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针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头皮针课件

头皮针的起源和历史
小儿头皮针主要涉及20多个穴位,包括头维、百会、本神等,刺激方法包括平刺、直刺、补法、泻法等。
头皮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小儿头皮针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头皮针的治疗范围
小儿头皮针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安全无痛等优势,对于小儿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改善循环
头皮针在康复科的应用
头皮针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05
在给小儿头部注射完成后,应使用医用胶布将针头固定好,避免针头移位或脱落。
固定针头
头皮针的护理要点
注射后应密切观察小儿的注射部位,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观察注射部位
小儿头皮针注射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滞留在头部,以免引起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头皮针在小儿科的应用
促进小儿智力发育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促进小儿智力发育。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神经元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从而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
缓解小儿疼痛
小儿头皮针还可以用于缓解小儿疼痛,如头痛、偏头痛等。通过刺激头皮神经,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辅助诊断
01
进针手法
03
循法
循法是一种辅助行针的手法,通过循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小儿的不适感。
头皮针的行针手法
01
提插法
提插法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提插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02
捻转法
捻转法也是头皮针常用的行针手法之一,通过捻转可以调整经气,使穴位更加敏感。
拔针技巧
拔针时应先以干棉球按压进针点,然后迅速拔出针头,以免出血或疼痛。
小儿头皮针课件

操作前准备
பைடு நூலகம்
头皮针的操作流程
穿刺失败
原因可能是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或速度不当、患儿不配合等。解决方法是调整进针角度和速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在患儿保持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头皮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皮下水肿
原因可能是进针过深或拔出过慢。解决方法是拔出针头后,用棉签按压进针部位3-5分钟,避免揉搓。
出血和疼痛
小儿头皮针课件
概述头皮针的基本知识相关疾病的头皮针治疗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概述
小儿头皮针是一种在小儿头部进行静脉采血或注射的医疗技术,也被称为“头皮静脉采血”或“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定义
小儿头皮针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痛苦小等优点,适用于小儿静脉采血和注射,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感,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头皮针治疗小儿疾病的优势和局限性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头皮针可以结合更多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头皮针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拓展适用范围
02
对于一些非神经系统疾病,头皮针也可以尝试拓展其适用范围
提高普及程度
03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头皮针的普及程度,让更多的患儿受益
研究方向头皮针治疗小儿疾病的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头皮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头皮针与其他诊疗手段的结合应用研究:寻找头皮针的最佳搭档,提高治疗效果头皮针普及和推广策略研究: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和医务人员掌握头皮针技术挑战总结技术瓶颈:需要突破头皮针操作中的一些技术瓶颈,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科学依据不足: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头皮针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பைடு நூலகம்
头皮针的操作流程
穿刺失败
原因可能是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或速度不当、患儿不配合等。解决方法是调整进针角度和速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在患儿保持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头皮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皮下水肿
原因可能是进针过深或拔出过慢。解决方法是拔出针头后,用棉签按压进针部位3-5分钟,避免揉搓。
出血和疼痛
小儿头皮针课件
概述头皮针的基本知识相关疾病的头皮针治疗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概述
小儿头皮针是一种在小儿头部进行静脉采血或注射的医疗技术,也被称为“头皮静脉采血”或“小儿头皮静脉注射”。
定义
小儿头皮针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痛苦小等优点,适用于小儿静脉采血和注射,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感,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头皮针治疗小儿疾病的优势和局限性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头皮针可以结合更多的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头皮针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拓展适用范围
02
对于一些非神经系统疾病,头皮针也可以尝试拓展其适用范围
提高普及程度
03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头皮针的普及程度,让更多的患儿受益
研究方向头皮针治疗小儿疾病的机制研究:深入探讨头皮针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头皮针与其他诊疗手段的结合应用研究:寻找头皮针的最佳搭档,提高治疗效果头皮针普及和推广策略研究: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和医务人员掌握头皮针技术挑战总结技术瓶颈:需要突破头皮针操作中的一些技术瓶颈,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科学依据不足: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头皮针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小儿头皮针剂留置针穿刺方法 ppt课件

2岁以上选择四肢静脉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及大隐静脉, 应避开骨隆突处、关节、静脉瓣。 手背、足背静脉比较表浅,以10℃-15 ℃角进针。 较胖的小儿,静脉手感弹性不清时,以30℃-45 ℃角进针 进针由浅入深缓慢进针,以免进针过快刺破血管
ppt课件
17Leabharlann 2.妥善固定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 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 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 脚背固定:将夹板置于内踝处固定。 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
