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从《疯狂原始人》和《大圣归来》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疯狂原始人》和《大圣归来》看中美文化差异作者:徐昊来源:《卷宗》2016年第02期摘要: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不同。
《疯狂原始人》与《大圣归来》是中国与美国动画片电影中的代表之作。
在本文的研究中,本文将通过对《疯狂原始人》和《大圣归来》进行分析以及探索,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中美文化差异。
关键词:《疯狂原始人》;《大圣归来》;文化;差异《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圣归来》是2015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是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改编而来,这部电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实文化的折射与反映。
《疯狂原始人》是2013年度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出品制作,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的一部动画电影长片,影片上映后得到全球观众的好评,取得巨大的票房收益。
动画电影作为美国大众文化艺术的一部分,通过动画的视觉形式反映了现代美国文化精神,是美国现代家庭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影片中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反映了美国现代的文化现象,宣扬美国主流的文化精神。
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通过对《疯狂原始人》以及《大圣归来》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中美文化的差异。
1 家庭价值观差异《大圣归来》从肉身凡胎的唐僧角度出发,展现了一个迷茫中找到自我的孙悟空形象。
《大圣归来》汲取了好莱坞电影的长处,展现了更为普世的人性主题,将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透过孙悟空符号化的意义传达出来。
《大圣归来》中的主要角色江流儿是一个孤儿,被他的师傅收留之后一直在外面漂泊,居无定所。
江流儿与师傅更像是一个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
因此,可以这样说,江流儿与师傅之间所体现的价值观就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价值观。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江流儿虽然调皮,但是对于师傅的话却是言听计从。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子从父这样一种传统的中国家庭价值观。
在《疯狂原始人》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独立的人格,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个人权利,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化心理,传达出r个^主义的气 上成为丁美国化,只不过美式的 前.为影片世界性的成功奠定Jr 息。美国人强{|Ii|个人的思想自山 女权主义和个人主义在西方世 基调。可以说.中国文化基因和神 和行动白由.认为十^是价值的 界、在现代社台具有根强的瞢造 韵是《花术兰》宴施跨文化传播、 主体,祟尚个人努力带来的成功。 性而已。在他们看来.”普遍文明 迈向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要索。 这特有的民族文化心理带给迪斯 的概念有助于西方对其他社会的 -但是迪斯尼公司《花木兰》制 尼乃至好莱坞影片一种惯常的模 文化主宰和那些社会效法西方的 作组认为,过分的民族化、过多的 式:以个人为中心,围绕主人公的 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o从 异域色彩会局限影片全球化的普 人生追求和夙愿展开故事情节, 《木兰诗》到《花木兰》可以看出迪 适性,因此,《花术兰》的中国情调 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历程往往是叙 斯尼化过程是如何使地区性的文 只是为他们全球化的目的服务 事的焦点所在,影片以主人公实 化符号国际化,如何借他人酒杯 的。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现最终目的画上句号,落幕收场。 浇自家块垒的。而且不仅《花木 三、世界性品牌。世界性品牌 《花术兰》是这一模式的完美再 兰》.迪斯尼公司在它制作的五六 的建立意味着世界性的广泛声誉 现。木兰凭毅力和聪明在训练中 十部动画片中,惯于从其他民族 和稳固的拥护者。世界性品牌是 赢得尊敬,靠个人机智制造雪崩 文化中汲取素材,改编来自世界 文化全球化的一个关键。《花木 战胜敌人,于回家途中奋力抢救 各地的优美故事,借脍炙人口的 兰》的世界性成功.正得益于迪斯 皇帝、拯救国家,女英雄在创造一 异国情调,演绎美国人的价值观 尼公司长期精心创建的品牌的影 系列奇迹时逐渐发现自我。这部 念和思维方式。 响力。1928年迪斯尼制作的米老 气势恢宏的电影被看作是一个女 二、民族化。国际化与民族化 鼠动画片《威利号蒸汽船》一举获 子寻找自我的传奇。木兰后来甚 并不完全处于对立状态。适度的 得成功,可以说,迪斯尼世界品牌 至坦率地承认自己所做的一切也 民族化是国际化的一种必然要 自此开始创立。