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及致伤方式判断(CNAS%20Z0007)pdf

合集下载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在法医工作中,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鉴定人体死亡原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确的科学工作,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专业技能。

本文将探讨法医在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一、疑似医疗事故及其定义疑似医疗事故指的是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其中包括治疗失误、药物过量、手术失常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不幸死亡。

而在法医工作中,鉴定人体疑似医疗事故死亡原因的任务就是要确定患者真正的死因。

二、法医的工作内容及技术手段法医在鉴定人体死亡原因时,会借助于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尸检、病理学分析、药物检测等。

尸检是法医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尸体进行细致的解剖和观察,可以发现一些与患者死亡相关的体征,如内脏病变、创伤痕迹等。

而病理学分析则是通过对组织样本的检测和分析,确定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此外,药物检测可以检测尸体中是否存在药物残留物,以此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量或与药物有关的死因。

三、常见的疑似医疗事故死因及其鉴定1. 医疗过失导致的死亡:在一些医疗操作出现失误或疏忽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因此丧命。

法医可以通过分析医疗记录、尸检结果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导致的死亡,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2. 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某些药物的剂量过大或者患者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法医可以通过药物检测和病理学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因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导致的死因。

3. 手术操作失误导致的死亡:在手术过程中,一些失误操作可能会导致患者丧命。

法医可以通过尸检和病理学分析来判断手术操作是否存在失误,并确定是否存在手术失常导致的死因。

四、法医鉴定在司法中的重要性法医的鉴定结果对于司法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疗事故死因的鉴定不仅能够保护患者权益,也能够为医疗事故的调查和责任追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法医的客观、准确的鉴定结果可以为法院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司法进行公正的判决。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

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在法医学领域中,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是一项关键任务,它对于解决刑事案件以及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一、鉴定方法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主要依靠综合法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其基本步骤包括尸表检查、尸表损害描述、尸表损害分析、尸腔内损伤检查、内脏检查和毒物检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法医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被害人伤势的性质和程度,并最终确定死亡原因。

1. 尸表检查尸表检查是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和描述刀伤的形状、大小、深度等特征,可以初步推断伤害形式和可能的致命部位。

同时,法医人员还应当仔细观察刀伤周围的皮下组织瘀血情况和表面皮肤挫伤等其他外伤情况。

2. 尸表损害描述和分析在尸表损害描述和分析中,法医人员需要准确无误地记录刀伤的位置、数量、方向和深度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尸腔内损伤检查和内脏检查。

通过对刀伤形态的详细分析,法医人员可以初步推断出被害人可能所受的伤害类型和可能的致命部位。

3. 尸腔内损伤检查尸腔内损伤检查是进一步确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被害人全身进行解剖,法医人员可以彻底了解内脏器官的受损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或伤害。

在刀伤痕迹明显的部位进行切割,可以进一步确认伤害程度和内脏受伤的具体情况。

4. 内脏检查内脏检查是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被害人内脏器官的仔细检查,法医人员可以准确确定内脏器官的受损情况,并进一步判断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运行状况。

例如,如果刀伤导致大量出血或重要器官的功能丧失,那么这很可能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

5. 毒物检测在一些特殊的刀伤死亡案件中,毒物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被害人体内的组织和液体进行毒物分析,法医人员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对人体刀伤死亡原因有直接影响。

二、应用实例法医工作中的鉴定人体刀伤死亡原因在犯罪侦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的推断分析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的推断分析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的推断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进行推断。

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对象主要以200例死因不明或有争议的尸体为例展开调查,均实施全面解剖和尸体检查,并对其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查,分析死因。

结果:200例尸体检查后能够确定死因的尸体有197例,占比197/200(98.50%),其余3例尸体无法确定死亡原因,占比1.50%;其中病理性死亡的尸体有150例,占比76.14%,心血管疾病占据第一位,有90例尸体因心血管疾病致死,占比90/150(60.00%),因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有35例,占比35/150(23.33%),因外力致死的47例尸体中,因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尸体有37例,占比37/47(78.72%),因颅脑外伤死亡的尸体有8例,占比8/47(17.02%),因胸部外伤死亡的尸体有2例,占比4.26%。

结论:对尸体进行全面解剖后,对死因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治疗质量,有利于刑事案件的解决。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尸检;死因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和实质化的变革,加之近年来,各类非自然性死亡数量不断提升,人们对死亡原因的关注度有了空前增长,导致了因死亡原因不明或存在争议的刑事案件讨论呈高发态势。

