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人物分布及演变规律

合集下载

古代甘肃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古代甘肃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古代甘肃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古代甘肃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名门望族。

这些名门望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代甘肃地区的十大名门望族。

1. 高氏家族:高氏家族是甘肃地区最为古老的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高氏家族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曾经有多位高氏族人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和将领。

2. 李氏家族:李氏家族是甘肃地区最为著名的望族之一。

李氏家族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后来更是在宋朝、元朝、明朝等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李氏家族的成员多才多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3. 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甘肃地区重要的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王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曾有多位王氏族人担任过地方官职和文化名家。

4. 郭氏家族:郭氏家族是甘肃地区的古老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郭氏家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着显著的贡献,曾有多位郭氏族人担任过高官和商业巨头。

5. 张氏家族:张氏家族是甘肃地区的重要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张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曾有多位张氏族人成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6. 赵氏家族:赵氏家族是甘肃地区有影响力的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赵氏家族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曾有多位赵氏族人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和将领。

7. 孙氏家族:孙氏家族是甘肃地区的古老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孙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曾有多位孙氏族人担任过地方官职和文化名家。

8. 刘氏家族:刘氏家族是甘肃地区重要的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刘氏家族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显著的贡献,曾有多位刘氏族人担任过高官和商业巨头。

9. 陈氏家族:陈氏家族是甘肃地区的重要望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陈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曾有多位陈氏族人成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甘肃省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甘肃省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甘肃省历史高考知识点汇总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高考作为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对于了解甘肃省的历史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甘肃省历史高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一、甘肃历史的起源甘肃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黄河流域的文明。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甘肃地区出现了多个先民文化,如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存在为甘肃地区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甘肃的古代国家与民族甘肃地区历史上出现过多个重要的古代国家和民族。

其中,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位于甘肃一带。

西夏王朝统治时间长,文化独特,对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外,鲜卑、回纥、突厥等游牧民族在甘肃地区也有较大影响力。

他们的兴衰和迁徙对甘肃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甘肃的农耕文明甘肃地区不仅有丰富的游牧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较为发达的农耕文明。

河西走廊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历史上以种植小麦、薯类作物为主。

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甘肃地区也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农耕文化。

四、甘肃的边疆防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甘肃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边疆防御要地。

甘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边疆战争,如明朝与蒙古的战争、清朝与西藏的战争等等。

这些边疆战争不仅体现了中原王朝的边防意识,也对甘肃地区的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甘肃的地区特色文化甘肃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所以形成了多元的地区特色文化。

兰州牛羊肉面、张掖七彩丹霞、敦煌莫高窟等都是甘肃独有的文化景观。

这些独特的地区文化既是甘肃人民的骄傲,也是向外展示甘肃形象的一抹亮色。

六、甘肃的近代史甘肃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甘肃在清朝时曾是边疆重地,受到俄国和英国的威胁。

同时,甘肃也是中国党派多元化演进的重要地区。

鸦片战争后,甘肃陆续成立了许多党派组织,如太平天国、义和团、同盟会等。

这些历史事件对甘肃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甘肃省甘谷县历史介绍

甘肃省甘谷县历史介绍

甘谷的历史文物
• 甘谷县历史悠久,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 蜀、蜀汉大将军姜维、
• 甘谷县风光(28张)
• 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 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 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以及被列为“四大汉简”之一的甘 保汉简、唐三彩凤首壶图案分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 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 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此外,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古风台、巩建丰 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已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魏绍武——魏绍武(1886——1982)字鸿发,甘谷县人。历任甘肃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甘肃督军 署参谋长兼省垣卫戎司令。
甘谷的历史人物
• • • • • • • • • • • • • • ■彭致圭——男,汉族,1939年12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 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主席团主席,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山西省甲醇汽车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臣刚——生于1948年6月,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人。
• • • ■太昊伏羲氏——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 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 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 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中华民 族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都出生于天水,其中伏羲氏出生在甘谷县白家湾乡蒋家湾村的古风台太昊山。 相传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定都宛丘,河南省淮阳县。当地建有伏羲陵,中国十八大名陵之 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 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 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 ■石作蜀——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今天水市甘谷县十里铺乡)人。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 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成年后, 不远万里到鲁国求学,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甘 谷县县城大十字广场孔子庙(位于原南街小学校址)前立有石作蜀石雕像。 ■杨 阜——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早年以对抗马超而 出名,后期则多次进谏魏明帝。 ■ 姜 维——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蜀 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历史古代名人李广人物介绍PPT

