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光的反射现象是指光线遇到凸面镜、平面镜等物体时,发生方向改变并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指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弯出的透镜,它有放大和缩小物体的作用。

凸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透镜公式计算得出。

凹透镜是指两个面都凹进去的透镜,它只能使物体的像缩小。

三、声音的传播和天然声源声音是通过物质的传播而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固体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介质的密度等。

天然声源主要包括动物的声音、天气现象带来的声音以及自然界中其他的各种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和利用声音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其中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可以通过声音的波形图进行观察和分析。

声音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广泛,例如用于交流、通讯以及各种音乐和娱乐活动中。

五、机械能和能量转换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其中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则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六、电和磁的基本知识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磁是指物质具有磁性,可以吸引或排斥磁性物质。

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也可以产生电流。

七、电路和电阻电路是指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电路中主要包括电源、导线和元件。

电阻是指物质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电路中常用的电阻有导线电阻、电感电阻和电容电阻等。

八、平衡力和力的分解平衡力是指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通过合成力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4、力是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之所 以将它们称为三要素是因为(只有它们能改变力的作 用效果)。
5、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 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2弹力
1、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2、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量)就越(长)。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 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 匀)的。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体现的是(挂钩)一侧 受到的拉力。
7.3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 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人向 前走路时,鞋底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这是因为向前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 (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 运动方向相(反)而向(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二力平衡)的 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而间接得 到的,在测量拉力时一定要使物体在(水平) 面上(匀速直线)运动。
5、公式p=ρgh还可以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 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对水平 面的压强。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1、压力的方向是与受力面(垂直),压力的作用 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面积)之(比),压强用字母(p)表示。
4、压强公式(p=F/S)。
5、由公式得到的压强单位是(N/m2),又叫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八年级下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的定义
2、机械能的转化、守恒条件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章:




第一节:杠杆
1、杠杆的定义及五要素
2、杠杆的种类及应用
3、杠杆力与力臂的作图
杠杆的作图
第二节:滑轮
1、滑轮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2、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3、滑轮组的特点
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及省力特点
第三节:机械效率
1、三种功的定义
2、机械效率的计算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种个物理量的相互转换求法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对影响液体压强因素中深度的理解
第三节: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测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特点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应用


章:


第一节: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及方向
2、示数法测量浮力大小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2、阿基米德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


重点
难点


章: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自制弹簧测力计(课外)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的概念、大小及方向
2、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第八章: Nhomakorabea运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

初二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难点总结归纳一、概览在这一年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等。

光学部分将接触到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会了解声波的传播特性,包括声音的反射与折射等。

热学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如热量、热能、内能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是难点之一,而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及功的计算也是重点之一。

在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及实验验证是一大难点,同时这也是光学知识应用的基础。

声学部分的难点在于声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声音的产生机制。

热学部分则需要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规律以及物体的热学性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需要有系统的学习方法,结合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逐一深入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初二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简述初二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知识衔接作用:八年级物理知识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与高中物理知识紧密衔接。

只有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

科学素养培育:通过物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培养逻辑思维: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内容将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把握好八年级物理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对学生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概括文章目的和结构本文旨在帮助初二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科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特别是针对难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小球漂浮在酒精中,排开酒精的质量为0.2千克。

若该小球漂浮在水中,则排开水的质量()A.一定大于0.2千克B.可能小于0.2千克C.一定等于0.2千克D.一定小于0.2千克2、如图所示,将一体积为10cm3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一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溢出液体的体积为8cm3;若将木块从中间锯掉一半,将剩余部分再次轻轻放入装满该液体的溢水杯中,则该液体会溢出()A.3cm3B.4cm3C.5cm3D.6cm33、请估算,成年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最接近(人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ρ空气=1.29kg/m3)()A.0.1NB.1NC.10ND.100N4、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

