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1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

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

(指名读课文。

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

)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优秀7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优秀7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优秀7篇】《狐假虎威》教案篇一课题名称:狐假虎威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2、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3、丰富词语“得意洋洋”“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4、启发幼儿大胆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来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1、《狐假虎威》ppt;2、字卡“狐假虎威”“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得意洋洋”;3、狐狸、老虎、小白兔、小松鼠等小动物头饰。

活动流程: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远看像只猫,生来脾气暴,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

”(老虎)师:老虎被称为什么?(山中之王)师:森林里的动物怕不怕老虎?师:可是在森林了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只动物比老虎还厉害,小动物们见了它都跑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二、出示《狐假虎威》ppt,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每一幅图片有感情的讲解,语言生动,表情丰富,激发幼儿兴趣。

2、讲解过程中可适当让幼儿来猜想故事内容,如:老虎扑的把狐狸给抓住了。

让小朋友猜一猜老虎会不会把狐狸吃了?若是没有,狐狸会怎样对老虎说呢?(进一步激发兴趣),同时可以大胆让幼儿来表演。

3、讲解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得意洋洋”,让幼儿对词语了解并用丰富的表情表演。

4、提问:(1)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见到狐狸跟老虎过来了是怎样做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2)�(3)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呢?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的话,也不要随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更不要仗着别人的威风来灭自己的威风,否则会害人又害己。

2.结合图片,头饰,字卡表演:大胆运用表情,动作,语气来表演故事。

1.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让幼儿带狐狸跟老虎头饰来表演。

2、请小朋友表演狐狸跟老虎之间的对话。

表现出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坏主意的样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上语文21课《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点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寓意。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狐狸图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好朋友,看,这是谁?(狐狸),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狡猾)2、出示老虎图片:这又是谁?(老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凶猛,森林之王)3、老虎和狐狸是什么关系呢?它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狐假虎威》,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4、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一起去课文里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抽生逐段读课文,并相机纠正字音。

3、课文会读了,词语宝宝要来考考你,你认识它们吗?(1)出示:骨碌碌一转纳闷A、抽生读词语。

B、在这两个词语里藏着两个多音字,谁发现了它们?C、讲解“转”,当表示方向改变或位置改变时,读zhuǎn, 组词:转弯、左转、右转。

当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的时候,读zhuàn,组词:转动、转笔刀。

齐读词语。

(2)出示:狐假虎威齐读词语,课文里哪句话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找一找,画下来。

课件出示句子: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齐读句子。

“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借)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1、精读第一自然段,明白故事起因。

(1)齐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很危险。

)(2)找出文中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窜、扑、逮,我感受到老虎非常凶猛)(3)想一想,如果你是老虎,你心里会怎么想?(抽生说)(老虎正在找食物,刚好碰到了狐狸,真是太好了,终于有食物可以吃啦。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案(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教案(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21 狐假虎威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认识1个多音字“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生字卡、动物头饰.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内容: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写字。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重点:识字、写字。

一、竟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

(老虎)(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毛皮好做女士装。

(狐狸)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

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配乐朗读听感结合。

(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检查: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转、扯、爪、神、猪、受”是翘舌音,“神、闷、骗”是前鼻韵母,“嗓、抗、趟”是后鼻韵母。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7篇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7篇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7篇《狐假虎威》优秀教案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狐假虎威》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课文情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词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题。

2、一读题你就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老虎狐狸)老虎什么样从课题也能了解一二。

3、显示的威风凛凛的老虎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说说这是只什么样的老虎?这只老虎正在找食吃,狐狸和它发生了什么呢?故事开始了,显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

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背景为老虎逮狐图)2、指导朗读:抓住“窜、扑、逮”配以动作,读出狐狸逃的快,老虎更凶猛。

3、学生朗读。

三、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1、老虎的爪子压住狐狸时,狐狸在想什么呢?2、狐狸就这么眼珠子骨碌一转(指名动作),转眼间你们说到的它全想到了。