因此,全面尸检在判断尸体死亡原因上作用巨大,通过尸检不但能够改善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还能够为有关部门解决民事纠纷或刑事案件提供可靠保证[1-2]。

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进行推断,并对死因鉴定期间存在的问题展开相关阐述。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数据的对象主要以200例死因不明或有争议的尸体为例展开调查,200例尸体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25例和75例,整个年龄区间是在1岁-80岁之间,其中22岁以下的有12例、占比6.00%;年龄在22-60岁之间的有125例,占比62.50%;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63例,占比31.50%。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26页
死因分析步骤:“三步曲”
搜集材料
全方面检 验
客观分析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27页
一、概述 二、死因分类 三、死因分析步骤 四、死因分析中较难处理问题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28页
死因分析中较难处理问题
(Analysis of Cause of Death)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24页
三、死因分析步骤
(Process of Analysis of Cause of Death)
(自学内容)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25页
死因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案情和病史、
尸体解剖和各种试验室检验资料,辨明各种 疾病、损伤或暴力情况之间及其与死亡关 系,明确死因过程
障碍猝死。包含睡眠中猝死(SMDS, SIDS)、抑制死。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35页
5、死亡诱因(Inductive cause of death)
死亡诱因:指经过引发体内潜在疾病发作 而造成死亡轻微损伤或其它暴力情况
诱因不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或致死,但可引发机体 一定应激反应
诱因与根本死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常见诱因:轻微外伤、饮酒、暴饮暴食、吸烟、精神
担心、体力活动等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第16页
《国际疾病分类》(ICD)死因分类 标准
1. 根本死因 2. 直接死因 3. 中介前因 4. 辅助死因 5. 死亡诱因 6. 联合死因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死因分析

死亡原因鉴定和死亡方式鉴定

死亡原因鉴定和死亡方式鉴定

死亡原因鉴定主要接受各地公、检、法、司等机关或机构的委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医学尸表检验》GA/T 149-1996、《法医学尸体解剖》GA/T 147-1996、《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GA/T 148-1996,以及本所技术规范《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鉴定方法》SJB-P-6-2009,对尸体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并对死者的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做出法医学鉴定意见。

死亡原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某种具体暴力或疾病,通过区别暴力死(非自然死)或者非暴力死(自然死),以便最终为惩治犯罪或者消除嫌疑提供证据,是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

其中暴力死包括:机械性损伤(如棍棒、砖石、斧锤、拳脚等钝器所致损伤,刺器、切器、砍器、剪刀等锐器所致损伤,坠落损伤,交通损伤等)、机械性窒息(如缢死、勒死、扼死、捂死、闷死、哽死、性窒息、体位性窒息、溺死等)、化学性损伤(如中毒、化学烧伤等)以及其他物理性损伤(如电击伤、高低温损伤)等原因所致的死亡。

非暴力死是指自然疾病死亡,涉及法医鉴定的通常死亡发生突然、迅速、意外,这类死亡可能不涉及暴力(即死于疾病,法医学称之为猝死),也可能属于比较隐匿的犯罪,为了查明真相,揭示可能的犯罪,也在法医学死因鉴定范畴内。

确定暴力死后,需要进一步判断其死亡方式,即属于自杀、他杀或者意外,其准确判断在案件的侦破、裁定中至关重要。

法医学尸体检验是死亡方式判断的重要途径。

死亡方式鉴定主要接受各地公、检、法、司等机关或机构的委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医学尸表检验》GA/T 149-1996、《法医学尸体解剖》GA/T 147-1996、《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GA/T 148-1996,以及本所技术规范《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鉴定方法》SJB-P-6-2009,对尸体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并对死者的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做出法医学鉴定意见。

死亡原因是指导致死亡的某种具体暴力或疾病,通过区别暴力死(非自然死)或者非暴力死(自然死),以便最终为惩治犯罪或者消除嫌疑提供证据,是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

法医学中的法医死因学研究死因判定与非正常死亡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死因学研究死因判定与非正常死亡分析

法医学中的法医死因学研究死因判定与非正常死亡分析法医学是研究运用法律和医学知识解决司法问题的学科。

而在法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法医死因学。

法医死因学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尸体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方法对死者的死因进行判定,同时也对非正常死亡进行分析。

1. 死因判定死因判定是法医死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法医解剖学中,常见的判定方法包括尸体病理学、毒物学、化学分析等。

