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
Car 情报局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
Car 情报局
汽车载荷变化时,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能自动维持车身高度,使其变化较小,从而可保 证汽车在各种不同路面行驶的车身平稳。
悬架刚度可以设计小些,使车身的固有振动频率在70次/min左右(在人感到乘坐非 常舒适的范围内)。由于各个悬架的刚度可自动独立的调整,可有效的防止和减缓汽车转 弯时出现的车身侧倾和起步、加速、制动时所引起车身的纵向摆动。
高状态
低
中
Car 情报局
部
图7-3三级式半主动减振器 1-阻尼调节杆(回转阀控制杆);2-阻尼孔;3-活塞杆;4-回转阀
执行器的结构
Car 情报局
执行器的结构如图7-4所示,它装在减振器的上部,可以根据需要带动减振 器中回转阀转动,改变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为适应汽车运行时工况频繁的变 化,保证准确快速控制,减小驱动电流和部件质量,执行器采用了直流步进电 动机和电磁制动开关
应用于主动悬架电子 控制系统的传感器
传感器名称
传感器用途
车身加速度传感器 检测车身的振动,间接反映汽车行驶的路而情况
车身位移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检测车身相对车桥的位移,反映车身的平顺性和车身的高 度
通过检测车轮的转速获得车速信息,用于计算车身可能的 侧倾程度 检测转向盘的转角,用于计算车身可能的侧倾程度
图7-4执行器的结构 1-控制杆;2-止动块;3-直流步进电动机;
4-小齿轮;5-扇形齿轮;6-减振器
无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7- 5所示的是无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减振器原理示意图。
Car 情报局
图7-5无级半主动减振器示意图 1-步进电动机;2-驱动杆;3-活塞杆4-全心活塞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件: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當空氣閥轉到如圖5-14所示的位置時,主、副氣室的氣 體通道被關閉,主、副氣室之間的氣體不能相互流動,此時 的空氣彈簧只有主氣室的氣體參加工作,空氣彈簧的剛度為 “硬”。
圖5-14 空氣彈簧的剛度為“硬”
主氣室是可變容積的,在它的下部有一個可伸展的隔膜, 壓縮空氣進入主氣室可升高懸架高度,反之使懸架下降。車 輛高度則是由l號和2號高度控制閥及排氣閥通過增減主氣室 內的壓縮空氣量來調節。
②空氣彈簧的變剛度原理。
懸架空氣彈簧剛度的改變是根據壓縮空氣通過空氣閥由主氣 室進入副氣室空氣量的改變來調節的,空氣彈簧的彈性係數 (剛度)可分為兩個階段來調節。
當空氣閥轉到如圖5-13所示的位置時,主、副氣室的氣 體通道被打開,主氣室的氣體經空氣閥的中間孔與副氣室的 氣體相通,相當於空氣彈簧的工作容積增大,空氣彈簧的剛 度為“軟”。
5.1.1 汽車懸架的作用
汽車懸架是指連接車架(或承載式車身)與車橋(或車 輪)的一系列傳力裝置。
汽車懸架的作用有: ①承受載荷; ②傳遞動力; ③緩和衝擊。
汽車懸架
除此之外,汽車的懸架對汽車車輪的定位有較大的影響, 進而影響汽車行駛性能、操縱性能及乘坐的舒適性。
5.1.2 汽車懸架的分類
1.按照結構形式分
LRC開關用於選擇減振器和空氣彈簧的工作模式(NORM 或SPORT);高度控制開關用於選擇所希望的車身高度 (NORM或HIGH)。
當LRC開關設在SPORT位置時,組合儀錶內的LRC指示 燈亮;當高度控制開關設在HIGH位置時,組合儀錶內的高度 控制指示燈亮。
2.高度控制通斷開關信號
高度控制通斷開關位於行李箱的工具儲藏室內。將開關 撥至OFF位置,懸架控制系統中止車輛高度控制。當車輛被 舉升、停在不平的路面或車輛被拖曳時,可避免空氣彈簧中 壓縮空氣排出,從而可防止車身高度的下降。
电控悬架系统

高车 速控 制
驻 车 控 制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2)减振力(阻尼力)与弹簧刚度控制功能。
控制项目 防侧倾控制 功 能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力变成“坚 硬”状态。该项控制能抑制侧 倾而使汽车的姿势变化减至最 小,以改善操纵性能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力变成 “坚硬”状态。该项控制能抑 制汽车制动时栽头而使汽车的 姿势变化减至最小 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力变成 “坚硬”状态。该项控制能抑 制汽车加速时后部下坐,而使 汽车的姿势变化减至最小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变阻尼减振器的阻尼力调节特性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阻尼力较弱时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阻尼力中等时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阻尼力较强时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4.丰田电控悬架系统主要部件
(1) 空气压缩机
