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领导世界吗
世界大国的意识和责任

世界性大国:责任与意识(中国)摘要:1,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主动承担起自己在减排领域应当承担起的责任。
首先,当我们论及世界性大国的责任与意识的时候,我应当将他先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是责任,二,是意识,两者相辅相成,各自也尤为重要。
先说责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国,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是,而如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
1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3.4%,2001年提高到3.7%。
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
当然这方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揭幕之前,中国端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11月26日,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
之后,奥巴马亦宣布了美国的减排目标:2020年前减排17%。
中美两国相继做出减排承诺,让人不禁联想起11月16日奥巴马在上海演讲时提到的,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希望中国和美国共同发挥“领导作用”。
人类排放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长此以往将迎来生态灾难。
在今天,这已经是一个常识问题。
中国提出的减排目标,相当于减排15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减排量的四分之一,这使得准备在气候大会上对发展中国家发难的一些欧洲国家失去了目标,亦被有关专家评论为“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很大压力”。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动做出承诺,并努力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既是对全人类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相对而言,一些物质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却不愿承担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义务,但这一规定至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来,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欧洲国家的援助规模大为缩水。
8)为什么说中国还远不是世界强国

为什么说中国还远不是世界强国(中国社会一百个为什么之八)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尤其是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以来,“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
外国人怎么评价中国,我们管不了。
也许有的人出于对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控制世界的不满,希望借逐步强大的中国来牵制他们,以借钟馗打鬼;另有一些人可能有意忽悠中国,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总之,人家有发表看法的自由。
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
在世界舆论面前我们有一些人,尤其是一部分所谓“精英人士”,也飘飘然起来了,以为中国真的了不得。
这种情绪是会误国误民的。
以下十件事足以说明中国还远不是世界强国。
一、国家尚未统一。
君不见在中国的领土上存在着两个互不统属的政权。
而且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我们还受制于美国人,中美建交32年来,美国竟然一直凭借他们的国内法——《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4月生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有谁见过国家没有统一,内政横遭别国干涉的世界强国?二、民生保障缺口巨大。
中国2010年GDP排名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仅4393美元,在有数据的16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82位(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还不到世界平均数8985美元的一半。
我国农村还有1.5亿人口人均日生活费在世界银行认定的1.25美元贫困线以下。
(温家宝:2009年12月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按2009年农村人口71288万人计算,农村人口贫困率达21%。
城市有85%的缺房者买不起房子。
历史上可有过这样的世界强国吗?三、科技依然落后。
我国,除了少数领域如航天的科技水平接近世界世界先进水平外,多数领域科技依然落后。
集中表现在我们的大多数企业依赖中低端产品维持生存,在世界高端市场没有多少竞争力,甚至我们国内的高端市场几乎都被国外企业所占据,从电子到机械乃至奢侈品。
我们有多少市场份额,又有多少世界性名牌?什么时候中国在高端市场站住了脚,不愁产品销路的时候,中国才可以称为世界强国。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

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全世界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积极的行动和领导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并分析其在减排目标、清洁能源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
一、中国的减排目标中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首先,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2030年前后,并努力争取提前实现;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为了实现这些减排目标,中国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截至2019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和太阳能市场,并逐步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生产、建筑节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清洁能源发展中国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之一。
首先,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截至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总装机容量的38%,超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总和。
其次,中国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和太阳能市场,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和风力发电场,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此之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表现出色。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还为中国在传统车辆制造领域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
李光耀论中国未来

