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买衣服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
-通过讨论购物场景,自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买衣服》;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货币知识讲解:
-介绍货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拓展阅读:
-推荐与购物、货币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购物礼仪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业量适宜,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3.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购物计算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货币知识、加减运算等;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购物场景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在购物场景中可能遇到的货币换算和加减运算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小组分享: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个人练习:
-设计与购物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教学设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二节的买衣服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买衣服问题。
通过实践情境的引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衣服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从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这一关系。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衣服的图片、价格标签、计算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买衣服问题。
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衣服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衣服。
2. 引导学生观察衣服的价格标签,让学生注意衣服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1. 通过衣服的图片和价格标签,向学生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加减法计算衣服的总价。
三、学生自主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件衣服,计算这件衣服的总价。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组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反馈。
2. 设计板书,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一道买衣服的题目,要求学生计算总价,并解释计算过程。
2.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的单价和数量,通过加减法计算出总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认识人民币”和“简单的计算”展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索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的学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买衣服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计算总价,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是对于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买衣服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4.应用拓展:学生独立解决类似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货币单位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人民币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找零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能够理解商品价格,进行找零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能够解决实际购物中的问题。
2.难点:学生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找零计算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创设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购物计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衣服的价格标签,人民币的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笔,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去过商场买衣服?买衣服时,我们需要做什么?怎样计算我们要支付的钱数?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件衣服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上的数字,然后提出问题: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如果我们有20元,能买这件衣服吗?怎样计算我们需要支付的钱数?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衣服的价格标签和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图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购物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总价,并根据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总价的概念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购物情境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能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并能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2.教学难点:学生对总价的概念理解,以及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购物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总价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总价的意义,掌握计算总价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总价进行合理消费。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总价在购物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总价的概念,简洁明了地展示购物总价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将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买衣服的情境素材,如图片、商品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买衣服的呢?买衣服时会遇到哪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买衣服|北师大版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设计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节课的主题是“买衣服”,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2.2买衣服这一章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衣服的价格,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衣服的价格,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能通过实际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情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衣服的图片、价格标签、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一开始引入实践情景,例如:“假设你有一元钱,你想买一件30分的玩具和一件20分的糖果,你够钱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价格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
例如,我会给出一些衣服的价格,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比较两件衣服的价格。
4. 应用:我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会让学生扮演购物者的角色,计算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的总价。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的过程中,我会根据讲解和学生的反馈,适时地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衣服的价格和加减法运算的步骤写在工作板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些衣服的价格,让学生计算总价,或者比较两件衣服的价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在家里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A
第二单元第 2 课
课题买衣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1、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
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
正确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知识
技能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认
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能正确进行换算。
过程
方法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
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掌握他们之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难点: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付款方式。
教学
设计
思路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练习
教学准备教师
主题图及货币学具学生学具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 2 课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壹佰圆伍拾圆贰拾圆拾圆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爱护人民币人人有责,必须做到十个“不要”:①不要在人民币上写字、记数、涂画、盖印章及戳记。
②不要将携带的人民币折叠、揉搓,要平铺放在钱夹里。
③不要在出售鱼、肉、油脂及酱菜等商品时,直接用手去拿人民币,要使用工具或采取一人售货一人收款的售货方式,或备毛巾随时擦手,以免将人民币弄脏。
④不要将金属硬币折弯、穿孔、磨边、轧薄及剪口。
⑤不要将人民币与化学药品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票币变色、变质、腐蚀氧化。
⑥不要将保存在家中的人民币放在墙缝或容器里,不要埋藏地下或草垛中,以免发生鼠咬、霉烂、虫蛀及火烧等情况,应将余钱存入银行储蓄。
课时教案 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栏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笑笑的妈妈打算给她买一些新衣服。
让我
们一起到服装店去看看吧。
(出示挂图,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长袖上衣26元,
背带裤41元,短袖31元,裙子23元)
二、活动:认一认
1、怎样才能买到这些衣服呢?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些
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
2、该怎样付钱呢?(用面额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出示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
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更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
找出相同点何不同点)
5、老师拿一张旧版的100元。
你知到它的面值是多少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
们的面值是一样的。
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展示
旧版50元和100元。
三、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可以用它来买衣服了,每人挑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看清楚价格,想一想,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一件,想买一件长袖上衣和一条裙子,请大家帮忙算一算,应怎样付钱?
4、现在请大家把学具盒里的钱准备好,准备购物。
你们遇到困难了吗?(没零钱)怎么办?(找钱)
四、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都会把前缓一缓,这里有一张100元的,想换成10元的,怎么换?还有别的换法吗?全班交流。
2、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学生活动。
五、课后延伸。
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效果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