空气压缩机由活塞 和曲柄连杆机构组 成,直流永磁电动 机驱动,具有大扭 矩和快速起动等特 点,
•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共有3个, 两个前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装在前左、前右高度传感器内;一个后 加速度传感器装在行李箱右侧的下面。这3个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检 测车身的前左、前右和后右位置的垂直加速度。车身后左位置的 垂直加速度则由悬架ECU从这3个加速度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推导 出来。
不平整 道路控制
颠动控制
跳振控制
汽 车 底 盘 电 控 技 术
2.LS400电控悬架系统的构成
• LS400电控悬架系统主要是由压缩空气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两部分组成。主要部件有:车辆高度控制阀,悬架高度传感 器,汽车转向角传感器,压缩空气排气阀,悬架控制电脑、 执行器、各种手动控制开关和汽车仪表板上的各种显示仪表、 指示灯等。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课件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端汽车和飞机,为乘坐者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行驶体验。
系统组成
传感器
通过感知汽车或飞机 的行驶状态和路面情 况,将数据传输给控 制器,从而实现智能 调节。
控制器
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 据,计算出合适的悬 架调节方案,并向电 动调节阀发送指令。
电动调节阀
根据控制器的指令, 调节阀门打开程度, 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 状态,从而实现悬架 高度和硬度的调节。
执行器
执行器负责实际调节 悬架的高度和硬度, 根据电动调节阀的指 令对悬架进行精确控 制。
工作原理
1
系统工作流程
传感器感知车辆行驶状态和路面情况 -> 控制器分析数据并制定调节方案 -> 电动 调节阀调节阀门打开程度 -> 执行器实际操控悬架
2
悬架高度调节
根据车辆载荷和行驶情况,智能调节悬架高度,以保持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PPT课件
探索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奥秘,了解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实例以及未 来的发展趋势。
概述
什么是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lectronic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是一种能够实时调节汽车或飞机 悬架高度和硬度的先进技术。
系统优点
该系统可以提供精准的悬架调节,从而提高行驶舒适性、稳定性和操控性,同时还能适应不 同的行驶环境和路况。
应用前景
技术趋势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更智能的系统、更高效的能量利用以及更精准的悬架调节。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在汽车产业和航空工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总结
汽车电子悬架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悬架控制系统5.1 电子悬架控制系统5.1.1 系统介绍(1)电子悬架控制系统(ESC)由以下部件组成:●ESC模块●四只减震器●四只位置传感器●ALC空气压缩机模块●ELC继电器带有ALC功能的ESC系统,可以在不同的路面及驾驶条件下控制减震器的硬度。
ALC只用来调整车辆后部处于一个正确的水平高度。
(2)ESC模块ESC模块接受以下信息:●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车速信号●俯/仰角度信号通过这些信息,ESC来控制每一个减震器的软硬程度,以达到最佳的悬挂效果。
ESC模块也控制车辆后部的高度,模块安装在右后座后部。
(3)位置传感器四个位置传感器测量车轮与车身之间的相对位置,输出0-5V的输出信号。
(4)减震器四个减震器内各有一个执行器,分别的受ESC控制,可以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控制减震器的软硬度。
通过PWM信号可以控制流经减震器的电流大小。
减震器是单管型的,ESC通过控制磁通量来磁化内部的粒子。
在压缩及恢复的两个方向上,这种控制是多模式的,而且是多级的。
(5)车速信号ESC从Class 2数据总线上获取车速信号,来控制减震器的应用模式。
1.6 俯/仰角度信号ESC 从PCM接收到一个实际的俯/仰信号后,会控制四个减震器的减震硬度。
PCM根据节气门、变速器档位、车速和刹车开关信号计算仰角信号,根据车速的变化率计算俯角信号。
1.7 警告信息如果ESC系统出现故障,DIC会显示两种信息:●SERVICE SUSPENSION SYS●SPEED LIMITED TO XXX这会在DIC上一直显示,直到故障被修复。
