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流淌着奶与蜜的迦南地
19991102_以色列

● 撰文 吴文芳 ● 编辑 张琳提起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很容易联想起诸多历史、宗教与政治纠葛,让人感觉纷繁复杂。
而我的第一次以色列之行,感触最深的是一种单纯而坚定的信念,这片土地不仅是“宗教摇篮”,也承载着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向往。
以色列心之所向即圣地Israel:A Land of Blessing特拉维夫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街头遍布出售艺术品的小店,还能偶遇各种艺术涂鸦。
行前一个学艺术的朋友特别向我推荐了伊拉娜·古尔博物馆(Ilana Goor Museum),它坐落在一个约300年历史的老别墅中,原是以色宗教之外,也是一个艺术的世界我和妻子从香港飞到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它的全称是特拉维夫·雅法,由两个相邻的城市合并而成,一个是摩登新城特拉维夫,建成大约100多年,一个是古老小城雅法,有几千年历史。
新城老城并存的特拉维夫·雅法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东地区最开放、最独特的海滨城市。
这里汇聚着犹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不同种族的人,也容纳着许多充满腔调的户外咖啡馆、博物馆、美术馆,同时还因创新味道十足的高科技企业云集而被称为以色列的“硅谷”(Silicon Wadi)。
列国宝级女艺术家伊拉娜·古尔的旧居兼工作室,现作为画廊对外开放,收藏有5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其中也包括古尔自己的作品,登上四楼的阳台,可以俯瞰整个雅法老城和地中海。
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是以色列顶尖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国际性的建筑和设计文化中心,中心画廊综合收藏了古典及现代艺术品,特别是以色列本土的艺术品,博物馆礼堂会定期举办朗诵会、室内音乐会、播放艺术影片。
特拉维夫毗邻地中海,曾经入选“全球最好的十个海滨城市”。
我们去的公共我们的“朝圣之旅”从耶路撒冷老城开始。
按照居民的信仰和民族,老城被粗略分成四个区域——犹太区(Jewish Quarter)、穆斯林区(Muslim Quarter)、基督区(Christian Quarter)和亚美尼亚区(Armenian Quarter),其中有三大宗教圣地——犹太教圣地西墙(哭墙),基督教圣地圣墓教堂,伊斯兰教圣地圆顶清真寺。
平原上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2篇平原上的摩西(上)平原上一片宁静,阳光洒在绿草地上,微风轻拂着茂密的树林。
远处有一座小山丘,山顶上一个人独自站立,身上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这个人就是摩西。
摩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是以色列人的领袖、先知和法律的传授者。
在摩西的带领下,以色列人从埃及奴隶生活中解放出来,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
摩西是一个与神有着特殊联系的人。
在平原上,他常常会独自离开众人,静静地与神交流。
这些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更是指引与指示。
神通过摩西告诉以色列人应该怎样行事,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正因为与神的交流,摩西被赋予了行走枯水离开的能力。
当以色列人在沙漠中渴望水源时,摩西用神赋予的能力,用手杖敲打干枯的石头,竟然出现了一股清泉。
这清泉流淌在平原上,给以色列人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喜悦。
但是,摩西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他也有自己的软弱和背叛。