尸体病理学是通过检查尸体上的明显病变来确定死亡原因,如刀伤或枪伤等。

而毒物学则是通过化验尸体和组织样本来检测是否存在毒物,判断是否是中毒致死。

化学分析则是利用化学方法对尸体和组织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药物或毒物残留。

2. 非正常死亡分析除了对死因进行判定外,法医死因学也致力于对非正常死亡进行分析。

非正常死亡是指非自然因素导致的死亡,如谋杀、自杀、意外伤害等。

对于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分析,法医死因学将牵涉到法医心理学、法医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

法医心理学研究犯罪心理学和犯罪学关于非正常死因的心理特征。

它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进行分析,揭示犯罪的动机、凶手的心理状态,为司法决策提供依据。

法医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身体特征和人类群体的差异。

通过对遗留在现场的人体残留物和DNA进行分析,法医人类学可以确定现场是否有多个嫌疑人,从而提供证据帮助破案。

3. 法医死因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法医死因学的研究成果在司法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对死者死因的准确判定,可以确保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其次,对非正常死亡的分析可以提供线索,协助警方破案。

例如,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和化验,可以找到凶手留下的痕迹或毒物证据,从而推断凶手的身份。

最后,法医死因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帮助预防类似的犯罪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过对死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某个地区的犯罪模式和特点,从而改善社会安全和预防犯罪。

综上所述,法医死因学作为法医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死因的判定和非正常死亡的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死因及死亡方式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死因及死亡方式

二、死亡方式
死亡方式 1、自杀 (suicide) 2、他杀 (homicide) 3、意外事故(accident) 4、自然死亡 (natural death) 5、死亡方式不明
死因分类
1、根本死因 2、直接死因 3、辅助死因 4、死亡诱因 5、联合死因
机械性损伤的死因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一)原发性外伤死亡 ● 生命重要器官的破坏
(一)原发性外伤死亡 ● 生命重要器官的破坏 ● 休克:原发性外伤性休克
颈动脉窦、上腹部、外阴等部位受到 打击所引起的原发性休克。
4、损伤与疾病有因果关系 ● 损伤为因,疾病为果 ● 疾病为因,损伤为果
5、损伤治疗后死亡原因确定
(1)因原发损伤重治疗无效死亡。 (2)有医疗因素参与。 (3)损伤-就医-死亡;死亡与外伤关系。
6、伤后行为能力 ● 致命损伤是否立即死亡
● 多数损伤可成活一定时间 因损伤部位、程度、个体条件而异
(三)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可分为四种情况: ①单纯因损伤致死 ②单纯因疾病致死 ③损伤是主要死因,疾病是辅助因素 ④疾病是主要死因,损伤是辅助因素
1、死亡纯系损伤所致,与原有疾病无关
脑、心、肺等生命器官遭到致命性损伤, 死者虽患某种疾病,但疾病并不参与构 成死因,这类损伤称为致命伤。
致命伤分为 绝对致命伤 条件致命伤
(二)外伤后并发症死亡 ● 栓塞 ● 窒息
● 颈部切创,血液被吸入气管 ● 颈部软组织损伤,引起喉头血肿 ● 肋骨骨折、胸部损伤引起血气胸 ● 颅脑损伤颅内高压呕吐物吸入
(二)外伤后并发症死亡
● 栓塞 ● 窒息 ● 感染:损伤直接引起细菌感染
腹部、头部。
● 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 ● 损伤后全身抵抗力降低 ● 愈复过程的合并症:挤压伤综合症