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前向家属说明留置的目的、重要性及必 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操作技术要熟练,严格无菌操作,留置时间3-4天。 输液时加强巡视,观察滴速,穿刺处出现渗血渗液,及 时消毒穿刺部位,更换敷贴 采用SAS(生理盐水 给药 生理盐水)方式脉冲式正压封 管
ppt课件
26
6.留置针的护理(接上页)
2岁以内小儿选择头皮静脉,皮下脂肪少,静脉呈网 状分布,浅显易见,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逆行和 顺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① 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穿刺点为发际,角度5°~10° ② 颞浅静脉为次选,穿刺点找较下坡处,避开突起,角度10°~15° ③ 最后选择头皮毛细血管,穿刺点为毛细血管起点,角度0°~5° ④ 穿刺时左手拇指与食指一定要绷紧穿 刺部位皮肤
ppt课件
6
2.上肢静脉
手背静脉网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ppt课件
7
3.下肢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ppt课件
8
二.小儿静脉选择原则
本着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选择粗直、弹 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家长看 护,应避开骨隆突处及关节部位。 正确选择血管是成功穿刺的50%,妥善固定是成功的20%, 技巧是成功的30%
ppt课件
17Leabharlann 2.妥善固定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固 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 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 脚背固定:将夹板置于内踝处固定。 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
在进行留置针穿刺前向家属说明留置的目的、重要性及必 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操作技术要熟练,严格无菌操作,留置时间3-4天。 输液时加强巡视,观察滴速,穿刺处出现渗血渗液,及 时消毒穿刺部位,更换敷贴 采用SAS(生理盐水 给药 生理盐水)方式脉冲式正压封 管
ppt课件
26
6.留置针的护理(接上页)
2岁以内小儿选择头皮静脉,皮下脂肪少,静脉呈网 状分布,浅显易见,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循环回流故逆行和 顺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① 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穿刺点为发际,角度5°~10° ② 颞浅静脉为次选,穿刺点找较下坡处,避开突起,角度10°~15° ③ 最后选择头皮毛细血管,穿刺点为毛细血管起点,角度0°~5° ④ 穿刺时左手拇指与食指一定要绷紧穿 刺部位皮肤
ppt课件
6
2.上肢静脉
手背静脉网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ppt课件
7
3.下肢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ppt课件
8
二.小儿静脉选择原则
本着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选择粗直、弹 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 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家长看 护,应避开骨隆突处及关节部位。 正确选择血管是成功穿刺的50%,妥善固定是成功的20%, 技巧是成功的30%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针灸学课件--头针54页PPT

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学课件--头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针灸学课件--头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PPT课件

2.进针: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
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角度宜小,先 进入皮肤,再平行前进刺入血管固定。要 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缓缓进针刺入, 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 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 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 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 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 而看不到的凭手感摸到的血 管比较深
注意鉴别动静脉
❖ 外观 ❖ 触摸 ❖ 按压 ❖ 血流 ❖ 血色 ❖ 液体滴入
静脉 浅蓝色 无搏动 凹陷 向心 暗红 顺畅
动脉 淡红色 有搏动 无凹陷 离心 鲜红 不畅,苍白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
❖ 1.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 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 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
3拇指与中指执针柄的前后 ,食指在针柄上固定,
优点:持的更稳,不易晃动
穿刺的配合及技巧
1.按压: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
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 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选择好患儿的血管,剃去周围的头发,用酒 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再次检查空气是否排尽,且用少量液体 湿润针头,起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
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角度宜小,先 进入皮肤,再平行前进刺入血管固定。要 领是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缓缓进针刺入, 见回血,即可固定。护士要轻、稳、慢、 准,选择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血管。当患儿 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 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 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 而看不到的凭手感摸到的血 管比较深
注意鉴别动静脉
❖ 外观 ❖ 触摸 ❖ 按压 ❖ 血流 ❖ 血色 ❖ 液体滴入
静脉 浅蓝色 无搏动 凹陷 向心 暗红 顺畅
动脉 淡红色 有搏动 无凹陷 离心 鲜红 不畅,苍白
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
❖ 1.额正中静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 便于保温,一般为首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 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
3拇指与中指执针柄的前后 ,食指在针柄上固定,
优点:持的更稳,不易晃动
穿刺的配合及技巧
1.按压: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
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 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选择好患儿的血管,剃去周围的头发,用酒 精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再次检查空气是否排尽,且用少量液体 湿润针头,起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
小儿头皮针ppt课件

• (1)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选择好部位,避开骨隆突处、 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
• (2)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 不让其身体扭动
• (3)穿刺有空虚感,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 针头。