当以色列人咒骂神和摩西时,他曾一度心灰意冷,失去了对神的信心。
他甚至在神面前显露出不满和不顺服。
然而,摩西在犯错误后,总能悔改并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
正是因为摩西的坚持和信仰,以色列人在平原上不断前进,不断迎来胜利。
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与试炼,但凭借摩西的领导和神的祝福,他们始终战胜困难,不断向前。
平原上的摩西(下)在平原上,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度过了数年的征程。
最终,他们来到了应许之地迦南地。
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是流奶与蜜的土地。
然而,这片土地上还存在着强大的敌人。
迦南的人民拥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大的军队,看似无法攻破。
但是,摩西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他相信神的力量,相信神会与他们同在。
于是,他带领以色列人展开了征服之路。
摩西采取了聪明的战略,将以色列人分成十二支派,每支派攻打不同的领土。
他们奋勇作战,不畏艰险。
神也向他们显现了奇迹,帮助他们摧毁了敌人的堡垒。
然而,摩西在平原上并没有看到以色列人完全征服迦南的景象。
他在即将进入迦南之际,却被神召回天家。
摩西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因为他知道以色列人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和信心,能够完成征服迦南的任务。
儿童短剧《窥探迦南》

儿童短剧-《窥探迦南》一、说明取材及中心:民数记十三章,小品的中心是表达如下一个信息:凡事靠神必得胜有余,取其此意,而不拘于事件细节。
手法:有故事主线为基干,加以拓展扩充。
增加幽默性(但不宜喧宾夺主)夸张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故事主线:以色列民经过长途跋涉终抵应许之地迦南的边境,摩西遣几个探子前往窥探,于是探子们整理出发。
窥探之后发觉确乃“流奶与蜜”之好并取其地出产而归(以上是这第一场)。
以色列人闻之即急不可耐,跃跃欲试的要进入,而摩西再次打发探子前往窥探其的武装实力。
探子继而与迦南地巨人相遇,经过一番耳闻目睹,认为迦南巨人无法战胜,失望而归(以上为核心的第二场侧重夸张对比形成两个极端)。
但神与以色列人同在,帮助他们战胜了处于绝对优势的迦南人,而进入迦南。
(最后一场)(故事主线之情节与原文出入很大,如此是为了更适应于小品的演出,并更突出更明了的表达。
“靠神得胜”的意思中心。
)二、演员人物综合描述:探子(2至4人):衣衫褴褛,身量矮小,乌合之众,武器原始,同所有以色列人一样在经历迦南地巨人前与后,都由欢欣兴奋转为恐惧灰心。
迦南地巨人将军:虎背熊腰,身材高大,金盔银甲,手持巨枪,打过很多胜仗功绩卓著,威名显赫,故此目空一切,高傲自大,对以色列人不屑一顾。
将军侍从:(起烘托点缀作用)笑前迎后阿臾奉承,通俗点“马屁精”。
三、道具与配音(一)服饰道具1.以色列人衣物:褴褛不堪,可用大人旧长袖布衫撕破一点,共三件。
2.迦南人衣物:金盔,仿我国古代武将。
用旧的稍硬的纸制作,再贴以金黄色闪光纸,具体样式参照电视剧,共四件,稍显区别,以分别主从关系。
3.武器:以色列人用粗树枝头再绑上尖刀状,尖刀用纸剪成也贴以银白色闪光纸一定用绳绑刀头以显落后原始,共3件。
迦南人的枪则用粗的塑料管包以金光纸,再用木头或其他合适物件制成枪头,贴以银色闪光纸,只将军一件,侍从可不用。
4.其他:特产:葡萄,香蕉,苹果(用纸绘制)外形巨大,金子用小块状物品包以金黄色闪光纸。
以色列民的旷野(五)

以色列民的旷野(五)——迦底斯集体背叛(民13:32,14章)一.引言:以色列民在旷野中,有突出的十次发怨言。
因为这些怨言,以色列民不能进流奶与蜜之地。
以色列民屡教不改,不从这里发怨言,就从那里发怨言。
这也正如我们:不在这里软弱,就在那里埋怨。
看了他们,就看到了我们的影子。
二.分享:那地好不好?好。
但那地的人却是伟人。
看人、看环境,于是以色列民灰心、背叛。
(一)背叛的原因:1.派人窥探迦南地。
因为窥探迦南地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申1:22)这是以色列民自己的主意。
自作主张,对神的不信任,所以才窥探。
