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或联合促性腺激素

合集下载

GnRHa与rhGH联合治疗大骨龄女性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观察

GnRHa与rhGH联合治疗大骨龄女性特发性性早熟疗效观察

肌 内注射 , 4周 1次 ; 年 后 加 川 rGH 5 - 7p /k ・ ) 每 半 h 0 6 , (g d , g 每 晚 睡前 3 n皮下 注射 0 mi
1 . 3观 察 指 标
所 有 患 儿均 测量 身 高 、 重 、 龄 , 体 骨 计算 遗 传 身高 及 预测 成年 身 高 ; 3个 月 复查 身 高 、 重 、 龄 ( 高 体 重 测量 m 每 体 骨 身 专 人应 用 同一 身 高体 重 测量 器进 行 ) .并 计 算 生 长速 率及 预
bo g e a e i o t c pr c c o spub r y ne a e f m l di pa hi e o i u et

Th is e peSHo ptlo i ig C t nS a d n r vn e Jnn 2 2 .C n eF rt o l s i f nn i i h n o g P o ic . i ig P a J y 7 01 1 hia
平 均 ( . .) 。 经 来潮 时 间最 短半 月 , 长 半年 。 房 均 97 4 岁 月 ±1 最 乳
达 Ⅲ级 , 骨龄 1 .~ 23岁 , 15 1 . 平均 ( 1 5 1 0 岁 。 有患 儿 均 1. _ . ) 所 7+ 5
开发 的《 童青 少 年骨 龄测 评 软件 系统 》 骨 龄计 算 均 由专人 儿 。 负责 。
治疗 前 及治 疗 3 6 9、2个 月 时平 均骨 龄 差 异无 统计 学 、、 1 意义( P>00 ) 提示 G RH . , 5 n a可 能有 效抑 制 骨 骺成 熟 及 骨龄 的增 长 。 治疗 3、 6个月 时 , 化 生长 速率有 所 下 降 , 用 生长 年 应 激 素治 疗 后 , 疗 9 1 治 、2个 月 时年 化 生 长 速 率 明显 增 加 ( < P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观察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观察作者:蒲滨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内分泌门诊收治的3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剂量为0.35-0.42mg/(kg·周)每晚睡前进行皮下注射,疗程为12个月,观察3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治疗前后身高、骨龄、生长速度和副作用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所有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身高和生长速度均有所增加,骨龄的增加值为1.10(0.80-1.30)岁,治疗期间出现2例注射部位不适和血糖的短暂升高,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身高和生长速度,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症;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82-02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一种暂时尚无明确原因的矮身材,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疾病,临床上无生长激素缺乏和其病理性改变,其发病率在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P3)的矮小儿童中约占20%左右[1]。

2003年,美国医生开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治疗,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对于使用剂量的研究尚未达成统一,因此成为当前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研究重点。

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提出的剂量为0.35-0.46mg/(kg·周)。

为了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少年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中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小儿内分泌门诊收治的3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岁。

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效果

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效果

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身高、骨龄发展的影响。

方法将来本院就诊的60例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用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

单用组只给予GnRHa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GH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身高、骨龄变化情况。

结果单用组、联合组治疗后预测成年身高的增加值分别为(3.93±1.01)、(7.77±1.9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43,P=0.0008);单用组、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的HtSDSBA 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7,P=0.0007;t=9.7936,P=0.0003),联合组治疗后的HtSDSBA的差异值比单用组更明显(t=5.8396,P=0.0007);联合组患儿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用组(t=9.9873,P=0.0002);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GnRHa联合rhGH能明显改善ICPP女童的成年预测身高和HtSDSBA,对骨龄发展无明显影响,近期用药较安全。

标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重组人生长激素;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身高标准差分值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是一种女性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使患儿骨骼迅速发育,一部分患儿出现骨骺提前闭合,导致成年最终身高受到影响[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目前被认为是治疗ICPP最有效的药物,但GnRHa也可以抑制患儿的正常生长,因而不能明显改善成年最终身高[2]。

本研究对60例在本院治疗的ICPP患儿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单用GnRHa、GnRHa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ICPP 女童的治疗效果。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促排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的促排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卵巢排卵功能,增加受孕几率。

然而,由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促排方案需要因人而异。

本文将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治疗周期等六个方面展开叙述,详细介绍促排方案的不同选择和使用。

一、药物选择1. 促排素类药物:促排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促排药物之一,可模拟天然促排素的作用,促进卵泡生长和排卵。

常见的促排素类药物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重组人促卵泡生成素(rFSH)等。

2. 雌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质量,增加着床成功的几率。

常见的雌激素类药物包括乙炔雌酚、雌二醇等。

3. 黄体酮类药物:黄体酮类药物可延长黄体功能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为胚胎着床提供良好的环境。

