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计算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循环水排放计算公式
注:循环水排污总量=蒸发量+风吹损失量+循环水排污量。
1、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3.0。
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浓缩倍数;
Qm——补充水量(/h);
Qb——排污水量(/h);
Qw——风吹损失水量(/h)
2、循环冷却水在系统内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
设计停留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h);
V——系统容积()。
3、循环冷却水的系统容积宜小于小时循环水量的1/3。
当按下式计算的系统容积超过前述规定时,应调整水池容积。
式中Vf——设备中的水容积();
Vp——管道容积();
Vt——水池容积()。
4、循环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剂的首次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f——系统首次加药量(kg);g——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药量(mg/L)。
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阻垢、缓蚀剂的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r——系统运行时的加药量(kg/h)Qe——蒸发水量(/h)。
3.4.9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缓蚀剂加药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JH801投加量:
投加量(kg/d)=
)(1024)/()/(33kg h
L mg h m -⨯⨯⨯浓缩倍数
加药浓度补充水量 JH801补加量:
补加量(kg)=保有水量×(3.6-有机膦分析值)÷60
杀菌剂的投加:
投加量(kg)=保有水量(m 3)×加药浓度(mg/L)×10-3。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循环水浓缩倍数是指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将水中的溶质浓缩的程度。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水量法和盐量法。
水量法是通过计算浓水的体积与稀水的体积之比来表示循环水浓缩倍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循环水浓缩倍数=齐浓水量/齐稀水量其中,“齐浓水量”指的是循环水浓缩后浓水的体积,“齐稀水量”指的是加浓水之前稀水的体积。
盐量法是通过计算浓水中溶质的含量与稀水中溶质的含量之比来表示循环水浓缩倍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循环水浓缩倍数=浓水中溶质含量/稀水中溶质含量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但通常情况下,水量法更常用。
因为水量法不需要考虑溶质的浓度,只需要知道稀水和浓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浓缩倍数,计算简单且容易掌握。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原因是为了评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性能,以及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循环水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它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废水的排放,是一种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循环水处理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质会逐渐浓缩,浓水中的溶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判断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还可以帮助评估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性能。
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不断处理循环水中的溶质,避免溶质浓度过高导致设备的故障和性能下降。
通过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及时判断循环水处理系统的性能是否正常。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于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浓缩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但也可能导致水质的变化。
通过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判断处理后水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总之,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是为了评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和性能,判断处理前后水质的变化。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溶质的浓度变化,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说明

2、风吹损失量P2
对于机械通风凉水塔,在有收水器的情况下,风吹损失率为取%.
P2= 16000×%=16 m3/h
3、泄漏损失P3
由于系统式密闭循环,机泵的泄漏可忽略不计。
P3=0 m3/h
4、浓缩倍率N
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取N=3
5、补水量P,
系统蒸发量P1= m3/h,N=3
16000
3
%
16
%
6
332800
0
16000
4
%
16
%
6
179200
153600
16000
5
%
16
%
6
102400
230400
16000
6
%
16
%
6
56320
276480
∵N= P/(P- P1)
∴P= N?P1/(N-1)=×3/2=h
6、理论排污量P4
3、P4=类推计算:见表1
表1
循环水总量(m3/h)
浓缩倍数
蒸发损失(m3/h)
蒸发损失系数
风吹损失
风吹损失率
系统进出水温差
补水量(m3/h)
排污量(m3/h)
年排污量(m3/h)
提高浓缩倍数年少排污量(m3/h)
计算说明
一、已知条件
1、总循环量:16000m3/h
二、计算
新鲜水补水量P= Pபைடு நூலகம்+ P2+ P3+ P4
式中P1蒸发损失
P2风吹损失
P3泄漏损失
P4排污量
1、蒸发损失P1
计算公式1 P1=K·Δt·Q
循环水的计算公式——碳酸钙pH值计算方法

