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病因研究答案讲课教案
第二十七章病因研究

第二十七章病因研究一、单选题:1.对病因含义最确切的表达是A.病原微生物B.物理因素C.化学因素D.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E.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证明某因素是某病的病因须经历的步骤是A.调查各病例,寻找其共同因素,并用此因素作实验,实验成功则病因成立B.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中形成假设,经分析验证再进行病因推断C.先对各病例进行检验,找出可疑病因,再作实验证实D.从病理资料提出病因假设,再通过实验证实E.以上均不正确3.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调查C.动物实验D.干预实验E.队列实验4.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式与三角模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B.有差别地看待基本的三要素C.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D.更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E. 以上均不正确5.下面哪一种因果联系方式正确而完整?A.单因单果 B.单因多果 C.多因多果D.多因单果 E.直接/间接病因6.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病因 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7.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感染的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同机制有关的近因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8.病因研究时,假设建立使用的主要推理方法为A.提出和验证假设的方法 B.Mill准则或逻辑推理方法C.科学实验四法 D.一般演绎法 E.循证医学的方法9.某种因素与疾病两个事件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联系,由此导致两个事件间出现的统计学上的关联是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关联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10.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A.只要疾病发生,必然有病因存在 B.病因存在,必然引起疾病C.引起病理变化的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E.引起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11.下列哪种方法对控制混杂不起作用A.随机化 B.分层分析 C.标准化 D.盲法 E.匹配12.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时,为了避免年龄因素的影响,只选择35~45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1《扁鹊治病》公开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7.1《扁鹊治病》公开课导学案一、课文内容梳理1. 教材背景介绍本课教学内容为《扁鹊治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的一部分。
故事讲述了扁鹊医治病人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扁鹊的医术和医治病人的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医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扁鹊医治病人的故事。
•学习并理解生僻词语和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古代医生扁鹊的故事,理解他的医术背景和医治病人的方法。
•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能正确理解并运用于实际语境。
三、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谈论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出学生对医药文化的认识。
•展示:教师用图片展示扁鹊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扁鹊的好奇心。
•阅读:分段阅读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扁鹊医治病人的方法和医学态度。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
2. 课堂活动•语言运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扁鹊医治病人的医术优点。
•生僻词语练习:让学生分组解释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延伸阅读与拓展•让学生自行查阅更多关于扁鹊的医术和故事,进一步了解古代医学文化。
•探讨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和联系,拓宽学生的医学知识面。
•开展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医生扁鹊的医术,还能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妇产科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

《妇产科学》(第九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3(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节内容学时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自学第十七章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自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自学第十八章外阴及阴道炎症0.3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第十九章子宫颈炎症0.2第四章妊娠生理 1.5第二十章盆腔炎性疾病及生殖器结核1第五章妊娠诊断0.5第二十一章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2第六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自学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自学第七章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与胎儿手术自学第二十三章盆底功能障碍性及生殖器官损伤疾病0.5第八章妊娠并发症第二十四章外阴肿瘤自学自然流产1第二十五章子宫颈肿瘤2异位妊娠1第二十六章子宫肿瘤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第二十七章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0.5第二十八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2早产0.5第二十九章生殖内分泌疾病第九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异常子宫出血 1.5心脏病1闭经1糖尿病1多囊卵巢综合征1病毒性肝炎0.5绝经综合征0.5性传播疾病1第三十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1急性阑尾炎自学第三十一章计划生育自学第十章胎儿异常:胎儿窘迫、多胎妊娠 1.5第三十二章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自学第十一章胎儿附属物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5第三十三章妇女保健自学第十二章正常分娩2第三十四章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自学第十三章异常分娩2第三十五章妇产科内镜自学第十四章分娩期并发症2第十五章产褥期与产褥期疾病-产褥感染0.5第十六章妇科病史及检查自学教学进度安排序号内容所属章节学时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第三章2 2妊娠生理、妊娠诊断第四、五章2 3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第八、十一章2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八章2 5心脏病、糖尿病第九章2 6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第八、九章2 7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十一章2 8正常分娩第十二章2 9异常分娩第十三章2 10胎儿窘迫、多胎妊娠、产褥感染第十、十五章2 11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第十四章2 12异位妊娠、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第八、三十章213生殖器炎症、盆腔器官脱垂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三章214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第二十一章215子宫颈肿瘤第二十五章216子宫肿瘤第二十六章217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第二十七章218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第二十八章219异常子宫出血、绝经综合征第二十九章220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第二十九章2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
