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石灰水一瓶6. 小刀一把7. 秒表一只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a. 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b.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热量。
c.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d.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
4.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五、实验现象1. 蜡烛颜色:白色。
2. 蜡烛形状:圆柱状固体。
3. 蜡烛状态:较软。
4. 蜡烛硬度:较软。
5. 蜡烛气味:无气味。
6.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7. 蜡烛火焰:黄色,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8. 蜡烛燃烧热量:放热。
9. 蜡烛燃烧烟雾:黑色。
10. 蜡烛燃烧声音:轻微的“噼啪”声。
11. 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1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 熄灭蜡烛后,白烟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放热,产生烟雾和声音。
3. 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 蜡烛熄灭后,白烟中的石蜡蒸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七、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为什么外焰温度最高?2.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对人体有何影响?3. 如何提高蜡烛燃烧效率?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塑料瓶蜡烛燃烧实验报告

1. 探究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2.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瓶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进而影响火焰的燃烧。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塑料瓶(无底)2. 蜡烛3. 点火器4. 秒表5.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蜡烛放置在塑料瓶底部。
2. 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开始计时。
3. 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记录火焰颜色、大小、燃烧速度等。
4. 观察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5. 记录火焰熄灭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火焰熄灭的时间约为1-2分钟。
1.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塑料瓶内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影响火焰的燃烧。
2.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与瓶壁接触面积较小,热量不易散失,使得火焰温度较高,燃烧速度较快。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七、实验结论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较大,氧气浓度降低导致火焰变小,直至熄灭。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塑料瓶内氧气浓度降低?2. 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 如何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九、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塑料瓶内氧气浓度,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瓶、调整蜡烛与瓶壁的距离等。
2. 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制作简易蜡烛,观察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燃烧的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垂直燃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探究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的现象和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的传递和气流的运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
实验中,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流将影响蜡烛的燃烧效果。
三、实验器材1. 蜡烛(约50g)2. 火柴3. 透明塑料瓶(容积约1L)4. 计时器5. 铅笔6. 纸张7. 水平仪四、实验步骤1. 将蜡烛固定在塑料瓶的底部,确保蜡烛与瓶底紧密贴合。
2. 使用水平仪调整塑料瓶,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3.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 使用计时器记录蜡烛从点燃到完全燃烧的时间。
5.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状、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
6.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用铅笔在纸张上记录火焰的形状和变化。
7. 燃烧结束后,关闭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残留物的形状。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呈黄色,火焰中心较亮,边缘较暗。
2. 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熔化,熔化的石蜡沿瓶壁流动。
3. 火焰下方的塑料瓶壁温度较高,上方的温度较低。
4. 燃烧过程中,气流从蜡烛底部向上运动,带动热量和石蜡蒸气向上扩散。
5. 燃烧结束后,蜡烛残留物呈黑色,形状类似蜡烛的倒影。
六、实验数据1. 蜡烛燃烧时间:约30分钟。
2. 火焰形状:燃烧初期,火焰呈圆锥形,燃烧后期,火焰逐渐变宽。
3. 燃烧残留物形状:黑色,类似蜡烛的倒影。
七、实验结论1. 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明显。
2. 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熔化,熔化的石蜡沿瓶壁流动,导致火焰形状和气流运动发生变化。
3. 燃烧结束后,蜡烛残留物呈黑色,形状类似蜡烛的倒影,说明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炭黑。
八、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形状和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蜡烛的材质、形状、燃烧时间等。
2. 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对蜡烛燃烧效果有重要影响,实验中观察到火焰下方的塑料瓶壁温度较高,上方的温度较低,说明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存在差异。
蜡烛木条燃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和木条燃烧的基本原理。
2. 观察蜡烛和木条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3. 探究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蜡烛和木条都是可燃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燃烧。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蜡烛、木条、火柴、酒精灯、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滴管。
