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阅读《风筝》附答案(11篇)

阅读《风筝》附答案阅读《风筝》附答案(11篇)阅读《风筝》附答案1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②风筝又名纸鸢(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
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
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
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
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
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
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
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
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
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
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
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风筝》同步习题基础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zōnɡ yǐnɡ shù shāo chuí tóu sànɡ qì()()()() fēnɡ zhenɡ xìnɡ fú bàn quān qiān hū wàn huàn()()()()二、你能写出生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吗?奔()()磨()()坊()()()()()()()()三、模仿秀。
1.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渐渐:2.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垂头丧气:3.我们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憧憬:提高题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讲了第1自然段讲;第2自然段讲;后面的几个自然段讲。
归纳一下:课文讲的是。
五、重点段落品析。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1.在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憧(cōnɡ chōnɡ)憬依(yī yǐ)然凌(línɡ lìnɡ)空奔(bèn bēn)跑2.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我们把风筝叫作“幸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第3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风筝》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带着感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飘着一两只风筝,既惊讶又难过。
为什么呢?2.这篇文章中这种精神残酷的场景到底指的是什么?3.我还能指望什么?我的心不得不沉重。
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题目除了练习朗读外,还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思想感情。
第一个子问题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你为什么惊讶,为什么难过。
第二个问题总结了主要练习。
第三个小问题比较难,需要变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要沉重?为什么小哥完全忘记了,没有怨恨?小弟弟,别生气,好吗?文章是否局限于风筝事件,有更深的含义?1.我家乡的放风筝季节是在春天的二月,春天阳光明媚。
在北京的冬天之前,我放风筝,所以我很惊讶。
看到风筝的时候,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场景,弥补不了,忍不住难过。
2.在这一幕中,我不允许我的小弟弟放风筝。
当我发现他在偷风筝时,我非常生气,我把他即将完成的风筝切下来,踩平了。
3.表达了更深的悲哀。
小时候对弟弟简直是精神上的虐待,但是弟弟并不认为弟弟的行为是精神上的虐待,他已经把这一切都忘记了。
弥补不了,又得不到轻松的心情,更难过。
施刑者愿意被折磨和杀害,没有任何挣扎,施刑者胡作非为。
这就是旧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所以它是悲伤而沉重的。
二、正文说:游戏是孩子的正当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玩了很多游戏和玩具,不是吗?选一个你永远不会忘记告诉同学的。
在这道题中练习口语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玩具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自己买,主要讲的是它们是什么样的玩具,怎么玩,怎么玩得开心,怎么开心。
第三,下面几段也是小时候放风筝的回忆。
试着和课文对比,说说他们情绪的差异(《满天的风筝》略)。
鲁迅的《风筝》和《满天的风筝》在思想感情上是完全不同的。
《风筝》笼罩在深深的悲哀之中。
小时候,我的小弟弟是不允许放风筝的。
后来了解了xx的真相,意识到是精神上的残酷,觉得沉重。
《风筝》阅读题与答案

《风筝》阅读题(一)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仿佛多天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① 似的,便跑向罕有人去的一间聚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真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修着,将要竣工了。
我在破获奥密的知足中,又很愤慨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② 地来偷做没前途孩子的玩艺。
我马上伸手()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可是我的,我自然获得完整的成功,于是傲然走出,留他无望地站在小屋里。
以后他如何,我不知道,也没有留意。
1、"依据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合的动词。
A、拉B、抓C、掷D、扔E、踩F、踏2、"联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合的成语,并解说。
3、用一句话来归纳本段内容。
4、"画出对于小兄弟的动作描绘,并剖析此中一处的作用。
5、"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可以?为何?6、"发挥想象,小兄弟的风筝被“我”踏扁后,他内心会怎么想?(二)“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诧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他人的故事同样。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掉,毫无恼恨,又有什么饶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谎话罢了。
我还可以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深重着。
此刻,故土的春季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想,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掌握的悲痛。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寒冬中去吧,棗但是,四周又明显是寒冬,正给我特别的寒威和冷气。
7、" “惊诧”“像旁听着他人的故事同样”,出现这类结果的原由是什么?8、" “我”全力去讨小兄弟的饶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
这组对照有什么作用?9、"课文末段为何说“悲痛”是无可掌握的悲痛?10、"文章再三衬着“四周都仍是寒冬的肃杀”“四周又明显是寒冬,正给我特别的寒威和冷气”这是针对什么说的?应当如何理解?《风筝》阅读题答案:1、"B、C、F2、"茅塞顿开:形容突然觉悟。
《风筝》阅读练习带答案