历史古代名人李广人物介绍PPT

02 轶事典故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饮 食也总与士兵一起。李广一生到死,有四 十年的时间俸禄高达二千石,但他的家中 没有多余的财物,也始终不谈置办家产的 事情。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 在一起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军阵,或者比射 箭。
爱护士兵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 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他就不会去靠近水; 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他一口饭也不会尝。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 他,乐于为他所用。
03 后世纪念
设庙享奠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建 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其中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宋徽宗宣和 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 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并追 封其为怀柔伯。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第二部分Βιβλιοθήκη 轶事典故02 轶事典故
射石搏虎
李广外出打猎的时候,草丛中有一块石头,他以为是一 头老虎,就张弓而射,箭头都没入了石头中。之后,李 广再次尝试,却始终无法再将箭射进石内。李广驻守各 郡,听说哪里有老虎,就亲自去射杀。驻守右北平郡时, 有一次射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但李广最终还是带 伤将老虎射死了。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完结
李广(?—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县(今甘肃 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以善射闻名。
01 人物生平
飞将军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 韩安国将军战败,被迁调到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县 西南),数月后病死。因此,汉武帝又召见李广,任 他为右北平郡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 到了军中,就杀了霸陵尉。匈奴听说李广驻守右北平 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数年不敢侵犯。

清代甘肃人口的分布

清代甘肃人口的分布
赵 尔 巽 在 «清 史 稿 ������ 地 理 志 »中 对 甘 肃 有 这 样 的 描 述: “甘肃:禹贡雍州 南 兼 梁 州 之 域. 明 陕 西 布 政 使 司 及 陕 西 行 都指挥使司地.”清 朝 顺 治 年 间 初 期,继 续 沿 用 明 朝 旧 制,设 立了甘肃巡抚,驻 宁 夏. 顺 治 五 年,将 甘 肃 巡 抚 从 宁 夏 迁 至 兰州.之后才逐步确立了甘肃现在的辖区.
周刊
������������������������������������������������������������������������������������������������������������������������������������������������������������������������������������������������������������������������������������������������������������������������������������������������������������������
关 键 词 :清 代 ;甘 肃 ;人 口 分 布
甘肃是中华文 明 的 发 祥 地 之 一,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地 处 西北内陆地区,自古 就 是 连 接 中 原 与 西 域 中 亚 的 重 要 纽 带, 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 重 要 的 战 略 地 位. 在 漫 长的历史过程中,甘 肃 一 直 是 民 族 融 合 的 大 舞 台,经 历 过 辉 煌的时期,也遭受过 战 火 的 洗 礼,为 我 国 多 民 族 大 家 庭 的 形 成和巩固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而长期居住在甘肃地区 的各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利用自 己 的 勤 劳 智 慧 创 造 的丰富灿烂 的 陇 原 文 化,成 为 中 华 文 明 不 可 或 缺 的 组 成 部 分,同时也促进了甘肃地区的进一步 发 展. 关 于 甘 肃 人 口 的 记载是从西汉元始 二 年 开 始 的,伴 随 历 代 经 济 的 兴 衰、战 事 破坏、自然的灾祸和 民 族 的 大 融 合,甘 肃 的 人 口 数 量 也 时 升 时 落,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目 前 甘 肃 共 有 人 口 2618.78 万人.