医学医疗健康类毕业论文答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病因研究讲课PPT课件

带来各种各样的健康隐患。通过对该疾病的高危因素和病因的研究,其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目的为了降低孕妇的发病率以及减低影响胎儿健康发育的几率,以及能
肌肉组织的柔韧度和灵活度,并有助 于孕妇在产前保持平和的心态。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百合花的幽香,更没有玫瑰花那样高傲,它除了平凡,还是平凡。以至于客人来访,也无一夸赞过它,更没有谁欣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论文主要内容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引言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书房的角落,挺立着一株虎尾兰。它 没有牡 丹的高 贵,没 有百合 花的幽 香,更 没有玫 瑰花那 样高傲 ,它除 了平凡 ,还是 平凡。 以至于 客人来 访,也 无一夸 赞过它 ,更没 有谁欣 赏它。
浙江版《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七单元《情绪影响人体健康》第27课恼怒伤肝教案设计

浙江版《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七单元《情绪影响人体健康》第27课恼怒伤肝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医药与健康》下册第七单元《情绪影响人体健康》中的第三课。
怒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遍的情绪表现,适当发怒能使情绪得到发泄而避免疾病的产生,若怒的表达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便成为一种致病原因,可引发新的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复发、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本课通过“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了解过度发怒的危害,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转变为一个初识人生百味的青少年,所以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他们情绪的稳定性较差,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亦较弱。
因此,本课通过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过度发怒的危害,并学会及时地、正确地排解怒气。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1.了解过度发怒的危害。
2.了解恼怒伤肝的原因。
(二)能力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三)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先贤的智慧,引发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兴趣,同时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重难点1.重点:理解恼怒伤肝的原因。
2.难点:学习排解怒气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
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述: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说:“气都气饱了”,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现代医学认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
如果过度生气或者持续生气,又会有什么其他危害呢?(二)讲解恼怒伤肝1.观看视频。
2.阅读教材上的文字。
教师也可以讲解以下的故事:第一气是赤壁之战后,面对仍然十分强大的魏国,吴国年轻气盛、聪明过人的谋士周瑜与蜀国约定,先由吴国攻打魏国的南郡,如果攻打不下,那么攻打南郡的主动权就转交给蜀国。
在这次战斗中,周瑜攻坚失利,不仅颗粒无收,还受了箭伤。
蜀国老谋深算的诸葛亮则将计就计,以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胜利果实,气得劳而无功的周瑜怒从心生。
第27课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中医如何治疗感冒、中医养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诊断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基本原理。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加强课堂提问,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提高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分享中;
3.注重知识点的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复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医的实用性和价值。
-句子表达:例如“扁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方式,理解中医的诊疗过程。
2.教学难点
-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关系等方面理解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人物形象分析:对于扁鹊、蔡桓公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应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成语和句子的运用:学生可能对成语和句子的运用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7课故事二则《扁鹊治病》。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生病看医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医学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阅读课文《扁鹊治病》,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最佳选择题和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最佳选择题和简答题)孙振球主编.医学统计学习题解答.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目录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 (3)第四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6)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7)第六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 (9)第七章χ2检验 (11)第八章秩和检验 (13)第九章回归与相关 (14)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17)第十一章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19)第十二章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9)第十五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0)第十六章logistic回归分析 (22)第十七章生存分析 (23)第二十五章医学科学研究设计概述 (26)第二十六章观察性研究设计 (26)第二十七章实验研究设计 (28)第二十七章临床试验研究设计 (29)第二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注:题号上有“方框” 的简答题为基本概念,下同)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简答题:第四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简答题:第五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简答题:第六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简答题:第七章χ2检验简答题:1. 