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详解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述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

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

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word精品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 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5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JTG/T F50-2011);(5)。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右侧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0.5米土路肩)(,共计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7.840公里。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2 设计依据(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1(D62-2004);(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设计设计合同》(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号;】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 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1.4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阐明书19.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原则等。

一、工程概况本段XX 路是南北向交通支路,本工程北起XX 大道,南至XX 路。

施工起点 0+,施工终点XXX,道路设计全长XXX 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12 米。

路面构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设计根据3.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文资料及有关城建档案资料;4.《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1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献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3 月);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16.《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17.都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8.本区域按一遇洪水频率设计,一遇的洪水位为:22.5m。

三、重要技术原则1.道路等级:都市支路;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4.交通等级:中;5.荷载原则:机动车道: BZZ-100KN;6.抗震原则:道路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7.坐标系统:1980 西安坐标系;8.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四、设计概要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以规划的道路中心线作为设计根据。

与相交道路均采用平交形式。

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标高:道路中心线处路面标高。

XX 路纵断控制条件重要为:XX 路-XX 大道交口处设计标高;XX 路-XX 路交口处设计标高;五十年一遇防洪水位控制标高;根据上述竖向控制条件,并结合现状地形,综合考虑土方平衡来进行竖向设计。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背景介绍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流畅和居民的出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道路设计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说明。

二、设计目标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设计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流量的承载能力,并确保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2. 提升交通安全性:设计道路时需充分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确定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交通标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提供良好行车体验:设计道路时要注重道路质量,确保道路平整、没有明显凹凸不平的地方,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 保护环境:设计道路时要注意保护周边自然环境,采取措施减少噪声与污染,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

三、设计要求1. 道路布局:设计应根据周边建筑、道路网络和交通需求确定合理的道路布局。

确保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符合通行规则,避免交通堵塞,提高通行效率。

2. 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要求,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宽度,确保车辆的舒适行驶,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3. 车行道与人行道划分: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划分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通行。

4. 路侧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和居民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路侧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确保停车场所的充足性和通行便利性。

5. 公共交通设施:根据地区公共交通状况,合理设置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

6.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交通规则,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通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7. 道路照明:确保道路照明设施的合理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设计流程1. 背景调研:了解道路设计的背景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

2. 需求分析:根据背景调研结果,确定道路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详解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详解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详解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

本次测量主线起点里程K0+000,位于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境内,终点里程为K11+163.166,支线终点里程K1+005.268,共计12.168公里。

1.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丁青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6)《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1.5测设经过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

道路设计说明书0001

道路设计说明书0001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

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

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 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

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 )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四、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5、抗震设计烈度7度&设计标准轴载:100KN五、工程设计5.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总说明书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该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同济站道路与排水恢复工程的道路工程设计图。

地铁同济站的车站分为主体结构工程和与其连接的出入通道、风亭等附属工程。

地铁站主体、附属结构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工程施工共分为二期,分阶段实施。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附属结构土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前期配合地铁同济站主体施工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多次临时迁改,目前具备了道路恢复的设计条件。

本次道路恢复工程,需恢复和完善的道路项目主要有车道恢复砼路面并沥青罩面、新铺人行道,恢复中央分隔带缘石、恢复绿化带等项目。

1.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道路分类:城市主干路道路级别:Ⅰ级计算行车速度:60 km / h车道数:双向四车道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坐标系统:佛山统一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本次设计起点位于佛山乐园西侧,终点止于同华横街路口以南43米,长482米;路口向东、西两侧接顺同济路现状路面。

在新铺的砼路面和现状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

对路线范围内的旧混凝土路面需要进行刨铣、修补灌缝、罩面;新铺人行道。

2.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挡墙设计2.1 平面设计本工程是原状恢复,故平面位置、线形完全遵照原貌,保持不变,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绿化带等。

2.2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地面标高并保证沥青罩面厚度不小于6 cm为原则,并考虑接顺道路主干道路、沿线的小路;并根据实测标高确定沥青罩面后的路面设计标高。

道路设计纵坡坡度平缓,主线最小纵坡0.053%左右。

2.3 横断面设计汾江南路原来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标准横断面宽度为43 m, 采用三块板形式,43.0+7.0m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3.75米非机动车道+2.0米非隔离带+15.0米机动车道+2.0米机非隔离带+3.75米非机动车道+2.0米机非隔离带+7.0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书一、概述1.1 项目概况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

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

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1)道路部分(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