5.1.2 电子悬架控制系统原理在不采用机电阀和小型移动部件的情况下,MagneRide首次在行业内推出了半活动悬架技术。
半活动悬架系统的基础为MagneRide磁性液流(Magneto-Rheological)(MR)油液,该系统由充加MR油液的单管支柱、单管减震器、传感器组件及车载控制器等构成。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

• 2.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列轿车电子调 节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电路
图5-25 丰田凌志 LS400 UCF10系列 轿车电子调节空气悬 架系统的控制电路
• 3.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列轿车电子调 节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功能 • 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列轿车电子 调节空气悬架系统主要有: • ▲车身高度控制 • ▲悬架刚度控制 • ▲减震器减振力控制三项控制功能。
图5-11 车身高度传感器
光电式车身高度传感器主要光电耦合元件、遮 光板、旋转轴、连杆组成。
图5-12 光电式车身高度传感器原理图
光电式转角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结构
光电式转角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原理
• 2.车身高度控制执行装置 • 图5-14所示为丰田汽车公司电子控制 悬架系统(TOYOTA Electronic Modulated Suspension,即TEMS)的车身高度控制系 统。
课题三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故 障诊断
• 以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列轿车电 子调节空气悬架系统为例,说明电子控制 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1)指示灯检查 首先将点火开关转到ON位,检查 LRC(凌志驾驶控制)指示灯和高度控制 指示灯。正常情况下,指示灯应发光2秒左 右。 (2)故障代码的提取 将点火开关转到ON位,用跨接线连接
• (2)压电式阻尼调节装置 • 压电式阻尼调节装置主要由压电传感器、 压电执行器和阻尼力变换阀三部分组成
图5-23 压电式阻尼调节装置
课题二 典型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 1.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列轿车电子调 节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
图5-24 丰田凌志LS400 UCF10系 列轿车电子调节空气悬架系统各元 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电子控制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各 传感器和控制开关产生的电信号,经输 入接口电路整形放大后,送入计算机 CPU中,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判断后分 别输出各控制信号,驱动相关的执行器 和显示器工作。
ECU系统原理图
这些控制信号有:促使执行器改变 悬架减振器阻尼力的阻尼控制信号;促 使发光二极管显示悬架系统当前阻尼力 状态的显示控制信号。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一,概述
1、汽车悬架的作用
汽车悬架是指连接车架(或承 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的一系 列传力装置。
(1) 承载即承受汽车各方向的载荷, 这些载荷包括垂直方向、纵向和 侧向的各种力。
(2) 传递动力即将车轮与路面间产生 的驱动力和制动力传递给车身, 使汽车向前行驶、减速或停车。
(3) 缓冲即缓和汽车和路面状况等引 起的各种振动和冲击,以提高乘 员乘坐的舒适性。
在现代中、高档汽车上很少采用普 通的减振器,转而采用电控半主动悬 架或电控主动悬架,以提高汽车的综 合性能。
1. 电控半主动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大部分半主动悬架采用了手动控 制方式,由驾驶员根据路面状况和汽 车的行驶条件,手动控制相关的动作, 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变换。
如果当减振器的阻尼力被调整为 “硬” 时,还可增强汽车在转弯或在 不平道路上行驶时抗侧倾的能力,提 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1)横向稳定驱动器
驱动器的外形及驱动杆的位置
驱动器的结构 1—直流电动机;2—蜗轮;3—小行星轮;4—齿圈;5—托架; 6—限位开关;7—太阳轮;8—变速传动轴;9—蜗杆
直流电动机 1—驱动杆;2—从动杆;3—变速传感器;4—蜗杆;5—小行 星轮;6—齿圈;7—太阳轮;8—托架;9—限位开关(SW2); 10—限位开关(SW1);11—直流电动机;12—蜗杆;13—弹簧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一般原理:
.