因为对神不信的恶心,所以所作决定就是错误的。
虽然神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凭信心都经历了。
今天,我们也是凭着信心走这条路。
如果我们里面有了不信、怀疑,那就是我们堕落的开始。
例:家境贫穷却喜乐,但若因此就怨言不断、愁苦等,就是人软弱的开始。
“不在乎环境,乃在乎对神的信心。
”没有了信心,自然顾虑就会出来。
对神的信心,是一种属灵的财富。
因为他们在窥探之先,已不信。
2.他们相信大多数探子的信息。
现在很多事人们都讲求“民主”,少数服从多数,但有句俗话说的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我们基督徒要根据人对神的看见、领受、信心,而不是靠“民主。
”这十个探子说的是实话吗?是。
在走主的路时,不是凭你的好人、实话去走的,而是凭信心去走的。
要想给教会带来希望,就说信心的话,而不是光说实话。
十个探子是从人的角度、困难的角度去说的;迦勒、约书亚是从神的角度、信心的角度去说的。
所以我们平时要心态积极、乐观、凡事充满盼望,对神有信心。
全以色列民相信了十个探子的信息。
教会要走在神的旨意中,要凭人的信心。
我们传达神的信息,要帮助人,让人看见神,给人带去希望。
我们多少时候实话实说,我们常绊倒了人。
例:俄巴底亚的环境。
他能在艰难、国破家亡的环境中看见神、看见希望,预言:国家要复兴。
我们平时要说积极的话,这包括我们平时对人、对事的态度。
要赞美,要有信心。
刚强壮胆得地为业

1.神的同行
同行是进到神的步调,所以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
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这句话原来不是对慕道友说的,而是对基
督徒、宗教家说的。宗教家的苦就在于他们听了很多神的心意,却不与祂同行,
没有负祂的轭,因此找不到出路。曾有一位牧师参加完一个研经特会后,对我
服事神,但是都没有回应。过了一阵子后,神突然向我提起这件事情,我心里就
想说:「神你问这干什么,反正问了你也不给我,我也不需要再苦苦的去求。」
神就问我说:「你还想要吗?」我当然说要,结果神对我讲了一句话:「你不需
要求这个能力,你有我就够了。」我在神的面前大哭,才明白神比这一切服事的
能力,就是恩赐,都更重要。
球员——当然他的本名不叫林来疯,而是林书豪;他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
Linsanity成为一个新造的英文单字,被列入字典中,解释为风潮的意思。另外在
美式足球中,引起一股旋风的四分卫TimTebow,也改成一个新的单字Tebow,就
是单脚跪下祷告感谢的意思。这两个人很特别,他们开口闭口讲的都是这位赐恩
典的神,所以当你访问他们后,若想要删掉关于信仰的内容,这个访问会很难刊
意思,有的仆人则什么都不做;但是有个仆人,他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啊,
我想要明白如何去做才能满足你的心意。」我想这位主人,一定会很乐意地跟这
个仆人详细讲他的想法和计画。这就是成为神的朋友。所以你怎么知道神与你同
在?就是当你听见祂的声音,祂将心意向你显明的时候。
2.有神的同行是因先有神的同在
若你需要有神的同在,你必需筑坛!筑坛就是寻求神的心意,当神的心意向
作神的工必须有神的能力和神的智慧。这智慧不是属人的,而是从神的圣灵
信心与顺服的典范

信心与顺服的典范
纵观圣经历史,涌现许多伟大人物,他们或存着信心虽没有得到所应许的,仍然欢喜迎接,或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约书亚却是他们当中信心和顺服的伟大实践者。
他凭着信心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在愤怒的以色列会父面前宣告“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极美之地。
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那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
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庇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
(民14:7-9)
他凭着信心受命于危难之际,勇挑带领以色列人征战迦南的重担。