常用的黄体酮类药物有醋酸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等。

二、剂量调整1. 个体化剂量:由于患者的基础卵巢功能和体质存在差异,剂量的选择应个体化。

通过血液激素浓度监测和超声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促排效果。

2. 双阶梯剂量:对于卵巢反应较差的患者,可采取双阶梯剂量的方式进行促排。

即在前期使用较低剂量的促排药物,后期根据卵泡生长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三、治疗周期促排方案的治疗周期一般分为长疗程和短疗程两种。

长疗程适用于卵巢反应较差的患者,通过延长治疗时间和减少剂量,提高卵泡发育和成熟的几率。

短疗程适用于卵巢反应较好的患者,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辅助技术1. 超声引导:超声监测在促排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声引导,可以及时观察卵泡生长情况、排卵时间和子宫内膜情况,为治疗过程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2. 黄体功能评估:通过监测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水平,评估黄体功能的好坏。

有时候,可能需要补充黄体酮类药物来维持黄体功能。

五、不同病因的促排1. 单纯性卵巢功能不全:对于单纯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一般采用较高剂量的促排药物,以增加排卵几率。

特发性矮身材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矮身材的研究进展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陈永兴,E m a i l :c yx 75@126.c o m 特发性矮身材的研究进展刘 芳,沈凌花,卫海燕,陈永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河南郑州450018) 摘 要:特发性矮身材(i d i o p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 ,I S S )是一类病因不明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矮身材疾病统称,为排他性诊断㊂由于目前缺乏有效且可靠的病因诊断方法,导致缺乏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手段㊂本文重点阐述I S S 病因㊁诊断㊁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㊂关键词:特发性矮身材;病因;治疗中图分类号:R 7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10-0875-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10.002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i n i d i o p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 L i uF a n g ,S h e nL i n g h u a ,W e iH a i y a n ,C h e nY o n g x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a n dI n h e r i t e d M e t a b o l i c ,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A f f i l i a t e d t oZ h e n g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H e n a n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Z h e n g z h o uC h i l d r e n 'sH o s p i t a l ,Z h e n gz h o u 450018,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h e nY o n g x i n g ,E m a i l :c yx 75@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 (I S S )i s a k i n d o fs h o r ts t a t u r e d i s e a s e w i t h u n k n o w n e t i o l o g y a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w h i c h i se x c l u s i v e .D u et ot h e l a c ko fe f f e c t i v ea n dr e l i a b l ee t i o l o g y d i a gn o s i s m e t h o d s ,t h e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e t i o l o g y o f I S S i s u n c e r t a i n .T h i s r e v i e w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e t i o l o g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S S .K E Y W O R D S :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 ;e t i o l o g y;t r e a t m e nt 刘芳,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基层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㊂主持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参加科研10余项,获奖2项㊂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㊂研究方向:小儿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㊂ 特发性矮身材(I S S )包括一系列应用目前的诊疗手段无法明确病因的身材矮小相关疾病,其病因具有异质性及复杂性,多为未知的遗传变异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部分I S S 将被明确病因,脱离I S S 的诊断㊂目前有关I S S 的治疗主要为重组人生长激素(r h G H )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 n R H a )㊁芳香化酶抑制剂(A I)和蛋白同化类激素等㊂本文章将对国内外I S S 的概述㊁病因㊁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㊂1 I S S 的概述1.1 定义 I S S 指身高低于同种族㊁同年龄㊁同性别的正常健康儿童身高均值-2S D 或第3百分位以下;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内分泌性㊁营养性㊁全身性疾病,无骨骼发育不良㊁染色体异常㊁心理情感障碍等导致的矮身材;是一类目前原因不明所导致身材矮小的统称[1]㊂1.2 发病情况 国外统计资料显示约60%~80%矮小患儿属于I S S [2]㊂I S S 为儿童矮小最常见的类型,人群发病率约23/1000[3]㊂我国尚缺乏I S S 发病率的大样本㊁多中心的资料㊂韩晓伟等[4]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就诊治疗的2075例矮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及分布频率发现I S S 居首位原因,约39.18%㊂其中包含家族性矮小(F S S )10.70%㊁体质性生长延迟(C D G P )6.46%㊂杜俊君[5]对2008-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儿科收治的212例矮小症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I S S 共89例,占比41.96%,为首位原因㊂班博等[6]对270例矮小症进行病因分析,排名第2位I S