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公文及其格式..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公文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 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公文形式上的具体体现。




标注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依据:国家保密法以及发文机关根据国 家保密法和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保密规定。 不能随意设定。 (二)密级设定针对的对象 针对的是成文以后的管理和操作是否需要保密 以及怎样保密的问题,是收文方。 (三)保密时限问题 一是要标注时限,二是具体到年和月
来自(二)拟写标题要注意的问题 1、标题应反映正文的主旨 2、简练 3、准确概括正文内容 4、用词要规范 5、拟写形式要规范 6、标点符号 7、单位名位的使用


二、主送机关 公文的抬头。主送机关是公文的受理机关,应 用全称、规范化简称或同类机关的统称。 上行文,应只送一个上级主管机关 下行文分为专送件和普发件、一般周知性公文 三、正文 是公文的主体和中心



四、附件 是附属于公文正文的材料,对正文起补 充和说明作用 附件是正文的组成部分或重要补充,其 作用有以下几种: 一是应视作正文的;二是与主件同等重 要的;三是收文单位处理主件的相关参 与资料


五、落款 是公文的生效标识,主要包括发文机关、成文日期和 印章。 发文机关:一般公文、联合下发的公文、机关负责人 (令),应标识身份。 印章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没有印 章的公文是没有效力的。 印章加盖的方法,联合发文(上报的公文只用加盖主 办机关印章,下发的公文,应加盖所有联合发文机关 的印章),张贴性公文可以只落款,不盖章。 成文日期,公文生效的法定时间,一般以领导人签发 的日期为准;须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公文以通过日 期为准;法规性公文的生效日期、电报、联合发文; 年月日,汉字小写。





三、抄送机关 是公文受理机关之外需要执行或阅知公文内容的机关, 可以是上、下、不相隶属。 位置、排序 会签机关;联合行文机关不应是抄送机关 四、内部发送单位 公文制发机关中需要执行或了解公文内容的内设机构, 也包括联合发文机关的相关内设机构。 五、印发说明 包括印发部门名称、印发日期、公文印刷份数、联系人、 联系方式等

公文及其格式

公文及其格式


1.孙副主任所负责的校核工作属于公文处理中的哪个 环节?


【提示】审核。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 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①行文理 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②内容是否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完整准确 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③涉及有关地 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 达成一致意见。④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 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 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 否规范。⑤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 。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 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案例(3)


人物: 1.小柳,县财政局办公室秘书 2.东方新,县财政局办公室主任 案由:小柳起草了一份公文,交主任审阅。主 任说版头不规范。
NO.000023
机密:★5年 急 件
××县财政局文件
×财字(12)第011号
东方新签发


1.根据公文格式的要求,小柳起草的公文版头部 分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1)份号前不加“NO.”(2)密级应居 左放在份号下,中间不写冒号;(3)紧急程度 也应居左,位于密级下方,其中“急件”应改为 “加急”或“特急”;(4)有签发人时,发文 字号应居左,前空一个字的格;其中的年份应写 完整并用六角括号,为〔2012〕;其中的序号不 必加“第”字,在数序前不必加虚位的“0”;( 5)签发人的写法不规范,应先写“签发人:” ,再写签发人的姓名;根据案例,东方新只是办 公室主任,不是单位负责人,不能做签发人,签 发人应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张局长。(6)根据案 例(4),小柳印发的是下行文通知,不必标注 “签发人”。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国家行政机关,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国家行政机关,格式)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国家行政机关,格式)正文第一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1、排版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2、公文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3、公文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号仿字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6、发文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l行之内,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7、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8、抄送机关: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l行;左右各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第二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一章总则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

第二章公文种类一、与党委公文种类相类同1、条例:2、规定:3、决定: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

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一、什么是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公文的发展阶段:①恩格斯把文字应用文献记录,即文书工作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西周: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出现于清末。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第二章公文的格式

第二章公文的格式

六角括号“〔〕”括入,如〔2014〕不能写成〔14〕 ; 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 阿 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 名处在同一行。
6、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 一 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 号 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 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 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7 、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 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 线。
5、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 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如:国办发〔2014〕21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机关代字:由一定范围内的领导机关统一编定其直属机 关、单位的代字,字数一般不超过三个。机关代字是固定的, 不得任意改动)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
(一)版头 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 左上角第一行。如:000001 2.密级和保密期限。 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 “秘 密”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 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如:机密★3年 2.紧急程度 。 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 急”, 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 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保障公文的科学、合理、规范处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处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公务中产生的书面文件,包括文件、函件、通知、通告等。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法定程序,服务于人民群众,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和权威。

第五条公文处理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公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公文的形式和组成第一节公文的形式第六条公文的形式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