2. 实验工具: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烧杯、试管、量筒。
四、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2. 将木条的一端点燃,观察木条燃烧的过程和现象。
3. 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气瓶中,观察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4. 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集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5. 在集气瓶中收集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成分。
6. 将玻璃片放在蜡烛和木条燃烧后的灰烬上,观察灰烬的成分。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 蜡烛燃烧时,火焰明亮,发出黄色光,并伴有热量。
3. 木条燃烧时,火焰明亮,发出黄色光,并伴有热量。
4. 蜡烛和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时,火焰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5. 澄清石灰水与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反应,使石灰水变浑浊。
6. 玻璃片上的灰烬为白色,说明蜡烛和木条燃烧后产生了灰烬。
六、实验结论1. 蜡烛和木条都是可燃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燃烧。
2. 蜡烛和木条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3. 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蜡烛和木条燃烧后产生了灰烬。
七、实验讨论1. 实验中,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如何利用?2. 如何提高蜡烛和木条燃烧的效率?3. 如何减少蜡烛和木条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蜡烛和木条燃烧的基本原理,观察了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探究了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蜡烛熔化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蜡烛燃烧动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蜡烛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其燃烧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
为了深入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我们通过动画实验的方式,模拟蜡烛燃烧的全过程,并分析其相关化学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分析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分解与氧化反应。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摄像设备4. 软件编辑工具(如Adobe After Effects等)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 使用摄像设备记录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2. 观察阶段:-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
-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热量。
- 观察蜡烛燃烧时蜡烛本身的变化,如蜡烛长度、直径等。
3. 分析阶段:- 使用软件编辑工具将摄像设备拍摄到的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编辑,制作成动画。
- 分析动画中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4. 实验记录:-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时,蜡烛的长度逐渐缩短,直径逐渐减小,表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逐渐消耗。
- 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随时间变化,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和热量分布发生变化。
2. 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 实验动画显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炭黑,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炭黑生成。
3. 热量、光和烟雾:-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 火焰发出光,为黑暗中的环境提供照明。
- 烟雾中含有炭黑和水蒸气,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1. 蜡烛燃烧的基本现象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蜡烛燃烧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奇妙现象的实验。
想象一下,点燃一根蜡烛,火焰摇曳生姿,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简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首先,蜡烛的燃烧其实是个化学反应,蜡烛里面的蜡(主要成分是石蜡)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了可燃的气体。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火焰把这些气体燃烧了,结果就是火光四射,热量和光明一并而来,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蜡烛到底是怎么燃烧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蜡烛的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变成了液体,然后被吸到火焰的顶端,最后变成气体,哇,这个过程可真是神奇。
没错,蜡烛燃烧的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会,蜡烛的蜡是主角,火焰是乐队,气体就是那翩翩起舞的舞者。
每当蜡烛燃烧,都是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2. 实验观察2.1 火焰的颜色变化好啦,现在咱们进入实验的部分!如果你在家里想尝试这个实验,可以准备一根普通的蜡烛,一些深色的纸,甚至可以拿出个透明的玻璃杯。
点燃蜡烛后,把纸和玻璃杯放在蜡烛旁边,慢慢观察。
你会发现火焰的颜色从黄色渐渐变成蓝色,简直就像魔法一样!这可不是因为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成分,而是因为火焰的温度变化导致的。
黄色火焰通常是因为未燃烧完全的碳颗粒,而蓝色火焰则表示燃烧得更充分,哇,这就像蜡烛在给你展示它的“表演水平”呢。
2.2 二氧化碳的生成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
点燃的蜡烛会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试想一下,这些东西就像是蜡烛的小礼物,送给我们一份看不见的气体。
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杯子内壁慢慢凝结的水珠,这就是水蒸气的证据,简直让人感慨万千!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每个人呼吸时不可避免的伙伴,蜡烛燃烧时,它成了我们的“隐形朋友”。
所以,蜡烛燃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在教会我们一些科学知识。
3. 实验结论3.1 燃烧的条件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简单却重要的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没有氧气,就像鱼离开水,蜡烛会立刻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
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
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
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