迪斯尼回忆自己 许不是为了父亲,而是为了她自 求,国际化往往离不开民族化的 的成功之路时说,“请记住,一切 己,因为希望有朝一日拿起镜子 特有魅力。正如《白雪公主》洋溢 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花木 时看到的是一十“有用的人”,一 }敢洲气息,而《阿拉T神灯》保持 兰》为租好地发挥迪斯尼世界性 个值得尊敬的人。这黄国文化透 阿拉伯习俗一样,影片《花木兰》 品牌的髟响力.付出了仝方位的 镜中的术兰.在寻找自我的过程 虽然有“去本质化”“击情境化”的 努力:(1)跨文化参考机制的确 中追寻个人的价值,演绎出一幕 一一面,是美式现代化的.但它仍重 立。跨文化参考机制是世界性晶 感人的爱与责任的主魈来。电影 构有巾国化的情境和种韵:《花术 牌形成世宴现晶牌效应的一个内 中的木兰对于白我价值——特制 兰》的基本情节和走向还是j{=}菪 在保障。这种跨文化参考机制在 是一个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大 中国传奇的脉络,展示花木兰代 《花木兰》的创制中主要包括影片 大违背r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 父从军谊一在东方土地上流传不 创制人员构成机制、日I野考察机 统,菇个性的极度张扬也让恭行 寝的经典传说。花木兰的形象仍 制和市场销售本地化。为将古代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的中国人 然是一个具有责任感、刚强勇敢 东方故事推向生世界.《花术兰》 瞳目结舌,因此《花木兰》在故乡 不爱功名富贵的中国女英雄的形 创造人员可谓中西台璧,其Lfl有 出人意料地遭受冷遇,在中国市 象。而且,迪斯尼公司还为花木兰 台湾艺术家负责影片监督和角色 场只取得预期利润的六分之一, 设计了典型中国美女的形象:鹅 设计,华裔作家负责编写故事和 但却丝毫无损于它全球性的成 蛋脸、樱桃小口,苗条身材;将故 对白,同时还有中国音乐家的加 功,迪斯尼赚得盘溢钵满充分证 事放置在一个由长城、柳树、佛洞 盟。制作组人员的特殊构成使迪 明了迪斯尼全球化的成功。 和皇宫等文化符号所构成的背景 斯尼创制跨文化品牌作品成为可 尽管我们在理论上可以对文 中;长笛、古筝、二胡等东方乐器 能。《花木兰》还派制作组的高级 化全球化作多种理解,可以认同 与西乐和鸣;而特地创制的中国 人员到中国实地考察。田野考察 文化全球化不应是文化单质化, 家庭卫士龙和蟋蚌,不仅为影片 加强了他们对原文化的亲身感受 而应是异质化或多样性的共存, 带来喜剧效果,还使它具有了某 和理解,保证影片具备当地风味。 但是,因为美国在世界媒介文化 种东方神秘的色彩。o《花木兰》 市场销售本地化指文化产品的全 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在全球化 中国风味的保留既抓住了古老传 球推销要因地制宜,做广告时起 的进程中实际上扮演着主角,这 说灵动的裙袂,又将充满异域色 用当地的影视明星来做市场推广 使《花木兰》迪斯尼全球化在实质 彩的情调展现在全球观众的面 和配音,粤语版的《花木兰》就专 万方数据
从_功夫熊猫_浅析中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合_季岑

大 众 文 艺大144摘要:《功夫熊猫》中浓郁的东方神韵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美国精神;文化融合2008年夏,梦工厂推出了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此片在全球一经放映就引起轰动,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2010年《功夫熊猫2》再一次席卷全球,创造了票房奇迹。
影片中浓郁的东方神韵,绚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富娱乐的故事情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都为之惊叹。
有人说相对比《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外在的形式而深入到了对思想、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也有人说《功夫熊猫》事实上是一只披着中国外衣的美国熊猫,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功夫熊猫》所展现的是“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是好莱坞又一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的成功作品。
一、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从造型上来讲,影片拿中国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作为主角,讲述的是身形肥胖、行动迟缓、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大熊猫阿宝在阴差阳错之下, 成了一个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 最终成为拯救和平谷的大英雄的故事。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形象。
影片中的配角比如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五大高手是中国武术中五禽戏的卡通形象化。
利用动画片的拟人化优势,五大护法将中国功夫里虎拳、蛇拳、鹤掌、蛇形刁手、螳螂拳等武功招式的动物原型表现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①影片在场景画面上更是将中国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影片中无论是“凤凰城”中的四川民居、店铺、红色灯笼,卖豆腐、卖面条的中文招牌;还是以青城山山门为原型创作的熊猫阿宝练功住的和平谷寺庙的山门;或是反派沈王爷居住的带有中国传统建筑造型风格的宝塔,都无形中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从喜剧电影《波普先生的企鹅》看美国家族文化的表达

