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解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品赏析【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一)

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一)《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声声慢古诗原文解析

声声慢古诗原文解析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开头这几个字,是不是感觉就像李清照在咱们耳边碎碎念呀。
她到处找呀找,可周围冷冷清清的,心里那叫一个凄惨、悲戚。
这一连串叠词,把她那种失落、孤独的心情一下子就给带出来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天气一会儿暖一会儿冷,身体都不知道该咋适应,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心情烦躁,连觉都睡不好一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了几杯淡淡的酒,想暖暖身子,消消愁,可那傍晚的风呼呼地吹,这点酒哪顶用啊!是不是像咱们心情不好想喝点酒,结果发现根本没用。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看到飞过的大雁,心里更伤心啦,为啥?因为这大雁好像还是以前见过的呢,可如今啥都变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地上堆满了黄花,都凋零憔悴了,也没人去摘。
这就好像李清照觉得自己的青春美貌也像这黄花一样,没人欣赏,没人在意。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户,一个人在那发呆,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怎么才能熬到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上滴着细雨,一直到黄昏,滴滴答答的,这声音多烦人啊,就像她心里的愁绪,没完没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光景,这心情,哪是一个“愁”字能说得完的呀!总的来说,这首词把李清照的愁苦写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让人读了都忍不住跟着她一起伤心难过。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呀?稿子二:哈喽呀,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品一品李清照的《声声慢》。
你看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这一上来,就像跟咱们倒苦水似的,到处找东西,啥也找不到,心里空落落的,冷冷清清,惨惨戚戚,光这几个词,就能感觉到她的难受劲儿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天气啊,一会儿热一会儿冷,身体都搞懵啦,人也不舒服。
咱们有时候也会这样,天气变化大,心情也跟着烦躁。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③,最难将息④。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⑤,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⑦!〔注释〕①本篇选自李清照《漱玉词》。
是李清照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写她家破人亡之后的凄惨心境。
②戚戚,忧伤的样子。
③乍,刚。
④将息,养息,保养身体之意。
⑤黄花,指菊花。
⑥怎生,怎样。
黑,天黑。
这句说孤独中度日如年,怎样熬到天黑啊!⑦这次第,这些情况,这种情景。
了得,指包括尽。
意谓这时心头无限心事,怎能用一个“愁”字来包容呢?〔解析〕这首凄楚的慢词,表现出一种极为悲伤愁苦的心情。
它的作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处在北宋至南宋的变迁之中,可谓坎坷多难。
她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嫁给喜爱金石书画的太学生赵明诚,生活更是充满了学术意味和艺术情趣。
靖康之变破坏了她的美满生活,她从此走上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是闺情别恨一类,风格清新活泼;后期词中,这首《声声慢》可算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了。
靖康之变以后,女词人连续遭受了国破、家失、夫亡的苦难。
接踵而至的打击,使她情绪极为低落,身心憔悴之中,呻吟出一声声哀音。
词的开头三句,连叠七字,凝重地营造出一种独寂、悲凉的气氛,并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心怀。
“寻寻觅觅”写行动。
词人似有所思如有所失,神情恍惚不由自主地竭力寻找着什么。
为避兵乱,她偕同丈夫逃难至江南。
丈夫不幸病逝后,孤苦无助的她更是坑无定所,疲于奔命。
纵然她寻了又寻,找了再找,可再也找不回那安适的家庭,亲密的伴侣,还有那些无价之宝——散落的文稿与金石书画。
“冷冷清清”写气氛,是前一句的结果。
人已亡故,物也失尽,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她一个人。
《声声慢 寻寻觅觅》解析及释义

《声声慢·寻寻觅觅》解析及释义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杰出作品。
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句“寻寻觅觅”,意指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了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接下来的“凄凄惨惨戚戚”,形象地描绘了忧愁苦闷的情绪。
然后,“乍暖还寒”用以形容秋天天气的变化,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下片开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描述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这句词既写出了菊花的凋零,也象征了自身的衰老和被世人遗忘的命运。
接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描绘了词人孤独地守着窗前,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的情景。
最后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一步加深了词作的忧郁气氛。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这两句词以极其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深深忧虑和无尽痛苦。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巧妙运用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深情地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痛苦感受和对未来的迷茫期待的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李清照晚年所写名作《声声慢》。
这首一直为世人传诵的佳作,将李清照忧患余生、孤寂无依的凄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以凄凉、婉转的笔调描写了抒情主人公在一个秋日里,从早晨到黄昏一整天孤寂、悲凉的心情。
首句用十四个叠字开头,起笔不凡,在众多词作中实属罕见。
(1.十四个叠字皆是唇齿音,它们连在一起,正体现了女子那种“软语叮咛”的特有口吻;2.它又极为深切、细腻地表现了女性词人那种孤栖独居的痛苦心态。
)她如何写抽象的感情世界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内蕴丰富。
“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境界。
(举动行为)从动态着墨,描绘主人公整日若有所思,东寻西觅,执著而急切地要把丢失掉的东西重新找回来的焦虑难平、坐卧不安的心情。
这里决不是一种动作的临摹,而是词人所受到精神创伤的一种形象的外在体现,即真切地剖露了词人的心境。
在记忆的旧仓库中爬梳,期冀找回些什么。
但是,词人在这场罹难中失去的一切——故乡、丈夫、金石文物、幸福生活,哪一样还能再回到她的身边呢?因此寻觅的结果必然是一片空幻,则更显孤身一人形影相吊的孤苦。
由寻觅的结果的“冷冷清清”(寻觅结果)即为第二层境界(环境)。
作者以从过去折回到现实,碰到的只是冷冷清清的风,淅淅沥沥的雨,因此一颗芳心只好坠入冷冷清清的“冰水”之中。
又与上层起到了相互补充,相互扶衬的作用。
将词人的身外之境与心内之情融合统一起来。
更为深刻的在于第三层境界:“凄凄惨惨戚戚”。
这是因为如若不动感情、不做会议则罢,而一动感情,在那客观存在的“冷清”气氛之上,更添上了一层主观心理的“悲戚”一种凄恻难言的心绪。
这是内心深层得直剖。
作者从“寻觅”往事开始,又被“冷清”的现实弹了回来,终于落进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痛苦的心境中去。
《声声慢》译文及鉴赏