甘肃省考研历史学重要历史事件时间线

甘肃省考研历史学重要历史事件时间线

甘肃省考研历史学重要历史事件时间线甘肃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了解甘肃省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一份甘肃省考研历史学重要历史事件时间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甘肃省的历史发展。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1年该时期是甘肃省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周朝在甘肃省的领土上设置了几个都城,其中最著名的是酒泉、天水和武威。

甘肃省成为周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并在此期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县制。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对甘肃省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新划分边疆,将甘肃省纳入版图,并设立凉州、金城两个郡,形成了对甘肃的统治。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在三国时期,甘肃省成为了蜀汉和魏国的争夺对象。

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在甘肃省西部设立了汉阳郡,作为对西部地区的控制。

而魏国也派遣将领驻守边境,争夺控制权。

北朝时期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北朝时期,甘肃省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历史事件。

《魏书》和《北史》中记载了一些在甘肃发生的重要战役和政治斗争,比如西秦灭亡、北魏南征和北周迁都等。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朝代,也对甘肃省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统治者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建设,推动了甘肃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唐朝还设立了凉州、岷州和肃州等州以管理甘肃省的行政事务。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时期,甘肃省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西夏和金朝的入侵使得甘肃省的局势紧张,宋朝军队派遣大军进行抵御,并设置了一系列防御工事。

甘肃省成为了南宋和西夏、金朝进行战略角逐的关键地区。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对甘肃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时期,甘肃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得以发展,丝绸之路也再次繁荣起来。

明朝还将甘肃划分为一系列州和县,推动了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

和天水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1)赵壹, 生卒年不详。

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

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

西汉名将。

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

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

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字习之。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黄河九曲通古今,星汉灿烂耀陇原”。

甘肃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不仅形成了陇上特有的壮美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更成就了众多历史杰出人物,上溯远古神话传说人物,下至晚清时期名人。

他们或对古老的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在中国历史、地方时局乃至于甘肃社会、经济、军事、民族、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有所建树。

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或璀璨耀眼,或疏朗明丽,或被怒相含,划破历史的长空,裹夹着时代的风烟穿破云雾,留下了或浓或淡的一笔。

串联秦汉、回眸魏晋南北朝、凝视隋唐五代、追溯宋元明清,仰视先贤,追古抚今,这些名人身上闪烁着璀璨的历史光芒,是每个甘肃人为之骄傲与汲取营养的宝贵精神财富。

1.赵充国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

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2.金日磾金日磾(mìdī)(前134~前86),字翁叔。

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西汉元狩年间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

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功拜车骑将军。

深受汉武帝喜爱。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

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历史人物分布及演变规律文史学院人文教育系二班李芳 263020217指导教师苏海洋摘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甘肃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甘肃历史人物的分布表现出时代与地域间不平衡的特点。

宋以前甘肃历史人物数量多,级别高,影响大,宋以后任务数量大为减少,就地域而言任务集中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经济较发达地区。

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主要有区域与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教育、民风民俗等。

关键词:甘肃人才地理分布历史时期Abstract:In the long historical period, there were many influential Gansu historical fig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Gansu historical figures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age andgeographical imbalance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Song of historical figures before the large number of Gansu, a high level, high-impact, great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asks 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area concentrated on the Silk Road in terms of tasks along the more economi c ally developed regions. The main reason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tics, culture, education, folk customs and so on.Key words: Gansu Tale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Historical period甘肃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远在二十多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劳动生息;在四、五千年前,甘肃古代各族人民又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甘肃出现了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人物,对甘肃、大西北乃至全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然而,要论述甘肃历史人物,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甘肃相当一部分历史没有确切记载,如较长时期活动在今甘肃境内的羌、氐、月氏、乌孙、匈奴以及后来的仇池、宕昌、吐谷浑等政权,均未留有本民族的文字记载,其历史只能从汉族史籍的零星记述中去考求。

二是如何对待唐宗室李渊家族的籍贯问题。

唐以来的一千三百多年中,所有史籍公认李唐家族为陇西人,但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民国时期提出了李唐家族籍贯陇西是仿冒的质疑。

此说对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李唐家族又是研究甘肃历史不可回避的重点之一。

我认为,应该把个人学术见解和历史定论相区别,在甘肃地方史研究中,不能也不必要否认回避李唐家族的陇西籍贯,应遵从历史定论。

一、甘肃历代历史人物分布情况从区域视角出发,研究人才分布、制约因素及其内在规律,有助于了解当地经济、教育、社会结构,以及制度措施对其的影响。

而人才数量的多少,也是衡量一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准。

王殿、于贤杰所著《甘肃历代名人传》里共有甘肃古代各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百人,现在根据其记载列出除宕昌很白银外的十二个市州在两汉到清这一时期有确切籍贯的人才分布情况。