S ,共81例(30.00%)㊂唐晴[7]回顾性分析943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资料,I S S 占比约53.1%㊂马伟虎等[8]研究271例矮小身材儿童的病因构成,I S S 占比50.6%㊂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儿童矮小症病因分布中I S S 也为常见的类型,进行多中心㊁大样本的矮小症病因调查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㊂1.3 分类 I S S 根据生长发育学指标标准分为F S S㊃578㊃‘临床荟萃“ 2019年10月20日第34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20,2019,V o l 34,N o .1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及非家族性矮身材(N F S S),F S S多为遗传基因所引起,表现为出生时身长㊁体重正常,体态正常,身高在家族的靶身高范围内,但始终处在矮小状态,生长速率符合实际年龄递增标准,且生长曲线和正常儿童的曲线平行㊂F S S骨龄与年龄相仿,智力和性发育正常[9]㊂N F S S身高矮于正常人群-2S D,且低于家族的靶身高范围[10-11]㊂根据进入青春期是否骨龄延迟分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C D G P)及青春发育正常,C D G P为一种变异的正常发育,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临床表现为出生时身长㊁体重㊁智能正常,青春期前生长缓慢,性发育延迟,骨龄落后,G H水平多正常,个别患儿G H激发试验呈部分缺乏或暂时性缺乏㊂目前认为C D G P原因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发生器的激活延迟,进而导致患儿进入青春期时不能产生足够的促性腺激素,进而性腺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延迟呈现㊂该疾病男孩多见,父母一方可有青春期发育延迟[12]㊂青春发育正常骨龄与年龄相符,但身高低于正常人群-2S D㊂2I S S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I S S的发生是多因素㊁多基因影响下发生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认为I S S的发生与以下热点基因相关㊂2.1生长激素受体(G H R)基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 H-I G F-1)轴是调控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信号通路㊂G H-I G F-1轴中G H R基因㊁I G F s 基因㊁S T A T S b基因㊁软骨生长板相关基因等的异常表达均与I S 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2]㊂G H R基因是第一个证明与生长有关的基因,也是目前研究报道最多的基因,该基因的缺陷导致生长激素不敏感,阻碍了生长激素和G H R的顺利结合,引起信号转导障碍,使所涉及的编码胞外区域功能及表达缺失,引起部分G H不敏感,进而导致生长障碍[12-15]㊂研究发现1S S的G H R基因的突变率约为5%[13]㊂2.2矮小同源盒(S HO X)基因 S HO X基因位于X和Y的伪常染色体区域,X染色体短臂的缺失和小Y p缺失均与身材矮小有关㊂S HO X基因主要表达在肱骨㊁桡骨㊁尺骨远侧端等肢体生长软骨板㊂当该基因缺失及点突变,将导致S HO X蛋白反式作用因子干扰其与靶D N A的结合,抑制骨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身材矮小[16-17]㊂国外研究发现1S S的S HO X基因的突变率约为2%~4%[17]㊂2.3 F G F R3基因 F G F R3基因是生长板软骨生成的负调节因子,其激活突变可导致长骨生长受抑制及软骨发育不全[18-19]㊂由此我们推断身材矮小可能由F G F R3突变引起㊂F G F R3基因轻度缺陷引起的临床表型相对较轻,如软骨发育不良很难与I S S相鉴别㊂通过对54例I S S患者进行F G F R3基因检测,没有发现该基因致病性变异,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在正常人群中对身高的影响很微弱[19]㊂2.4 A C A N基因 A C A N是生长板软骨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多糖,由A C A N基因编码㊂近年来认识到该蛋白多糖是软骨和骨生成的重要因素㊂A C A N 基因突变导致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异常,减少软骨细胞增殖,加速软骨细胞分化㊂该基因突变导致临床表型谱广:严重矮小㊁短足㊁面中部发育不全㊁轻度骨骼发育不良,最终可能导致身高受损[20]㊂有文献报道,I S S与A C A N基因单倍体剂量不足有关,I S S 病因中由A C A N基因杂合子导致仅次于有S HO X 基因缺陷[21]㊂2.5 N P R2基因编码C型利钠肽受体的N P R2基因杂合缺失突变会导致患者身材矮小的表型,C型利钠肽和N P R2是生长和软骨发育的调节因子[22]㊂全基因组相关研究强调了该系统在影响身高方面的作用[23]㊂N P R2/C型利钠肽受体系统对生长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了F G F R3通路,该基因突变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及I S S[24]㊂有文献报道在I S S病因中该基因突变达到6%,然而该基因突变在I S S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23]㊂2.6染色体微阵列拷贝数变异(C N V s)染色体C N V s约占I S S病因的10%[25-26]㊂在最新的研究中对19例身高低于-2S D的I S S患者,发现了61个之前尚未被报道的C N V s,其中3例的C N V s含有与身材矮小相关的基因㊂对I S S儿童进行C N V s检测有助于发现新的参与生长调节基因及病理机制[27]㊂3I S S的诊断3.1诊断步骤I S S的诊断为排他性诊断,确定诊断需要建立在排除已知矮小原因的基础上,需要结合病史㊁体格检查㊁实验室检查㊁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排除已知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矮小㊂故诊断步骤如下:①病史:出生时孕周㊁身长㊁体重㊁头围㊁有无窒息,母孕史,既往生长发育情况㊁营养状况㊁疾病㊁精神心理状态,家族中父母及其他成员身高㊁青春期发育情况㊁疾病史等㊂②体格检查:体格发育指标(身高㊁体重㊁体重指数㊁头围㊁指间距等)㊁身材是否匀称㊁有无提示染色体异常或综合征的特殊面容及体征㊁青春发育分期等㊂③辅助检查:血尿常规㊁生化(肝功能㊁肾功能㊁心肌酶㊁血脂㊁电解质㊁血糖)㊁甲状腺功能㊁生长激素激发试验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㊁染色体核型分析(女童和生殖器畸形的男童)㊁骨龄测㊃678㊃‘临床荟萃“2019年10月20日第34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19,V o l34,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定㊁垂体磁共振检查等㊂3.2诊断标准I S S目前无特异性的诊断指标,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诊断[28]:①身高低于同地区㊁同种族㊁同性别㊁同年龄健康儿童均值-2S D或第3百分位以下;②出生时身高和体质量正常;③无全身性㊁营养性㊁内分泌性㊁骨骼发育不良等疾病;④染色体检查正常;⑤无明显和严重的情感障碍,摄食正常;⑤生长速率稍慢或正常㊂⑥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或稍延迟㊂⑦两种药物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峰值ȡ10μg/L和正常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 G F-1)浓度㊂4I S S治疗目前尚无任何生化指标可以决定是否启动I S S 治疗㊂因I S S多无器质性的疾病,不影响儿童的躯体健康,如不给予治疗,多数身高不理想,可能对儿童的心理行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故I S S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的成年身高,避免对心理行为造成不良影响㊂4.