能克 服语 言 障碍及 相关 困难 . 除 非让 英 语成 为 主导 语 言 , 就 像新
加 坡 一样 。新加 坡 小孩 先学 汉语 。 然后 学 英语 。 他 们可 能 十几 岁
就赴美 留学 . 英 语渐 渐变 得 流利 。 但 脑 子 里仍 流 淌着 四千年 的中
国名 言警 句
中国 的 G D P将 不 可 避 免 地 追 上 美 国 . 但是 , 其 创 新 能 力 可
能永 远不 能 与美 国 匹敌 . 因为这 需要 自由交 流和 思想 竞争 。 不 然 如何 解释 一个 人 口四倍 于美 国的 国家—— 假定 中国人 才 也是 美 国的 四倍— — 没 有技 术 突破 ?
鉴 于其 国土 之 大 . 问题 之棘 手 , 设 施 之 落后 , 机构 之 薄弱 , 仿 效斯 大林 模式 建 立起 来 的经 济体 制 转 型 困难很 大 .中 国在 未 来 发展 中面临 的障 碍要 远超 人们 意识 到 的
2 0 1 3 1 ◆下 ◆ 领 导 文 萃 1 1 1
也愿 意通 过 与东盟 国家 接触 的调 整获 益或 表达 不满
通过 巨大 的市场 和 E t 益提高的购买力 .中国正逐步将东南亚
国家吸人其经济体系 中。 日本 和韩 国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 。 中国 无需武力 即可做到这点 中国的邻 国想让美 国参与亚太事务 . 以免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 中 国 初 期 外 交 突 出 成 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 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 的首次出访。
新 中 国 初 期 外 交 突 出 成 就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 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探究: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 ) 原 因 : 美 、 亚 非 拉 、 中 国 成 就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
话说:中美两国的历史性的握手
1972年2月,周恩来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一次迟来的握手,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握手! 长达一分钟之久!打破坚冰------
一次迟来的握手,足以改变世界历史的握手! 长达一分钟之久!打破坚冰------
(二)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历史背景:美方、中方
冰封日久、极不正常得中美 关系在70年代终于出现转机。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得原因 是什么?过程怎样?对中日 关系及西方国家得外交政策 产生怎样重大影响?
(2)乒乓外交:1971年,打开中美交往得大门
建交热潮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欧只有6个国家同中国 建交。70年代初中国先后同比利时、冰岛、 马耳他、希腊、西德、卢森堡、西班牙等欧 洲国家建交。中英、中荷也由代办级外交关 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国同北美的加拿大、大洋州的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也先后建交。 亚洲地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原来的16个增 加到26个,非洲地区由18个增加到45个,拉 丁美洲由1个增加到13个。
世界的未来要看中国领导人怎么做

我 的理 念架 构 关 系 到政 治 经 济 学 ,而 不 被 推 迟 了十 年 ,而银 行 体 系得 以盈 利 而 行的资金负债表为这个体 系注入 资本 . 是 概念抽象 受永恒有效规律主宰的市 摆 脱 困境 。 当银 行积 累 了足 够 的储 蓄 为商业银行 的债务进行担保 ,政府为 了 场经济学。我把金融市场看成是历史的 时,这 些贷款被 重新 整合为所 谓的布雷 刺激经济 ,使财政赤字达 到前所未 有的
伊拉 克 时 .其效 果 与他 的 意 图背道 而 心 国 家和 外 围 国 家 都 是 一 样 的 。如 果 核 的 做 法 总 体 上 与过 去 一 样 :救 助将 要 垮 驰 。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一落千丈 ,结 心本 身受到了威胁 ,该体 系的维持则成 台 的金 融 机 构 实行 货 币及 财 政 刺激 措
一
个分支。
迪债券 (r y od ) Ba bns ,其余的损失银行 规 模 d 这些 措施 已见 成 效 ,全 球经 济似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重 建 的 国 际 金 也 已有能力可以销账 。
融体 系 并没 有建 立 一个 公 平 的竞 争环
1 9 年 类似 的情况 再次 出现 ,但 乎趋于稳定 ,越 来越 多的人认 为全 球金 7 9
极”的世界秩序未能持久 ,当布什总统 系 的外 围 。如 果 某个 国 家遇 到 困难 ,它 上 做 得 相 当 出色 。 为 了显 示 美 国 的 威 力 ,以 不 实 之 词 入 侵 可 以得 到援 助 .但 条件 很 苛 刻 ,这 对 核 国 际 金 融 权 威 机 构 应 对 这 次 危 机
中国的大国地位

小结
中国的大国地位
体育
最 大 的 发 展 中 国 家
联 合 国 理安 事理 国会 常 任
外交
军事
教育 科技
贸易大国
还表现在
文化
谢谢大家的参与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贸易大国
世界面积前五位的国家(单位:万平方米)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地大物博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中国21%
世界 中国 扇面 人口众多 扇面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扶贫成果
思考题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取得了那些巨大成就? 参考答案
答: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 增强;②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步建立;③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总体达 到小康水平;⑤教育和科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 进步;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 进展。
1.面对中国的巨变,青年时代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得美国总统布什 2001年来华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时, 由衷地说:“我不认识中国了,希望所有的美国人都通过我看到中 国是什麽样子,他们都应该来中国看看。我看到的中国令人难以置 信,难以找到语言来表达和形容。”这表明: ( ) C A. 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中国经济创造了世界奇迹,已居世界第一;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中国面貌的巨变; D.中国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但仍面临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问题: ( ) A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②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落后;③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还没有更本改变;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1世纪的中国到底能给世界贡献什么谢昆2