关于循环水的一些计算公式及指标
注:1. M为循环水总碱度,mg/L(以CaCO3计);
2. pH为循环水的pH。
当pH等于自然pH值时计算所得M为自然pH值的总碱度;
3. 自然pH值由“循环水自然pH值计算公式”计算,加氯时应减去加氯降低值;
4. 加酸调节pH值时,pH等于运行条件下pH值,计算所得M为运行条件下的总碱度。
注:1. TH为补充水总硬度,M为补充水总碱度,单位均为mg/L(以CaCO3计);
2. 中硬中碱A类水,TH=150~300,M补=150~200;中硬中碱B类水,TH=150~300,M补=200~200;
No.4 按硬度、碱度分类不同补充水质应选用的循环冷却水
碳酸钙饱和pH值计算方法及系数表推荐的碳酸钙饱和pH值(pHs)计算方法:
pHs=9.7+A+B-C-D
其中,A—总溶解固体系数;B—温度系数;
C—钙硬系数;D—碱度系数;
表1 由TDS(总溶解固体量,mg/L)查的A值
表2 由水温查的B值
表3 由钙硬查的C值,由总碱度查的D值
注:钙硬或总碱度200mg/L以下用上表,以上用下表。
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
1、有关循环水损失量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WE)kg/h(一般为循环量的0.8% ~ 1%)
冷却塔在运行中循环水不断的蒸发,蒸发量由以下公式计算:
WE=(TW1-TW2)/2520*L*Cp
TW1:入口水温℃TW2: 出口水温℃
Cp:低压比热 4.2KJ/kg℃2520: 水的蒸发潜热KJ/kg/
2、漂水量(WD)kg/h
根据冷却塔的构造、通风速度,一般的漂水量如下:
开放式,循环水量的0.05%
密闭式,循环水量的0.1%
3、排污水量(WB)kg/h
排污水量根据水质、浓缩的倍数不同而不同,一般开放式、密闭式一样为循环水量的0.3%
补充水量=WE+WD+WB(一般为循环量的3% ~ 5%)
开放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43%
密闭式场合:循环水补充水量为:1.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循环水用量计算

循环水冰水量计算
本内容计算依据为能量守恒公式:Q=V*C*(t1-t2); V=Q/C(T1-T2);其中C=4.18
由于夏天室内外温度相比秋冬来讲要高出很多,因此我们选择以夏季作为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极端值,所以只要满足了夏季极端值必然满足冬秋春三季
夏季循环水用量计算:夏季循环水水温为20度,出水口温26度;冰机进水口温度10度,回水口温度20度;发酵罐开始降温时温度为121度,工艺控制温度为25度:
1、假定全部使用循环水降温至25度则有:
发酵罐热量:Q发=V发*C*(t1-t2)=57T*0.75*4.18(121-25)=17154.72,
则Q发=V循*C*(t1-t2)则V循=Q发/C(T1-T2)=17154.72/4.18*(26-20)=684T
2、假定全部使用循环水降温至50度;使用冰机从50度降至25度,则有:
发酵罐从121度降至50的热量:Q发1=V发*C*(t1-t2)=57T*0.75*4.18(121-50)=12687.345,则V循=Q发
/C(T1-T2)=12687.345/4.18*(26-20)=505T;
1
发酵罐从50度降至25的热量:Q发2=V发*C*(t1-t2)=57T*0.75*4.18(50-25)=4467.375,则V循=Q发
/C(T1-T2)=12687.345/4.18*(20-10)=106T;
2
附:我车间为8小时工作制,发酵罐消毒大概需要3~4小时,配料大概1小时,打料1小时,大概下午4点钟左右移种,所以留给降温的时间只有2~3小时
故根据以上资料,经商讨得出:循环水每小时用量为400~450T(包含空气后冷的用水量),冰水每小时用量为120T。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说明