凭着信心过约旦河,约旦河为之立壁成垒。
约书亚少年时代就跟从摩西,作为摩西的得力助手,得到摩西耳提面命,必然不会不知以色列人的饿这么一段历史,就是当时雅各的儿子们因妹子底拿受辱,就诱骗示剑城的男子受割礼,趁他们疼痛之际灭了示剑的男丁,掳走了妇人和财物。
有此前车之鉴,约书亚深深知道受割礼就意味着失去战斗力,在这强敌环伺的迦南地就意味着以色列将面临灭顶之灾,约书亚却凭着信心顺服在神面前,为以色列民众在吉甲行割礼,亚伯拉罕献以撒显信心,约书亚这时献上的却是整个民族。
他的信心和顺服足以惊天动地。
从以色列出埃及起,约书亚跟从摩西一路攻城略地,身经百战。
但他没有因自己的战绩和经验而自诩。
凭着信心再次顺服在神面前,不动一枪,不发一箭和众百姓抬着约柜七天绕城十三周,一声呐喊,城大沟深的耶利城轰然倒塌。
凭着信心他大胆向神祷告,亚雅仑谷上空的日月为之停止;凭着信心他没有因一时的失败而丧胆,重振旗鼓,攻克艾城;凭着信心临终之际劝戒百姓要专心事奉耶和华。
约书亚的信心和顺服当为万世景仰。
最新-儿童短剧《窥探迦南》 精品

儿童短剧-《窥探迦南》一、说明取材及中心:民数记十三章,小品的中心是表达如下一个信息:凡事靠神必得胜有余,取其此意,而不拘于事件细节。
手法:有故事主线为基干,加以拓展扩充。
增加幽默性(但不宜喧宾夺主)夸张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故事主线:以色列民经过长途跋涉终抵应许之地迦南的边境,摩西遣几个探子前往窥探,于是探子们整理出发。
窥探之后发觉确乃“流奶与蜜”之好并取其地出产而归(以上是这第一场)。
以色列人闻之即急不可耐,跃跃欲试的要进入,而摩西再次打发探子前往窥探其的武装实力。
探子继而与迦南地巨人相遇,经过一番耳闻目睹,认为迦南巨人无法战胜,失望而归(以上为核心的第二场侧重夸张对比形成两个极端)。
但神与以色列人同在,帮助他们战胜了处于绝对优势的迦南人,而进入迦南。
(最后一场)(故事主线之情节与原文出入很大,如此是为了更适应于小品的演出,并更突出更明了的表达。
“靠神得胜”的意思中心。
)二、演员人物综合描述:探子(2至4人):衣衫褴褛,身量矮小,乌合之众,武器原始,同所有以色列人一样在经历迦南地巨人前与后,都由欢欣兴奋转为恐惧灰心。
迦南地巨人将军:虎背熊腰,身材高大,金盔银甲,手持巨枪,打过很多胜仗功绩卓著,威名显赫,故此目空一切,高傲自大,对以色列人不屑一顾。
将军侍从:(起烘托点缀作用)笑前迎后阿臾奉承,通俗点“马屁精”。
三、道具与配音(一)服饰道具1.以色列人衣物:褴褛不堪,可用大人旧长袖布衫撕破一点,共三件。
2.迦南人衣物:金盔,仿我国古代武将。
用旧的稍硬的纸制作,再贴以金黄色闪光纸,具体样式参照电视剧,共四件,稍显区别,以分别主从关系。
3.武器:以色列人用粗树枝头再绑上尖刀状,尖刀用纸剪成也贴以银白色闪光纸一定用绳绑刀头以显落后原始,共3件。
迦南人的枪则用粗的塑料管包以金光纸,再用木头或其他合适物件制成枪头,贴以银色闪光纸,只将军一件,侍从可不用。
4.其他:特产:葡萄,香蕉,苹果(用纸绘制)外形巨大,金子用小块状物品包以金黄色闪光纸。
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

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分析《圣经》中摩西的人物形象摩西摩西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
带领在埃及过著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神借着摩西写下《十诫》给他的子民遵守,并建造会幕,教导他的子民敬拜他。
本文属于犹太系列的一部分犹太教典籍圣经,塔木德,犹太法典,十诫犹太教节日五旬节,逾越节,安息日犹太圣地耶路撒冷,马萨达建筑圣殿,犹太教堂犹太教传统洗脚礼以色列十二支派吕便,西缅,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加,西布伦,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不列为十二支族的祭司部族:利未犹太人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雅各,摩西犹太人列表,斐洛爱因斯坦,马克思犹太教派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重造派犹太历史十二支族,以色列历史,以色列王国,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重要事件犹太人大屠杀《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以犹太人人劳动勤奋,并且以擅长贸易著称,所以积攒了许多财富。
