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互联网思维

教学大纲: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对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结合相关案例,理解和掌握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成熟运用,并能运用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分析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期青年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营销管理等相关领域知识,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准确理解以用户思维、简约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以及移动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的互联网思维。

能够对新时期的互联网行业环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锻炼学生对于六大思维模式的基本应用,掌握互联网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利用互联网思维针对具体案例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就互联网相关的应用问题可以利用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进行分析思考。

3.素质目标: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利用学科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学习方法的相应对策。

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学习方法的相应对策。

能够跟踪互联网在商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跟进学习,提升职业素养,适应互联网行业及相关职业发展。

在新时期可以通过所形成的互联网思维发现创业新机遇并制作创业计划。

三、教学学时分配《互联网思维与创业》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互联网思维与创新【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时代背景有一个明晰的认知,理解互联网在商业、医疗等领域的价值,掌握互联网的概念及它在商务上的营销价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2020社招)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2020社招)

《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群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1一、课程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群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加强学生对信息和通信行业技术认知的入门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本课程以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为主线,选择与计算机应用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相关和必要的基础性知识,特别侧重于最近涌现出来的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解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各类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获得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的相关专题知识,扩展专业视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文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根据教师的要求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掌握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了解通信技术,建立起现代通信系统全程全网的概念,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构成、关键技术;熟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本课程中所学的新理念、技术和方法。

(一)能力目标(1)能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常见信息,并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关系,全面认识“信息”。

能使用常见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

(2)能列举常见的系统技术、器件技术、部件技术和组装技术等计算机技术。

(3)认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并能列举常见的数据库。

(4)能熟练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5)能列举常见的通信业务和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能对具体通信需求进行业务指标提炼,针对需求进行通信指标定制。

(6)能列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通信网》课程设计大纲Curriculum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s课程编号:06460055学分:1学时:1周(其中:讲课0学时;设计16 学时;上机0 学时;答辩4 学时)先修课程:通信网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教材:无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通信网》课程设计是通信网课程的实践环节,属于基础实践、基础设计、技能训练,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对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形成一个小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中设备连通和服务提供。

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够解决网络连接的相关问题,熟悉网络设备的应用和配置,能够将新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1.1 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1.2 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

2. 能力与素质方面2.1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工程素质;2.2 具有快速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并能良好地与已有相关技术融合解决复杂问题;2.3具备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团队具有合作完成企业级的网络设计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9-1、9-2和9-4。

1. 毕业要求9-1:能正确认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2. 毕业要求9-2: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3. 毕业要求9-4:能领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二、内容与进度安排要求1. 内容及要求(一)内容设计一个由多种设备互联互通的实验室网络。

实验室网络把若干计算机和服务器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互连起来,通过对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现网络设备互通。

将整个任务细分如下:(1)网线制作和测试(双绞线和光纤);(2)华为交换机和路由器操作系统VRP平台的熟悉和应用;(3)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交换机的硬件结构2) 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具体如下:1) 熟悉华为路由器的硬件结构2)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5)VLAN划分与实现1) 交换机VLAN划分配置2) VLAN路由配置(6)路由协议配置实现1) 静态路由的配置过程2)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3)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过程将整个课程设计内容串接起来,实现了实验室内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内容侧重于向学生介绍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的影响,以及为开展电子商务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对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战略、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处理技术、电子商务支付技术、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环境建设等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拓展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电子商务技术原理及各种商务模式的应用。

掌握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支付技术、物流技术及安全技术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该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室内进行理论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在专业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模拟操作,以操作练习为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Chapter 1 E-commerce Overview(电子商务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2.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模式;3. 理解电子商务的功能和作用;4.理解电子商务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Case: (引例:)1.1 The Basic Concepts of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1.1.1 The Definition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定义)1.1.2 The Contents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内容)1.1.3 Functions & Features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功能及特性)1.2 Emergence andDevelopment(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1.2.1 Developing History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1.2.2 Trend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1.3 The Structure andSystem of EC(电子商务的结构与系统)1.3.1 The Basic Framework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1.3.2 Application Framework of E-commerce(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1.3.3 The System Composition of EC(电子商务的系统组成)Chapter 2 E-commerce Models(电子商务模式)(一)目的与要求1.理解电子商务模式的形成;2.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以及 B2B、B2C、C2C 等经典电子商务模式及相应的盈利模式;3.熟悉几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能结合具体案例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类。

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

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

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Android操作系统成为了全球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Android开发的技术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为了满足市场对Android开发人才的需求,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开设Android开发的课程。