排污量(m3/h)
年排污量(m3/h)
提高浓缩倍数年少排污量(m3/h)
16000
3
115.2
0.12%
16
0.10%
6
172.80
41.6
332800
0
16000
4
115.2
0.12%
16
0.10%
6
153.60
22.4
179200
153600
16000
5
115.2
0.12%
16
0.10%
6
144.00
12.8
102400
230400
16000
6
115.2
0.12%
16
0.10%
6
138.24
7.04
56320
276480
5、补水量P,
系统蒸发量P1=115.2m3/h,N=3
∵N= P/(P- P1)
∴P=N•P1/(N-1)=115.2×3/2=172.8m3/h
6、理论排污量P4
P4=172.8-115.2-16=41.6m3/h
三、类推计算:见表1
表1
循环水总量(m3/h)
浓缩倍数
蒸发损失(m3/h)
蒸发损失系数
计算说明
一、已知条件
1、总循环量:16000m3/h
二、计算
新鲜水补水量P= P1+ P2+ P3+ P4
式中P1蒸发损失
P2风吹损失
P3泄漏损失
P4排污量
1、蒸发损失P1
计算公式1 P1=K·Δt·Q
K:系数(在环境温度为11.7℃时,K=0.0012,晋城市年平均气温为11.7℃)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

循环水浓缩倍数计算方法和原因循环水浓缩倍数是指水循环系统中水的浓缩比例,通常用来描述水系统中水的回收利用情况。
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水系统中水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来确定的。
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领域中,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对于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水系统中水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水系统的输入量通常包括新鲜水补充量和循环水补充量,而输出量则包括废水排放量和蒸发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循环水浓缩倍数:循环水浓缩倍数= (新鲜水补充量+循环水补充量) / (废水排放量+蒸发量)其中,新鲜水补充量是指从外部补充到水系统中的新鲜水的量,循环水补充量是指从水系统内循环水自身重新补充到水系统中的量,废水排放量是指从水系统中排放出去的废水量,蒸发量是指水系统中由于蒸发而消失的水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循环水浓缩倍数,进而评估水系统中水的回收利用情况。
二、循环水浓缩倍数的原因1.节约水资源循环水浓缩倍数的计算可以帮助评估和监控水系统中水的利用情况,从而有效节约水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水是重要的生产原料,通过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减少外部新鲜水的使用量,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此外,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提高还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减少废水排放水系统中废水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通过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废水的排放量减少了,大量环境污染就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就会减小。
3.降低成本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提高可以降低水系统的运行成本。
由于外部新鲜水的成本通常较高,通过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水的采购成本。
此外,减少废水排放也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三、循环水浓缩倍数的重要性1.环保意义循环水浓缩倍数的提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和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工况 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Dc(t/h) 40 冷却倍率m 60 空气冷却器用水量Q2(t/h) 70 冷油器用水量Q3(t/h) 50 给水泵轴封水用水量Q4(t/h) 1 循环水[CL-]mg/L 3 补充水[CL-]mg/L 1 冷却系统中因蒸发所散发的 0.5 热量与全部散发的热量的比 循环水进出口温降Δ t(℃) 8.91666667 浓缩倍率∮ 3 蒸发损失P1(%) 0.75791667 风吹、渗漏损失P2(%) 0.2 排污损失P3(%) 0.17895833 凝汽器用水量Q1(t/h) 1200 循环水水量Q(t/h) 1321 蒸发量q1(t/h) 10.0120792 风吹、渗漏量q2(t/h) 2.642 排污损失q3(t/h) 2.36403958 补充水量m(t/h) 15.018119
夏季工况 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Dc(t/h) 冷却倍率m 空气冷却器用水量Q2(t/h) 冷油器用水量Q3(t/h) 给水泵轴封水用水量Q4(t/h) 循环水[CL-]mg/L 补充水[CL-]mg/L 冷却系统中因蒸发所散发的热量与 全部散发的热量的比值x 循环水进出口温降Δ t(℃) 浓缩倍率∮ 蒸发损失P1(%) 风吹、渗漏损失P2(%) 排污损失P3(%) 凝汽器用水量Q1(t/h) 循环水水量Q(t/h) 蒸发量q1(t/h) 风吹、渗漏量q2(t/h) 排污损失q3(t/h) 补充水量m(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