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同形异义词
古今异义

肴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今义
美貌女子 1、方位词 2、控制 大的风
例句
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 左右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可以已大风
美人 左右 大风 结束 牺牲
事情做完一个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 过程的完结 而出 为正义而死 山东省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 侯
13.唧唧
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4.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今义
表条件关系 的关联词
常常 读书用功或 肯动脑筋 鱼的肉 品质恶劣 转折连词
例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
旦日,卒中往往语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无论 往往 用心
鱼肉
卑鄙 不过
出身低微, 地位鄙贱。
不超过
先帝不以臣卑鄙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 六万
词语
古义
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 战》) 3.中国
4.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三语文每日练习十二_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碰到与现代词语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格外留心。
它们的意义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是不同的,即现在是一个词,而在古代是两个词,一般须拆开翻译。
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都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
解题技法二、练习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不齐。
(《阿房宫赋》)(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今义:。
(《祭十二郎文》)(2)吾与汝俱少年..古义:今义: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3)可谓智力..古义:今义: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4)行李..古义:今义:盈室,瓶无储粟。
(《归去来兮辞并序》)(5)幼稚..古义:今义:(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古义:今义:(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滕王阁序》)..古义:今义:(8)于是相如前进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义:今义:2.(2018·安徽阜阳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
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
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
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
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
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
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
吾亦望汝继父之心。
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目以事汝先君乎。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 (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 、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异义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抢”是“撞”的意思。
今有成语“呼天抢地” 即是此义。
现代是“抢劫”之义。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例释

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例释作者:王映红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250-01古汉语阅读中,经常会遇到古今双音节的同形而异义的词。
这部分词,因为同形异义,又是双音节,容易让人以今度古,搞错词义,很有辨析的必要。
1.形式的变化(1)古代是词现在还是词。
例如:故事——古义为旧事、旧例、典故。
如“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如“她讲故事给我听”。
又如:从容——古义为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史·?留侯世家》)。
今义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如“刘胡兰从容就义”。
再如:卑鄙——古义为地位低,见识短浅。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今表示品德低下,如“他是个卑鄙小人”。
像这样的词还有:烈士、行李、宣言、风流、交通、委屈、学者、丈夫、处分、殷勤、言语、垄断、逢迎等等,虽然形式一样,但古今词义却变化很大。
(2)古代是词组现在是词。
例如:非常——古义为不平常。
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
今义是程度副词很、十分,如“非常好”。
又如:前途——古义是指“前面的路途”,如“天明登前途”(《石壕吏》)。
今义是比喻将来的光景。
再如:北面——古义为面北朝拜。
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赤壁之战》)。
今义指北方。
像这样的词还有:婚姻、作文、亲戚、妻子、山东、无论、虽然、无赖、结束、牺牲、具体、颜色、左右、祖父、体面、何苦、突出、细说等等,从形式到词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古代是词现在是词组。
例如:反接——古义是把犯罪的人两手放在背后捆绑上,如“二豪却持、反接”(《童区寄传》)。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

常见古今同形异构异义词语例释1.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桃花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5.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
今:监禁罪犯的地方。
6.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中国: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另:古“中土”亦指“中原”。
7.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今义:很、大(副词)8.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9.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殷勤:古义:关切、问候。
也指深情厚谊。
今义:热情、周到;10.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②时常,常常。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11.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1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鱼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也指“欺凌”之意。
今义:鱼的肉;13.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书》)14.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古今异义词语101个例析

古今异义词语101个例析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荫相如列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⑦叹息声。
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孙长江所谓“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指的是两个古代的单音节词合在了一起,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某个复音节词的外在的形式一样,但在意思上却截然不同的一类特殊的词语。
作为高考课外古文阅读中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在考前,如果能对这类词语有所留意,在考试中就可免却许多麻烦。
这类词语的数量很大,下面只对其中的100个进行简要的分析。
1、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如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难,其实一点也不难。
古义它们的果实。
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他实际上。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2、春秋今义春季秋季。
古义年龄。
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再如公父母春秋高。
(1998年高考题)再如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指整个一年。
如蝼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书名。
如孔子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3、卑鄙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出身卑微,低贱。
如先帝不以卑鄙。
(《出师表》)4、不过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对前半句话的限制或修正。
如胃口不好,不过精神还不错。
副词,含有往小里、往轻里说的意味。
如当年他参军的时候,不过十三岁。
古义不会超过。
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再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再如天地之所以养人者,不过此数也。
(《治平篇》)5、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
不应得的利益。
使得到利益。
古义有利的和应该做的。
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列传》)再如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行事,何必禀我?(《群英会蒋干中计》)6、颜色今义颜料和色彩。
古义脸色。
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五人墓碑记》)再如屈原既放,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姿色。
如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7、殷勤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恳切地慰问。
古今同形异义词(一)