• (4)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 (5)穿刺前备头皮时,不要刮破头皮, 这样有利于粘贴
根据分区
• Ⅰ区发际下方的额部皮肤松弛,移动性大 ,穿刺时难以固 定,以及美容方面的考虑,此区静脉穿刺输液较少;发际 上方的一段滑车上静脉管径较粗,与神经平行伴行,不滑 动、易固定,是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
• Ⅱ区颞浅静脉及属支管径也较粗,与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 远段属于伴行不紧密的关系,越向上与静脉距离越大,因 此,颞浅静脉是头皮静脉穿刺中最佳的选择部位。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 (2)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当、药物
和导管的机械刺激,以及留置针使用等因素有关。因此, 要遵守无菌操原则。输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 释,滴速要慢。封管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可杜绝或 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避免引起静脉炎。要尽 量避免患儿卧于穿刺侧,以免压迫导管,使静脉回流障碍, 增加静脉炎发生率。本科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5 d,一 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等止血后进行局部热敷处理。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皮肤过敏反应: 有些小儿对敷贴产生过敏
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应立 即拔除留置针,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局部 用炉甘石涂,3~4次/天。
总之,轻松的穿刺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 的穿刺技术、稳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小儿头皮静 脉穿刺成功率的几大要素
• 眶上静脉、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由于位置不理想、管道较为 弯曲、周围组织较为疏松等问题,通常不宜选作头皮静脉 穿刺,只在长期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选择较困难时使用。
• (2)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固定好患儿, 不让其身体扭动
• (3)穿刺有空虚感,不见回血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拔出 针头。
• (4)穿刺成功见回血,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 • (5)穿刺前备头皮时,不要刮破头皮, 这样有利于粘贴
根据分区
• Ⅰ区发际下方的额部皮肤松弛,移动性大 ,穿刺时难以固 定,以及美容方面的考虑,此区静脉穿刺输液较少;发际 上方的一段滑车上静脉管径较粗,与神经平行伴行,不滑 动、易固定,是理想的静脉穿刺部位。
• Ⅱ区颞浅静脉及属支管径也较粗,与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 远段属于伴行不紧密的关系,越向上与静脉距离越大,因 此,颞浅静脉是头皮静脉穿刺中最佳的选择部位。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 (2)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当、药物
和导管的机械刺激,以及留置针使用等因素有关。因此, 要遵守无菌操原则。输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 释,滴速要慢。封管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可杜绝或 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避免引起静脉炎。要尽 量避免患儿卧于穿刺侧,以免压迫导管,使静脉回流障碍, 增加静脉炎发生率。本科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5 d,一 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等止血后进行局部热敷处理。
置管后护理
• 3、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皮肤过敏反应: 有些小儿对敷贴产生过敏
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现象,应立 即拔除留置针,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局部 用炉甘石涂,3~4次/天。
总之,轻松的穿刺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 的穿刺技术、稳定的固定方法是提高小儿头皮静 脉穿刺成功率的几大要素
• 眶上静脉、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由于位置不理想、管道较为 弯曲、周围组织较为疏松等问题,通常不宜选作头皮静脉 穿刺,只在长期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选择较困难时使用。
小儿头皮针医学课件

刺激方法和强度
刺激方法
可采用手动控制输液泵,调节适当的输 液速度;或使用微量泵,精确控制输液 速度和量。
VS
刺激强度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体质情况,选择适 宜的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留针时间和出针技巧
留针时间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留针时间 一般在1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出针技巧
在留针时间达到后,先将输液管 暂停,然后轻轻地将针头从头皮
05
头皮针技术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Chapter
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
头皮血管和神经丰富,在操作时需要特别小心,以避免 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技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和 疼痛。
穿刺后应立即进行压迫止血,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 血、血肿等异常情况。
掌握好进针深度和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 况等因素来确定进针深度和刺激
头皮。
器具准备
选择合适型号的头皮针,检查其完 好性和通畅性。
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必要时可用保 温灯进行加温。
进针技巧
选择穿刺点
根据患儿病情和需要,选 择合适的穿刺点,如前额 正中、颞侧等。
固定针头
将针头固定在穿刺点上方 ,用消毒棉球覆盖针头前 端。
进针角度和深度
保持针头与头皮平行,轻 柔地刺入皮肤,进针深度 以穿过头皮为宜。
02
头皮针与经络的关联在于其理论基础和诊疗思路与中医经络学说密切相关。头皮 针的穴位和刺激方法与中医经络学说中的穴位和针灸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头皮针与气血的关系
头皮针通过刺激头皮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头皮针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人体的抗 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各论
❖ 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
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中线前点) 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 顶的连线。
眉枕线: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 的头侧面连线。
7
8
各论
❖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 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 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cm为 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 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1/5为下肢、 躯干运动区,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2/5为 面运动区,亦称言语1区。