桶。 企 鹅 的勇敢 行 为是对 主 人 的侧面 印 证 。 波普 的 英 雄 形 象集 中体 现 在 他 带 领 前妻 和儿 女与 动 物 园
管理 员纳特斗 智斗勇 、 成功 救 出企鹅 一事上。 由此 ,
前妻 对 波普 大加 赞 赏 , 认 为这 是个 “ 极好 的第二次
约会 ” 。 临近 影片尾 声 , 在各界人士都 到场 的绿茵餐
F o r e i n F i l m Re v i e w l 外 国 电 影 评论
从喜剧电影 《 波普先生的企鹅》
看美国家族文化的表达
。 万 红 芳 孙 乃 荣
的安 排更 能 集 中渲 染 家族 、 亲情 这 一 的 遗产。 这} j
主题。 原著 [ } 为了养企鹅 , 波普把 它们带 到 了纽约
,
探 去 表演 , 而 不得 已踏 上前往 北极 放生 企鹅 的 “
影 片中, 波普 在与企 鹅 相 险 之旅 ”. 情 稍显零 散 。
L 、 . 一 . . . .
1
电影 《 渡普 先生 的企鹅 》 海 报
【 作 者简介 人,扣 f 儿 1 : 业 大 外 围讯学 院| J { l 帅
厅 的聚 会上 , 儿子 比 利夸 奖 波 普 是个 “ 了不起 的爸
一
、
平民英雄 主义的宣扬
爸” 。 波普 的英雄行 为在 于他 放弃 功 利之心 , 回归爱
与 亲情 , 带 领 家人 协 同营救 企 鹅 并取得 胜 利 。因此
以海 洋文明 著称 的西方 文 明 , 从积 极 层面 上来
他 赢得 前妻和 儿女 的真 正 的崇拜 与认可, 从而 重构
家庭 的完整 。
讲, 孕育了美 国人崇 尚个人奋斗 、 探 险和不屈 不挠的 进取精神。 历史 上 , 美 国自建 国后进 行 了轰 轰 烈 烈
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

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导言:《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英雄故事,在1998年被迪士尼改编为动画电影。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中国女孩花木兰假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作为一部诠释中国文化的动画片,它成功地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美国电影制作技巧相结合,展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价值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花木兰》中所体现的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
一、人物塑造中的文化认知《花木兰》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美国电影制作的元素。
女主角花木兰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她顽强地追求梦想,为了父亲代替其从军。
她不仅表现出典型的中国女性柔情,还展示了坚毅,与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相符。
然而,在花木兰的塑造上,影片也融入了一些美国化的元素。
比如,花木兰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这与传统中国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这种塑造方式使得《花木兰》在中美文化的传播中更受到西方观众的喜爱,奠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
二、价值观念的展示与对比《花木兰》中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这在影片中得以体现。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既表达了她对家人的责任感,也展示了父女情深的感人场面。
通过这种方式,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中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理解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示了西方价值观念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由追求。
在花木兰与训练队友相处的过程中,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队友们的尊重和认可,展示了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展示方式凸显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认知与尊重。
三、艺术表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花木兰》在艺术表现方面融合了中美文化的元素,体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相互认知的特点。
在影片中,无论是细节的描绘还是场景的刻画,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比如,中国传统的音乐、服饰和建筑都得以充分展现在影片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具有浓厚中国风的世界。
透过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看美国文化

