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地面散热量计算方法
机房散热量计算范文

机房散热量计算范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机房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机房中设备的散热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散热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导致设备过热,进而可能会出现设备故障,甚至损坏的情况。
因此,合理计算机房散热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机房中的设备如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都会产生热量,这部分热量需要通过散热来降温。
散热量的计算公式为:散热量(W)=设备数量×单个设备的功率(W)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机房的散热量,我们需要了解机房中各个设备的功率和数量。
设备功率可以通过查看设备的技术参数手册或者询问设备供应商来获取。
设备数量则通过实际的机房设备配置情况来确定。
每个设备的功率需要考虑两个方面:静态功率和动态功率。
静态功率是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功率,动态功率是设备在高负载状态下的功率。
通常,我们采用设备的动态功率进行计算,因为机房中的设备经常处于高负载状态。
除了设备的功率和数量外,机房的散热量还需要考虑外界环境的影响。
机房的散热需要通过空调系统来实现,因此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也是计算散热量的重要因素。
计算机房的散热量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需要考虑到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不仅会对设备造成影响,也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在计算机房的散热量时,需要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来确定机房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计算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计算散热量时,需要根据机房的大小、设备的数量和功率来确定机房的空调系统的冷却能力。
机房的散热量计算也需要考虑到机房的设计和规划。
优化机房的布局、机柜的设计、通风设备的配置等都可以减少散热量的产生。
此外,在选择设备时也应考虑设备的能效等因素,选择低功耗和高效的设备。
总之,机房散热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功率和数量、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机房的设计和规划等多个因素。
地暖设计计算

地暖设计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散热量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第5.3计算的房间供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散热量。
当垂直相邻各房间均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除顶层以外的各地面辐射供暖房间,向下层的散热量,可视作与来自上层的得热量相互抵消。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尚应计算其传热量。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 = q f + q d (5.4.2-1)qf = 5×10-8[(t pj +273) 4-(t fj+273) 4] (5.4.2-2-1)或qf=4.98[(tpj+273)4/100-(tn+273)4/100] (5.4.2-2-2) 根据现代住宅暖通空调设计qd =2.13(t pj - t n) 1.31 (5.4.2.3-1)式中q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q 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q 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t pj--地表面平均温度(℃);t f 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 n --室内计算温度(℃)。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加热管为PE-X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规程附录A确定。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本章第5.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传热损失。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x=Q/F (5.4.5)式中: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Q--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F--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表5.1.2的最高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
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系统相关数据及标准

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系统相关数据及标准(发布日期:2008-3-5 10:00:10)鼠标双击自动滚屏一、国家或建筑商或物业公布的地热房间温度的计算是根据裸露的水泥地面的温度来计算的。
所以在铺设地面装饰材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他的导热性能。
否则会严重影响地热采暖的效果。
在选购地面装饰材料的时候特别注意他的导热系数过热阻,地面装饰材料的热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面的散热量,实践证明,在相同供热条件和地板构造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房间里,花岗石、大理石、陶瓷砖等的热阻为0.02㎡·K/W。
木地板的热阻为0.10㎡·K/W,毛毯的热阻为0.15㎡·K/W。
由此可见,面层装饰材料对地面散热量影响巨大,为了节约能耗和降低运行费用,因此在地暖情况时,应尽量选用热阻小于0.05㎡·K/W的装饰材料做面层。
二、地面散热量的计算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qf + qdqf=5×10-8[(tpj +273)4-( tfj+273)4]qd=2.13(tpj-tn)1.31式中q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qf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qd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tpj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tfj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n ——室内计算温度(℃)。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三、热负荷的计算3.2.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3.2.3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3.3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地暖地面温度的计算及超温处理措施