古今同形异义词(一)作者:曹保顺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8年第21期古今同形异义词【把握】古义:握,拿在手里。
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走遍)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论贵粟疏》)今义:一指抓住,多指抽象事物,如“把握时机”;二是做事成功的可靠性,如“你今年考上大学有把握吗?”古今同形异义词【百姓】古义:一是百官。
《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也。
”二是贵族。
《尚书》郑玄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也。
”三是老百姓。
如: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
(《史记·陈涉世家》)今义:人民。
古今同形异义词【暴露】古义:一是显露。
暴读pù,如: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二是冒风雪。
暴读pù,如:使君感怒,以暴露于教邑之野。
今义:一般暴露、显露。
如:学生中暴露一些思想问题。
古今同形异义词【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不惜降低身分),三顾(到)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今义:品质恶劣。
常用作贬义。
如:真想不到,他竟会这样卑鄙下流。
古今同形异义词【北面】古义:一是两个人背靠背坐着。
后专指四个方向之一,与“南”相对。
如:引(率领)军北还。
(《赤壁之战》)古今同形异义词【布衣】古义:平民。
上古的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有能穿丝绸品。
所以“布衣”就成了老百姓的代称。
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今义:布制的衣服。
如: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过着布衣素食的生活。
古今同形异义词【不必】古义:两个单音词,意即不一定。
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如:这道题我已经会做了,您不必给我讲了。
古今同形异义词【不避】古义:不比……差,不亚于,不次于。
是一个词。
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今义:不躲避,不躲开。
是两个词。
古今同形异义词【不过】古义:不得超过,不会超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同形异义词词语例句古义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更衣权起更衣(《赤壁之战》) 上厕所无日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不久非常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名词,重大的变故河北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求学的人从而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跟从;而,而且不必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一定是非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这不是私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私党行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行,品德;为,做首领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头颅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年龄大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容貌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脸色形容形体容貌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也(《琵琶行》)恢复,扭转形势致意抒发心情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琵琶行》) 文采华丽的言辞特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特地征召因此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 根据这活人丽土之毛足以活人(《甘薯疏序》) 养活人练习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
祖茂,汉尚书令。
父潜,魏尚书令。
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
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
秀年十馀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
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
”宣氏知之,后遂止。
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
”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
迁散骑常侍。
帝之讨诸葛诞也,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
及诞平,转尚书,进封鲁阳乡侯,增邑千户。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
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
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
”由是世子乃定。
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加给事中。
及帝受禅,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郡公,邑三千户。
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
”有司奏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
交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
”司隶校尉李憘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
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
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闇昧。
于是甄擿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而属意舞阳侯攸属意:留意。
B.中抚军人望既茂人望:名望。
C.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益:帮助。
D.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推正:追究。
2.选出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A.因以奇表示之B.交关人事,诩之罪耳C.求禁止秀D.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3.比较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组是()①尝使进馔于客②秀后言于文帝曰③其勿有所问④其所裁当,礼无违者A.两个“于”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B.两个“于”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C.两个“于”相同,两个“其”不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其”相同。
4.能表现裴秀被魏主宠信、倚重的一项是①见者皆为之起②军国之政,多见信纳③由是世子乃定④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⑤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裴秀在小的时候,就有良好的名声,人们对他非常看重,从而使他出身低贱的母亲也受到尊重。
B.文帝在决定继承人的时候在舞阳侯和武帝的取舍上犹豫不决,最后在裴秀的建议下,选了武帝为继承人。
C.裴秀被人控告有循私情,贪占公田的行为,但由于他受到武帝的宠信,结果没被治罪。
D.裴秀知识渊博,完成了《禹贡地域图》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他创制的礼仪制度,及刑政方面的主张,全都为朝廷采用而成为定例。
6.翻译下面语句(1)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2)其所裁当,礼无违者练习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李日知,郑州荥阳人。
举进士。
天授中,累迁司刑丞。
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
尝免一死囚,少顷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返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
”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
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
寻加朝散大夫。
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
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
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
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乐安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