于是有了狐狸和老虎的一番对话,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想想该怎样读好对话。

3、指名两生扮演老虎和狐狸,师生配合朗读。

4、评议刚才两生的朗读,从教师所读的提示语中找到评议的标准。

狐狸:“扯着嗓子”朗读时喉咙拉开,声音大、响;老虎“一愣”读出不明白的样子。

5、同桌直接对话,把提示语变成动作朗读。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老虎被蒙住了,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板书:骗四、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1、老虎被蒙住了,它相信狐狸的话吗?学生辩论。

2、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3、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4、课文第七至第八自然段就写了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仔细读,呆会我们还要演一演呢。

5、显示第七自然段: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1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第【1】篇〗狐假虎威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狐假虎威》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

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

低段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特别是从对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

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让学生揣摩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狐狸、老虎头饰,相关课件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准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组织学生说说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

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坐井观天》《乌鸦喝水》等。

2.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简单的道理。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狐假虎威)4.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狐狸与老虎的特点。

5.解题,识字。

(1)认读“威”字,引导学生理解“威风”的意思。

(2)学习多音字“假”。

“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jiǎ,是“借用,利用”的意思。

6.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题的导入从已经学过的寓言故事及识字辨音入手,加深了对寓言的认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长句的停顿。

《21.狐假虎威》(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范文).doc

《21.狐假虎威》(第1课时)教学设计(精品范文).doc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三、汇报交流,学习生字。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字音认读、字形识记、生字组词。
2、全班汇报交流:出示生字词语,指导认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
崔庄小学“每周一课”校本教研材料
《21.狐假虎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崔庄小学教师朱燕年级学科二年级语文时间年月日
课题
21、狐假虎威
课型
识字阅读课
教材分析
《狐假虎威》是一篇根据成语改编的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一篇十分有名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跑百兽的故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由于课文的插图生动逼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本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特点,按照课程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借助课文的插图感知故事的内容,图文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识字、学词、写字,感知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一读。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着”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观察,了解笔顺(课件演示,学生书空)。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精选14篇)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精选14篇)

《狐假虎威》优秀教案(精选14篇)《狐假虎威》优秀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

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老虎抓住了狐狸;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述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的场景;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讲述老虎被骗的结局,揭示事情的真相。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例如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和老虎的“一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盎然。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本文所蕴含的哲理,并以此敦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文中有许多,也需要学生去积累并反复体会揣摩。

【单元解读】本单元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狐假虎威》课后习题要求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给词语分类后,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语感知它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分角色表演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1.能借助提示语,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能借助提示语,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头饰【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1.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在寻找食物,突然,一只狐狸从身边窜过,这时,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接下来会发什么呢?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狐假虎威》。

(生齐读课题)3.解释题义师:课题中的“假”、“威”是什么意思?师:课文有句话对课题的意思作出解释,是哪句话呢?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闷”,会写“食、物”等8 个字,会写“食物、爪子”等6个词语。

2.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制定依据: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以“相处”为主题编排的,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计划用两课时教学,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
字“转、闷”。

会写“食、物”等8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着重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他们之间的对话个性鲜明,值得朗读和体会。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
针对低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具有独立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能力。

学生有了识字能力,就可以自觉、主动地独立识字,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本课识记的“假、威”
15个生字,学生对这些生字有一些已经认识。


学时,重点指导识记学生们都不认识的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继续搭建识字的方法结构(识字时注重音形义的结合),逐渐过渡到
独立自主识字。

教学多音字“转、闷”时,可结合词语,适当讲解不同读音的含义。

在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本课所教学的15个生字,课堂上至少有3次和学生见面的机会,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静心倾听、用心思考、勇于表达等多种学习能力。

写字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观察字的笔画、结构时需要眼、手、脑并用;书写时需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人养成沉着、耐心、专注的良好习惯。

写字是每个小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抓好每一节课的写字环节,让写字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条重要途径。

2.学情分析
学习状态:学生升入二年级将一学期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一年级长,掌握了一定识字方法,识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在将近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发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学生们在识字的方法、识字量、阅读量等方面差异较大,自信心和上课的参与度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大胆展示、愿意和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学习,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注意力持久度较弱,容易跑神。

尤其在同伴发言时,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现象:(1)不会倾听,急
于表达自己的意见;(2)别人发言和自己无关,做小动作。

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督促、引导。

识字能力: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注意力持续时间
反思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