21世纪的中国到底能给世界贡献什么?作者:谢昆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21世纪的中国到底能给世界贡献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体系,还是文明价值观呢?21世纪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中国呢?她能给世界文化创造什么呢?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发展,到底仅仅是经济上的贡献,还是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更为久远呢?中国历史文化的确源远流长,但是中国文化的真正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反而掉进了一个圈套,谈中国文化必首推儒家,首推孔子。
中国春秋战国时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波澜壮阔的思想激荡毫无疑问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百家争鸣,气象万千,兼收并蓄,吐旧纳新,方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独尊一个孔子不过是中国政权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政治手段,因为儒家的思想经过一代代学者的解读和发展已经和真正的孔子没有多大联系,说的是孔子,其实是政府本身的意志。
我们看到的儒家思想是经过无数所谓的精英们千锤百炼过的反复研究过的最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中国人的思想模式。
但是,这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吗?真正的儒家是朝闻道夕死可也。
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是士可杀而不可辱。
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真正的儒家心怀苍生,秉承正道。
朗朗乾坤,浩然正气!何等的刚烈,何等的威武!经过几百年的精神阉割,儒家早已失去其原本的锋芒,取而代之的是庸俗的官场生存哲学,是伴君如伴虎,是权谋是苟且,是臣服于强权,是服从于利益。
哪里还有一些为民请命的担当,哪里还有天下救亡,舍我其谁的豪气。
有的只是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卑躬屈膝。
孔子一次又一次被代表,称其为拯救21世纪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人物确实是勉为其难了。
孔子毕竟生在两千年前,他看不到今天的世界,也无法为今天的人类世界开出什么心灵鸡汤神丹妙药,要拯救我们的心灵,还得靠我们自己。
人们寻找心灵的皈依,一般都是找宗教信仰,象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等,唯独儒家不是宗教,它是一种思想,一种对人们在社会中规定了应该遵循什么的法则,所谓尊卑有序,各安其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领导世界吗?不一定
狄雨霏
结束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场官方仪式后,人民解放军的一支仪仗队沿着天安门广场的西边行进。
Rolex Dela Pena/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在《中国能领导世界吗?:抵达权力和增长的极限》(Can China Lead?: Reaching the Limits of Power and Growth)一书中,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柯伟林(William C. Kirby)和F·沃伦·麦克法伦(F. Warren McFarlan)与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的雷影娜(Regina M. Abrami)探讨了中国会不会变成全球头号强国的问题。
他们的结论是:不一定。
他们写道,尽管中国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但政治改革的缺失可能最终制约中国。
这与相信“中国模式”的人意见相左。
那些人认为,正是因为没有政治改革,中国才得以将威权统治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大步向前。
前不久到访中国时,柯伟林教授谈到了中国为何曾一度是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中国怎样才有可能重振昔日的辉煌,以及他和该书合著者为何会质疑中国崛起的必然性:
问:中国能领导世界吗?
答:当然能。
中国已经在领导着世界了。
世界历史上最源远流长的持续性文明,就发源于中国。
中国的道德和政治模式一度定义了文明的含义。
200多年前,清帝国统治着这个星球上最强大、最富裕、最成熟的文明国度。
当时,中国的经济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也是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
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那时生活在中国。
和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比,中国更好地熬过了帝国主义时代。
中国最近的增长通常被描述成“崛起”。
但它不仅仅是过去35年的结果,而是已经酝酿了一个多世纪。
然而,随着中国恢复历史上的大国和核心国家地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其他国家可以借鉴中国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吗?中国能再次在价值观和教育方面树立全球标准,供其他国家效仿吗?在中国政治改革缺席的情况下,我们有自己的怀疑。
有许多书假定中国必然会上升至全球领导地位,我们的书不在此列。
问:能解释一下你说的“领导”是什么意思吗?哪些方面的领导比较重要,为什么?
答:最近几个世纪,全球领导地位有多种表现形式。
我们的意思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或政治霸权实现的领导地位——我们也不认为中国会这样。
我们指的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广泛的强大影响力。
从某些方面来衡量,正是这种影响力让20世纪成了“美国世纪”。
问:你在书中说,中国正在基础设施、创业和教育领域大步前进,但它作为一党制的军事化国家的根本身份让自己受到了削弱。