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
另外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的恐惧,所以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梅瑟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
”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了宫中。
梅瑟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梅瑟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
梅瑟一日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离开那里返回故乡。
在回乡的路上,梅瑟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
梅瑟最享盛名时期很可能是西元前十三世纪,因为普遍认为“出埃及记”中的法老拉姆萨斯二世就死于西元前1237年。
因为他的名字来自埃及语而不是希伯来语,意思是“儿童”或“儿子”,从他出世不到五百年中,梅瑟为所有的犹太人所敬仰。
到西元后五百年,他的名气和声望同基督教一道传遍欧洲许多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色列,流淌着奶与蜜的迦南地神晓谕摩西说:“我是耶和华。
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全能的神,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
我与他们坚定所立的约,要把他们所寄居的迦南地赐给他们。
”――《旧约? 出埃及记》耶路撒冷,圣光下的天使之城“世上若有十分美丽,九分都在耶路撒冷;世上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谁都喜欢引申《塔木德》(Talmud)中的这句话。
它被预言烽火四起,也被预言家国四散,但终有一天,你将重返这里。
这是耶路撒冷时间晚上六点钟,落日最后一道余晖点亮了岩石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的穹形金顶以及东正教堂(Church of Mary Magdalene)上的七个葱头尖顶,主哭耶京教堂(Church of Dominus Flevit)状如泪滴,静默于群山深谷和渐起的万家灯火间。
人们平日里所说的耶路撒冷老城(The Old City),是一个被四公里长的城墙所包围起来;的地方,方圆只有一公里,位于整个大耶路撒冷地区的东面,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这么小,就泾渭分明地分成了四个区:犹太人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徒区和亚美尼亚人区,而里面除了常驻居民外,还聚居着商人、画家、神职人员、军警、流浪艺人、厨子、背包客、小摊贩、作家……哭墙里的愿望对于犹太人来说,世上最神圣也最值得骄傲的建筑,莫过于所罗门王在锡安山上建造的第一座犹太教圣殿,里面供奉着神圣的约柜,内有上帝授予犹太人的“十诫”,刻在石板之上。
然而圣殿先是被巴比伦人摧毁,再建后又被罗马人焚烧,只留下西边一段高高的残墙。
火光冲天之时,有六位天使降落人间,坐在高墙上哭泣,泪水粘结石缝,因此永远伫立。
此后千百年,被驱逐流落到世界任何角落的犹太人,重回以色列的信念从未泯灭,建庙必朝向东方,祈祷必朝向耶路撒冷;当他们终有一日手握经书,回到圣城,只剩下这堵西墙(Western Wall)可以令他们埋首低泣,抚慰千年的悲伤和委屈,将写给神的话语塞入石缝。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见你,因此我看清自己,在尘土中懊悔。
”“我虽行过死的饿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屏风隔开男女信徒,经年的蓬草在风中颤抖,金色的耶路撒冷石闪闪发光,那一刻,祈祷声低回,天地为之动容。