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均衡,合理安排膳食㊂因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多在深睡眠时分泌明显增加,故要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㊂注意多户外阳光照射㊁加强体育锻炼㊁保持良好心情,以促进其生长发育㊂4.2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 h G H)2003年7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 D A)批准r h G H用于治疗身高<-2.25S D的特发性矮身材患儿㊂目前多数临床能够接受的r h G H治疗I S S患儿年龄为>3~4岁㊂L a w s o n W i l k i n s儿科内分泌学会㊁欧洲内分泌学会㊁生长激素研究学会推荐r h G H的治疗标准为<-2~-3S D,建议开始治疗年龄为5岁至青春期早期㊂国内推荐r h G H用于治疗的身高<-2S D的I S S患儿,建议治疗起始年龄为5岁[12,29-30]㊂临床研究表明I S S患儿体内并无G H缺乏,但r h G H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长速率(G V)及最终成年身高(F A H)[31]㊂I S S患儿长期应用r h G H能有效的增加I S S患儿的F A H已成为大多数临床医师的共识,多项研究表明r h G H治疗特发性矮小的疗效与药物剂量及疗程㊁治疗起始年龄㊁起始治疗骨龄㊁基线身高标准差积分㊁青春期启动年龄㊁第1年生长速率㊁父母遗传靶身高等因素有关,且疗效个体差异较大,不建议所有I S S患儿常规注射r h G H,需要根据I S S儿童的社会心理状态,父母和社会对身材矮小的看法和关注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1-35]㊂2003年F D A㊁欧洲内分泌学会以及L a w s o n W i l k i n s 儿科内分泌学会的诊疗共识批准用于治疗I S S的r h G H剂量为0.3~0.37m g/k g㊂2008年5月F D A 批准r h G H治疗I S S的最高剂量为每周0.47m g/ k g[32]㊂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推荐I S S患儿r h G H的剂量为0.125~ 0.2u/k g㊃d(每周0.3~0.47m g/k g)[29]㊂对青春期的I S S患儿应模仿青春期生长加速时生理性G H分泌增加,r h G H治疗剂量应高于青春期前,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生长情况以及I G F-1㊁血糖㊁骨龄㊁剩余生长潜能等合理进行剂量调整㊂临床推荐最佳r h G H 治疗剂量为每周0.37m g/k g,可以最大程度获得F A H,但不会导致儿童的青春期发育和骨成熟提前㊂I S S停用r h G H的指征为G V<2c m/年㊁预测终身高>-2S D㊁已达到患儿及家长期望的正常成人身高范围内[29]㊂国外研究结果显示I S S患儿应用r h G H治疗后,终身高改善约0.45~0.86S D(3~5.2 c m)[33-36]㊂吴迪等[31]对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曾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已达到终身高的176例I S S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发现55.7%的I S S男性患儿㊁71.4% I S S女性患儿接近成年终身高H t S D S>-2S D,即达到正常或非矮小身高㊂r h G H治疗I S S的安全性一直是家长及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水钠潴留㊁良性颅内高压㊁糖代谢异常㊁甲状腺功能低下㊁脊柱侧弯㊁股骨头滑脱㊁诱发肿瘤的可能性等,但总体发生率低于3%,且长期㊁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极少引起停药[37]㊂对于r h G H诱发肿瘤的可能,欧洲学者对2500例r h G H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统计,无1例死于癌症[38]㊂国外大数据库的治疗资料显示r h G H治疗不会增加新发㊁再发㊁复发恶性肿瘤的风险[39-44]㊂4.3青春期I S S治疗对于青春期和早发育的I S S 患儿生长潜能有限,可考虑r h G H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 n R H a)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 I),以延缓骨龄进展,增加身高增长潜力㊂单用G n R H a 对成年身高的改善作用有限,且个体差异很大㊂目前临床上G n R H a多联合r h G H治疗,国外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经过r h G H联合G n R H a治疗3年,I S S女童预测成年身高较治疗前平均增加8.0厘米,男孩增加10.4c m,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45-46]㊂A I目前临床中主要应用于青春期男童,通过抑制I S S青春期男童雄烯二酮㊁睾酮转化为雌酮㊁雌二醇,降低血浆雌激素水平,从而延缓骨骺融合,促线性生长㊂文献报道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可增加男性I S S患儿预测终身高[47-48]㊂因G n R H a㊁A I治疗㊃778㊃‘临床荟萃“2019年10月20日第34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19,V o l34,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需周期长,易引起骨密度㊁脊柱畸形等影响,且目前缺乏大样本㊁长期随访数据,故不推荐常规应用㊂4.4蛋白同化激素蛋白同化类药物(氧雄龙㊁司坦唑醇)可用于男性体质性青春期发育迟缓的I S S 患儿㊂小剂量短期应用对骨龄影响很小,可促进线性生长㊂国内通常用氧雄龙<0.05m g/(k g㊃d)或司坦唑醇0.025~0.05m g/(k g㊃d)[49]㊂长期应用可能出现过度雄性化表现及肝毒性,需注意监测㊂4.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 G F-1)生长激素和I G F-1都能促进生长,且具有协同作用㊂一项为期3年的随机开放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分泌正常但I G F-1水平低下的儿童应用r h G H联合I G F-1能够显著增加身高线性生长,但良性颅内压增高和糖代谢异常易发生[50]㊂目前r h G H联合I G F-1联合治疗成本高,且缺乏大样本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数据㊂综上,目前I S S是一种排他性诊断,是一类具有挑战性的疾病㊂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通过基因分析,将有更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有利于疾病明确诊断和治疗㊂目前因I S S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治疗效果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㊂对I S S患儿治疗宜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评估其治疗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㊂参考文献:[1]I n z a g h i E,R e i t e rE,C i a n f a r a n iS.T h ec h a l l e n g eo fd e f i n i n g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c a u s e so f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a n df i n d i ng a ne f f e c t i v e th e r a p y[J].H o r m R e sP a e di a t r,2019,2:1-13.