本文将探讨一份完整的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帮助初学者了解学习Android开发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Android开发概述1. Android开发的背景和意义2. Android开发的发展历程3. Android开发的就业前景二、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1. 安装JDK和Android Studio2. 配置开发环境3. 创建第一个Android项目三、Android应用的基本组成1. Activity的概念和生命周期2. 布局文件和界面设计3. 常用控件的使用和属性设置4. 多媒体资源的处理四、Android应用的数据存储1. 数据存储方式的选择2. SQLite数据库的使用3. SharedPreferences的使用4. 文件存储和读取五、Android应用的网络通信1.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2. 使用HttpURLConnection进行网络请求3. 使用Volley库进行网络通信4. 使用Retrofit库进行网络通信六、Android应用的高级功能1. 与其他应用的交互(Intent和Intent Filter)2. 服务的概念和使用3. 广播接收器的使用4. 定位和地图功能的实现七、Android应用的性能优化1. 内存管理和性能优化的基本原则2. 使用工具进行性能分析3. 优化布局和渲染性能4. 优化网络请求和数据处理八、Android应用的发布与上架1. 应用签名和打包2. 应用发布到Google Play和其他应用商店3. 应用更新和版本管理九、Android开发的进阶学习1. 深入学习Android框架和源码2. 学习常用的第三方库和开发工具3. 参与开源项目和技术社区的贡献4. 持续学习和跟踪最新的Android开发技术以上是一份完整的Android开发教学大纲,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术的全面内容。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移动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代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移动通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3. 熟悉常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和协议;4. 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和仿真;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基础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2. 无线传输技术2.1 无线传输通道的特点和分类2.2 无线信道建模和传输损耗2.3 多径效应与信道编码技术3.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3.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与架构3.2 移动通信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功能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4. 移动通信标准与技术4.1 移动通信标准的作用和分类4.2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标准4.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5. 移动通信应用与发展趋势5.1 移动通信应用的分类和案例介绍5.2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5.3 移动通信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授课、讲解幻灯片等方式,系统阐述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研讨讲解: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参加小组讨论,展开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内容、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陈祖发、刘铭、王瑞云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024/3/26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 无线传输技术 •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及协议
2024/3/26
2
目录
• 移动终端设备及操作系统 • 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 •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2024/3/26
3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6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 库,记录用户相关信息。
设备身份寄存器(EIR)
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用于对 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
10
电磁波传播特性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其能量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扩散,导致接收端信号强
行业自律和规范
许多行业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自 律规范和标准来指导网络安全和 隐私保护工作。这些规范和标准 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数据处 理实践,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 平。
2024/3/26
32
08
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
2024/3/26
33
实验环境搭建和实验内容安排
硬件设备
包括基站、移动台、信道模拟器等。
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攻击等, 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 重后果。
2024/3/26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新软件补丁、限制不必要 的网络访问等,以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网络安全技术
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加密技 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网络的安全 性。
31
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Android开发基础英文名称:Android development fundament课程编号:x405013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16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0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Android应用开发基础》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基于Oracle-Android UI设计和存储技术的开发技能与开发思想,培养具有移动客户端应用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开发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Android基础熟练掌握Android的概念、开发环境的搭建;掌握Android特性、应用前景、开发环境使用;了解Android体系结构、开发特点、程序测试、程序打包。

重点:Android的概念,开发环境的搭建,Android体系结构。

难点:Android特性,开发特点,程序测试。

(二)Activity组件熟练掌握Activity组件概念;掌握Activity组件运行状态、生命周期、窗口调用;了解Activity组件的管理和状态维护。

重点:Activity组件概念,生命周期,窗口调用。

难点:Activity组件的窗口调用,管理和状态维护。

(三)界面布局熟练掌握用户界面结构,界面布局定义;掌握LayoutParams、LinearLayout、TableLayout、RelativeLayout、FrameLayout这些布局类的使用;了解视图组的使用、布局中的ui组件放置。

重点:用户界面结构,界面布局定义,布局类的使用方法,视图组的使用,布局中的ui组件放置。

难点:用户界面结构,布局类的使用方法,视图组的使用。

(四)资源管理熟练掌握资源概念,常用资源类型;掌握资源存储,资源映射,资源命名,资源访问;了解资源国际化,assets目录。

重点:资源概念,常用资源类型,资源存储,资源映射,资源命名,资源访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
学时:48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
(二)移动IPv4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
(三)移动IPv6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教学建议:多举案例
(四)移动子网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的结构和术语,移动子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家乡代理的工作过程,移动子网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和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4.教学建议:结合实际举例,学习
(五)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概述
1.教学基本内容:IPSec技术,AAA技术,移动IPv6安全技术,移动IPv6安全认证系统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学会使用IPSec技术,AAA技术,移动IPv6安全技术,了解移动IPv6安全认证系统设计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AAA技术,移动IPv6安全技术。

(六)移动多播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多播技术概述,移动多播解决方案,基于MLD代理的移动多播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移动多播技术。

了解移动多播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多播解决方案,基于MLD代理的移动多播设计方案。

(七)移动互联网的切换管理机制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性管理概述,移动IPv4扩展协议:快速移动IPv4层和次移动IPv4,移动IPv6的改进方案:快速移动IPv6和层次移动IPv6。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性管理的概念和移动IPv4扩展协议,和如何改进移动IPv6。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扩展协议,移动IPv6的改进方案
(八)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思考移动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难点:无
撰写人:李琦
审核人:
分管教学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