞的形状和 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晶体质点的种类及在晶胞中 的位置有关。 根据它们在衍射图谱上表现出的不同衍射角和不 同的衍射峰值高(强度),可以鉴别各类结晶物质包 括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
65.73 23.37 45.32 41.08 69.25 57.62 52.95 74.28
8.93 14.28 7.31 7.05 12.66 15.96 14.83 7.92
20.00 54.25 23.69 38.25 12.18 23.91 25.99 12.46
5.34 7.80 23.68 12.72 5.91 2.51 6.23 5.34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②全岩分析 主要是对大于5 m的非粘土矿物进行 分析。如云母、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长 石的相对含量。 与研究储层的酸敏损害及酸化设计密切 相关。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保护油气层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序 号
绝对 含量(%) <8μ m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高岭石 % 绿泥石 % 伊利石 % 伊 /蒙 %
粘土 矿物 x-射 线衍 射结 果 (焉 耆油 田)
1 2 3 4 5 6 7 8
5.80 4.01 4.60 5.65 3.63 3.89 3.62 12.65
红外光谱;CT扫描电镜; 能谱仪+扫描电镜;核磁共振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1 概述 目的意义
全面认识岩石物理性质及岩石中敏感性矿 物和类型、产状、含量及分布特点; 确定油气层潜在损害类型、程度及原因; 为各项作业中保护油气层工程方案设计提 供依据和建议。
保护油气层技术
S% (I/S)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保护油气层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测量应用例
井 号 Long1 Long1 Long3 Long3 Liu102 Liu102 样 号 2 20 41 50 64 90 下沟组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分析结果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S% 高岭石 伊利石 绿泥石 伊/蒙间层 (I/S) 14.29 64.29 0.00 21.43 35 12.03 67.67 0.00 20.3 35 9.09 54.55 9.09 27.27 40 23.08 57.69 0.00 19.23 40 4.55 88.64 0.00 6.82 30 2.33 87.21 0.00 10.47 25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1 概述
岩心分析的相关内容
地层流体性质,包括油、气、水的组成,高压 物性、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 油气层所处环境,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 个方面; 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 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绒状伊利石
带状伊利石
自生石英
保护油气层技术
伊蒙混层(I/S大)
伊蒙混层(I/S小)
绿蒙混层
泥浆污染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 薄片技术(Slice Technique of Rock) 测量原理
将岩心按需要方向切磨成厚度为0.03mm, 能让可视光通过薄片,进行岩石学分析的技术。 三大常规技术之一,它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薄片,直接观察储层孔喉大小、分布、连通情况、 地层微粒、地层敏感性矿物、地层胶结情况等。
充填式胶 结物产状 孔喉 衬垫式胶 结物产状 骨架颗粒 充填 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样品要求
尺寸大小适中(标准岩心) <f33×100mm; 有良好的导电性; 观察面清洁新鲜;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序 号 1 2 3 4 5 6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局限性 不易鉴定微量组分矿物; 不能给出矿物的产状和分布; 不能给出孔隙和孔喉的结构和分布;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扫描电镜技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储层损害监测 通过对比污染实验前后岩心孔喉变化、 微粒变化,从微观上分析地层损害机 理;
观测岩石骨架特征 矿物颗粒的大小、产状和分布;
保护油气层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观测孔喉特征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 薄片技术的应用
保护油气层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 薄片技术的应用
荧光薄片
提供储层有效储集和渗流性质,分析孔隙形 状、大小、连通情况、裂缝发育情况与裂缝大小、 走向等。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③粘土矿物分析 利用粘土矿物 特征峰的d值,鉴定粘 土矿物的类型,利用出现矿物对应的衍射 峰的强度,定量分析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 绿泥石、高岭石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1) 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
④间层矿物分析 油气层中常见的间层矿物大多数是 由膨胀层和非膨胀层粘土相间构成。伊 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绿泥石/蒙皂石 间层矿物较常见。 间层比:指膨胀性粘土层在层间矿 物中所占的比例,以蒙皂石的百分含量 表示。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4) 压汞实验
测量原理 汞对大多数造岩矿物为非润湿,对汞施加 压力后,当汞的压力和孔喉的毛细管压力相等 时,汞就能克服阻力进入孔隙,根据进入汞的 孔隙体积百分数和对应压力就得到毛细管压力 曲线。 压力和孔喉半径的关系为: Pc=0.735/r Pc 为毛管压力,MPa,r 为毛管半径,m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薄片技术(Slice Technique of Rock)
测量原理 铸体薄片厚度为 0.03mm , 面积不小 于15*15mm,一般用 储层岩心磨制而成。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3) 薄片技术的应用
测量原理
扫描电镜技术即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 , 它利
用类似电视摄影显像的方式 , 用细聚焦电子束在 样品表表面上逐点进行扫描成象。
分析孔隙内充填物类型、产状。
保护油气层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
仪器结构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保护油气层技术
The Technique of the Formation Protection
韩 松
2010.10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1 概述
目的意义;主要内容;主要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 薄片技术;压汞实验; 电子探针;图像分析
3.3 岩心分析技术新发展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局限性
只能作形态观察; 不能确定矿物含量; 不能给出矿物化学成分;
保护油气层技术
保护油气层技术
蠕虫状高岭石
书本状高岭石
片状蒙脱石
蜂窝状蒙脱石
保护油气层技术
绒球状绿泥石
毛发状绿泥石
叠片支架状高岭石
保护油气层技术
丝状伊利石
储层微粒观察 微粒的类型、大小、含量等;分析地 层微粒运移损害等; 粘土矿物观测 粘土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分析 地层粘土水化膨胀、分散运移等损害 机理;
保护油气层技术
第三章 岩心分析技术
3.2 岩心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 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储层孔喉观察 孔喉形状、大小、与连通关系;分析 储层孔喉结构,为完井液设计提供依 据等; 含铁矿物检测 利用扫描电镜的x-射线能谱仪,能对矿 物进行半定量分析,确定铁等敏感性 矿物的种类与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