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经典及解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力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 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 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没推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二力的大小相等,A不符合题意;B、水平地面静止的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B不符合题意;C、挂在树上的苹果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苹果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静止在桌面的文具盒所受重力和桌子对它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答案】C【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尘埃飞舞机械运动,人的肉眼看不到分子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间的空隙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3.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 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答案】A【解析】【解答】解:A、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A正确;B、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C、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图中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是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故D错误.故选A.【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2)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3)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当气门都关闭,并且活塞向上运动时是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时是做功冲程.4.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C.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无法确定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由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时,质量大的金属块比热容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典型题)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典型题)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2.《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含有的热量增加D.拌:香葱和豆腐加入少许调料搅拌即可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3.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大B.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小C.和乙物质的比热容一样大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在0℃以下时没有内能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多D.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5.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这有助于生物体调节自身的体温,以免因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其主要原因是水的()A.比热容大B.沸点高C.密度小D.凝固点低6.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可看到瓶塞跳起,瓶内有雾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给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B.雾的生成,表明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了C.瓶内不盛水,瓶塞跳起没有雾,瓶内气体内能仍会减少D.瓶塞跳起时,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7.如图所示,下列描述内能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B.图乙:用打气筒向瓶内不断打气,瓶内气体内能变小C.图丙:被冲出的塞子是烫的,这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气体内能减少8.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冬天里雪花飞舞B.公园里花香四溢C.扫地时尘土飞扬D.天空中乌云翻滚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B.小米与大豆放在一起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D.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的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C.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D.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是等效的12.重庆美食名扬四方,吸引全国各地旅客来“打卡”,如图所示是大家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小面——刚煮熟的小面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 .酸辣粉——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C .回锅肉——炒肉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D .重庆火锅——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端午节煮粽子,很远就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_________;脱粽叶,总有米粒粘在粽叶上,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煮熟的米粒很容易变形,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如图所示实验,给试管加热到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中()A. 加热使试管内水变成大量小水珠B. 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C. 试管口木塞冲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试管内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是内能增加【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加热使试管内水变成大量的水蒸气,不是小水珠,A不符合题意;B、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膨胀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C符合题意;D、木塞冲开,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注意平时知识的总结.2.关于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止确的是()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B.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属性C. 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D. 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答案】 B【解析】【解答】A、天然气的热值不变,故A错;B、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属性,故B正确;C、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故C错;D、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错。

故选B。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其燃烧的程度无关;(2)根据Q吸=cm△t知在m、△t相同时c越大Q吸就越大,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大;(4)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 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 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图丁所示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答案】 C【解析】【解答】A. 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有引力,A不符合题意;B. 当加热试管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的内能足够大会将塞子冲出,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B不符合题意;C. 根据图中冲程中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向下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做功冲程,此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符合题意;D.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而变化,故图丁所示水沸腾的温度不一定是100℃,D不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附解析)

初三物理内能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的热量就越多C.0℃的冰内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可能发生热传递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3、以下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的改变只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B.物体内能的改变可能是做功或热传递当中的一种,也可以是这二种过程同时发生C.内能少的物体不可能将能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D.如果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只能是给物体加热的方法4、美丽的泉城济南,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5、(2019·山东省初三期末)下现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的是()A.铁制工具生锈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C.将一束鲜花插人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D.空气中的PM2.5超标形成雾霾6、5℃的冷水和60℃的热水混合,得到50℃的温水。

若不计热损失,可以判断(A)混合前热水的热量不一定比冷水的热量多;(B)混合前热水的热量一定比冷水的热量多;(C)热水质量不一定比冷水质量大;(D)热水质量一定比冷水质量小。

7、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C.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8、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己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

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B. 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C. 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D. 空气中灰尘飞舞【答案】 A【解析】【解答】解:A、把糖块放入水杯中,水渐渐变甜,属于扩散现象;B、水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渐渐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属于扩散现象;C、一盆水倒在水泥地面上,水立即散开,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D、空气中灰尘飞舞,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2.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答案】C【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尘埃飞舞机械运动,人的肉眼看不到分子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间的空隙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3.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D.【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4.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但是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要内能;(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答案】 B【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6.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 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D.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答案】C【解析】【解答】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0℃的物体的分子也在运动,所以其内能不会为0,A 不符合题意;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但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C符合题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内能是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是由内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比热容是物体的吸热能力,不同的比热容比热容不同.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答案】D【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B. 棉花着火主要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C.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D.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活塞撞到筒底受到弹力【答案】 D【解析】【解答】把空气压缩仪活塞迅速压下去,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AB不符合题意.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上弹起;活塞并没有撞到筒底受到弹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活塞做功使筒中的内能增大,棉花点燃后内能增大对活塞做功,并非弹力.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 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B.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C.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D. 利用本实验装置让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可以比较燃料的热值【答案】 D【解析】【解答】A、为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正确;B、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正确;C、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正确;D、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据此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错误。