(二)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转向盘转角传感器
作用:检测转向盘中间位置、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和 转动速度。
ECU根据车速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信号,判断转向时侧 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控制车身侧倾。 例:丰田TEMS的光电式转角传感器
.
.
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作用:判断汽车是否进行急加速。 5、车速传感器
汽车车身的侧倾程度取决于车身和转向半径。 常用的车身传感器有:舌簧开关式、磁阻元件式、磁脉冲
式、光电式。 6、模式选择开关
作用:决定减振器阻尼力大小 四种运行模式:自动 标准;自动 运动;
手动 标准;手动 运动
.
.
(三)悬架ECU
3)弹簧刚度控制 与减振器控制一致
注:有些车具有上述1个或2个. 功能,有些具有3个功能。
电子悬架系统的种类
1)按传力介质不同分 气压式和油压式
2)按控制理论不同分 半主动式—有级半主动式(阻尼力有级可调) 无级半主动式(阻尼力连续可调) 主动式—全主动式(频带宽大于15Hz) 慢全主动式(频带宽3~6Hz)
.
三 电典型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
丰田电子悬架系统原理
.
丰田电子悬架系统控制功能
.
.
(四)执行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阻尼控制执行机构 1)可调阻尼减振器
组成:缸筒、活塞、活塞控制杆、回转阀等
ECU通过控制杆控制回转阀相对活塞杆转动,使油孔通断,改变流 通面积,调节减振器阻尼力。
A、C孔相通 为软; B孔与活塞杆 上油孔相通为 中; A、B、C孔均 不通为硬。
.
2)直流电动机式执行器 作用:由ECU 控制控制杆的 旋转,改变减 振器的阻尼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车速感应控制包括: 高速感应控制 前后轮关联控制 坏路面感应控制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高速感应控制 当车速大于100 km/h时,悬架ECU根据车速 传感器输入的信息,发出改变悬架刚度和 阻尼的指令。若原来处于“软”状态时, 则刚度和阻尼自动从低层次进入中层次, 若原来处于“硬”状态时,则刚度和阻尼 仍稳定于中层次,当车速降低后则又回到 原来层次。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当执行器将阻尼调节杆从“硬状态位置”沿反时针方 向转过60°时,减振器A-A、B-B、C-C三个阻尼孔所在位 置的截面上的阻尼孔全部打开,所以阻尼最小,处于 “软状态”也就是汽车载荷较小和在好路面运行时所选 用的阻尼。 当执行器将阻尼调节杆从硬状态位置沿顺时针方向 转过60°,减振器B-B截面上的阻尼孔打开,而A-A、C-C 截面上的阻尼孔仍被关闭,所以此时阻尼较“硬状态” 时小,较“软状态”时大,处中间值称之“运动状态”。
18.1.2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与类型
2.电子控制悬架的类型 电子控制悬架的优点是能随汽车载质量和工况变化而 自动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稳 定性。电子控制悬架则属于主动悬架,但根据是有源 控制还是无源控制可分为半主动悬架和全主动悬架两 类。
18.1.2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与类型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在A、B、C三个不同截面上,设有 三排阻尼孔的回转阀4,在A-A上 有2个小孔,在B-B上有4个小孔, 在C-C上有2个小孔,与阻尼调节 杆1相连,执行器可使阻尼调节杆 1转动来控制阻尼孔的开闭,以达 到调节减振器阻尼大小的目的。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在减振器A-A、B-B、C-C 三个阻尼孔所在位置的截面 上,活塞杆3将三个截面上 的所有阻尼孔全部封闭,只 有减振器下边底部的阻尼孔 可开通工作,所以减振器阻 尼最大,处于“硬状态”, 也就是汽车载荷大,或运行 在不良路面以及制动等工况 下选用的阻尼。
在半主动悬架的ECU中,事先设定了一个以 汽车行驶平顺性最优化控制为目标的控制参数。 汽车行驶时,安装在车身上的车身加速度传感器 将车身振动情况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输入 ECU。ECU中的CPU立刻计算当前车身振动加速度 的均方根值i,并与设定的目标参数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如果i=,ECU不 输出调整悬架阻尼控制信号,减振器保持原阻尼; 如果i<,ECU则输出增大悬架阻尼信号;如果 i>,ECU则输出减小悬架阻尼信号。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坏路面感应控制: 当汽车以40~100km/h突然驶入坏路面时, 为了控制突然产生的车身纵向角振动,悬架ECU 在接收到车身高度传感器输入的车身高度变化周 期小于0.5s的信号后,发出调整悬架刚度阻尼指 令,如果原来处于“软”状态,则悬架立即从低 层次转入中层次。如果原来处于“硬”状态,则 悬架刚度、阻尼保持中层次不变。如果汽车以大 于100 km/h速度驶入坏路面,悬架ECU发出的指 令是:如果原处于“软”状态,则直接进入高层 次,如果原处于“硬”状态,则也直接进入高层 次。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2. 主动悬架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控制原理
