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2021年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点资料总结

2021年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点资料总结

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点资料总结同学们做语文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

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点难点:句子衔接句子衔接要注意与语境的话题、角度、基调、对象句式、保持一致,并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与主语的基调、氛围一致。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岩。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二.对象一致,话题一致,主语一致,角度一致。

被铁道部评为部级先进单位的X次特快列车乘务员,除主动、热情服务外,甲,及时反映各类旅客的不同意见,乙,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甲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A.还从每节车厢内推选出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B.还由每节车厢民主推选一至两位乘客代表。

C.还让每节车厢推选一至二人当乘客代表。

D.还在每节车厢中推选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乙处最恰当和选项是( )A.随后遵照这些意见B.于是听取这些反映C.接着考虑这些反映D.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 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 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 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 );岩面与草丛都从湿润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地响了。

A 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 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C 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D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2.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4.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5.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研究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6. 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 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和现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和创作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 研究阅读古代文言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8. 现代文阅读- 熟悉现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 研究分析和鉴赏现代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9. 写作与鉴赏- 研究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 提高作文的文采和修辞能力。

- 研究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并能写出合理的鉴赏评论。

10. 古代诗词- 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 学习诵读和赏析古代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三必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三学生在准备中考时,语文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文学常识等。

以下是一些初三必考的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格律、韵律、对仗等。

-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意象等。

- 古诗词的背诵:掌握必背的古诗词,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古今异义词等。

-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其含义。

-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言文的主旨、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现代文的鉴赏:能够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四、作文写作- 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

- 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材、构思、表达、语言运用等。

- 作文的类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五、文学常识-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 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学运动的特点。

- 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品的体裁、主题、风格等。

六、语言文字运用- 汉字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构造、笔画、笔顺等。

- 成语和谚语的运用: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语言的规范性:能够遵循语言的规范,避免语病。

七、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 外国文化常识:了解一些外国的文化特点和习俗。

八、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包括精读和泛读,能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 名著的分析和鉴赏:能够分析名著的人物形象、情节构造、主题思想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这些知识点,初三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中考语文科目,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初中是为高中打基础的过程,初中之后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高考。

当然,学好语文可以让你在考试中比别人更优秀。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

欢迎阅读和参考。

让我们来看看!2021年中考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修的文学知识点1.四本书:《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老子》3.六本书:《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易经》。

4.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

5.《孟子》“六义”是指:格调、雅、赞(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的名山,字仲尼,春秋时生于鲁国。

他是儒家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被称为“孔孟”。

7.豪放诗人:苏轼、辛弃疾,又名“苏信”8.婉约派诗人:李清照(女诗人)9.杜丽:李白和杜甫。

杜丽:李商隐、杜牧10.屈原:中国早期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楚辞”的新诗风,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杨炯、陆、罗。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韩愈、柳宗元并称为“刘汉”,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父子一家: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萧肃)15.马致远的代表作散曲《周礼》被誉为“秋思之祖”。

1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诗经》、《天净沙秋思》、《潼关吏》;“三告别”:《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别》17.中国第一部传记通史是《垂老别》(又名《无家别》),汉代司马迁所写。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绝唱,《太史公书》无韵”,12传30科130篇,70传10表8书。

18.“四史”:《史记》、《离骚》、《史记》、《汉书》、《后汉书》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0.《三国志》是中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而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篇1【知识考点归纳】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领会运用象征手法,用“春水”、“小树”等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的写法。

4、理解作者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感悟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5、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句子的含义。

解答这一类题时,一般应首先明白所给句子的字面意义来,然后紧紧围绕该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句子,结合课文主题,对所给句子含义作具体的推敲分析。

这个句子的原义应是“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就不难得出这个句子的具体含义是: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1.作家作品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人称“曲状元”。

《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鼎足对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这首小令语言凝练自然,明白如话,而又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句的“鼎足对”,由三组名词九种景物构成,既没用动词,也没有关联词连接,而意境自现。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肖像)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法) 【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1. 文学常识1.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的定义、性质、特点•文学的体裁分类及其特点•文学作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意义1.2 文学史和文化常识•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特点及其文学代表作品•世界文学小史及代表作品•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3 文学和艺术•文学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如绘画、音乐、电影等•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 诗歌鉴赏2.1 诗歌基础知识•诗的定义、形式、类型•诗歌的意象、意境、意义解读•诗歌韵律的基本要素、韵律表现及其作用2.2 诗歌鉴赏案例•唐诗•宋词•近现代诗歌3. 散文鉴赏3.1 散文基础知识•散文的定义、形式、类型及其特点•描写、叙述、议论等散文表达手法•散文语言和修辞3.2 散文鉴赏案例•古代散文•现代散文4. 小说阅读与鉴赏4.1 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定义、流派、类型及其特点•小说叙事的基本手法•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4.2 小说鉴赏案例•古典小说•现代小说5. 古籍阅读与鉴赏5.1 古籍的基本介绍•古籍的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古籍的文化背景及其影响•古籍的保护和传承5.2 古籍鉴赏案例•《论语》•《道德经》•《红楼梦》6.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6.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流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及其难点6.2 文言文鉴赏案例•文言文作品阅读和文化解读•文言文名言警句及其意义7. 阅读方法与修养•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阅读的意义和修养•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以上是对九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学习和磨砺,更要注重对文字和文化的感受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语文学习注重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

只有输入知识和点,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初三总复习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