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练习题一、单选题1. 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B.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 0℃的冰块有内能,因为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2. 学习了热学知识以后,小娜发表了下面的看法。

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熔化时,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B. 液面上方的气压降低时,液体的沸点也降低C. 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一定是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引起的3. 两个物块如图,甲、乙接触,甲传递热量给乙,则( )A. 乙物体的温度一定低B. 甲物体所含的热量一定多C. 甲物体分子运动更剧烈,其内能也更大D. 乙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上升4.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0.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据此判断( )A. 物质甲的比热容为8.4×103J/(kg·℃)B. 加热20min时间内,水所吸收的热量是甲的两倍C. 甲在前10min内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D. 每个电加热器每秒放出42J的热量5.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八月桂花盛开,芳香四溢B. 扫地时尘土飞扬C. 泡茶时,茶叶在水中浮动D. 汽车在大街上奔驰6. 下图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 )A. 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B. 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高,比热容大C. 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D. 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低,比热容大7. 甲、丙两物体质量都为2kg,乙物体质量为1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物体的内能是指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2.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力搓手时,手会发热B.用液化气烧水做饭C.夏天在太阳曝晒下,水泥路面发烫D.冬天把手插在口袋里会感到暖和3.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变热C.冬季用热水袋取暖D.夏天喷洒杀虫剂时,杀虫剂的罐体会变凉4.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C.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的热水比冷水合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熔化的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在相同的状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少6.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吸收了热量B.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D.0℃的冰没有内能二、填空题7.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温度指物体的;热量是指。