(1)主动悬架电子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不同类型、不同车型上使用的主动悬架其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 会有一些差别,图18-6所示的是某种空气式主动悬架电子控制系统 的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18.2 电子控制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1.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原理 半主动悬架系统通常以 车身振动加速度的均方 根值作为控制目标参数, 以悬架减振器的阻尼为 控制对象,其控制模型 如图18-1所示。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半主动悬架的 控制过程如图 18-2所示。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转向车身侧倾控制: 在汽车急转弯或转向盘转速过快时,转向盘 传感器便把转向盘转角及转速信息输入悬架ECU, 悬架ECU计算分析后发出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的 指令,根据转角和车速的大小确定不同的调整幅 度。最大时,不管原来处于“软”、“硬”状态 的哪个层次,都一律调整到那个状态的高层次的 刚度和阻尼。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18.1.2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与类型
1.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能自动控制车辆悬架的刚度、阻尼 系数及车身高度根据汽车载质量、车速和路面情况的 变化而改变悬架特性,因而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的 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适应了现代汽车对乘座舒 适性、行车安全性更高的要求。
18.1.1 传统汽车悬架系统的不足
传统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只能是根据一定的载荷、某种 路面情况和车速,兼顾各方面的要求,优化选定一种 刚度和阻尼,这种刚度和阻尼一定的悬架称之为被动 悬架。 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载质量、路面情况及车速是 变化不定的,因此刚度和阻尼一定的被动悬架不可能 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再有大的作 为,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对乘座舒适性和操纵稳定的 更高要求。
(1) 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就是指可以根据汽车运行时的振动及工况 变化情况,对悬架阻尼参数进行自动调整的悬架系统。 为了减少执行元件所需的功率,一般都采用调节减振 器的阻尼,使阻尼系数在几毫秒内由最小变至最大, 使汽车振动频率被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半主动悬架 为无源控制,在汽车转向、起步及制动等工况时,不 能对悬架的刚度和阻尼进行有效的控制。
18.1.2 电子控制悬架的作用与类型
(2) 全主动悬架 全主动悬架简称主动悬架,是一种有源控制悬架,所 以它包括有提供能量的设备和可控制作用力的附加装 置。它可根据汽车载质量、路面状况(振动情况),行 驶速度、起动、制动、转向等工况变化时,自动调整 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及车身高度,从而能同时满足汽 车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根据悬架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油气式主动悬架和空 气式主动悬架两种。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②车身姿势控制 当车速和转向急剧变化时,会引起车身姿势变化, 这不但使乘坐不舒适,严重时会因转向使车身侧倾失去 稳定性。所以随着设计车速的提高,车身姿势控制是必 不可少的。车身姿势控制主要有: 转向车身侧倾控制 制动车身“点头”控制 起步车身后仰控制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2.半主动悬架减振器结构原理