❖ 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 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 长直线;适用于皮层性视力障碍。
❖ 平衡区(平衡区1号)——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 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 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17
18
各论
❖ 脑三针(平衡区2号)——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脑 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 各旁1.5寸处;
❖ 感觉性失语——理解言语能力功能障碍,经常答非 所问;
❖ 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 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 扣、拾硬币等;
11
12
各论
❖ 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 即是本区;
❖ 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 前移1.5cm的平行线;
3
概述
❖ 目前国内在头针取穴方面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 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 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 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此外,中国针 灸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 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 标”。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的头针方案主要源于焦氏 头针、国标、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和靳三针中的部 分针法。
❖ 天柱——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 正中旁开1.3寸。
❖ 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 上缘的凹陷处。
❖ 情感区——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向后平 刺1寸。
❖ 心肝区——左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 正中线2cm长直线,为肝区;右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与前后正 中线之间中点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Ⅰ针:耳尖直上入发际二寸处。 颞Ⅱ针:以颞Ⅰ针为中点,向其同一水平线前旁 开一寸为本穴。 颞Ⅲ针:以颞Ⅰ针为中点,向 其同一水平线后旁开一寸为本穴;
❖ 制痉三针——额中带与额顶带2针之间中点为 起点,在前后正中线上向后引2cm长直线为第1针,
旁开1cm平衡于前后正中线为第2、第3针;
❖ 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 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
❖ 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 区的讲述一致;
13
14
各论
❖ 晕听区——耳尖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 的水平线;
❖ 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 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 语;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 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 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
❖ 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 挥作用。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 切。
4
各论
❖ 三个带(额中带、额顶带、顶枕带) 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神庭透印堂) 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
寸的条带,此条带的中1/3(前顶透百会) 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5寸
的条带,此带的后1/3(后顶透强间)
5
各论
❖ 智七针——额五针(减去双头维)+四神聪; ❖ 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
2
概述
❖ 历代医家对头部功能及重要性的描述,在很多经典中医著作 中均有着相关记载。
❖ “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 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 能等都由脑所主宰;
❖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 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
头针疗法
1
概述
❖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来防治全身 疾病的一种专门针刺疗法,属于微针疗法之一,又 称“头皮针”、“颅针”、“头穴透刺疗法”。
❖ 头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大脑皮 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 一种针刺疗法。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 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 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20
操作及疗效
❖ 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 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 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留针时间 与年龄大小相关。在留针期间,可进行捻针,每15 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 转/分,也可加用韩氏电针仪以电针治疗20分钟。
❖ 言语3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 感觉性失语
❖ 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 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 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
15
16
各论
❖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 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 下肢瘫痪等。
9
各论
❖ 运动区上部(即运动1区),主治对侧下肢、 躯干瘫痪;
❖ 运动区中部(运动1区双上肢),主治对侧上 肢瘫痪;
❖ 运动区下部(言语1区),对侧中枢性面神经 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10
其他概念
❖ 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 保留言语功能;
❖ 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 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是说“坐的”; 其他人说椅时,他能听懂;
各论
❖ 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
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中线前点) 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 顶的连线。
眉枕线: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 的头侧面连线。
7
8
各论