潮水般的观光客被一车一车地运来,站满各处圣迹,每个人都有一个想像出的耶路撒冷,与眼前见到的一切交错;这里发生过太多,又有太多历史故事和宗教传说,多得连一座图书馆都塞不下,如今却在脑海里打架。
你总在设法找词来形容这里,却恨那些词语不是过于平庸,就是过于诡秘,要么就是过于沉重,可耶路撒冷全不是这样。
每天都会有上千封世界各地的来信,寄到耶路撒冷老城的邮电局,每天也会有数百份传真发往“02 561 2222”,请求这些“住得离上帝最近”的人,将他们的许愿转捎给神;可哭墙的石缝里已经塞不下满是愿望的小纸片,几年前以色列遗产基金会成立了专门的网站,在地球任何角落的人,只要登录网址,便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实时场景,还可以选择自己的方位,面对镜头中的哭墙祈祷,如果想许愿,只需给上帝发封邮件便好。
三大宗教,一个眼神的距离这座城市被征服者毁灭过八次,彻头彻尾地,每一次毁灭之后它都会再次复活,继而被投注更多的信仰,为什么?这座5分钟就能横穿一遍的地方,用尽人的一生也走不完,为什么?这片老区拥挤陈旧,三大宗教都把自己的精神重地集中在此,彼此相距不过一个眼神的距离,为什么?这里有户犹太人家,周围住的都是阿拉伯邻居,它围一道带刺的铁栅,挂出蓝白相间的大卫之星旗,为什么?总是有太多是似而非的问题,它却沉默不语,真让人抓狂。
怪不得平均每年都会有两百来个游客被这里无所不在的遗迹和典故弄得头脑发晕,爆发心理学家所谓的耶路撒冷综合症(Jerusalem Syndrome),宣称自己是圣母玛利亚或者能穿墙而过的参孙(Samson),情绪高涨,言之凿凿,往往持续一两个礼拜,离开耶路撒冷后,一切自动恢复,他们又成了没有任何超能力的普通人。
这些有意思的人,连同犹太人的哭墙、基督徒视为至上的圣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er)、窄巷、百来处景点、千余家店铺,以及三千多年的人类发展史一起,成为耶路撒冷致命的诱惑。
橄榄山与弥赛亚黄昏时刻的橄榄山(M t o f Olivers),静谧、美丽,一队队黑衣黑帽的正统犹太教士正从我身边经过,面目肃穆,去往山下大片的墓地。
它高起在耶路撒冷的东部,是看清整个城市的最佳角度,作为一个犹太人,此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被埋葬于橄榄山,因为坚信世界末日弥赛亚将在这里出现。
传说中,耶稣就是从这里被押往耶路撒冷,穿过老城东北部的狮门(St Stephen’s Lion’sGate),背负上十字架,他的脸庞蒙受母亲悲戚地抚摩,然后沿着起伏的窄巷前行;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最后到达圣墓教堂被钉死。
无数虔诚的基督徒从欧洲过来,身背沉重十字架如当年的耶稣,沿这条苦路(Via Dolorosa)诵经前行,经过14站,最后仆倒在那块浸透他鲜血、散发异香的石床上哭泣。
在落日不甚明晰的光线中,望见老城在对面山势略低的不远处,金顶的岩石清真寺闪闪发光,是它难以错过的地标;新城在更往西的方位,由于20世纪英国托管这片土地时,规定新起的建筑必须使用金色而古老的耶路撒冷石,因此新城和旧城融合,并没有分明的视觉界限。
耶路撒冷的后厨房耶路撒冷那条最长最老的街道,叫雅法路(Jaffa Road),从东向西,从老城到新城,横贯整个版图。
沿着它一直下去,在距离锡安广场(Zion Square)不远,靠近阿格里帕斯街(Agrippas Street)的地方,就是整个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后厨房,马哈耐?耶胡达市场(Shuk Makhaneh Yehuda)。
只有到那里,你才会晓得真正的以色列,这里充满柴米油盐的乐趣,熙来攘往:运送柠檬的、烘面包的、贩香菜的、称鱼的、烤馕的、腌橄榄的、煮咖啡的、做糖渍点心的、挑花的、炸素丸子的、批发小帽的、零售烛台的、卖假首饰的……犹太人善做买卖,摊主们总是微笑相待,价格实在用不着费力讨价还价;这里有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最红最饱满的石榴,一公斤才5个谢克(相当于10元人民币)。
作为以色列神圣的吉祥果,石榴曾出现在摩西五经里,传说它有613颗籽,相当于613条犹太教戒律,传统食品里更是少不了它:石榴果酱、石榴汁、石榴炖鸡……犹太人认为,人生乐趣之一便是吃,这点跟中国人的理念相似,他们对于食品原料的挑剔态度,却是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只有获得考舍尔(Kosher)标准认证的,才是符合犹太教规的健康的、洁净的饮食。