九年级物理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篇)(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内能(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初三物理 内能 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相同;(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J/(kg•°C )。

【答案】电加热丝 质量 吸收的热量 乙 4.2×103【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电加热丝。

(2)[2]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根据转换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3)[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知,加热5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60°C −20°C =40°C 乙升高的温度为40°C −20°C =20°C即乙升温小,故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4)[5]根据Q c m t=∆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结合(3)[4],故乙液体的比热容为()()3340C 2.110J/kg C 4.210J/kg C 20C c ︒=⨯⨯︒=⨯︒︒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酒精灯火焰大小一样的实验器材,如图A 装置进行实验。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九年级物理内能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吸收热量、比热容变小、温度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 B【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选B.【分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还和状态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比热容与什么有关,属于基础题.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A不符合题意;B、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2.1×103J.B不符合题意;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据公式△t=知,煤油的温度变化大。

C 不符合题意;D、由表中数据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

质量相等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吸热公式Q=cm△t知,铝吸收的热量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内能试题经典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的冰变成0℃的水内能不变B. 相同情况下油比水升温慢C. 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发生了升华D.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答案】 C【解析】【解答】解:A、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虽然不变,由于熔化时吸收了热量,故内能增大,故A错误.B、油比水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比水温度升高的多,故B 错误;C、固体清新剂在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故C正确;D、“白气”是小水滴,是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变化,但温度不一定变化;(2)油的比热容比水小,说明油的吸热能力小,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更快;(3)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4)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放热.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 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B.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C.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D. 利用本实验装置让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相同时间,可以比较燃料的热值【答案】 D【解析】【解答】A、为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由下向上组装器材,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正确;B、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正确;C、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根据转换法,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正确;D、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据此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为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由下向上组装器材,确保一次调整到位;搅拌玻璃棒是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2)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3)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4)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3.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 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用热水相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 D【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D.物体体积缩小,是物体间有缝隙,不能反应分子间有缝隙,B不符合题意;C.吸烟时,看到的烟雾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D.分子运动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C、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错误;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 正确.故选C.【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5.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不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B. 搓手取暖C. 钻木取火D. 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答案】 A【解析】【解答】解:A、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符合题意;B、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D、由滑梯上滑下的过程中,摩擦力对人做功,使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因为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答案】 D【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可能是热传递,A不符合题意;B.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温度反应组成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不能说热量多,C不符合题意;D.内能是物体内左右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内能是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7.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A.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 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 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答案】C【解析】【解答】由Q=cm△t知质量和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温度升高的多,即铜的温度高,将铜投入水中后铜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根据热平衡知铜放出热量等于水吸收热量,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Q=cm△t分析铜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的变化判断它们温度的高低,再根据热平衡知道: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和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相同。

8.用同一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A. 1∶2B. 1∶4C. 1∶1D. 2∶1【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像知道,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AB段温度升高40度,用时2min,CD段温度升高20度,用时4min,即CD段加热时间是AB段加热时间的2倍,所以吸收热量之比为1:2,所以由Q=cm△t知道,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1:4,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当物体熔化过程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反应物体吸热相同,根据物体温度变化和所用的时间,计算物体的比热容的关系.9.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答案】 A【解析】【解答】由截图可以看出,上海和台北属于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西宁和拉萨属于内陆地区,沙石泥土为主,砂石泥土的比热容小.因此,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陆地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较少,沙石泥土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沿海地区升高温度较低,内陆地区升高温度较高.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沙石泥土温度降低的多,所以沿海地区降低温度较少,内陆地区降低温度较少.10.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A. 做饭时,香气扑鼻B. 下雪时,雪花飘飘C. 扫地时,尘埃飞舞D. 烧水时,白气升腾【答案】A【解析】【解答】解:A、做饭时,香气扑鼻,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B、下雪时,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尘土满天飞舞是灰尘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烧水时,白气升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1.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相互接触后,则()A. 内能由铜转移给铝B. 内能由铝转移给铜C. 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解答】解:已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由热量公式Q=cm△t,可得:△t= ,由此可知,比热容大的温度降低的少,则铝的温度降低少,所以内能由铝转移给铜,故B 正确.故选B.【分析】要知到热量传递的方向,必须知道铝块和铜块谁的温度高,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那么,只需根据题意比较铝块和铜块谁的温度高了即可解答.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B. 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D. 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铁块中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由Q放=cm△t可知,放出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降低的温度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故A错误;B、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B正确;C、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燃料的质量无关,例如一堆煤和一块同样煤的热值相同热值就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情况无关,故C错误;D、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Q放=cm△t分析放出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产生了内能;(3)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同时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35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