地暖地面温度的计算及超温处理措施我们的设计师往往出于善良的愿望,怕住户不热,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各种附加,乘以一个个的安全系数,层层加码。
过于保守的设计,其必然的结果是制造一个“冬天穿短袖,夏天穿长袖”的室内环境。
浪费能源,增加采暖造价不说,结果也未能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地暖的“过热”是那种干热的感觉,就仿佛置身沙漠,又闷又干,非常难受的。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过热呢?首先,我们要做到在设计中选择合理的供回水温度和合理的间距,做到地面不超温。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2004) 以下简称《地暖规程》表3.1.2给出了地板温度的限值。
举例说明:我们计算某办公室或者卧室,应该属于人员经常停留的地方,适宜的温度是温度范围是24~26℃,最高不能超过28℃。
卫生间应该属于人员短期停留的地方,适宜的温度是温度范围是28~30℃,最高不能超过32℃。
我们首先要逐个房间计算房间的采暖热负荷。
请注意,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严寒地区(比如哈尔滨、长春、张家口等),系数取0.95。
寒冷地区(比如北京、天津、郑州等)系数取0.90。
然后按照可敷设地暖的面积与房间的面积进行修正(当这个比例大于75%时,按全面采暖计算)。
一般卫生器具下和不可拆卸的家具(比如坐便、脸盆、洗菜盆,与墙设计成一体的落地衣柜、讲台等等)不能敷设盘管。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地暖规程》表3.3.3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接下来确定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可按下式计算(请注意: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地暖规程》第3.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FQ q x = (《地暖规程》公式3.4.3) 式中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Q —— 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地暖管线铺设规范

地暖管线铺设规范篇一:地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
(2)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加热管为PE-X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本规程附录A确定。
(3)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本章第3.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4)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x=Q/F式中 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m2);Q——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F——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m2)(5)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表3.1.2的最高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
地表面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tpj=tn+9.82×(qx/100)0.969式中 tpj——地表面平均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散热量(W/m2).(6)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7)地面散热量应考虑家具及其他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5、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系统设计(1)在住宅建筑中,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按户划分系统,配置分水器、集水器;户内的各主要房间,宜分环路布置加热管。
(2)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的各环路,其加热管的长度宜接近,并不宜超过120m。
(3)加热管的布置宜采用回折型(旋转型)或平行型(直列型)。
(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及地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也可按本规程附录A确定。
(5)加热管壁厚应按供暖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可按照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选择。
(6)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7)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
散热量计算公式

一、标准散热量标准散热量是指供暖散热器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3754-1992),在闭室小室内按规定条件所测得的散热量,单位是瓦(W)。
而它所规定条件是热媒为热水,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平均温度为(95+70)/2=82.5摄氏度,室温18摄氏度,计算温差△T=82.5摄氏度-18摄氏度=64.5摄氏度,这是散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散热器厂家在出厂或售货时所标的散热量一般都是指标准散热量。
那么现在我就要给大家讲解第二个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厂商和经销商存在疑问的地方。
二、工程上采用的散热量与标准散热量的区别标准散热量是指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室内温度是18摄氏度,即温差△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
而工程选用时的散热量是按工程提供的热媒条件来计算的散热量,现在一般工程条件为供水80摄氏度,回水60摄氏度,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因此散热器△T=(80摄氏度+60摄氏度)÷2-20摄氏度=50摄氏度的散热量为工程上实际散热量。
因此,在对工程热工计算中必须按照工程上的散热量来进行计算。
在解释完上面的术语以后,下面我介绍一下采暖散热器的欧洲标准(EN442)。
欧洲标准(EN442)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CEN所编制.按照CEN内部条例,以下国家必须执行此标准,这些国家是: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等18个国家。
而欧洲标准(EN442)的标准散热量与我国标准散热量是不同的,欧洲标准所确定的标准工况为:进水温度80摄氏度,出水温度65摄氏度,室内温度20摄氏度,所对应的计算温差△T=50摄氏度。
欧洲标准散热量是在温差△T=50摄氏度的散热量。
那么怎么计算散热器在不同温差下的散热量呢?散热量是散热器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每一个散热器出厂时都标有标准散热量(即△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
但是工程所提供的热媒条件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工程所提供的热媒条件,如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和室内温度,来计算出温差△T,然后计算各种温差下的散热量。
碳晶发热材料供暖热负荷计算方法