[2]袁意,杨玉.特发性矮小基因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2013,53(1):104-106.[3] W i tJ M,C l a y t o n P E,R o g o l A D,e t a l.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s t a t u r e:d e f i n i t i o n,e p i d e m i o l o g y,a n d d i a g n o s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J].G r o w t hh o r m o n e,2008,18(2):89-110.[4]韩晓伟,董治亚,张婉玉,等.矮小症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39-42.[5]杜俊君.3-14岁矮小症患儿的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12):117-118.[6]班博,潘慧,邵倩,等.山东济宁地区270例矮小症病因及诊断线索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2(2):100-104.[7]唐晴.矮小儿童943例的病因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5):519-521.[8]马伟虎,耿秀超,陈晓青.271例矮身材儿童病因分析[J].临床荟萃,2013,28(11):1265-1267.[9]罗小平.身材矮小症儿童诊疗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9:27.[10]S o n g K C,J i n S L,K w o n A R,e t a l.E t i o l o g i e s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ld re nw i t h c h i ef c o m p l a i n t o f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A n nP e d i a t r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5,20(1):34-39. [11]杨万岭,班博.特发性矮小遗传学研究及展望[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2):77-86.[12]于宝生.特发性矮身材病因的分子基础与临床诊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8):632-635.[13] D i a sC,G i o r d a n oM,F r e c h e t t eR,e t a l.G e n e t i c v a r i a t i o n s a tt h eh u m a n 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r e c e p t o r(G H R)g e n el o c u sa r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J].C e l l M o l M e d,2017,21(11):2985-2999.[14] D a u b e rA,M uño z-C a l v o M T,B a r r i o sV,e t a l.M u t a t i o n s i np r e g n a n c y-a s s o c i a t e d p l a s m a p r o t e i n A2c a u s es h o r ts t a t u r ed ue t o l o wI G F-Ia v a i l a b i l i t y[J].E M B O M o l M e d,2016,8(4):363-374.[15] R o g o lA D,H a y d e nG F.E t i o l o g i e s a n d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o f s h o r ts t a t u r e a n d g r o w t hf a i l u r ei nc h i l d r 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P e d i a t r,2014,164(5):1-14.[16]谢理玲.人矮小同源盒基因在身材矮小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0):1526-1527.[17] F u k a m iM,S e k iA,O g a t aT.S H O X h a p l o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 a sac a u s e o f s y nd r o m i ca n dn o n s y n d r o m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J].M o lS y n d r o m o l,2016,7(1):3-11.[18] K a n t S G,C e r v e n k o v aI,B a l e kL,e ta l.A n o v e lv a r i a n to fF G F R3c a u s e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t e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E u r JE n d o c r i n o l,2015,172(6):763-770.[19] K a r u p p a i a hK,Y u K,L i m J,e ta l.F G Fs i g n a l i n g i nt h eo s t e o p r o g e n i t o r l i n e a g en o n-a u t o n o m o u s l y r e g u l a t e s p o s t n a t a lc h o nd r o c y te p r o l if e r a t i o n a n d s k e l e t a lg r o w t h[J].D e v e l o p m e n t,2016,143(10):1811-1822.[20] G k o u r o g i a n n i A,A n d r e w M,T y z i n s k i L,e ta l.C l i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u t o s o m a ld o m i n a n ts h o r ts t a t u r e d u e t o a g g r e c a nm u t a t i o n s[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 2017,102(2):460-469.[21] H a u e rN N,S t i c h t H,B o p p u d iS,e ta l.G e n e t i cs c r e e n i n gc o n f i r m s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s i nA C A Na s am a j o r c a u s e o f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S c iR e p,2017,7(1):1225.[22] O l n e y R C.C-t y p e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i n g r o w t h:a n e wp a r a d i g m[J].G r o w t hH o r mI G FR e s,2006,16:S6-14. [23] V a s q u e s G A,A m a n o N,D o c k o A J,e ta l.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s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r e c e p t o r-B(N P R2)g e n ea sac a u s e o f s h o r t s t a t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 i n i t i a l l y c l a s s i f i ed a s 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 s t a t u r e[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3,98(10):1636-1644.