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高一物理-加速度推论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全)

【物理】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二的所有公式-物理

高一物理必修二的所有公式-物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 =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 =(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物理加速度公式高一

物理加速度公式高一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一般情况下,加速度是个瞬时概念,它的常用单位是厘米/秒、米/秒等。
高一物理加速度公式如下: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7、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8、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高一物理常用公式及推论(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7.合位移S=(S_x2+ S_y2) 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一物理加速度三个公式

高一物理加速度三个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2.加速度s=vot+at?/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vo?=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边线速度vs/2=√[(vo?+vt?)/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断δs=at?{δs为已连续相连成正比时间(t)内加速度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有关内容:质点.加速度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行踪高度h=gt2/2(从vo边线向上排序)4.推论vt2=2gh备注: (1)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坯快速直线运动,遵从坯变速箱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直角上甩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下降最小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是起至)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备注: (1)全过程处置:就是坯失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也已方向,加速度挑负值;(2)分段处置:向上为坯失速直线运动,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具备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正常应力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恰好相反,fm为最小静摩擦力) 备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同意;(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其它有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制备同向:f=f1+f2,逆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备注: (1)力(矢量)的制备与水解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需用作图法解,此时必须挑选标度,严苛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制备,可以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则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加速度7个公式推导

高一物理加速度7个公式推导
一、定义:
加速度(acceleration)是指物体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相对位置变化速度的变化率。
也就是物体运动中运动速度增代数量或者减速度量。
二、计算公式:
1、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a=(v2-v1)/t
2、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a=(Δv/t)×(2πr)
3、垂直上升运动加速度公式:a=-g(负号表示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4、万有引力物体运动加速度公式:a=G∗M/r2(G为万有引力常数,M 为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5、动量定理:a=F/m(F为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
6、动能定理:a=(ΔKE/m)/(2t)(ΔKE为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m为物
体的质量,t表示时段)
7、曲线运动加速度公式:a=(v2-v1)/t+(r2-r1)/t2(r表示轨迹半径,t表示时段)。
高一物理必修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要点导学]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反映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a =Δv/Δt=(v2-v1)/Δt。
加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并不一定一样。
2.加速度与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等关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也没有必然一样的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还有一个量也要注意与速度和加速度加以区分,那就是“速度变化量〞Δv,Δv = v2 — v1。
Δv越大,加速度并不一定越大,还要看所用的时间的多少。
4.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加速度是图线的斜率。
速度图线越陡,加速度越大;速度图线为水平线,加速度为0。
[范例精析]例1试举出如下实例:〔1〕速度很大而加速度较小,甚至为0;〔2〕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1〕高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不一定也很大,甚至可能为0〔当飞机高速匀速飞行时〕;〔2〕子弹在枪膛里刚被激发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3〕一切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0而速度不为0;〔4〕刚启动时刻的汽车、火车,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最高点时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
〔5〕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前作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由例1可知,速度和加速度是完全不同的物理量。
大小不成比例,方向不一定一样。
例2.篮球以6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地面,然后以4m/s速度竖直向上反弹,碰地的时间为0.2秒。
〔1〕求篮球在这0.2秒内的速度变化Δv。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 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 L⊥B时: F=B I L , B//L 时: F=0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 f=q V B , V//B 时: f=0物理运动学知识点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二、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灵活地选取参照物会给问题的分析带来简便;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三、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管物体的有质量的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四、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时间间隔=终止时刻-开始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类比,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和规律2.通过对学生的听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有效记忆3.通过听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25分钟)探索新知识学生复述新知识内容,老师补充,学生填写结果注:可根据以下思路引导:1.相似与不同;2.易错点;(15分钟)例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在0~22s 时间内作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B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C .整个过程中,C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提示: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例2: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4s 内 的位移是14m.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它前进72m 所用的时间 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公式例3: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2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2)求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提示:参考匀加速直线运动基本运动公式。
例4:一个冰球在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长度都是L 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过第一段距离的时间为t ,通过第二段距离的时间为2t ,如果冰球在冰面上的运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冰球在第一段距离末了时的速度?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例5:2014年1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施首次月面科学探测,在探测过程中,假设月球车以200m/h 的速度朝静止在其前方0.3m 的“嫦娥号”登陆器匀速运动。
为避免相撞,地面指挥部耗时2s 设定了一个加速度为a 的减速指令并发出。
设电磁波由地面传播到月球表面需时1s ,则a 的大小至少是A. 0.022/m s B. 0.042/m s C. 0.062/m s D. 0.082/m s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及运动的对称性图2提示: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至少2个例题(15分钟)练习题与例题知识点内容、难度、题型匹配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 ,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 m 处发生了交通事故,就刹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需经4 s 才停下来。
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 ,试分析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图象能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 s 不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B .t 1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t 1 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0到t 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 .2v 1-v 2B .2v 2-v 1C .22122v v - D .22212v v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
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物体以初速度v 0=20 m/s 沿光滑斜面匀减速上滑,当上滑距离x 0=30 m 时,速度减为4v ,当物体刚好滑到斜面顶部时恰好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A .40 mB .50 mC .32 mD .60 m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 内与第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在走完第1 m 时与走完第2 m 时的速度之比为v 1∶v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x 1∶x 2=1∶3,v 1∶v 2=1∶2B .x 1∶x 2=1∶3,v 1∶v 2=1∶ 2C .x 1∶x 2=1∶4,v 1∶v 2=1∶2D .x 1∶x 2=1∶4,v 1∶v 2=1∶ 2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辆警车停在公路边值勤,警员突然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他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请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折线表示物体甲从A 地向B 地运动的x -t 图像,直线表示物体乙从B 地向A 地运动的x-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6s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5m/sC.从计时开始至甲、乙相遇的过程中,乙的位移大小为60mD.在t=8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免从同一地点出发,发令枪响后龟缓慢地向终点跑去,直至到达终点,兔自恃跑得快,让龟跑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跑,当它超过龟后便在路旁睡起觉来,一觉醒来睁眼一看,龟快接近终点了,于是便奋力追去,但最终还是让龟先到达了终点,据此,我们可以将龟兔赛跑的运动过程用位移一时间图象来表示,在下图中正确的是 (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v =3-2t ,此函数式中选定__________(物理量)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刚开始做________运动.若此函数关系表示汽车刹车全过程,则汽车的初速度是______ m/s,加速度是____ m/s2.该汽车刹车1 s冲出的距离是____ m,刹车2 s的位移______ m.12.汽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6 m/s2,且必须在2 s内停下来.(1)汽车允许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多少?(2)刹车过程汽车的位移是多少?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下图4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间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 m/s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个习题(5分钟)打印版和手写板,每个不少于3行内容小结(老师叙述,学生填写关键语句,不少于2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题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特点是,加速度恒定,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a= v t=x= (当初速度为0时x=12at2)x= (当末速度为0时x=-12at2)v t2-v02=推论1:中间时刻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21v= =v推论2: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Δx=这两个推论常用于打点计时器。
图4(20分钟),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求解. 当然,这个推论还可以拓展为. 上面我们所涉及的方法都是常用方法,当然对于具体问题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注意总结.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时速度恰为零,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时间.解法一:逆向思维法: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的匀加速运动. 故有,又解得. 解法二: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现有依题可知:通过的时间为t ,则通过的时间解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又由以上三式解得,可以看出正好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 是中间时刻的位置. 因此有任务一:听读以上文献中的前三种方法,并表述关键公式和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