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的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的铜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比如: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确定某些物质的化学式。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例如:2H₂O₂ 2H₂O + O₂↑ 表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算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上述方程式中,过氧化氢、水、氧气的粒子个数比为 2:2:1。
3、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
2、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202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笔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笔记人教版一、物质的结构在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分子和离子的最小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在物质的结构中,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电子的自由跃迁形成的。
这些化学键的形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二、化学反应在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中,我们也学习了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得到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释放热量,吸热反应吸收热量。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基础,也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核心。
三、原子分子理论在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原子分子理论。
原子分子理论是指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原子的组合。
原子分子理论解释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促进了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
原子分子理论的提出,对化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我的个人观点通过学习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我深刻理解了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和原子分子理论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究的是物质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会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并且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围绕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和原子分子理论展开,为我们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培养了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已经掌握了solid的基础知识,并且为将来更深入的化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代表不同的元素,化学式则表示物质的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二、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四种类型。
1.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
4.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
例如,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三、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溶液中的离子以离子符号表示,而不是用化学式表示。
离子方程式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a⁺ + Cl⁻ → NaCl。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被称为还原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被称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4Fe + 3O₂ →2Fe₂O₃。
通过学习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以及理解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五单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关键,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
下面将对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
2. 原子的特征:原子的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种类,原子序数(也称为序数)表示原子所具有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可以根据质量数推导出中子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5. 电子的分布:电子以壳层的形式分布,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每个水平行叫做周期,垂直列叫做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是指主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壳层,周期数等于主量子数。
族是指拥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4.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元素的命名通常采用符号表示,符号由元素英文名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5.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随着周期和族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为化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多做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科学,希望同学们在九年级中能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_;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六不变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变宏观: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可能改变宏观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⑴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意义: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________(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观意义:表示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_(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点燃 2H2O为例,①表示_____________在点燃条件下生成________ ;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点燃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涉及的相关实验:
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要放置少量__________,防止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条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2、遵守________________(标准:两边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三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2+O2 ---- Fe2O3+SO2
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步骤
1、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将横线改为等号
五、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二、步骤:
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未知数不能带单位,只有实际已知质量带单位。
三、例题练习
加热3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剩余固体的总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