[24] K r e j c i P,M a s r i B,F o n t a i n eV,e t a l.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f i b r o b l a s tg r o w t h f a c t o r a n dC-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s i g n a l i n g i nr e g u l a t i o no f c h o n d r o c y t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m a t r i xh o m e o s t a s i s[J].C e l l S c i,2005,118(21):5089-5100.[25] Z a h n l e i t e rD,U e b eS,E k i c iA B,e ta l.R a r ec o p y n u m b e rv a r i a n t s a r e a c o mm o n c a u s e o f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P L o SG e n e t, 2013;9(3):1003365.[26] H a u e r N N,P o p p B,S c h o e l l e r E.C l i n i c a l r e l e v a n c e o fs y s t e m a t i c p h e n o t y p i n g a n d e x o m e s e q u e n c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h o r t s t a t u r e[J].G e n eM e d,2018,6(20):630-638.[27]S i n g h H,T i w a r i P,B h a v i V,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c h r o m o s o m a l m i c r o a r r a y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i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s t a t u r e i na s i a n i n d i a nc h i l d r e n:a p i l o ts t u d y[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8,22(1):100-106.㊃878㊃‘临床荟萃“2019年10月20日第34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19,V o l34,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8]班博.特发性矮小症的诊断与治疗[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2):77-81.[29]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0. [30]张莹,陈瑞敏.生长激素在儿科应用进展[J].国际儿科杂志,2012,39(2):151-154.[31]吴迪,冯国双,巩纯秀.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儿童随访至接近成年终身高的治疗效果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39:(1):92-97.[32] R a n k e M B.T r e a t m e n t o f c h i l d r e n a n d a d o l e s c e n t s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N a tR e vE n d o c r i n o l,2013,9(6):325-334.[33] K i m S A,C h o e Y R,Y a n g E M,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t r e a t m e n t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a n d i d i o p a t h i c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d e f i c i e n c y[J].C h o n n a m M e d,2014,50(2):63-66.[34] K i m H S,Y a n g S W,Y o o HW,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s h o r t-t e r m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 t r e a t m e n t i n p r e p u b e r t a l c h i l d r e n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Y o n s e iM e d,2014,55(1):53-60.[35] R a n k e M B,L i n d b e r g A,P r i c e D A,e ta l.A g ea t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 s t a r t a n d f i r s t-y e a r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t o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a r e m a j o r 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h e i g h t o u t c o m e i n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H o r m R e s,2007,68(2):53-62.[36] D e o d a t i A,C i a n f a r a n i S.I m p a c t o f 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 o na d u l t h e i g h t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B M J,2011,342:c7157. [37]S o t o s J F,T o k a rN J.G r o w t hh o r m o n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st h ea d u l t h e i g h t o fc h i l d r e n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s t a t u r e:c o m p a r i s o n o f s u b g r o u p s a nd be n ef i t[J].I n t J P e d i a t rE n d o c r i n o l,2014(1):15.[38]Säv e n d a h l L,M a e s M,A l b e r t s s o n-W i k l a n d K,e t a l.L o n g t e r m m o r t a l i t y a n d c a u s e s o f d e a t h i n i s o l a t e dG H D,I S S,a n dS G A p a t i e n t st r e a t e d w i t hr e c o mb i n a n t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d u r i n g c h i l d h o o d i nBe l g i u m,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a n dS w e d e n: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p o r t o f3c o u n t r i e s p a r t i c i p a t i n g i n t h e E US A G h Es t u d y[J].J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2,97(2):213-217.