第七条公文的纸质文件应当使用A4纸,字体应当清晰可辨,印章须盖齐。

第八条公文的电子文件应当采用统一的电子文档格式,如PDF、DOC、PPT等。

第二节公文的组成第九条公文由公文主体、公文标题、正文、附件、署名、日期、签发等要素组成。

第十条公文主体是指公文的发文机关名称,应当出现在公文的头部。

第十一条公文标题是指概括表述公文主题的一段话,应当简明扼要,字体要与正文一致。

第十二条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应当层次分明、内容准确。

第十三条公文的附件是指与公文有关的文件、资料等附属材料。

第十四条公文的署名是指公文的签发机关、发文负责人和发文日期。

第三章公文的处理程序第一节编制公文第十五条公文的编制应当由公文编制人员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确保公文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规范。

悉公文处理的流程和要求。

第十七条公文的编制人员应当仔细核对公文的内容,确保准确无误。

第十八条公文的编制应当根据行文需要,确定合适的标题和结构,保证公文的条理清晰。

第二节审核公文第十九条公文的审核应当由公文审核人员进行,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二十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行政和法律知识,熟悉公文处理的流程和要求。

第二十一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不得随意修改公文的原文内容。

第二十二条公文的审核人员发现公文存在问题或不合规的地方,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协助撰写修改说明。

应用写作教程 第二章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上)

应用写作教程 第二章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上)

第五节 通 告
通告是行政机关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行 使职权、开展公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向 所辖境内或者某一专门范围内所有人(包 括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外国人等)公布 重要事项,或者规定应当遵守的事项时所 采用的公布性文种。
一、通告的适用范围
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 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是公布应当遵守的事 项。二是公布应知事项。
二、公文格式
公文有自己特定的格式。它主要是指 公文的结构,即公文的组织构造(体式、 内容、格式)。公文结构具有规范性和相 对确定性,国家对公文的基本构成提出了 规范性的要求。
1.文头 3.主送单位 5.签署、日期 7.附件及其他标志 9.主题词 11.签发人
2.公文的标题 4.正文 6.印章或签署 8.注释 10.抄送机关 12.印发说明
四、通告与命令、通知的区别
第一,通告一般不按管理系统逐级下达,而是直接面向内容 所涉及的全体人员;而命令和通知都是按管理系统逐级下达 的。
第二,通告的告知对象大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如机关、 团体等)。
第三,通告组织实施文件内容的是发文机关及文中所指定的 单位;而命令、通知里的内容是由受文单位来组织实施的。
二、通告的特点
第一,通告的根据具有政策性和法令性。 第二,通告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 第三,通告的效力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第四,通告的使用具有公开性和广泛性。
三、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通告与公告相比,一是通告的受文范围 不如公告广泛;二是通告的规定性强,有要 求遵守执行的强制内容;三是通告的作者的 地位不如公告那样严格限定;四是通告的内 容比公告的内容要详细、周密,条文明确、 具体;五是通告所宣布的事项不如公告的重 要程度高;六是通告公布的形式更加多样。

公文行文规则[1]

公文行文规则[1]

公文行文规则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文档是为了规范公文的行文规则,提高公文的规范性和效率,便于阅读和理解。

第二条公文的行文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简练、规范、准确、得体。

第二章公文格式第一节公文的标题第三条公文的标题应简洁、准确地概括主题内容,使用具体的名词短语,并采用三级标题的形式。

第二节公文的编号第四条公文的编号应按照统一的编号规则进行,包括年份、序号、类型等。

同时,公文的编号位置应统一放置在公文正文左上角。

第三节公文的日期第五条公文的日期应使用标准日期格式,即年月日的顺序,中间用横杠隔开,并统一放置在公文编号下方。

第四节公文的发文单位第六条公文的发文单位应在公文右上角统一放置,并采用小五号宋体字体。

第五节公文的抄送单位第七条公文的抄送单位应按照需要抄送的单位进行罗列,罗列位置在发文单位下方,并采用小五号宋体字体。

第三章公文内容第一节公文的正文第八条公文的正文应准确、简练地表达主题内容,避免使用流水长句和复杂词语。

同时,公文的格式应分段落,并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体。

第二节公文的段落落款第九条公文的段落落款应按照需要进行标注,标注的位置在每个段落的末尾,左对齐,并采用小四号宋体字体。

第三节公文的附件第十条公文的附件应按照需要进行附加,附件的内容应与公文主题相关,并在公文正文结束后进行罗列。

第四章公文的签发和印章第一节公文的签发第十一条公文的签发应由上级主管领导进行签署,并附上签署人的姓名和职务。

第二节公文的印章第十二条公文的印章应按照统一的公文印章制度执行,印章应清晰、完整地盖在公文正文右下角。

附件:1、公文格式示例2、公文行文范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政文书: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作出的有关行政管理和审批决定的书面文件。