透过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看美国文化摘要: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辛普森一家》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动画片,2008已经进入热播的第十九个年头。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辛普森家族最能代表美国文化的精髓,也最受民众青睐,是美国流行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
它史无前例的成功主要在于通过描述一个平凡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日常荒诞的经历,毫不留情地、辛辣地讽刺了当今的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辛普森一家》;美国社会和文化;辛辣讽刺《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电视有史以来最长的动画情景喜剧。
从1989年开播以来,至今已播出400多集,共获得85项各类大奖,89项大奖提名,其中包括23座艾美奖和一座金球奖提名。
它在美国家喻户晓,并在全球拥有无数影迷,成为美国流行文化风景的重要的一部分。
它被时代周刊提名为“20世纪最好的电视节目”。
故事是以居住在春田镇(Springfield,一个虚构的很普通的美国市名)的辛普森家庭为中心,用非常夸张搞笑的手法讲述他们荒诞的日常经历,去反映和讽刺当代美国社会的生活和文化,里面有着许多对社会热点、政治、文化、一切进行辛酸讽刺的情节。
这是一部不怕展示美国社会丑陋现实的一面的动画片。
一、对现代美国梦的讽刺《辛普森一家》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家庭情景喜剧的模式,是真正对现代美国梦的现实反映,并对其进行了俏皮的挖苦嘲讽。
首先它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普通的美国蓝领家庭。
讽刺开始于辛普森这个姓,它的字面含义是“傻瓜的儿子”。
辛普森一家有5个成员:父亲侯默是一个可爱的愚笨的秃顶男人,是当地核电厂的安检员。
他的妻子是典型的给孩子和丈夫包便当、唱催眠曲、为孩子排忧解难的标准美国母亲形象。
他们的大孩子巴特,是一个10岁的活泼男孩,非常喜欢搞恶作剧。
女儿丽萨是个很有天分的萨克斯吹手。
玛姬是个六个月大的婴儿,总是吸着奶嘴旁观着一切。
这些角色的可信性表现在他们的不完美。
通常的情景喜剧总是创造一些太过完美的角色。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摘要: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
作为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的美国传媒,已经成为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动力和美国实施文化扩张、文化霸权的有力工具。
在全球化语境下,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改写,刻画出一个典型的美式木兰,使她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
通过对迪斯尼电影木兰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发现这一故事改写背后的文化霸权现象。
而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话语;Mulan;文化霸权美国文化霸权就是美国致力于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
作为美国文化产业支柱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工具。
若干年前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木兰辞》,讲述的是中国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影片充满了富于神秘东方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在全球范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影片虽然包涵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保留了大致类似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对木兰进行了改写,在其身上注入了美国文化内核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和其在被改写的影片中的形象,分析出这是一部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衣的美国励志片,宣扬的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美国借助电影向全世界推行其文化霸权,所以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方面学会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觉抵制美国文化霸权的侵蚀,保持和保护好我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特性。