8.如图所示,稀豆粉是云南夏季消暑佳品,闻着豆香味醇厚,吃着口感温润。

吃前闻到豆香味是现象;制作中将豆粉水倒进锅里煮制时,主要是通过的方式增大豆粉水的内能。

9.如图是冰的熔化实验,这是通过的途径改变物体的内能。

10.如图所示,小明将烧热的八宝粥罐扣在气球上,过了一会儿,八宝粥罐“粘”在气球上了,这说明.在此过程中八宝粥罐中的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将.11.如图是神舟飞船返回舱穿越大气层时的情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之内能 习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之内能 习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之内能习题练习(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J/(kg/℃))()A. 1∶2 B. 2∶1 C. 1∶1 D. 1∶42.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60 ℃和20 ℃质量相同的水,现将一温度为20 ℃的铁球投入甲杯中足够长时间,取出后再投入乙杯,停留足够时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比较甲、乙两杯的水温变化,则()A.Δt甲<Δt乙B.Δt甲>Δt乙C.Δt甲=Δt乙D.无法判定3.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B.C甲>C乙 C.C甲<C乙D.无法确定4.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5.(多选题)糖炒栗子时,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B.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C.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D.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6.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B.C. D.7.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二、填空题8.质量相同的金属块甲、乙,已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3∶1,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9.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1,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 ℃,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 ℃.使1.5 kg温度为10 ℃水吸收了热量6.3×105J,水温将升高________ ℃.(1标准大气压)10.如图是某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11.电冰箱是常用的家用电器,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面,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搬运”过程是采用________的方式来改变冰箱内的内能.12.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13.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 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 min.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14.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_.三、计算题15.将质量为4 kg的冷水与质量为3 kg温度为80 ℃的热水混合后,末温度为40 ℃,不计热量损失,则(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因为加热条件下,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即Q甲∶Q乙=1∶1,根据题意得m甲∶m乙=1∶1,根据Q吸=CmΔt得,Δt=,====.2.【答案】B【解析】将温度为20 ℃的铁球放入温度为60 ℃的甲杯水中时,铁球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Q吸1=Q放1,即c铁m铁(t-t0铁)=c水m水(t0水-t);再将铁球放入20 ℃质量相同的乙杯水中时,铁球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Q吸2=Q放2,即c水m水(t′-t0水′)=c铁m铁(t-t′);因为甲杯中的水温和铁球的温差大于乙杯中水的温度和铁球的温差,即t-t0铁>t-t′,所以t0水-t >t′-t0水′,即Δt甲>Δt乙.3.【答案】C【解析】方法一:先后将甲乙两金属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Q=Q放,吸∴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甲金属球比乙多降低了t℃,即甲金属球的末温低;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方法二:(赋值法)设甲乙两金属块初温为50 ℃,水温为10 ℃.投入甲,水温由10 ℃升高5 ℃变为15 ℃,甲末温15 ℃,降低了35 ℃.投入乙,水温由15 ℃升高 5 ℃变为20 ℃,乙末温20 ℃,降低了30 ℃.∴甲多降低了35-30=5 ℃∴甲比热容较小.4.【答案】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是等效的.所以,在没有明确内能增加的过程情况下,无法判断是采取哪一种形式使其内能增加的.5.【答案】BC【解析】栗子内水份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故A错误,B 正确;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故C正确,D错误.6.【答案】C【解析】A项,由滑梯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B项,搓手取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C项,水蒸气将木塞冲出,是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D项,压缩空气,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7.【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质量、热量、比热以及内能的大小无关.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热传递说明物体间没有温度差.8.【答案】1∶3【解析】已知:甲、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3∶1,质量之比m甲∶m乙=1∶1,吸收的热量之比Q甲∶Q乙=1∶1,由Q=cmΔt得,Δt=,则两金属块升高温度之比:Δt甲∶Δt乙=∶=∶=1∶3.9.【答案】6090【解析】(1)已知,m甲∶m乙=2∶1,c甲∶c乙=3∶1,甲、乙两金属吸收的热量:Q甲∶Q乙=1∶1,由Q吸=cmΔt得,两种金属升高温度之比:====,已知:Δt甲=10 ℃,所以Δt乙=60 ℃;(2)由Q吸=cmΔt得理论上水升高的温度:Δt水===100 ℃由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只能升高90 ℃.10.【答案】大于【解析】根据该晶体熔化的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的结束点,处于液态;温度为0 ℃;在第4分钟时为液态,温度为10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因此物体第4分钟时的内能是大于第3分钟时的内能.11.【答案】热传递.【解析】电冰箱工作时,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面,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搬运”过程中,制冷剂发生了汽化和液化现象,这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冰箱内的内能.12.【答案】做功内能热传递【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试管内水的内能,是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13.【答案】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1)B(2)②【解析】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热奶的温度比水温高,热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容器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则由图象可知:热奶的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是曲线②.热奶和容器中的水发生热传递时,直到二者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开始的5分钟温度极速降低,5-10分钟降低的比较缓慢,而10-15分钟内温度只降低几摄氏度,所以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并且能从图上看出第14分钟两者的温度相同了.(1)参考这个实验的图象,沸水放在房间里,和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应该相似,即是先快后慢的规律.(2)一杯热奶咖啡冷却时,根据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开始时温度自然降低的快,不必加冷牛奶,5 min后在温度降低比较缓慢的时候再加一匙冷牛奶,效果会比一开始就加冷牛奶到热咖啡中好一些.14.【答案】温度增大减少【解析】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越快,而温度降低时则会相反.15.【答案】解:(1)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cm2(t热-t)=4.2×103J/(kg·℃)×3kg×(80 ℃-40 ℃)=5.04×105J;(2)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5.04×105J,∵Q=cmΔt吸∴Δt===30 ℃∴冷水的初温:t冷=t-Δt=40 ℃-30 ℃=10 ℃.答:(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5.04×105J;(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10 ℃.【解析】首先根据Q放=cm(t0-t)求出热水放出的热量,由于不计热量损失,所以Q吸=Q放,根据Q吸=cm(t-t0)求出冷水的初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晚上睡觉用热水袋取暖B.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夏天喝加有冰块的果汁时感觉凉爽D.冬天人们搓手后感觉到暖和2.下列与热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B.0℃的物体没有内能C.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不一定升高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3.下列对功、温度、内能、热量等理解正确的是()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D.温度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没有内能B.不能喝刚烧开的水,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太多C.高温铁块放入冷水中,当热传递停止时铁块和水的温度一定相同D.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5.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热机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A.℃℃B.℃℃C.℃℃D.℃℃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能将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7.如图,一杯热咖啡慢慢冷却下来(忽略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热量在减少B.它的内能在减小C.它的质量在减少D.整杯对桌面的压强在减少8.“五一”假期,人们踏上旅游踏青、寻亲访友、探寻美食、舒展身心的美好旅程。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之和叫做内能B.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内能越大D.热水有内能,冰块也有内能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C.把0o 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 C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3.据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届时远方的宾客将有机会品尝云南特色小吃“过桥米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热汤表面的油层加快了汤汁的蒸发B.加入米线后,热汤从米线吸收热量C.放入热汤中的肉片很快熟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内能D.汤的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也越多B.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变化C.0℃的冰没有内能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5.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购买了自热小火锅(如图),上下包装被分为两层,通过向下层加水,使发热包膨胀升温,加热上层食物,一段时间后便可食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加热的鸭血有内能,未加热的虾饺无内能B.发热包是通过做功改变小火锅里食物的内能C.刚开始加热的藕片温度升高,内能可能不变D.闻到火锅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6.如图所示,是载有“天问一号”的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时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汽化现象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火箭喷出燃气后周围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减缓D.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7.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A.一定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B.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C.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8.将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放入冰柜中,瓶内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不变的是()A.分子间隙B.内能C.质量D.体积9.关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时,内能也为零B.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减小D.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因为吸收热量1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11.下列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12.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小赵同学在网上下单了自热小火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B.夏天,茉莉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2.油炸食物比水煮熟的更快,这是因为烧开的油比烧开的水()A.沸点更高B.内能更大C.热量更多D.比热容更大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4.小明家聚餐时想打开一瓶红酒,但家中没有起瓶器。