说明χ2检验的用途2. 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与χ2检验有何异同?3. 对于四格表资料,如何正确选用检验方法?4. 说明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应注意的事项?5. 说明R×C表的分类及其检验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秩和检验简答题:5. 两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当n1>10或n2-n1>10时用u检验,这时检验是属于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为什么?6. 随机区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Friedman M 检验,备择假设H1如何写?为什么?第九章回归与相关简答题: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简答题:5. 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联系和区别?6. 茎叶图与频数分布图相比有何区别,有何优点?第十一章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一、简答题1. 简述析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联系与区别。
病因与因果推断(2)

病因的作用方式
一因一病
一种因素仅引起 一种疾病的发生
多因多病
多种因素引起多 种疾病的发生
病因的作 用方式
一因多病
一种因素可以引起 几种疾病的发生
多因一病
多种因素导致一 种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描述性研究
现况调查 病例报告 生态学研究
建立病 因假说
病因研究 的方法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所以,x是A的原因
举例:肝癌病例(A)均有乙肝感染(x)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事件(对照,非A)
有关(暴露)因素
B,C -------- (x不出现), w,y
D,E -------- (x不出现), z,t
F,G -------- (x不出现), u,v
所以,x是A的原因
Lilienfeld AM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病因是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 用的事件、条件或特征,没 有这些因素的存在,疾病就 不会发生。
Rothman KJ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最低限度导致疾病发生的 一系列条件、因素和事件。
事件
有关(暴露)因素
A,B,C -------- x,w,y
B -------- w
C -------- y
所以,剩余的x是A的原因
Koch法则
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通过 纯培养分离到该病原体; 在其他疾病患者中没有发现 该病原体; 该病原体能够使实验动物引 发同样的疾病; 被实验感染的动物中也能分 离到该病原体。
➢ 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七章病因研究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D
4.C
5.C
6.C
7.B
8.B
9.B 10.D
11.D 12.B 13.B
二、名词解释:
1.病因模型是指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或者是表明疾病发生过程的模型。
2.因果联系某一事件的频率或者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事件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两者呈因果联系。
3.间接因果联系又称为继发联系,是指两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是由于两事物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关,从而导致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关联,这种联系称为间接因果联系。
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求同法的特例(如等级资料、定量资料)。
是指某种因素的出现和消长动态与某种疾病的出现和消长动态同步,可以是提出该因素与该疾病有联系的假说的依据。
5.类推法如果所研究的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清楚的其他疾病的分布特点相似,便可提出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的假说。
6.病因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就下降。
7.误差广义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狭义的专指随机误差。
指样本测量值与总体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8.偏倚指系统误差,研究的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或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
也可以说是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或发表过程中,能够导致结论系统地与真实值有所不同的任何趋势。
系统误差的原因在于研究者、研究条件、设备及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9.选择偏倚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
10.信息偏倚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1.混杂偏倚当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这种现象即混杂偏倚,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混杂因素。
12.伯克森氏偏倚利用医院资料进行研究时,因为各种疾病或各种不同情况的人入院率或就诊的机会不同而产生的偏倚。
13.现患—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通常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和现况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多选自现患病例,该病的死亡病例及轻型病例或不典型病例不是难以调查就是不易发现,因而研究所获得的某种因素与某病的关系就会与新发病例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而出现偏倚。
14.检出征侯偏倚偏倚也称暴露偏倚,当选择纳入病例时,部分病例会因为某种与本病无关的症状和体征,而促成本病的发现。
结果在分析时这部分人中某种疾病的检出率人为地提高了,甚至还可能得出这种疾病与该因素有一定关系的错误结论。
三、简答题:
1.试述误差与偏倚的关系,为什么需要设法控制各种偏倚?
答:误差属机会造成的随机误差,偏倚为系统误差,可以说偏倚是研究过程中的失误,它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得到与事实相反的结论。
它既然是失误,当然应当设法克服或控制,而偏倚从理论上讲,也是能够控制的。
2.常见的偏倚有几种,请分别予以解释。
答:常见偏倚有三种,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主要发生在研究设计阶段。
选择偏倚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
信息偏倚也叫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和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混杂偏倚指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现象。
3.简述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法。
答:限制、匹配、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4.简述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方法。
答:尽量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尽量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5.如何认识病因假说建立时使用的逻辑推理法(Mill准则)?