“文化霸权”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统治阶级将有利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施行于社会各阶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非暴力的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理论被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以及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所发展,不仅被用来解释文化的性质和政治意义,也被用于解释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从单纯地演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扩展为不同意识形态和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冲突根源的范畴。
动画片看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动画片看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世界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日渐密切,西方动画片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的动画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为例,中西方的作品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精神文化输出,包含双方不同的民族特点。
细究起来,两者从主题到细节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的背后有其深层的原因。
剖析动物类动画片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其成因将有利于中国的动画人取长补短创作出精品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在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中,无论是主题导向、题材选择,还是受众、角色情节设置,中西方都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解。
年以来的优良文化传统,奉行文以载道的思想,在这样的导向指引下,过往绝大多数动物类动画片都以教导儿童继承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己任,其次才考虑观赏性和商业价值,总体来说整个动画产业的市场化水准很低。
这几年原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虽然也推出了光碟、文具和玩具等衍生产品,但并没有如西方动画片那样形成有规划的开发产业链。
另外,中国的动物类动画片因为倾向传统,较少提倡与时代相联系,出色的作品如早期的《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的主题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很少能有贴近时代体现当代社会特征的佳作问世。
而西方动物类动画片的主题导向截然不同,西方动画片首先考虑娱乐性,要为观众带来快乐和笑声,因为在欧美这样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生产任何一个商品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即保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所以西方的动画片产业市场化操作非常成熟。
在这个基础上往往还要考虑是否契合时代特点、能否给予人文关怀等,比如英国的《帕丁顿熊》就像是一张伦敦的明信片,全片频繁出现伦敦的著名景点,这只来自秘鲁的小熊作为一个西方文明的闯入者努力融入伦敦这座城市,在布朗一家的热心协助下,他从穿着到举止都成了一个鲜活的英国绅士,整个过程似乎述说的是一个外来移民来到新城市之后经历的困惑和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创作人员持续与观众探讨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大城市外来者能否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反映了在世界化背景下生活在异乡的人们的情感诉求,紧扣时代脉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摘要:以影片《人猿泰山》为引子,通过情节的分析,看到美国动画片中投射出来的美国文化。
美国动画片通过精心设置的场景、背景、人物形象等,把美国文化中充满着爱、希望、勇敢、坚强、自信、爱好自然等的精神,并能深刻的印记在人们心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动画片美国文化爱精神自然一、《人猿泰山》的故事梗概: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泰山一家带到了这个南美洲一个原始森林的小岛。
花豹的意外降临夺走了哥查和卡娜天真活泼的孩子,出于母爱的天性,卡娜听到了来自远方孩子的哭声,”somewhere something is calling for you.”她循着哭声,救回了那个豹口脱险的孩子,并决定不顾首领丈夫的阻扰,毅然把他留下并抚养长大。
泰山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因为他与猩猩是“异类”,所以哥查并不接受他,同伴们也并未完全接受他。
直到有一天他成功地打败了花豹,救了哥查,他在猩猩族中才树立起自己的地位。
正在这时,一群人类考察团的入侵,再次打乱了他们的生活。