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A.下降B.上升C.不变D.无法判断5、两块完全相同的冰分别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冰块熔化后,甲液体液面高度不变,乙液体液面高度升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ρ冰>ρ甲B.ρ乙<ρ冰C.ρ甲<ρ乙D.ρ乙<ρ甲6、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如图甲、乙、丙所示。

三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待测液体的密度用ρ表示。

则下列关于ρ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A.ρ=F1−F2F1−F3ρ水B.ρ=F1F1−F3ρ水C.ρ=F1−F3F1−F2ρ水D.ρ=F1−F2F2−F3ρ水7、虎年春晚的歌曲《爱在一起》,歌曲的背景展现了生物在海洋中遨游的情景,其中有在“海面上嬉戏的小海豚”、“深海处游弋的巨大鲸鱼”。

如图所示,则它们在密度相同的海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浮在海面的小海豚受到的浮力大B.巨大鲸鱼受到的浮力大C.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D.无法判断8、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一个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F。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

2024年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七章《电与磁》:(1)第1节:电流的形成与作用(2)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规律(3)第3节: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4)第4节:电磁感应2. 第八章《光现象》:(1)第1节:光的传播(2)第2节:光的反射(3)第3节:光的折射(4)第4节:光的色散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学会分析简单电路,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光的色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光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磁铁、光源、平面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实验报告、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生活中的电器、光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电流的形成与作用: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及作用。

(2)电路的组成与规律:分析简单电路,讲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3)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演示磁铁对电流的作用,解释洛伦兹力。

(4)电磁感应: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6)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平面镜反射现象。

(7)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8)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现象,演示三棱镜分光。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1)电流的形成与作用(2)电路的组成与规律(3)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4)电磁感应2. 光现象:(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光的色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及作用。

(3)解释洛伦兹力的方向。

(4)简述光的反射定律。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量1.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1.2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多少个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物质的量可以用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粒子数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表示。

1.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1.4 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摩尔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其值约为6.022×10^23个/摩尔。

知识点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产生新的物质。

2.2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

2.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关系的式子。

2.4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不同类型。

知识点三:溶液和浓度3.1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剂是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3.2 浓度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4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3.5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单位是摩尔/升(mol/L)。

知识点四:电学基础4.1 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4.2 电压电压是指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4.3 电阻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单位是欧姆(Ω)。

4.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I = V/R,其中 I 表示电流,V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重点:知道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用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考点:压强的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液体压强
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分布规律;认识压强计,会探究液体压强;能利用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会利用p=ρgh进行计算。

考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重点:能从实际中辨识连通器,并能用连通器原理认识船闸的工作原理和解释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了解液压技术及其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经历“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

考点:连通器原理及应用。

4.大气压强
重点: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的测定;应用大气压解释生活现象。

难点: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考点:大气压的测定;应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重点: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理解伯努利原理,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认识到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体验由流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考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2.认识浮力
重点: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考点: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重点: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浮力公式的应用。

4.沉与浮
重点:理解沉浮条件;并能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水艇、热气球等的原理和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

难点:经历探究沉浮条件的过程,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考点: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重点:知道机械功的两个要素、概念、公式及单位;知道机械功率的概念、定义及单位;能计算机械功和功率,能应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功与功率的计算。

考点:功与功率的计算。

2.杠杆
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知道杠杆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考点:力臂作图;杠杆平衡条件。

3.滑轮
重点: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确定滑轮组承担重物绳子的股数;会根据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考点:动、定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绕线。

4.功的原理及应用
重点:理解功的原理;能利用功的原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轮轴、斜面、螺旋等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难点:探究轮轴和斜面做功的过程。

考点:功的原理;轮轴和斜面的特点。

5.机械效率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经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过程;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重点: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改变世界的机械。

考点:简单机械的应用。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重点:理解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知道它们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考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2.机械能的转化
重点:知道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理解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知道机械能同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难点: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水能和风能
重点:了解水能和风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机械能,它们是具有机械能的天然资源。

知道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利用水能和风能的最主要方式。

难点:简单了解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原理。

考点:水能和风能在利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