半主动悬架减振器分为有级调整式和无级调整式两种。 (1)有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有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系统将悬架的阻尼(刚度)分为 2~3级,根据载荷和工况的变化,由驾驶员选择或根 据各传感器的信号自动选择。 图18-3为一个三级式半主动减振器的简图。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前后车轮关联感应控制: 车速在30~80km/h运行,偶尔前轮遇到障 碍时,安装在汽车前部的车身高度传感器将会有 脉冲信号输入悬架ECU,悬架ECU经过分析计算后, 发出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指令,使前后车轮的 悬架不论原来选用“软”或“硬”的哪个层次, 都立即选用原状态的低层次,从而提高乘坐的舒 适性,当越过障碍后,则恢复原选用的状态层次。 但当车速超过80km/h时,若悬架刚度过小, 偶尔冲击时仍影响操纵稳定性,所以,无论原选 用什么状态,悬架都将自动保持原状态的中层次 刚度和阻尼。
制动车身“点头”控制: 在紧急制动时,会引起载荷的转移,尤其是 前轴载荷突然增加,使车身产生“点头”,因此 为控制制动时车身“点头”,必须适时增加前悬 架刚度和阻尼。当车速高于60km/h运行紧急制 动时,车速传感器的信号和制动开关发出阶跃信 号同时输入悬架ECU,悬架ECU计算分析后发出调 整悬架刚度和阻尼指令,不论原来处于“硬”、 “软”状态哪个层次,一律调整到原有状态的高 层次的阻尼和刚度值。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1.主动式悬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优点 (1)主动式悬架的基本要求 主动式悬架系统除了具有吸收、缓和悬架的 振动冲击外,还能根据汽车载质量、路面情况、 行驶车速、起步、制动、转向等不同工况的变化, 自动地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以及车身高度等, 使汽车在瞬息变化的运行条件下都能获得最舒适 的平顺性和最佳的操纵稳定性。为此,主动式悬 架应配有一套提供能量装置,控制系统所采集的 信息也较多。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2) 无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无级调整式半主动悬架系统 能在几毫秒内使其阻尼力从最小 到最大的无级连续调整。 图18-5所示的是无级调整式半主 动悬架减振器原理示意图。
18.2.1 半主动悬架系统
阻尼的改变是由步进电动机,带动可变截面 阻尼器实现的,驱动杆2和空心活塞4一同上下运 动,减振器油液被压,通过驱动杆和空心活塞的 小孔,利用小孔节流作用形成阻尼。步进电动机 通过转动驱动杆,改变驱动杆与空心活塞的相对 角度,从而改变阻尼孔实际通过截面的大小,使 减振器阻尼改变。
第18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电子控制主动悬架 电子控制半主动悬架 车高控制悬架
18.1 概
述
悬架系统的作用是承受和传递车轮与车架之间 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以及吸收和减缓汽车运 行过程中所受的冲击和振动,提高车辆的平顺 性和稳定性。行驶车辆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是衡 量悬架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但是二者对悬架 的刚度和阻尼的要求是互相排斥的。
(2)主动式悬架系统的控制原理 悬架ECU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经过运 算分析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各执行器动作,及 时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及车身的高度,以确保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悬架 ECU按照司机通过模式选择开关选定的“软”模 式或“硬”模式进行控制,有些悬架电子控制系 统则是由ECU根据有关传感器的信号自动选定一 种模式进行控制。
18.2.2 主动式悬架系统
起步车身后仰控制: 当汽车起步过快或在车速较低加速过猛时, 会引起后桥载荷增加,使车身产生后仰现象,此 时应增加后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以控制后仰程度 保持平顺和舒适。当汽车起步速度过大,或车速 在小于20km/h时,猛踩油门加速时,节气门开 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入悬架ECU,悬 架ECU分析计算发出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指令。 如果此时悬架处于“软”状态,则应从中层次或 低层次直接进入高层次,如果此时悬架处于“硬” 状态,则也从中层次进入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