泰山第一次看到真正自己的同类,结识了珍妮,一个善良美丽的英国姑娘,并很快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但是他们贪婪的同伴克里顿不仅囚禁了珍妮泰山以及波特博士,还妄图捕杀所有的猩猩群族,在与克里顿的较量中,泰山在朋友们的协助下,成功解救了猩猩族群,哥查在弥留之际,感谢泰山为族群所做的一切,并从内里深处承认了泰山,终于唤出了“my son”。
最终,珍妮、波特博士被这些最原始最自然的环境所吸引,欣然加入到丛林悠然自在的生活中。
在这部影片中,爱、成长、生命、自我救赎的感性主题,在色彩鲜艳耀眼的原始森林中,如同金线般斯发出亮丽的光彩。
二、充满着爱与希望这是一部充满爱和希望的动画片。
影片刚开始,通过镜头的巧妙切换,我们看到里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父母看孩子时,那种热切的眼神是如此的相似。
哥查看着小猩猩,爸爸看着儿子,温馨的画面让你不禁会心一笑。
这样细腻的情节,就这样不经意间融入到观众的心里,恍惚之间也感受到那种亲切的爱。
卡娜在丧儿之际发现了泰山,一瞬间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泰山身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唱着you‟ll be in my heart from now on and forever more,融着浓浓母爱的歌声震荡着每个人的心灵。
最让人感动还是泰山在受到哥查的正面排斥后,他痛苦的面对自己的面貌,这是卡娜来到他身边,让他听听他们相同的心跳,“see, we are the same”影片始终以深沉温馨、舒缓温婉的画面来刻画卡娜的形象。
在泰山成长过程中,母猩猩卡娜应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的及时出现,使泰山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的呵护、关爱、教育和帮助,打造了小泰山安全、健康、平实、稳定、乐观的心理后盾,泰山才能逐渐克服心中自卑、不断努力进去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拥有敞开心扉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开朗与友善,才能拥有发现爱、追寻爱、相信爱的信心与决心。
“对卡娜的镜头处理,大都是用较长的镜头以及一些眼神、表情、体态的特写,来刻画其慈爱并坚定、善良并温柔、深厚并隐忍的母性形象。
卡娜的音乐是舒缓而温情四溢的,额密友快节奏的推进和热烈,取而代之的是深厚的人声以及深沉的弦乐,以营造出母性温柔如水的效果。
”【1】无论是同类的之间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猩猩对泰山的爱,都投射出温暖的亲情气氛和感人的爱的光辉,时刻回应着影片的主题“two worlds one family”.联系其他的美国动画片,我们发现爱是美国电影永恒的主题,《人猿泰山》中除了对父爱母爱的宣扬,还歌颂了珍妮和泰山的真爱,观众在浓厚的亲情体验中,悄然经历一段自由浪漫。
诙谐写意的爱情之旅;《狮子王》中,木法沙对辛巴宏大的而深沉的爱“always remember who you are”,辛巴和娜娜的真挚的友情和爱情。
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是个人主义延伸出来的一个产品,是对个人追求幸福权利的肯定。
在美国的动画片里,爱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早期的《白雪公主》是典型的公主王子型的情节,在这个改编自欧洲童话的动画长片中,白雪公主的善良美丽战胜了王后的邪恶,并且赢得了王子的爱情;在《美女与野兽》中,王子被魔咒变成了野兽,平民女孩担当了类似于《睡美人》中拯救者的角色,这样的安排会让我们更有新奇感;而颠覆最彻底的莫过于《史莱克》,片中的公主不仅会功夫,晚上还会变成妖怪,而片中的“王子”彻头彻尾就是—个遭人嫌弃、让人害怕的妖怪,他们的爱情体现了“真爱是爱上这个人本身,而非外表或是身份”这种理念。
动画片由于不受场景、现实条件等的限制,更自由而深刻地表达那些难以言会的、拥有丰富内涵的主题。
这这部影片中,爱作为其中一条主线,贯穿影片的始终,或浓或淡,亦“浓妆淡抹总相宜”,最终都把意寓沁入到影片的每一个场景中,甚至一言一行一表情,把美国文化中爱的主题表达地淋漓尽致,所有的观众,在享受愉悦的同时,真正地能够感同身受,体会情之深爱之切。
三、美国精神“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
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
”【2】泰山从加入猩猩家族的那一天其,就被当作异类来看待。
哥查不承认他,同伴说“you never catch up”.至此,泰山就努力锻炼,无论用什么方式,他练习在树藤上飞荡,他练习爬树,他为了获得同伴承认,甚至掉下悬崖拔大象尾巴上的毛。
他很拼搏他很努力,他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成为家族中一员,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和所有的猩猩一样,在藤条间自由的飞翔,在树上拍打着胸脯发出雄厚的吼声。
这样的信念不断地支持着他,直到有一天,他打败了花豹;直到有一天他把整个族群从屠杀者的手中救了出来;直到有一天,他成了整个族群的英雄。
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美国人的引以为傲的精神,为了达到目的拼搏、奋斗、不服输的精神。
影片通过泰山成长历程的故事,将“美国文化所强调的个人价值、民主自由与信仰渗透给民众之外,还兼有…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使命感”。
泰山是一个通过个人努力与奋斗,坚守个人信念最后达到成功的完美例子。
他的成功反映了美国主流价值观念,宣扬了美国人自尊、自信、自傲的精神。
四、回归自然21世纪,喧嚣的社会,浮躁的人心。
“现代理性与现代文明不断显露出诸多弊端,人情的虚伪冷漠和环境的污染让人们逐渐丧失了生命的诗意光辉和本真形态。
于是,现代人在失去精神寄托之后,不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发出了重返人类美好家园的强烈呼吁。