法医学-致死原因+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

法医学-致死原因+尸体死亡时间的推算

※ 外科医生的食指上会留下一道深而明显的痕迹,这是因为经常打包扎线所留下的。
※ 死者的发稍有些微烧焦,身体肌肉极度僵硬,是高压中电而死的特征。
※ 电流从手指尖流进身体所形成的烫伤,会使手指成为灰白色。
※ 吃了氢酸钾可能会引起窒息死亡(氢酸钾有杏仁味)。
※ 若是在花上下毒,花本身也应先枯萎。
※ 若是大量出血引起的痉挛,必须用绳子扎紧伤口附近止血,防止血流过多,接下来是揉按心脏。
※ 如果人的内脏被弄破,会有一种特殊的内脏气息。
※ 山洞中回声大的话就表示没路了,若回声小的话表示还有路。
※ 硫化硫酸钠(漂白剂)能解氢酸钾毒。
※ 珍珠的表面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最怕酸性的腐蚀,所以在碰名贵的珍珠时,一定要带手套或用手帕包着,若不用的话,会使珍珠碰到手上的油渍,使珍珠表面光泽消失得更快。珍珠表面的光泽寿命最多30~40年,以后便会慢慢褪色。
※ 溺死:口中稍带水渍,瞳孔放大,且有出血现象在眼粘膜上,耳膜也会因水压而造成破裂引起出血。
※ 中毒:嘴唇先泛起微紫色或黑色,接着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此现象;眼睛有时会瞪着,两手紧握拳头,腰腿蜷曲等。
※ 被勒死:喉部明显有一道深深的紫色痕迹,瞳孔放大做痛苦状,舌头有时伸出且变成紫黑色。
(一)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尸体变化尸表现象 死亡时间
尸温每小时下降1度 10小时之内
尸温每小时下降0.5度 10小时以上
角膜轻度混浊 8---12小时
瞳孔不能透见 48小时左右
尸斑开始出现 1---2小时
尸斑指压退色 6---8小时之内
尸斑可以转移 15小时之内
蚂蚁也能破坏尸体,一般认为,在两个月内,蚂蚁能将一巨CR尸体咬食得只剩骨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SJR-Q13-2012-PT 实施日期: 2012-7-1 第 1 页 共 2 页
3、肩背部损伤分析: 死者背部左侧肩胛区片状皮下出血伴表皮剥脱,左侧第 2~6 肋骨腋前线处骨折伴错位及肋间肌 出血,左侧第 2~6 肋骨肩胛线处骨折伴错位及肋间肌出血,左侧第 7、8 肋骨腋中线处骨折伴肋间肌 出血,左肺下叶破裂,左肺挫伤,左侧胸腔积血,脾上缘挫伤。上述损伤体表损伤较轻,而内部损伤 较重,其中肋骨多发性骨折,尤其左侧第 2~6 肋骨两段骨折,同时伴有肺挫伤等改变,具有胸廓整 体变形损伤特征,且损伤主要分布于身体左侧,符合左侧肩背部遭受具有一定接触面的钝性物体在较 大的运动速度状态下(或作用力较大)碰撞所致。 4、死亡方式分析: 头、胸部损伤外轻内重,体表损伤以擦挫伤为主,主要分布头部、胸部左后侧,均未反映出工具 类致伤物接触面损伤特征,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具有交通工具(或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特征,遭车辆 撞击一次可以形成。 5、疾病、窒息及毒物分析: 尸体检验未检见致死性疾病的法医病理学改变。未检见机械性窒息的法医病理学改变。经毒物检 验:死者血液中未检出常见药物、杀虫剂及毒鼠强成分。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14 年能力验证计划项目公议参考答案
项目名称(编号) 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及致伤方式判断(CNAS Z0007)
法医病理学诊断要件: 1、枕部左侧弧形头皮挫裂创伴头皮下出血; 2、右侧颞顶部、顶部正中偏右侧、额部左侧、顶部右侧散在头皮擦伤; 3、面部散在表皮剥脱(死后伤) ; 4、左侧额颞顶部硬脑膜下血肿; 5、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 6、背部左侧皮下出血伴表皮剥脱; 7、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伴肋间肌出血; 8、左肺下叶破裂,左肺挫伤; 9、左侧胸腔积血; 10、脾挫伤; 11 左手背皮下出血,左小腿中段胫前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
鉴定意见: 头胸部损伤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死亡。死者头、胸部损伤具有交通工具撞击损伤特征(如小型 车辆) 。
编号: SJR-Qபைடு நூலகம்3-2012-PT
实施日期: 2012-7-1
第 2 页 共 2 页
分析说明要件: 1、死亡原因分析: 尸体检验发现死者枕部左侧头皮挫裂创伴头皮下出血,右侧颞顶部、顶部正中偏右侧、额部左 侧、顶部右侧散在头皮擦伤,面部散在表皮剥脱,左侧额颞顶部硬脑膜下血肿,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 血,侧脑室积血,脑水肿。左侧肩背部散在擦挫伤,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左肺破裂,左肺挫伤,左 侧胸腔积血。 上述死者头胸部损伤严重, 结合病史材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符合颅脑损伤合并胸部损伤 (或 头、胸部损伤) 。 2、头部损伤分析: 死者枕部左侧头皮挫裂创呈弧形,创口下缘呈斜坡状,方向由上向下,创口下缘见挫伤带,相应 部位头皮下出血呈片状,颅骨未见压迹及骨折,该头皮挫裂创创口较小,与其头皮下出血范围明显不 对称,不具有工具类致伤物损伤特征,结合其颅内损伤情况,符合与有一定接触面且有一定突起、质 地较硬的钝性物体接触所致。 死者头面部散在擦伤,损伤分布较广,形态不规则,均未反映出工具类致伤物接触面损伤特征, 摔跌可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