❖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 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 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cm为 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 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1/5为下肢、 躯干运动区,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2/5为 面运动区,亦称言语1区。
❖ 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 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 长直线;适用于皮层性视力障碍。
❖ 平衡区(平衡区1号)——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 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 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17
18
各论
❖ 脑三针(平衡区2号)——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脑 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 各旁1.5寸处;
❖ 感觉性失语——理解言语能力功能障碍,经常答非 所问;
❖ 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 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 扣、拾硬币等;
11
12
各论
❖ 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 即是本区;
❖ 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 前移1.5cm的平行线;
3
概述
❖ 目前国内在头针取穴方面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 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 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 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此外,中国针 灸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 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 标”。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的头针方案主要源于焦氏 头针、国标、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和靳三针中的部 分针法。
❖ 天柱——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 正中旁开1.3寸。
❖ 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 上缘的凹陷处。
❖ 情感区——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向后平 刺1寸。
❖ 心肝区——左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 正中线2cm长直线,为肝区;右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与前后正 中线之间中点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Ⅰ针:耳尖直上入发际二寸处。 颞Ⅱ针:以颞Ⅰ针为中点,向其同一水平线前旁 开一寸为本穴。 颞Ⅲ针:以颞Ⅰ针为中点,向 其同一水平线后旁开一寸为本穴;
❖ 制痉三针——额中带与额顶带2针之间中点为 起点,在前后正中线上向后引2cm长直线为第1针,
旁开1cm平衡于前后正中线为第2、第3针;
❖ 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 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
❖ 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 区的讲述一致;
13
14
各论
❖ 晕听区——耳尖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 的水平线;
❖ 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 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 语;
❖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 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 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
❖ 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 挥作用。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 切。
4
各论
❖ 三个带(额中带、额顶带、顶枕带) 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神庭透印堂) 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
寸的条带,此条带的中1/3(前顶透百会) 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5寸
的条带,此带的后1/3(后顶透强间)
5
各论
❖ 智七针——额五针(减去双头维)+四神聪; ❖ 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
2
概述
❖ 历代医家对头部功能及重要性的描述,在很多经典中医著作 中均有着相关记载。
❖ “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 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 能等都由脑所主宰;
❖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 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
头针疗法
1
概述
❖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来防治全身 疾病的一种专门针刺疗法,属于微针疗法之一,又 称“头皮针”、“颅针”、“头穴透刺疗法”。
❖ 头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大脑皮 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 一种针刺疗法。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 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 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20
操作及疗效
❖ 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 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 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留针时间 与年龄大小相关。在留针期间,可进行捻针,每15 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 转/分,也可加用韩氏电针仪以电针治疗20分钟。
❖ 言语3区——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长的水平线; 感觉性失语
❖ 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 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 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
15
16
各论
❖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 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 下肢瘫痪等。
9
各论
❖ 运动区上部(即运动1区),主治对侧下肢、 躯干瘫痪;
❖ 运动区中部(运动1区双上肢),主治对侧上 肢瘫痪;
❖ 运动区下部(言语1区),对侧中枢性面神经 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10
其他概念
❖ 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 保留言语功能;
❖ 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 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是说“坐的”; 其他人说椅时,他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