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2)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背 熟 古 诗
景物:花落;月出;鸟鸣——以动衬静。写出 了空寂幽静的山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闲, 才能安静的欣赏一切美景。诗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小组合作活动单
一、讨论重点词“闲”“空”“惊” 的意思。 二、说说诗句意思。 三、想想这首古诗的写作方法。
汇报交流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诵读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古诗学习方法
一、初读解题。 二、了解作者。 三、熟读古诗。 四、读懂古诗。 五、诵读古诗。
鸟 鸣 涧
•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 摩诘,汉族,唐朝诗人, 外号“诗佛”。今存诗 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 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 也很精通。
•
苏轼曾说:“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山阳区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明月 3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案2 北师大

优质教案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

总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反馈:“怜、吟、瑟”等字的书写;重点理解“闲、铺、瑟瑟、残阳、可怜”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运用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品读诗人的内心,更深入,更确切的把握诗人的情感,感悟两首诗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背诵,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基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运用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品读诗人的情感,感悟两首诗的意境美。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运用结合注释、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方法等明诗意、悟诗情。
多种形式
反复诵读
配乐读,边读边想象
配乐想象,尝试背诵。
板书学法
小组学习
互动交流
引导看图理解这个词: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看上去就像铺在水面上一样。板书:残阳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3.这一轮明月多么可爱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被她吸引,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篇。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吧!
(齐读课题《古诗二首》)
二、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1.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读懂一首古诗,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
2.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读这两首古诗吧!
三、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资料、注释,尝试着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边读边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补充画批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夜宿山寺(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4、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惜时- 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6、江梅(宋)王十朋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
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7、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8、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9、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劝学》(唐)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丛梅宋杨万里山间幽you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mu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nao人偏在最高枝。
14、《黄花》宋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5、《家书》清张英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6、画眉》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
17、《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去遮。
18、《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四年级古诗20首

四年级古诗20首第一篇:四年级古诗20首四年级必备古诗词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西江月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9、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2、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5、题临安邸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二篇:四年级古诗20首四年级古诗20首1.泊船瓜洲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朝代:唐代作者:张籍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长相思作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鸟鸣涧》《暮江吟》PPT课件

夜 静 春 山 空。
月 出 惊 山 鸟, 时 鸣 春 涧 中。
一、入 诗 言
学习生字,读通诗句。
二、寻 诗 疑
请你静下心来读诗,借助工具 书自学诗句,寻找诗中的疑问。
1、“闲”、“空”、“惊”是什么意 思? 2、“人闲桂花落”,为什么是 “桂花落”?
三、品 诗 意
品读诗句,理解诗意,同时 解决大家的疑问。
一、入诗言 (学生字,读通诗句)
二、寻诗疑 (自学诗,标出问题) 三、品诗意 (品词句,体会诗意) 四、悟诗情 (想意境,吟唱背诵)
吟
(吟唱)
琴
(弹琴)
暮
(暮色)
残
(残缺)
铺
(铺展)
怜
(可怜)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戍 鼓 断 人 行 ︐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 唐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说“九月初三”的夜晚“可怜”呢?
夕阳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碧绿色
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珍珠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暮江落日
暮江吟
露伴新月
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引出学习内容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课件演示:《春晓》《咏鹅》《登鹳雀楼》……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有一定难度的,想挑战吗?接着演示:《古朗月行》)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板书题目:鸟鸣涧暮江吟)设计意图: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6个生字。
3.齐读两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4.交流读后收获:(1)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可让学生再说说自己对唐代诗人和唐诗的了解。
)(2)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3)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4)《鸟鸣涧》写的是春天的景物,《暮江吟》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观照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门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分步解读,体察诗韵(一)学习《鸟鸣涧》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2.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ppt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他的著作大多反映现 实生活。作品有《白氏长庆集》等。
暮 残 铺 怜 瑟 吟
诗歌朗读
暮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பைடு நூலகம்/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字词解释
残阳: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 的意思。 瑟瑟: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
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
《暮江吟》这首诗 作者通过对深秋时江 水夜晚景色的描写, 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爱 怜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 “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 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 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 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暮江吟
残阳:夕阳。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可爱。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瑟瑟:碧绿 的颜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大意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 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 有一半是红色的。九月初三, 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 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月牙 弯弯像弓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
江吟(2)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材分析
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四、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五、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八、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
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