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

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设计外业勘察成果进行了现场外业验收,对路线走向无异议,基本同意路线布设方案。

根据外业资料、外业验收意见,我公司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场核对,并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

至2016年3月下旬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作。

1.6本项目主要工程规模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二、原老路现状描述务川县电厂至官学通村公路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原老路路基宽度在2.5~3.5米之间,现有公路局部地段弯急坡陡,目前道路通行状况较差,通行车辆主要为沿线村民生产生活资料运输用的农用车和出行的小型车辆。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项目起点里程K0+000,里程为K7+840.761,全长7.840公里。

四、路线4.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在路线走廊带内,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桥位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进行平、纵、横三面统筹协调,反复优化后确定。

(1)平面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本着尽量不动原老路线型,合理选择技术标准,避免大填大挖的原则,一般平曲线半径≥15米,回头平曲线半径≥12米(特别困难地段可适当降低标准)。

(2)纵面设计: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文件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坡≤11%,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坡≤9%,结合现场实际,方便施工,局部地段受地物、地形限制可适当放宽。

本次设计最大纵坡按12%控制,特殊困难路段 (即纵坡≥12%的地段),主要是受地物、地形限制,根据现场情况,需对纵坡≥12%的路段作路线方案比选表。

现场无法改线达标的特殊困难路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设置橡胶减速带、防撞护栏、标识标牌等安全设施以确保营运安全。

纵坡≤5%压纹,不小于3㎜;5%~12%,16㎜钢筋压纹,不小于1㎝,间距不大于10cm。

详见路线方案比选表S5-5。

4.2、安全设施(1)设计原则安全设施设计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减轻)各种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为最高宗旨,应具有完备的、符合实际的规模与水平,同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安全设施的设置须处理好与构造物、外场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系统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避让。

(2)设计方案本项目为四级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相关规定目配置较完善的标志、里程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

1)标志标志的设置统筹考虑,整体布局,标志布设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

标志的设置确保行驶安全、快捷、畅通,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致发生错向行驶。

给予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简明的信息,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承受荷载时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的选择兼顾到其对道路美化的作用,达到美观、经济、适用,与道路沿线环境相协调。

考虑到标志坚固耐用,结合实地地形条件,结构型式为单柱式。

本项目设置以下几类反光标志,以便为司乘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行车信息。

公里桩:柱体为白色,村道用黑字,并在公里碑上注明路线编码,详见《安全设施设计图》。

公里桩设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从起点开始设计,每隔1km设一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黄色,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

设置于距危险点距离为20~50米远处。

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白色。

图案压杠。

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

设置于禁止地点处。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边框外缘衬底为蓝色,指路标志绿色。

设置于指示位置之前适当位置。

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蓝底白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蓝色。

形状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标志的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

汉字高度应为25~30厘米。

设置于公路交叉口的适当位置。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

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

以利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及时的信息。

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

交通标志设置进行总体布局,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

对于个别重要的信息可适当考虑给予重复显示的机会。

设置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特性,即充分考虑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断标志及采取行动的时间和前置距离。

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道路右侧、左侧或行车道上方。

如果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宜超过三种以上。

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

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要单独设置。

标志牌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

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

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

标志底板可用铝合金板、合成树脂类板材(如塑料、硬质聚氯乙烯板材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

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

应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

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而成。

标志板背面可选用美观大方的颜色,铝合金板可采用原色。

各种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受外力的大小及地基的承载力。

一般应浇注混凝土基础。

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用于标志面的反光材料按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透镜埋入型、密封胶囊型、微棱镜型等品种,交通标志原则上均应采用工程级反光膜作标志面。

标志底板采用LF2—M铝合金板材,厚度3mm,采用反光膜,标志板背后采用铝合金制滑动槽钢加强,标志板外缘采用卷边90试折二折加固。

板面设计标志板配色按照GB5768—2009一般道路标准要求执行。

警告标志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标志支撑结构防护:抱箍、螺栓组采用热浸镀锌。

标志支撑结构除指定使用螺栓连接处以外,其余连接部采用焊接。

在标志的安装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标志安装的角度及路侧植树树冠对标志的遮挡,应仔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认、指示效果。

标志板必须满足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

2)里程牌里程碑设置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每公里设置一块。

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有关《国标》、《规范》和《规程》执行。

3)护栏一般情况下,在填方高度大于4m、急弯、陡坡等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在急弯、陡坡等特别危险路段,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