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检测题及答案.doc

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检测题及答案.doc

2019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练习题考试范围:第4单元;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马庄镇回民中学历史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5分)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 ) A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辛亥革命兴起 C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国民大革命兴起2.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 )A .君主立宪时代B .民主共和时代C .民主科学时代D .尊孔复古时代3.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三民主义4.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 .鲁迅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陈独秀5.电影《青春之歌》中有一组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场景: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学生振臂高呼口号。

游行学生呼喊的口号中应该有(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6.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罢免曹汝霖等的命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7.《顾维均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2019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A.《每周评论》B.《中外纪闻》C.《新青年》D.《民报》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4.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鲁迅5.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任务不同B.对象不同C.领导阶级不同D.斗争方式不同6.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7.下列口号中,最能够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 1 页共15 页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还我山东”8.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学生主力军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下面的一组漫画与此事件有关的是()A.B.C.D.9.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他应该到()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汉10.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二.填空题(共5小题)11.中国近代史上开启思想解放闸门的运动是。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5)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1.【答题】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 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B.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C.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

2.【综合题文】阅读下列图片:【答题】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答案】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故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答题】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答案】《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从第二卷即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

【答题】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答案】李大钊。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故图三人物是李大钊。

【答题】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精品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精品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典例1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解析】“自强、求富”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变法维新”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维新派的主张,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据此可知A项正确。

【答案】A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时间、1921年7月,先在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1922年7月,上海典例2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C.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解析】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A 、C 、D 三项。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针对强化训练1.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有识之士不断寻求强国御辱之路。

下列主张出自陈独秀的是 (D )A.“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从漫画可见,这场运动是 (A )A.思想解放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C.农民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4课时新时代的曙光真题在线+课时提分练习word版本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4课时新时代的曙光真题在线+课时提分练习word版本

第4课时新时代的曙光|中考真题在线|1.[2015·河北]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

“它”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2013·河北]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3.[2014·河北改编]从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B.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课时提分练习|1.[2018·衢州]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

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

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三大改造2.[原创题]右图杂志的发表( )A.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B.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阀门C.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D.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3.[2018·石家庄一模]“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

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4.[2018·金华]“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年—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试卷(含答案)

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四单元)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 C )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大革命兴起2.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C )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孙中山3.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是中国落后的表现,应予废除而代之以拼音文字,这种现象表明( D )A.新文化运动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D.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有绝对否定的偏向4.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

下面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C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和胡适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5.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

该漫画(如图)反映的事件是( C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6.电影《青春之歌》中有一组反映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场景: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学生振臂高呼口号。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前教材知识 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4讲新时代的曙光精练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前教材知识 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4讲新时代的曙光精练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前教材知识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精练试题第四讲新时代的曙光一、选择题1.(2018安徽中考)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是指( C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2.(2018扬州中考)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C )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3.近代中国许多进步报刊杂志传播了新思想、新知识,加快了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下列进步报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4.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背景下发起的B.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C.《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这场运动的开始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5.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

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6.(2018苏州中考)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访华。

7月2日,他极其兴奋地在寄往美国的家书里写道:“今天的新闻就是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

这条新闻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

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

”杜威的家书表明他见证了( C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6)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章节测试习题(6)

章节测试题1.【答题】陈独秀曾针对《新青年》指出:“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对这则材料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 早期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启蒙民众B. 新文化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产生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D.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意思是新文化运动的宗旨是改造青年思想,提高青年的修养,对政治的批评,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因此材料说明早期新文化运动最初的目的是启蒙民众。

故选A。

2.【综合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在中国布满阴霾的天空中,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材料一: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行泛施。

这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令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先刷干净不可”。

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答题】根据材料一结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认识?【答案】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理论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洗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令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先刷干净不可”可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理论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洗荡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一.选择题1.(2018百色6.)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为此,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A.《民报》 B.《中报》 C.《新青年》 D.《每周评论》2.(2018扬州5、)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D.科学、平等3.(2018临沂10.)“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这里的“他”是()A.陈独秀B. 李大钊C.董必武D.鲁迅4.(2018重庆B卷6.)“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18、20、21日,日本驻华公使向北京政府提出三次抗议,要求镇压学生的反日活动……26日,上海2万多学生罢课。

”上述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应是()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成立C.北伐战争D.西安事变5.(2018重庆7、)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

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意义:体现了“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C.北伐战争D.百团大战6.(2018自贡6.)右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人民军队的创建D.国民大革命发动7.(2018达州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90多年前一批青少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无误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在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C.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8.(2018东营11.)“□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其中□处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9.(2018莱芜7.)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这表明吴佩孚()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10.(2018自贡6.)右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见证了()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11.(2018潍坊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12.(2018安徽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是指()A. 袁世凯独裁B. 北伐战争爆发C. 新文化运动D. 黄埔军校创立13.(2018潍坊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

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14.(2018广安4.)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15.(2018贺州5、)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B.积极倡导文学革命C.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偏向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6.(2018广东11.)如题11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 “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17.(2018山东烟台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8. (2018·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19.(2018·河南)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

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A.建立中国同盟会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C.创办黄埔军校D.实现因共两党合作20.(2018山西7.)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2018龙东5.)“学子斗争惊列寇,反封反帝风云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秋收起义22.(2018北京14.)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23.(2018孝感9. )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A. 中国同盟会会员B. 新文化运动主将C.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D. 中国共产党党员二.材料题24.(2018青岛44.)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

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

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材料二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

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1)材料一中,“董子”是指哪一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请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5.(2018北部湾16.)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加大。

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着《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七七事变后)20岁的张访朋投考了由广西南宁迁到桂林的黄埔第六分校,成为第十六期期的一名学生……,为了锻炼预备军官们的指挥能力,军校里不时进行沙盘作战演习……教官们讲怎么指挥作战,讲得很生动这是张访朋第一次从军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作战。

——摘编自《我的抗战》节目组著《我的抗战Ⅱ》材料三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短短一个月后,百事可乐在香港的业务代表李文就向深圳市政府写了一封信,表达到深圳投资设厂的意愿。

在双方的诚意和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立起深圳市饮乐汽水厂。

根据协议,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饮料厂很快建成投产。

——摘编自徐明天著《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卷)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历史转折点”?(1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1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黄埔军校的创办者是谁?(1分)张访朋投考黄埔第六分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1分)黄埔军校在此时代背景下有何贡献?(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除深圳以外的一个经济特区。

(1分)依据材料三,以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的建设为例,简述深圳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注意史论结合,2分)(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1分)26.(2018镇江26.)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摘编自《五四运动史》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