然而,一些中国人认为这是一个优点。
对于那些说你的观点实质上是美国的视角,中国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的人,你会作何回答?
答:确实没错,相比其他制度,中国源于国民党时代的一党制能更好地做一些大事。
孙中山建立一个由铁路和公路连接起来的国家,并用恢宏的堤坝驯服江河的梦想,都已被这个不限制自己野心的现代化工程国家实现了。
中国新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令全世界羡慕。
然而,这个制度让太多经济领域处在政府的垄断下,并且凌驾于法律和司法体系之上。
民众对中国的法律和司法体系缺乏信心。
“公民社会”和“宪政”为什么属于“七不讲”的内容?
问:你写道,中国正处在一个不容忽视且威胁着它未来的成功的“转折点”上。
你能说说这个转折点的重要性吗?
答: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同样不仅是在过去三十年,而是在它长达一个世纪的复苏中取得的。
它不仅在1949年“站起来了”,早在1945年日本战败时,中国就“站起来了”,它再次成为一个大国。
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国的实力酝酿了一个世纪。
近几十年的成功是经济和社会领域开展改革的结果,这些改革撤销了毛泽东时代混乱无度的做法。
数亿中国人一得到机会,就让自己脱离了贫困。
然而,在一个其他领域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却没有进行持续、系统的政治改革。
这个不是中国政治体制对阵“西方”政治体制的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本来就源自西方——人们不要忘记,马克思(Marx)和列宁(Lenin)并不是中国人。
这个模仿苏联的体制,执掌着充满活力的经济和社会。
为什么这一点现在很重要?中国看起来强大、稳定、边境安全。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东亚持续时间最长的和平时期蓬勃发展。
如今,全世界最富有活力的企业家,有许多来自中国。
但中国的执政党表现出了不安的迹象,不然为什么要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把那些无非是在要求政府透明的公民关起来?中国的领导人非常有能力,但他们也必须在一个存在深层次制约的政治文化内行事。
在这种文化中,即便是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都不能讨论。
像我们这样深切关心中国的人极为担心的问题,不是中国无穷的增长和创新能力,而是中国政治被牢牢束缚着,以至于无法公开讨论中国未来的其他愿景。
我们希望,现在是时候“广开言路”了——就像19世纪末关心中国“自强”的改革者所盼望的那样。
问:对于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这个观点,一些人提出了质疑。
他们指出了近些年的两个趋势:精英阶层的孩子在读大学时出国,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出国,而一些大学绕开高考,直接从中学招录学生。
他们认为这么做加剧了教育不平等。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学习。
因为整个20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高。
如今,在质量和数量上,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杜克大学[Duke]、斯坦福大学[Stanford]、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以及亚洲和欧洲的诸多院校在中国设立研究和教学中心,其中杜克大学和纽约大学在中国设立了分校。
出于许多原因,精英家庭越来越多地把孩子送去国外,但中国的大学也再次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部分,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学生。
现在在全世界最好大学的排名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常常位列前50。
在1949年以前,求知和教学的自由传统让这两所学校表现突出。
如果允许它们形成这样的传统,或者说回归这些传统,这两所大学的前途就是不可限量的。
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是在清华大学设立施瓦茨曼学院(Schwarzman College),这个学院准备将全世界最有前途的人才带到中国。
的确,尽管中国大学的在校人数大幅增加,但名校中的贫困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比例却逐年下降。
效仿美丽美国(Teach for America)的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等非政府组织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和美国一样,中国精英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依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本来就高,人脉本来就好的人。
问:如果下注的话,你觉得中国未来会是什么走向?中国会在一些年后超过西方吗?
答:我非常看好中国。
我对“西方”倒没这么确定。
就像身在这个国家的我们往往会把中国看得太简单一样,中国人可能也会把“西方”多种多样的政治和社会当做一个单一的实体。
我不是这样。
我们在书中预言,2034年的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将更上一层楼,军力更强大,政治集权程度减轻。
如果中国能走到那一阶段而不出现政治崩盘,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都将繁荣发展。
领导地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时下,美国在国内外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正如我们所说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是在国内。
如果这两个国家要在21世纪帮助引领全世界,当然这也是它们必须要做的,那么还有大量工作尚需完成。
但如果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那么它不会是第一个中国世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陈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