碳晶发热材料供暖热负荷计算方法引言碳素晶体(以下简称碳晶)发热材料地面辐射供暖是一种节能、舒适、环保、快速、保健的新型供暖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采暖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这几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碳晶供暖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暖通领域内出现,目前还没有国家统一的采暖规范性文件可供参考。
由于碳晶地暖完全实现了分室局部采暖的梦想,实现了分房间进行控制调节,局部供暖,这就使得碳晶地暖在设计过程中各房间的供暖不同步进行,从而邻室会产生温差,让我们在设计过程必须考虑到供暖房间与邻室非供暖房间温差所造成的邻室传热对供暖房间造成的耗热量。
其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将在传统的热负荷的基础上增加室内传热热负荷。
即采暖房间的热负荷包括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空气渗透热损失以及与非采暖房间的室内传热热负荷。
前两项的热负荷计算与传统供暖系统计算方法一致,本文将对邻室传热所造成的热负荷进行探讨。
1、邻室传热负荷计算1.1 邻室传热概念现行的规范以及地方规程中大都只考虑户间传热,回避了邻室传热的问题。
但由于多室户型内各房间可能采暖时间不同步,当邻室温差超过5℃时,邻室传热也需计入房间的热负荷之内。
邻室温差实际值与内围护结构另一侧房间的热平衡状态有关,由于该热平衡状态不可预测,邻室温差引用值可根据一侧房间用热特点和围护结构组成进行估算。
当各内围护结构考虑邻室传热后,造成房间的热负荷、户总热负荷和建筑物总热负荷计算值依次增大,根据经验值会比传统采暖热负荷大30%~40%。
而实际上,由于实现了分室控制,依照正常生活习惯可取同时使用系数为0.33。
1.2 邻室传热计算方法邻室传热量需要考虑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邻室温差和两房间不同步供暖的同时使用系数等各方面因素。
在工程设计中,内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计算,邻室传热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Q l = K.F.Δt式中:Q l—邻室传热热负荷WK—内墙的传热系数W/m2·℃;F —内墙传热面的面积m2Δt—邻室传热温差℃对于热负荷计算中,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既定,可通过相关资料查询选取,不作讨论。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7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 — 2004 (一)、地面采暖施工:1、要求装修公司认真做好找平层,表面应保证平整无杂物。
2、保温隔热层要求隔热材料要铺设均匀平整,达到(25/m3)密实度要求。
3、辐射防腐层材料(要用无纺布铝箔纸),铺设要平整,保证搭接长度。
4、安装铺设地热管时,要求使用管卡固定地热管,保证地热管路的间距,地热管弯曲弧度不得小于10D。
5、最后铺设钢丝网,固定卡要安装牢固,移位不超过30mm。
(二)、工程检查与验收:1、采暖工程施工结束,公司要组织专人自检。
2、在自检的基础上,邀请甲方代表进行检查验收。
3、在甲方监督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水压测试,测试压力为6.5 mPa,以15分钟压力下降不超过0.05 mPa为合格。
4、做好隐蔽工程测试验收记录,所有工程签署文件归档。
(三)土建工程的施工标准:1、采用当地425#标号水泥混凝土覆盖层,强度不小于C15。
2、添加覆盖层,覆盖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40mm为宜。
3、房间面积超过40 m2 或长度超过6 m时,应设置伸缩缝。
4、对装饰公司需要钉钉子的部位,要用红色油漆标记在地面,便于地热管安装避开障碍。
5、工程竣工后,彻底清理好现场,拆除施工现场的地上的一切临时设施。
地热采暖系统施工流程:施工前期准备→工程材料进场报验→铺设保温板和铝箔纸铺设和加固钢网→交联管环路铺设→安装系统分水器供热系统安装→水(气)压力测式→向甲方交接工程1、一般规定(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
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2)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地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Qf=5×10-8[(tpj+273)4 - (tfj+273)4]Qd=2.13(tpj-tn)1.31式中 q——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m2);q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m2);q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m2);tqj——地表面平均温度(℃);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间地面散热量计算方法
一、将所有房间划分为具有一面外墙的房间;
二、具有一面外墙房间地面单位面积传热系数与房间进深有关,具体如下表:
三、一面外墙房间地面传热量:
地面传热量=传热系数(w/m2℃)×房间面积(m2)×传热温差(℃)
四、具有两面外墙房间地面传热量算法:
地面传热量=(长边一半进深的传热系数+短边一半进深的传热系数)×房间面积的一半×传热温差;
五、具有三面外墙房间地面传热量算法:
地面传热量=(长边一半进深的传热系数+短边一半进深的传热系数)×房间面积×传热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