表一历史人物各市州地理分布表从上表可以看出,甘肃历史人物的分布具有时代与地域间的不平衡性,与具体历史环境相适应,人物的分布表现出不同时期与不同区域间的较大差异。

在时间分布上,以宋代为转折,可以分为前盛后衰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宋以前人物数量比较多。

自宋以来,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步步进逼,华夏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甘肃渐渐被文明抛在了身后。

最红火的时代过去了,代之而起的是游牧诸侯的轮番占领,中原兵锋与胡骑马刀的惨烈碰撞,从而导致了宋以后甘肃历史人物的急剧减少。

《汉书》、《后汉书》列传中,陇籍人物有126人,占全国人物总数约3%;《晋书》80人,占全国总数的8.8%;而《唐书》142人,加宗室人物共计335人,占全国总数的12%,对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比较多。

宋以后,情况则完全不同,《宋史》列传中陇籍人物28人,只占全国总数的1%;《明史》40人,亦只占全国总数的1%;《清史稿》60人,占全国总数的1.2%。

对这一历史衰变,明代状元康海在陇西《崇羲书院记》中感叹到:“临(洮)巩(昌)古雍州疆域,非不可比盛于丰镐,然而人才寥落如此,何也?”就地域而言,人物比较集中的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平凉、天水、定西、庆阳、敦煌等地,偏离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陇南、甘南、酒泉、临夏等地则较少。

然而,《甘肃历代名人传》只记录有历代名人一百人,并没有覆盖甘肃所有的历史人物,只能以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分布特点来研究其普遍分布状况。

明国学者张维所著《甘肃人物志》所收甘肃历史人物就有394人。

据史籍《二十五史》、《甘肃新通志》以及历代高僧传》,包括正史有记载但未立传的人物实际有1400多人。

《陇右文化概论》一书所载甘肃历代文人69人,其中包括历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等。

现根据《陇右文化概论》所载列出历代名人分布表,如下:甘肃历代文人分布表从来,“法由人弘,人由法兴”。

佛教在中国流行两千多年,其间高僧大德,代有人出。

在甘肃历史名人中,高僧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历代《高僧传》所载高僧分布如下表所示:历代《高僧传》所载甘肃高僧分布表由上表可知,文人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庆阳、天水、定西、平凉,其中定西拥有的文人最多,这显然与唐代李唐家族祖籍陇西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人分布较低的地区是兰州、武威、敦煌、陇南,而临夏、金昌、张掖、甘南、酒泉则基本没有文人分布,这大抵是由于这几个地区交通不便,所以文人分布较少。

而甘肃高僧主要沿丝绸之路沿线分布,把高僧分布的敦煌、酒泉、平凉、天水、定西、武威、兰州等地连接起来,就是一条丝绸之路。

二甘肃历史人物的基本特点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和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使甘肃历史人物的产生和活动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又充分体现着甘肃悠久历史的纷繁多彩。

首先是时代与地域间的不平衡,时间上以宋代为转折点,空间上以历史人物多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和行政中心。

其次,人物多集中与世家大族。

历史上著名人物集中于世家大族,是由人物所处政治经济和教育条件及封建时代的用人制度决定的。

汉至唐,甘肃历史人物比较集中的是陇西李氏、天水赵氏、狄道辛氏、安定梁氏和牛氏、皇甫氏和胡氏、北地傅氏、敦煌索氏和记氏级张氏、武威段氏和贾氏等,这些世族之家延续千百年,有些至今仍是陇西大姓。

宋元时期,又有静宁吴氏、刘氏,陇西汪氏、礼县赵氏等。

以上大家世族人物超过元以前历史人物总数的一半。

其中陇西李氏,正史立传130余人,安定梁氏50余人,狄道辛氏、天水赵氏、安定皇甫氏均达30余人。

这些家族历代有重要人物涌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如陇西汪氏,历宋金以来,代益显盛,封王者三,封公者十,将相都帅不可胜记”。