[39] B e l l J,P a r k e r K L,S w i n f o r d R D,e ta l.L o n g t e r m s a f e t y o fr e c o m b i n a n th u m a n 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i n c h i l d r e n[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0,95:167-177.[40] P o i d v i n A,T o u zéE,E c o s s e E,e t a l.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t r e a t m e n t f o r c h i l d h o o d s h o r t s t a t u r e a n d r i s k o f s t r o k e i n e a r l ya d u l t h o o d[J].N e u r o l o g y,2014,83(9):780-786.[41] A l b e r t s s o n WK,M a r t e n s s o nA,S a v e n d a h l L,e t a l.M o r t a l i t yi sn o t i n c r e a s e di nr h G H-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h e na d j u s t i n g f o rb i r t h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J].C l i n E nd o c r i n o l Me t a b,2016,101:2149-2159.[42]S w e r d l o w A J,C o o k e R,B e c k e r s D,e ta l.C a n c e rr i s k si n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w i t h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i nc h i l d h o o d:t h e s a g h ee u r o p e a n c o h o r t s t u d y[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7,102(5):1661-1672.[43] P o i d v i nA,C a r e l J C,E c o s s eE,e ta l.I n c r e a s e dr i s ko fb o n et u m o r s a f t e r 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 t r e a t m e n t i n c h i l d h o o d:a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c o h o r ts t u d y i n F r a n c e[J].C a n c e r M e d, 2018,7(7):3465-3473.[44] W i tJ M,O o s t d i j k W.N o v e l a p p r o a c h e s t o s h o r t s t a t u r et h e r a p y[J].B e s tP r a c tR e s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5,29(3):353-366.[45] L a z a rL,L e v y S,O r o n T,e ta l.T h e b e n e f i c i a le f f e c to fc o m b i n ed G H/G n R H a t he r a p y i n i n c r e a s i n g a d u l t h e i g h to u t c o m e i n I S S c h i l d r e n[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9,104(8):3287-3295.[46] B e n a b b a d I,R o s i l i oM,T a u b e rM,e t a l.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l e u p r o r e l i n i n p u b e r t a l c h i ld re n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E n d o c rC o n n e c t,2018,7(5):708-718.[47] K r e b sA,M o s k e-E i c kO,D o e r f e r J,e t a l.M a r k e d i n c r e a s e o ff i n a l h e igh tb y l o n g-t e r m a r o m a t a s ei n h i b i t i o ni nab o y w i t h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P e d i a t r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2,25(5):581-585.[48] M a u r a sN,R o s sJ L,G a g l i a r d iP,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o fa r o m a t a s ei n h ib i t o r s,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o rc o m b i n a t i o n i np u b e r t a l b o y sw i t h i d i o p a t h i c s h o r t s t a t u r e[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6,101(12):4984-4993.[49] P e d i c e l l i S,P e s c h i a r o l i E,V i o l i E,e t a l.C o n t r o v e r s i e s i n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o f i d i o p a t h i cs h o r t s t a t u r e(I S S)[J].C l i nR a sP e d i a t rE n d o c r i n o l,2009,1(3):105-115.[50] B a c k e l j a u w P F,M i l l e r B S,D u t a i l l y P,e ta l.R e c o m b i n a n th u m a n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p l u sr e c o m b i n a n th u m a ni n s u l i n-l i k eg r o w t h f a c t o r-1c o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i n s h o r t c h i l d r e nw i t hl o w i n s u l i n-l i k e g r o w t h f a c t o r-1a n d g r o w t h h o r m o n e s u f f i c i e n c y:r e s u l t sf r o m ar a n d o m i z e d,m u l t i c e n t e r,o p e n-l a b e l,p a r a l l e l-g r o u p,a c t i v et r e a t m e n t-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H o r m R e sP a e d i a t r,2015,83(4):268-279.收稿日期:2019-11-01编辑:王秋红㊃978㊃‘临床荟萃“2019年10月20日第34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19,V o l34,N o.1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卫生部发布性早熟诊疗指南 明确给出性早熟概念