2、公告:指或行政机关为公共利益的宣布事项而进行的一种公开形式的通知、报告。

3、通知:指有关部门向社会或相关单位传达特定的事项或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公文的分类
• 按公文的来源:发文、收文 • 按行文方向: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 按性质、作用: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 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 • 按时限要求: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 规公文
• 按保密要求:绝密件、机密件、秘密 件、内部使用、限国内公开、对外公 开 • 按公务活动领域:通用公文、专用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行政公文根据主体内容和行文目的, 可以分为告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和 沟通性公文三大类。
• (5)发文字号。 •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 如“×字〔2006〕82号”,“×字”指发文 机关代字,“〔2006〕”指年份,“82号” 指发文序号。意思就是×机关在2006年所发 的第82号文件。 • 标志位置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行处,居中排 布; • 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志; • 年份应用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 • 序号不编虚位,即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 (6)签发人。---书P41 • 上报的公文需标志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 发文字号右侧。 • 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 • “签发人”人字样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标 志签发人姓名。 •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 第1行,其他签发人从第2行起在与主办单位 签发人姓名对齐处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 同时,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 处一行,并下移红色反线,使红色反线与发 文字号继续保持为4mm。
• (4)发文机关标志。 • 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件”二字 组成,如“××省人民政府文件”等。 • 对一些特定公文可只标志发文机关名称。发文 机关标志应当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 标志位置是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到版心上 边缘25mm处,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志上 边缘到版心上边缘80mm处。 • 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 “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 下居中排布。联合行文机关过多时,必须 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第二章 行政公文写作
授课教师:薛瑞英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一、导读
(一)行政公文概要
1.行政公文的概念、特征、作用
• 概念: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
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 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 工具。
策性和传播性。
• 特征:行政公文具有政治性、职权性、政 • 作用:行政公文具有凭证作用、指导作用、
• 4.公文生效的标志
• 行政公文具有法定效力,其生效标志: • 一是必须有法定作者,见于公文的眉首、 标题或落款; • 二是必须有机关公章或经领导人签署,机 关公章上的机关名称必须与法定作者名称 一致; • 三是必须有成文日期。行政公文功能上的 权威性由制发机关的职权大小以及职权范 围决定,还受公文生效时间、执行时间的 制约以及公文内容的制约。
• (2)秘密等级和和保密期限。 • 秘密等级是指涉密公文的保密程度,分 “秘密”、“机密”、“绝密”三级。 • 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 期限,“绝密”、“机密”级公文还应 当标明份数序号,“秘密”、“机密”、 “绝密”公文均应标注保密期限。 • 标识秘密等级时,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 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 • 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顶格 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 期限之间用“★”隔开。
• 公文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必须符合 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法令、法规, 必须符合上级机关的现行决策意图和 有关规定,必须符合进行公务活动的 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内容上有差错 的公文根本不能被贯彻执行,一旦被 执行将造成大错。
(二)、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 具有法定的规范体式是行政公文区别于其他 文字材料的显著标志。 • 公文的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 首; • 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 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 • 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保密法修订草案
• 修订草案:“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 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 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2010年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三次会议昨日第二次审议保密法修订草案,此次修订在 诸多方面作出重大修改,涉及到区分国家秘密和商业秘 密、上收定密权、设定保密期限以及取消一审草案中保 密部门的行政许可权、调查权和罚款权等。 )
• 3.公文的作者
• 公文由法定作者制发。 • 行政公文的撰稿人只是机关里具体承担写 作任务的工作人员,其撰写完成的只是公 文的草稿。 • 这个草稿只有经过机关领导人审核、批准、 签发后,才成为定稿。 • 机关领导人代表机关审核、签发文稿,但 也不是公文的作者。 • 公文的作者是机关领导人所代表的机关。
1.眉首部分
•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 统称眉首。 • 眉首部分主要标识 • 公文份数序号、 •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 紧急程度、 • 发文机关标识、 • 发文字号、 • 签发人等要素。
• (1)公文份数序号。 •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 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 • 标识时,一般用七位阿拉伯数字顶格标 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 • 在行政公文中,份号只适用于密级较高 的或需要如数收回的公文。
规范作用、沟通作用和晓谕作用等。
• 公文即行政公文,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 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并有行文 规则和公文处理办法。 •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 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 国家行政公文有十三种,即命令(令)、议 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 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 (3)紧急程度。 • 急件公文分为“特急”、“急件”两种。 • 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识“特提”、“特急”、 “加急”、“平急”。
• 特提文件,表示接到单位必须在5小时以内处理。
• 标识时,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 间空1字; • 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 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 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