第三,陇右多武将。

“山(崎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尚武民风及农业民族与牧业民族交错相处的社会环境,使甘肃历史上产生了众多战功显赫的武将。

西汉李广、赵充国、辛武贤,东汉皇甫规、皇甫嵩、张奂,三国马超、姜维、庞德,十六国时苻雄,苻融等,皆是功盖当时,名垂永久的武将。

北周八柱国中,陇籍就有李虎、李强、赵贵弘。

唐代,以战功封郡王者有辛云京、郭英义、李抱玉、李抱真、李晟、乌承玭、辛京杲等7人,南宋中兴名将中,陇籍张俊、刘錡与岳飞、韩世忠齐名,而张俊为当时最高军事统帅;先后以功封为涪王、信王的吴玠、吴璘兄弟。

元代汪世显、汪德臣、汪惟正及昂及尔等,具为当时良将。

明代彭泽、仇钺统帅大军,名垂朝野,而达云则“名震西陲,为一时边疆之冠”。

清代王进宝,“勇略兼优”。

岳钟琪被乾隆皇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挚”。

第四,民族宗教人物比较重大。

多民族聚居和各种外来宗教首先传入并向中原中转的特定环境,使甘肃民族宗教人物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历史必然。

南北朝至隋唐,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陇籍僧人,如僧法护、单道开,释智偐、释慧远,著名的栁公权所书《玄密塔》即陇右名僧释端甫的灵骨塔牌。

宋以后汉传佛教日趋衰落,但元明清三代,由于朝廷对藏传佛教的高度推崇,安多藏区佛教亦空前兴盛,涌现出大批声明煊赫的藏族宗教人物,其中法王1人,甘丹寺赤吧10人,西藏摄政王3人。

元明至清,甘肃民族地区先后封置了一大批土司,世袭承继,统治地方,其中不乏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会川土司赵重喜、永登连城土司鲁槛等。

明清以来,随着以临夏为中心的伊斯兰教的兴盛,先后产生了一大批教派、门宦创始人为代表的伊斯兰教首领,都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人物类型广泛。

武将及名族宗教人物多,但未影响甘肃历史人物整体分布的广泛性,各方面均有其典型性代表。

政治家有北魏宰相李冲,唐代宰相牛僧儒、权德舆等,哲学家有东汉王符,文学家有汉代赵壹,明代李梦阳等,艺术家有晋代张芝、张昶兄弟及索靖,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医学家有皇甫谧,史学家有北朝刘昞、唐令狐德芬等,小说家有唐李超威、李公佐等,诗人有南北朝阴铿及唐李益等,外交家有北魏宋云、明候显等,方士有八仙之一的唐张果,天文学家有五代时赵延义等。

从对社会历史的作用来说,有圣主明君,如前凉张轨、唐代李世民;也有个别昏主暴君,如前秦符生。

有众多“攻略盖天地,名飞清云上”的文臣武将,也有少数祸国殃民的权臣奸相。

有攻过皆著、影响很大的重臣,如宋张俊、清牛槛。

同时,还有一大批著名的妇女人物,更为甘肃和中国史增添光辉。

如临朝主政的北魏宣武陵皇后胡氏,贤明练达的西凉尹皇后;还有诗人徐淑、小说家李桂玉、著名烈女赵娥等。

三人才分布原因探析根据上述,甘肃历史人物分布的态势和基本特征显然受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民风民俗、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

(一)区域经济因素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秦安大地湾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民族的发祥,源自西北黄土高原的陇中一代,逐步向黄河中下游发展,形成中原文化。

陇东宁县一带的古北豳地,又是周人的发祥地,自公刘至古公儃父七八代皆在此“务耕种,相地宜”。

“周道之兴至此始”。

陇南礼县古西陲一带,则是秦人的发祥地,先秦先祖历经十四代,不断发展壮大,由非子受封于周之附庸,襄公时正式为诸侯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