《声声慢》译文及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在她这一时期的词中,没有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只有沉醉忘归,荡舟争渡的郊游趣事。
李清照词名远扬,引起了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
第一句
7.解读文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上阕
文
(1) 问:此句构词上有什么特点?
答:用了叠词。
《
本
声
解 读
(2) 问:词人为何以七个叠词开篇呢?
声 慢
》
《
寻寻=觅觅:寻找的意思
声
声
冷冷清清:冷清的意思。
慢
》
李 清 照
凄凄惨惨戚戚:凄惨。
——
——
(3) 问:词人为何寻觅,她究竟要寻觅什么呢?
下一页 梧桐
梧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返回意象主页 返回内容导航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下一页 细雨
细雨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 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 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 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 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返回内容导航
8.鉴赏文本
(1)意象 (2)艺术手法 (3)特殊字词句赏析
返回鉴赏文本主页
返回意象主页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 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 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
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 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 晴未。”——《念奴娇》
下一页
酒与李清照
淡酒
(2)翻译: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
声 慢
》
《
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
声 声 慢 》
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
李 清
照
识了,更感到伤心。
(3)对此句的理解?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五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六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下阕
文
(1)翻译: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
《
本
声
解
(2)守”写出了词人心中的寂寞和无奈。
声
读
慢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返回内容导航
返回意象主页
下一页
酒与李清照
淡酒
返回意象主页
不论是用来助游兴,用来浇离愁,还是用来 抒胸臆,李清照的词中,“酒”总是与“醉”紧密 结合在一起。从“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 酣畅淋漓,到“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的暖意微醺,到“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 往事愁肠”的怅然初醒,再到“醉里插花话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的无奈深醉,再到“三杯两盏淡 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欲醉不能,非醉不能无 忌,非醉无以达意。作者饮酒求醉,将一腔真情在 酒到醉时全盘托出,使读者顿觉情浓意切,仿佛身 临其境。虽为女性,但作者醉酒之姿使其尤显“倜 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中苏、辛,非秦、柳也”
返回内容导航
6.文本的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 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 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 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 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 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解酒助兴
酒与李清照
淡酒
南渡前
独居、无奈分别
酒浇离愁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 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
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南渡后
国破家亡
酒抒胸臆
《菩萨蛮》即为明证:“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 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声声慢》中所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并非酒变了,而是愁深了,“双溪 蚱蜢舟”也“载不动”的愁绪,怎可用三两杯酒就 可冲淡。一个“淡酒”的“淡”字,反衬出了愁之 浓,恨之稠,更写出了作者晚年的悲惨境遇,让人 举书概叹,临诗落泪。
返回意象主页 结论:“细雨”是哀愁的象征。
返回内容导航
下一页 艺术手法
返回鉴赏文本主页
(2)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不仅显示了
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还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词人的无比愁苦之情。
徐虹婷说:“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关键词:音韵美、内心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七句
第八句
第七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下阕
文
(1)翻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
《
本
声
解 读
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 慢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
——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六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八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一下?
返回内容导航
3.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配乐
返回内容导航
第五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下阕
文
(1) “损”表示程度极高。
《
本
声
解 读
(2) “堪摘”:可摘。
声 慢
》
《
(3)问:此句中出现的意象? 答:“黄花”。
声 声 慢 》
李
(4)翻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
清
照
与我共摘啊!
——
——
(5)“黄花”就是菊花,黄花堆积好似自己多舛的命运。
下一页:晚风
晚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返回意象主页 返回内容导航
结论:秋风渲染了悲愁的氛围。 下一页 雁
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 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 、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 忧患余生的悲哀。
文
《声声慢》诗词讲解
学
鉴
主讲人 黄文成
赏
2014年4月15日
内容导航
1.走进作者 2.内《容声导声航慢》的版本 3.朗诵文本 4.回归宋词 5.《声声慢》的词牌 6.文本的创作背景 7.解读文本 8.鉴赏文本 9.致谢
返回内容导航
1
走
进
作
者
返回内容导航
版本一
声声慢
2.《声声慢》的版本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 清
照
(3)问: 为何不用浓酒呢? 答:此处不是酒淡而是愁浓!
(4)翻译: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第一句 第二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返回内容导航
第七句
第八句
返回意象页
第四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上阕
——
——
文
(1) 问:此句的意象是什么?
答:“雁”。
《
本
声
解 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版本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