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打印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打印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打印版
目录
1.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2. [第二单元:水的特性](#第二单元:水的特性)
3. [第三单元:力与压力](#第三单元:力与压力)
4. [第四单元:电和磁](#第四单元:电和磁)
5. [第五单元:天文知识](#第五单元:天文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分类。

-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生物的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单元:水的特性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 水的三态和变态变化。

- 水的密度和浮力。

- 水的净化和资源利用。

- 水的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三单元:力与压力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 力的种类和意义。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弹力。

- 压强和杠杆原理。

第四单元:电和磁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 电的产生和传导。

- 电的应用和安全。

- 磁的产生和性质。

- 磁的应用和安全。

第五单元:天文知识
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
- 日、地、月的运动和特征。

- 星座的观察和命名。

- 星系和行星的特征。

- 宇宙的奥秘和探索。

以上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的大纲目录,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大纲目录详细准备复习资料,并将其打印出来以供复习使用。

祝您取得好成绩!。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第一单元:天地人和它们的联系- 认识大自然:天地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天地的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变化- 人与大自然: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和生活- 大自然的好朋友:动植物对人们的帮助和影响第二单元:金属、非金属和人的生活- 金属物体:金属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典型金属:铁、铜、锌等金属的特点、用途和常见现象- 非金属物体:非金属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金属和非金属的不同:金属和非金属的对比和应用第三单元:鸟和昆虫- 认识鸟:鸟的特点、分类和生活性- 鸟的羽毛:鸟羽的结构和功能- 鸟的飞行:鸟的飞行方式和特点-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外形、分类和生活性第四单元:水的力量- 认识水:水的特点、来源和分类- 水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现象- 水的流动: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利用水的力量:水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单元:五运六气和人的身体健康-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涵和应用- 天、地、人和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调理身心- 温度与人的身体健康: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作用和如何保护呼吸系统第六单元:种子和植物的生长- 种子的传播:种子的形状、传播方式和适宜生长条件- 植物的生长环境:光线、温度、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发芽、成长和开花过程- 利用植物: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第七单元:物体的浮沉- 物体的浮沉现象: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的表现- 浮力与物体密度关系:物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浮沉特点: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特点第八单元:简单机械- 杠杆:杠杆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轮轴:轮轴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滑轮:滑轮的结构、作用和应用- 轮轴、滑轮和杠杆的应用: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第九单元:听觉和声音传播-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听觉的重要性:听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保护听觉的方法-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变化:声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变化对听觉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目录1.第一单元:光线的传播2.第二单元:植物的性别和传播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机器4.第四单元:人类的呼吸系统5.第五单元:人类的消化系统6.第六单元:天体运行的规律第一单元:光线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能够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

光线是光的传播路径。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1.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1.2 光的折射传播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光的折射在眼睛中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第二单元:植物的性别和传播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的性别体现在其生殖器官上,雄性植物有雄蕊,雌性植物有雌蕊。

2.1 由花传播的无性生殖植物的花通过花粉传播进行无性繁殖。

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经过授粉后形成种子。

2.2 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是通过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

种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如风、水、动物等。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机器3.1 什么是机器机器是人类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设计和制造的工具或设备。

机器可以帮助人类减轻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3.2 常见的生活机器生活中常见的机器包括汽车、电视、手机、自行车等。

这些机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的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组成人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和嘴巴是呼吸气体的入口,气管和支气管将气体输送到肺部。

4.2 呼吸的过程呼吸是人类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细胞,供其进行新陈代谢。

第五单元:人类的消化系统5.1 消化系统的组成人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供给身体使用。

5.2 消化的过程食物经过口腔咀嚼后进入胃,胃中的消化液将食物分解为段,然后进入小肠进行吸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本文档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单元一: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万有引力-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引力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自转引起的现象- 公转引起的现象单元二: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单元三:机械的简单机械与摩擦- 机械-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简单机械- 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摩擦- 摩擦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单元四:电路与导电材料- 电路-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电灯)- 电路的开闭-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单元五:色彩和光与热的传播- 色彩- 主要颜色的概念和特点- 色彩的混合与分解- 光与热的传播- 光的吸收与反射-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单元六: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生命的特征- 生物的共性特征(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长、繁殖、感知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的分类级别(门、纲、目、科、属、种)单元七:鸟类的适应生活- 鸟类的特点-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鸟类的繁殖和产卵方式-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能力- 鸟类的食物来源和获得方式单元八: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天气的变化因素(温度、湿度、风力等)- 气候- 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精华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对相关科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3、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6、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7、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12)个(时辰)。

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

子时是23时至凌晨1时。

8、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9、通过实验发现,每分钟摆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动幅度无关。

10、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自然环境。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现象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2、将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气球向后喷气,同时推动气球向前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13、世界上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为了方便人们旅行和计时,国际上设立了(标准时区),整个世界分为(24)个时区,我国从西到东横跨(5)个时区,为了使全国各地有一个统一的时间,便于(工作、学习和交通),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各单
元总复习资料
本文档总结了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的各个单元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复的资料,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单元一:生活中的能量
-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 燃烧和火焰
- 声音产生的能量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能量的测量和计算
单元二:地球与太阳系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阴历和阳历
- 四季的变化
- 日食和月食
- 星座的观察
单元三:生物多样性
- 动物的分类
- 植物的分类
- 物种的保护
- 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 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单元四:科学的发现与进步- 科学家的观察和实验
- 发现地球的形状
- 海洋的秘密
- 火箭和航天探索
- 科技与人类生活
单元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 热量的传导和扩散
- 溶液和溶解度
- 酸、碱和中和反应
- 可回收物和非可回收物
以上是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的总复资料。

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知识,更好地备考科学考试。

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大全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大全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大全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物体的沉浮与它的材料、体积大小、形状、重量等有关。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相同(即橡皮泥自身的体积),浮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相同(此时浮力=重力),浮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比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课本P8)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轻易地在水面上行驶,也能够把很多的货物输送到远方。

8、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9、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船型,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0、在水中的物体,都遭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遭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同一物体或不同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多,遭到的浮力越大。

1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3、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14、“沉浮子”为何可以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动,那么改动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课本P21)15、“物体在水中遭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讲义P22)16、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最上层是油。

17、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第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0、第二单元热21、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2、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3、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4、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5、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6、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27、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8、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29、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0、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31、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32、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33、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34、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35、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6、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37、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38、39、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40、41、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42、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43、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4、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45、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21、我们古时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

22、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23、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24、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26、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27、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可以解释。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

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决定了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9、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北极星不动)等。

13、地球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