卫生部发布性早熟诊疗指南 明确给出性早熟概念

卫生部发布性早熟诊疗指南明确给出性早熟概念来源:新京报2010年12月18日本报讯(记者吴鹏)“婴儿性早熟事件”虽已证明与奶粉无关,有关专家认为,这暴露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性早熟”专业知识的缺乏。

昨日,卫生部发出“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明确给出了性早熟的概念。

判断性早熟水平待提高“乳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曾引起全国关注,卫生部检验证明,被报道的武汉性早熟婴儿为假性性早熟,与奶粉无关。

有专家也坦言,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性早熟”概念的混淆,在判断各种“性早熟”的专业水平上有待提高。

指南供医院参考使用昨日的指南给出了“性早熟”的定义,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性早熟”可以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这在以往分别被称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在中枢性性早熟中,有一种为“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诊疗指南称,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据悉,指南将供医疗机构在临床中参考使用。

延伸阅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我部制定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参考使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一、定义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

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促性腺激素知情书

促性腺激素知情书

重庆市妇产科医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
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
目前我所使用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主要包括:
FSH(卵泡刺激素):1、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FSH, 如果纳芬(GONAL-f,75IU,进口)和普利康(PUREGON,50/100IU,进口)。

2、绝经期妇女尿液中提取的FSH,如福特蒙(Fostimon,75IU,进口)和丽申宝(75IU;国产)。

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由绝经期妇女尿液中提取,含75IUFSH+75IULH,如贺美奇(注射用高纯度尿促性素,MENOPUR,进口)和国产HMG。

LH(黄体生成素):如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LH(注射用重组人促黄体激素a,乐芮,Luveris,75IU,进口)。

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详见药物说明书。

目前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促性腺激素药物品种较多,如:进口药与国产药虽然存在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与价格的差异,但都能达到促排卵的目的。

医师将根据治疗的需要为接受助孕者提供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药物的机会。

本人经过慎重考虑,要求使用(填写国产或进口)药治疗,并(填写同意或不同意)医师根据我的病情调整用药的时间及剂量,(填写自愿或不愿)承担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

签字:
时间:
医师:。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8种临床应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8种临床应用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8种临床应用生长激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平均身高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觉得自家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身高”。

其实,大部分都是正常的情况,但还是有个别身材矮小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所引起,这时就要引起注意,以免错过最佳的干预期。

以下让我们来了解这种可让儿童长高的药物--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什么?生长激素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内源性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前叶中生长激素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外源性生长激素则是用基因工程技术体外合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合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具有与人体内源生长激素同等的作用。

生长激素的药理作用: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刺激软骨基质细胞增长,刺激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引起线形生长加速及骨骼变宽。

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自1985年美国FDA首次批准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后,又相继批准其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特发性身材矮小、小于胎龄儿、特纳(Turner)综合征、努南(noonan)综合征,普拉德-威利(Prader-Willi)综合征等。

重组人生长激素自问世以来,为广大矮身材患儿的治疗带来希望。

以下介绍重组人生长激素的8种临床应用。

1、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是由于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导致儿童身材矮小。

但生长激素缺乏症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而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是目前临床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重要依据,但该试验仍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难以作为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的金标准,应综合诊断。

辅助诊断的依据还包括①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减2个标准差以下;②3岁以下儿童长高<7cm/年,3岁至青春期前<5cm/年,青春期(男孩12~13岁,女孩10~11岁)<6cm/年;③匀称性矮小、面容幼稚;④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⑤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于正常等。

生长激素缺乏症应尽早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宜从3岁开始,坚持长期、持续、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