”【3】那个原始森林的小岛上,虽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生活却并不匮乏。
在这里,泰山可以在藤条和树枝见恣意飞荡,可以在瀑布和草地前随意嬉戏,可以在天地间自由高歌,可以与各种动物自由平等地想出——何其无拘无束,何其自由自在!人类社会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追逐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也越发迫切的。
影片描绘了梦幻般壮美的非洲森林,大量的淡绿色和深绿色、淡蓝色和深蓝色的渐变作为背景。
白天,阳光透过浓密、巨大、深绿色的树叶投射下一缕缕白色和淡黄色的光线,洁白的花朵,彩色的蝴蝶,猩猩们的嬉戏,觅食,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夜晚,巨大、神秘的高山,白色的飞瀑,深蓝色的苍穹,大地一片宁静、安详。
如此美妙的环境,怎么不令人心领神往。
动画片通过非洲原始森林的精美刻画,通过人与猩猩的交往和相处,反映出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对回归自然的神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最终表达影片的主题“two worlds one family”这部影片能够如此成功,能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许除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情感之外,还有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影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何尝不是人们心灵神往的,何尝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寄托。
“总之,原始主义精神的本质并不是倡导人类返归原始,而是为了寻求人类理想的家园,拯救现代人孤独无助的灵魂,以求得人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使人生更加完美。
”【4】五、激情音乐每一部优秀的美国电影或者动画片,都少不了一两首经典的音乐。
《The lion king》中,《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circle of life》,从影片上映的那一天起,每一次的播放都十分激动人心。
《The lion king》的成功并非偶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情节、流畅的画面、深刻的主题,这一切都在狂热地席卷着全球票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迪斯尼公司专门请来了世界顶级音乐制作人艾尔顿·约翰和著名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为《狮子王》量身配乐,将广阔的非洲音域同迪斯尼动画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终于创造出这不朽的动画奇迹。
《狮子王》上映的时候,几乎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其轰动程度令其他电影公司望洋兴叹,它给动画世界带来的效应为以后的美国动画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人猿泰山》中《two worlds》《you’ll be in my heart》.深沉的、温婉的、激荡的、疯狂的,通过影片和故事,属于美国风格的音乐声音,能够进入人们的内心,绕梁三日,常常一部电影看完后,不经意间会哼出主题曲。
娱乐对于人们有教化作用,特别是像动画片这样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媒介。
美国动画片正是应用寓教于乐的特点,把美国文化中最值得赞颂主流文化意识融入到动画片中,形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的榜样,从而树立起他们内心坚强的信念和勇敢,也在孩子的心中,从小就培植了自由、友爱、勇敢、坚强、乐于工作地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对与呆板的说教和文字,动画片能融入更加丰富和深层的内涵,能以更加生动和激情的方式,根植人心。
最终每一部成功动画片带来的不仅仅是票房上的惊人的数字和世界的影响力,在每个美国人心中也形成了永不磨灭的、意味深长的、以及无法用金钱和数字来衡量的影响力,以此作为美国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动力和根基,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1】《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杨晓林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6【2】《动画电影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以《山水情》与《狮子王》为例》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芳芳【3】《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杨晓林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10【4】《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杨晓林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