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Mill准则属于建立病因假设的思想方法,它包括5个方面:求同法、类推法、求异法、共变法、排除法。
如果病因假设中没有包含真正的病因,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确证病因。
四、论述题
1.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什么?分析其在病因判定中的重要性。
答:判断因果联系的8条标准是:联系的强度、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分布的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证据、生物学的合理性。
在8条标准中,联系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和广义关联强度(联系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和分布一致性),是必须具备的标准,两个方面不可缺少。
广义关联强度包括三个方面,只要具备一个方面即可说明问题,它反映的是疾病结局的概率是否有升高。
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可重复性)和生物学的合理性是病因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符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联系的特异性标准也是推断因果联系的依据之一。
例如特定的病原体和相应的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吸烟与肺癌中鳞状细胞癌的特异联系。
特异性与多因多果并不矛盾。
肺癌的病因除了吸烟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吸烟也不只是肺癌的病因,还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病因。
有特异性,增加了因果联系的可能性,但是没有特异性并不能排除因果联系。
实验证据(终止效应)论证强度较高,是比较严格的标准。
能够提高论证强度的标准还有联系的重复性标准。
2. 病因研究的过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其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答:整个流行病学病因探找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
(1)根据研究背景构想可能的病因模型
(2)通过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来自于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等研究方法)提出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或流行病学实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验证假设
(3)根据病因判断标准做出综合评价: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暴露终止效应。
3. 如何理解病因判断中的关联强度?
答: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因此这种混杂是容易被识别出来的。
另一方面,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总之,有时间先后的统计关联说明暴露可能为危险因素,而关联强度越大,则为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
关联强度的测定,根据资料的性质或来源可以有:优势比OR(病例对照研究),相对危险度RR(队列研究)等反映分类资料的关联指标。
4. 如何理解病因网模型?
答: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病因网的每一个节点是前面若干因素的结果,又是后面若干结果的原因之一,最后的“总节点”就是疾病终结局。
这就是病因网模型,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
5.流行病学中年龄常常是造成混杂的一个变量,部分原因是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都随年龄而改变。
疾病的风险随年龄而改变的现象常常认为是年龄的效应。
把年龄作为疾病发生危险性的一种效应有什么意义吗?或者考虑年龄的效应本身被其他因素混杂更敏感吗?
答:年龄本身不是一种病因,只是标记着自出生以来的时间历程,在此期间病因产生效应。
例如,当一个人变老时像动脉硬化这样的退行性过程发生。
因此,年龄最好看作是一种被混杂的因素(也是一个混杂因素)。
年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来识别病因,这些病因混杂了年龄的效应,但是当我们不能识别时,我们可以用年龄来替代这些因素。
因为年龄只是自出生以来经历的时间的一个标记,它并不导致疾病,但是它与许多因素密切关联,如生物学的退行性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体力活动等。
年龄的效应被这些因素所混
杂。
6.假设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可以扩展到无限大,此时可以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不能消除哪种来源的误差?假定随机试验可以无限大,哪种来源的误差仍会保留?
答:无限大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随机误差将被消除,但是系统误差不会去掉。
理论上如果所有的混杂因子都能被识别,就可能消除混杂,而在一般的研究中由于缺少充分的数据使控制混杂受到影响。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具有无限大的数据不会影响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
一个无限大的随机试验没有随机误差和混杂,因为随机分组将达到均匀地平衡。
如果存在系统误差,则确定误差不会被“无限大”所影响。
7.请解释混杂因素和潜在的混杂因素之间的差别。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不会成为一个混杂因素?
答:在研究中,检查其他暴露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时,危险因素是潜在的混杂因素。
然而,如果在研究人群中该危险因素在各暴露组中分布相等,它不会是一个混杂因素。
例如,在高强度、高重复的工作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影响的职业研究中,糖尿病和肥胖都是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但是,除非糖尿病和肥胖在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群中,比在其他人群中更普遍,否则它们不会使联系发生混杂。
五、填空题
1.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2.假设演绎法,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3.随机,选择偏倚,测量偏倚,混杂偏倚,因果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