爸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对瓶口附近加热,瓶塞飞出的同时瓶口附近有“白气”出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的运动是分子运动B.“白气”是升华形成的C.瓶塞飞出后瓶内空气内能增大D.瓶塞飞出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此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该现象是扩散现象,当颜色变均匀后,扩散就不再进行了D.此现象可以解释“金秋十月,丹桂飘香”6.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蒸气推出橡胶塞导致水蒸气内能增加C.水被加热的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的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过程中,橡胶塞的机械能是由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来的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距发生改变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将注射器中10mL气体压缩至5mL加压时气体分子体积变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8.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加热,每隔2min记录一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加热时间/min012水的温度/℃101418液体的温度/℃101826A.1.2×103 J/(kg·℃)B.2.0×103 J/(kg·℃)C.2.1×103 J/(kg·℃)D.0.8×103 J/(kg·℃)9.如图,把甲、乙两个固体放在绝热容器中(即容器内部不与容器外部发生热传递),甲、乙接触时,甲固体自发地传递热量给乙固体,则()A.0℃的固态乙没有内能B.刚接触时,甲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内能大C.刚接触时,甲的温度一定比乙的温度高D.扩散现象中,分子只能从甲运动到乙二、填空题10.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增加;“烧红的碳放热”的“热”是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一、夯实基础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_。

2.两杯体积相同的清水,同时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出现如图1(a )、(b )所示的情景,则图1(a)杯中液体的温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b)杯中液体的温度。

从分子动理论方面分析可知,液体的温度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液体分子做_______运动的程度就越剧烈。

3. 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属于 现象,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图3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其原因是________.5. 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

6.为预防新冠病毒,喷洒消毒剂后,离得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是由于( )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存在斥力C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 .分子间存在引力 7. 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分子C .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 .物体当中有些分子在运动,有些分子静止 图2 空气玻璃板二氧化氮图1 (a)(b) 图38.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分子动理论的是( ) 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D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9.图5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照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节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是()A.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固体很难被压缩2.不计热量损失,若将一杯质量300g 的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若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再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后,冷水温度升高3℃B.最开始,冷水和热水的温差为40℃C.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150gD.一开始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450g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炒菜时油烟上升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4.如图所示,花馍是陕西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用特殊的技法和工具将发面塑造成各种造型,蒸熟后再上色点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面团捏成各种造型是弹性形变B.很远处就能闻到蒸熟的花馍香味是扩散现象C.蒸笼上方冒大量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蒸”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花馍的内能5.嫦娥1号探月舱为了保持舱体温度均匀,除装上迅速传导热的“热管”外,还利用液体流动,把接受阳光照射到的热传递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下列针对这种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这种液体密度不一定大B .这种液体比热一定要小C .这种液体透明度不一定高D .这种液体对管道的腐蚀性一定要小6.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密度和比热容分别是ρ1、ρ2和1c 和2c ,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下列哪种情况,甲物体温度的增加量一定比乙物体温度的增加量小( )A .12ρρ> 12c c >B .12ρρ< 12c c >C .12ρρ> 12c c <D .12ρρ< 12c c <7.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D.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
2.下列实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B.搓手取暖C.热水袋取暖D.冰袋降温
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
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
C.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D.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4. 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5.下图事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晃动试管,沙子温度升高 B.烧水使水变热
C.汽油机汽缸内混合物被压缩,温度升高 D.摩擦使笔杆变热
6.下列实例中,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搓手会发热
B.川冷水冷却热鸡蛋
C.晒太阳取暖
D.给热咖啡加冰降温
7.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
8.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年夜饭“吃饺子”是一种习俗。

包饺子时,用力捏出褶边,说明力可以________,刚下锅的饺子沉在锅底,加热一段时间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________转化为机械能;出锅后的饺子变瘪了,饺子内气体密度________。

9.将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通过方式增加内能使气压增大,瘪下去的部分很快恢复了原状。

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10.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一小块晶体处于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1.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弯折越快、时间越长,铁丝弯折处分子运动越,温度越高,这个实验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2.用一台电取暧器给有50kg空气的房间加热。

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则空气吸收的热
量为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J/(kg•℃)
13.云南是爨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存于云南某校的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被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三、简答题
14.如图所示,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前夕,主办方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在几分钟内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

请你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

15.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所示)有何不同.
第2节内能精品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 B
6.答案:A
7.答案:C
二、填空题
8.答案: (1) 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内能 (3)变大
9.答案:热传递;质量
10.答案:温度;增大.
11.答案:快, 做功
12.答案:做功;2.5×105。

13.答案:扩散;热传递
三、简答题
14.答案: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15.答案:哈气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