《风筝》阅读题导学案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一、答案: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
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
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
答:2.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答:3.根据上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答:4.“我”极力企求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
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答:5、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6、当“我”得到完全的胜利,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屋里”时,小兄弟有什么表现?请展开想象,用一百字左右描述出当时的情景答案:1(1)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2)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做作的的风筝2、具有创造精神(答“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可)3、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4、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5、儿童的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
6、他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不觉两行泪竟流了下来。
他蹲下身,想去捡那风筝的“残尸”,却发现有液体滑落到嘴里,比盐还要咸。
原来我也会哭,小兄弟拾起已经被折断了的木头支架,心中溢满了委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风筝》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风筝》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 风筝是一种 _______。
2. 风筝飞起来时,需要有 _______ 。
3. 风筝线太细、风太 _______ 都会断线。
4. 风筝离开手后,需要稍微 _______ 才能让它更好地飞起来。
二、选择题1. 风筝的作用是()- A. 装饰房间- B. 放风节流- C. 娱乐游戏- D. 防身武器2. 风筝活动时,下面哪种行为不正确?()- A. 拉风筝线- B. 向上跑- C. 向旁边跑- D. 向下跑3. 风筝飞不起来可能是因为下面哪个原因?()- A. 风筝线太长- B. 风筝线太短- C. 风筝线太细- D. 风筝线太粗三、简答题1. 描述一下风筝在天空中飞的感觉。
答:风筝在天空中飞行时,感觉非常自由和轻盈。
风的力量将风筝推向高空,风筝线的牵引使风筝保持平衡。
在空中,风筝可以随着风的方向飘荡,犹如在天空中翱翔的鸟儿,给人一种畅快和快乐的感觉。
2. 风筝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飞得更好?答:为了让风筝飞得更好,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当的天气和环境。
风筝需要有足够的风力才能起飞,但风力过大也会使风筝断线,所以需要找到适度的风力。
- 使用合适的风筝线。
风筝线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以防止断裂。
- 调整风筝的重心和风筝线的角度。
通过调整重心和角度,可以使风筝保持平衡,更好地飞行。
- 控制拉线的力度。
过猛或过弱的拉线力度会影响风筝的飞行高度和稳定性,需要适当控制力度。
- 注意安全。
飞风筝时要远离高压电线、树木和人群,确保飞行的安全性。
四、小练笔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飞风筝的经历和感受。
(留白)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风筝是一种玩具。
2. 风筝飞起来时,需要有风力。
3. 风筝线太细、风太强都会断线。
4. 风筝离开手后,需要稍微松手才能让它更好地飞起来。
二、选择题1. 风筝的作用是 C. 娱乐游戏。
2. 风筝活动时,下面哪种行为不正确?C. 向旁边跑。
《风筝》习题1-1

《风筝》习题一、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点缀()瑟缩()虐杀( )堕( 风筝( ) 憔悴( ) 嫌恶( ) 苦心孤诣( )二、 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 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 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 可把握的悲哀。
()改为()三、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瘦得不堪()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无可把握( )四、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不幸 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 是儿童的天使。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 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 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 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五、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 ―― 1936),现代著名 _________ 家、 _________ 家和 __________ 家。
原名 ______ , 字 _________ ,浙江 __________ 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___________ 》。
在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_______ _〉〉、《 ________ 》、论文集《 _______ 》、散文诗集《 __________ 》、回忆性散文集《 __________ —》等专集。
()改为() ()改为()六、阅读感悟。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风筝》课后练习题答案[共五篇]
![《风筝》课后练习题答案[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56eff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a.png)
《风筝》课后练习题答案[共五篇]第一篇:《风筝》课后练习题答案《风筝》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本题除练习朗读之外,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
第1小题要联系上下文,分别思考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
第2小题主要练习概括。
第3小题较难,要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
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
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
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本题练习口语表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玩具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买的,主要说说是怎样一个玩具,怎样玩法,怎样好玩,怎样开心。
三下面几段文字,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
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满天的风筝》略)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
《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无可补过,因而心情依然沉重,悲哀之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练习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风筝同步练习
一、语言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丫杈.( ) 吐蕾.( ) 点缀.( ) 瑟.缩( ) 虐.杀( ) 堕.( ) 风筝.( ) 憔.悴( ) 嫌恶.( ) 苦心孤诣.( )
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久经决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 )改为( )
(2)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渐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 )改为( )
(3)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即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
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 )改为( )
3.解释词语中加点的字。
(1)瘦得不堪.( ) (2)恍.
然大悟( ) (3)苦心孤.诣( ) (4)无可.
把握( )
4.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不幸..
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
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
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4)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现代着名 家、 家和 家。
原名 ,字 ,浙江 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在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论文集《 》、散文诗集《 》、回忆性散文集《 》等专集。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
但是我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
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
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的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7.“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
8.“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9.“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一句中的“果然”两字包含什么意思
10.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摘录下来。
1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12.童年的你有类似文中小兄弟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小兄弟,面对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呢
13.第二段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chà l?i zhuìsènüèduòzhēnɡ qiáo wùyì 2.(1)决——诀(2)竞——竟(3)即——既 3.(1)能忍受(2)形容领悟
(3)达到的程度(4)能够 4.(1)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了谴责,可谓“不幸”。
(2)“我”想求得小兄弟的原谅,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
(3)“惊异”故乡是春天放风筝,可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天空中就有风筝浮动了;“悲哀”是看到风筝就想起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无从补过。
(4)春日的温和:杨柳发芽,山桃吐蕾,孩子们的风筝。
5.:。
—— 6.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豫才绍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坟》《野草》《朝花夕拾》 7.不能,“扔”“踩”这两个词语不足以表现“我”当时狂怒的心情。
8.悟到了小兄弟拾枯竹一定是在做风筝。
9.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
10.我不幸偶而看到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1.这一幕是指“我”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了,踏扁了。
12.有/没有,第二问回答倾向于从宽容的角度回答。
13.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