所以即使是在大市场里闲逛,随便找个摊要份披塔饼(Pita)塞蔬菜沙拉和油炸法拉费丸子(Falafel),也不用担心肠胃,绝对安全无污染。
师傅们总热情招呼我过去看他们如何揉面、转皮、贴饼、烤制、出炉,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一场眼花缭乱的舞蹈后,3个谢克就能买到一张比圆桌面还大的烤饼。
当我迷失在鳄梨、朝鲜蓟、黄姜、无花果、草莓、木瓜、香梨、葡萄柚、开心果、杏子干、椰枣、玫瑰花茶、橙子、香蕉、土豆、橄榄油以及铺天盖地香料的海洋中,突然有人切下一小片白色甜点递过来:“请尝尝。
”该如何形容它入口即化的绝佳滋味呢?滑、香、酥,透着些许清甜,细腻中还有碎坚果的脆,这到底是什么?头戴小圆帽的男售货员指了指身后:“这些都是哈瓦(Halva)!”炒到刚刚好的白芝麻粉,被实实在在地压成一个又一个圆糕状,由于分别混合进了葵花籽、榛果杏仁或者葡萄干、可可粉,形成了不同口味;蜂蜜和砂糖毫不喧宾夺主,愈加衬托出哈瓦的坚果香,除此之外,再无多余的添加,令人欲罢不能。
假如你下次去往耶路撒冷,你定会手执地图奔赴各处圣迹,但别忘了去老市场,千万找到这家1947年的老字号哈瓦王国(Halva Kingdom),帮我全部口味各称上一公斤!死海不死,复活于应许之地车行进在无边无际的内盖夫沙漠(The Negev Desert)。
这片占以色列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不毛之地,四望没有一丝一毫人类出没的痕迹。
能相信么,180万年以来,这里一直维持着这样的地貌,平坦、干旱,山崖起伏,反射着烈日的眩目光芒,坚硬寂静,仿佛枯涸已久的海底。
公元前13世纪,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跨过红海,一路向东,直达旷野。
神将亚拉巴和靠近约旦河之地,也就是从死海一路到加利利湖,都给了他们。
因为质疑神的旨意,他们受罚在旷野中绕行40年,流浪遭罪,要怎样的心如磐石才能重返应许之地?漂浮在人间最低处死海(Dead Sea)蓝得像一汪泪,在金黄沙岸和约旦大裂谷(Jordan Rift Valley)的环抱中寂静。
以水做枕,仰面浮在湖面,望见一群鸟从容掠过上空,它们刚从非洲迁徙而来,要飞向北部凉爽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
死海其实并不是海,它只是个内陆湖,南北大概60公里,东西宽不过17公里,低于海平面近400米,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区域,天然氧吧。
水源于戈兰高地,汇入加利利湖(Sea of Galilee),再流经约旦山谷;由于一路蒸发量极高,使得后来注入死海的水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水的10倍。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在他的著作中提及与这片水域有关的奇特物理现象;游牧民族纳巴泰人(Nabataean)也曾在水底发现一种黑色黏稠状的好东西,便是后世人尽皆知的死海黑泥,他们把它捞出卖给讲究养生的埃及人,用于美容和防腐,这是笔稳赚的好买卖,甚至在当时形成了产业链,一直延续到罗马人统治时期。
由于极高的含盐量,死海的水尽管清澈,却看起来酽酽的稠稠的,与皮肤接触如油一般滑润。
每天都会有太过兴奋的游客,噗通跳入,盐水溅入眼睛冲进口鼻,哪怕只有一小滴,都会难受的要命。
有经验的人都会带一瓶淡水放在岸边,以便用来及时冲洗。
岸边的结晶体坚硬带刺状,很容易划破皮肤。
进入死海,平时微小到你自己根本察觉不到的细小挠破处马上就有灼热感,真如同“伤口上撒盐”。
水底有大片大片结晶盐,粗砺得好像珊瑚礁,扎得脚底生疼,如同行走刀尖。
以色列人相信,圣经上被毁灭的两座罪恶之城索多玛和蛾摩拉,就沉在死海的底部。
这么想来,那些白花花的氯化钠,或许便是罗德妻子的化身,因不舍而回头张望、最后变成盐柱的女人。
沙漠里的集体公社在死海寂静的清晨,驱车沿90号公路去往北边的一片绿洲(Ein Gedi),在希伯来语里这是个非常美的名字:孩子般的泉。
当较为富裕的东欧中产阶级犹太人,携家带口坐船涌向海法老城时,一无所有的单身犹太青年们早已在加利利湖的沼泽地或者死海岸边的旷野中安营扎寨,他们从德国、罗马尼亚、立陶宛、波兰、俄罗斯来,从小接受回归锡安山的教育,充满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渴望在最艰苦的地方拓荒,通过发展集体公社――基布兹(Kibutz),来重建犹太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