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史
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从远古到西周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当人们学会用火、学会制造石器时,人们就在劳动实践中播下了物理学的种子。
据古籍记载,这时期的人们“刳木为舟、剡〔yan演〕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船、杵臼和弓箭的制造,可知力学中有关浮力、杠杆、弹性的知识开始萌芽。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也表明人们开始懂得热学中摩擦生热的道理。
夏、商、西周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用以计量时间的壶漏的发明,贸易交换中必备的权衡器,杠杆和桔槔在生产中的应用,烧陶和冶铜中控制火候的技术,铜镜和阳燧(凹面铜镜)的铸造,各种乐器的创制,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也为其后总结物理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学家一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变革时代。
这个时期也完成了我国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随着冶铁和铁制工具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发达、都邑建筑的兴盛,以及列国兼并战争的刺激,以《墨经》和《考工记》两书为标志,中国古代物理学开始了它的形成时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是这个时期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家。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和他的弟子组成的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
其代表作《墨经》一书,记载了有关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在光学方面,它以八条文字连续有序地记述了光、影、镜面成像的光学问题。
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而且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上也是一篇很难得的和较全面的光学杰作,比欧几里得光学还早百余年。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
它论述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手工技术规范的总汇集。
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在记述各种手工技术的同时,还分别阐明了它们的科学道理。
其中包括许多力学、声学和热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堪称为集我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的大成。
中国物理学史pdf

中国物理学史pdf
中国物理学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学发展。
古代中国的学者在物理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一些对世界科学有着深远影响。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等方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一些对物理学有所贡献的学派,例如墨子学派就提出了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观点。
而在汉朝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一种测量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震仪。
在唐宋时期,物理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陆羽发明了茶具中的茶壶喉咙,并通过利用水蒸气压的原理实现了自动倾倒茶水。
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蒸气机械装置之一。
此外,在宋代,沈括提出了冲击波理论,他对火药的研究也推动了火药的发展。
到了近代,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受到了西方科学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国的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关于弱相互作用的理论,从而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标志着中国在现代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进展。
总的来说,中国物理学史上有着许多杰出的学者和重要的发明,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在某些时期受到了外部因素的限制,但中国的物理学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物理学史

明清时期西方物理学知识向中国的传播⏹明朝:1368年-1644年⏹朱元璋(洪武31年)1368年⏹朱翊钧(万历48年)1573年,利玛窦1582年来华⏹朱思宗(崇祯17年)1628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清朝:1616年-1911年⏹爱新觉罗·努而哈赤(天命11)1616年开国⏹皇太极(天聪10)1627年⏹福临(顺治18)1644年⏹玄烨(康熙61)1662年⏹1717年重新实行海禁⏹雍正年间拆除各省教堂⏹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八国联军、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西学传入中国--明末-清初(16世纪末-18世纪20年代,140多年)⏹清代中期-闭关锁国⏹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多次派使来华。
⏹1753年,葡萄牙特使巴哲格抵华;⏹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而尼抵华,要求通商和互派使节。
他们带来了大批礼物,其中有天球仪、地球仪、抽气机、力学器械、光学仪器、各种枪炮、军舰模型等。
清王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1816年,英国特使阿美士德抵华,再次要求通商。
⏹清朝回答:“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孝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
⏹第二次西学传入中国--晚清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70多年)⏹这一时期传入物理学知识的特点:⏹内容零散⏹水平不高⏹多为应用或实用知识⏹物理学内容被包裹在其他知识中传入(引进机械学方面的知识时,涉及到力学知识;引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时,涉及到光学和热学知识。
)晚清时期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中国进行科学和教育活动的西方人士,以新教传教士为主。
新教传教士来华后,在其传教活动中,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科技常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著作是:(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著作是:(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1)周(2)战国(3)秦(4)汉答(2)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
(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物理学史--补充--中国古代物理成就总汇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 ▲结果: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
思想解放和较多的自由研讨的学术空气,是科技发展的重要
条件。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世代相继,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
一步步走向高峰。 古罗马帝国中断无继。
4、“士”的历史作用
春秋:私学骤兴,大量的“士”——古代的知识分子。
懂“六艺”,依附于不同的社会集团。 诸侯国的政策:“礼贤下士”,养士之风盛行。 “三顾茅庐”“毛遂自荐” 士不但在政治、军事等问题上出谋划策,有的同时从事文化 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1)思想上的解放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出现了各家 对许多科学技术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论述,有的互相补充,有 的彼此辩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士”外出游说,使者往来频繁,促进了科技文化交 流。 同时期的西方,泰勒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 基米德等结成不同的学派,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成为西 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
2、《考工记》春秋时期
是从手工业制作中阐述一些科学技术。 现存《考工记》是《周礼》中的一篇——“冬官篇”。 该书可能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记录各个工种的经验和制 作工艺,后经统编后成书的。书中所论及工种30种。 物理学方面,主要包括力学和声学。
八年级物理,物理学史

经典物理学时期
—英帝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开尔文
开尔文(Lord Kelvin 1824~1907),19世纪英国卓越的物 理学家。原名W.汤姆孙(William Thomson),1824年6月26日 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1907年12月17日在苏格兰的内瑟霍 尔逝世。由于装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有功,英国政府于1866年封 他为爵士,后又于1892年封他为男爵,称为开尔文男爵,以后 他就改名为开尔文。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将开尔文定为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现在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 本单位之一。他是19世纪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伟 大的数学物理学家兼电学家。他被看作英帝国的第一位物理学家,同时受到世界 其他国家的赞赏。他的一生获得了一切可能给予的荣誉。而他也无愧于这一切, 这是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实际努力而获得的。这些努力使他不仅有了名望和 财富,而且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开尔文的科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他对物理学的主 要贡献在电磁学和热力学方面。那时电磁学刚刚开始发展。逐步应用于工业而出 现了电机工程,开尔文在工程应用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热力学的情况却是先有 工业,而后才有理论。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在工业方面已经有了蒸汽机的广泛 应用,然而到19世纪中叶以后,热力学才发展起来。开尔文是热力学的主要奠基 者之一。
经典物理学时期
—无线电通讯始祖 赫兹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1857年2月22日 - 1894年1月1 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无线电波的存在。并对 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 字命名。他在1886 年至1888 年间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斯 韦尔的理論。他证明了无线电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并发现 电磁场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达,通常称为波动方程。此外 ,他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不但证明电磁波的存在,发现它与 光有相同的速度,同时有反射、折射等现象,而且对电磁波的 波长、频率做了定量的测定。他也同时发展出电磁波发射、接 收的方法,可以称得上是无线通讯的始祖。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学者们对物质、能量、力学等现象进行了观察、实验和研究。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物理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周易》、《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就包含了一些关于物理学的记录。
比如《尚书》中有关于测量、天文、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比如张仲景、华佗等,他们不仅擅长医学,也对物理学有一定的研究。
他们对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在唐宋时期,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的学者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光学、声学、热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光、声、热等方面的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
其中最著名的是郭守敬的“水银铜爵”,通过这个实验,他测量了天文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天体运动的理论。
明清时期,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学者们对力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明代的杨恩斋提出了机械工作原理和力的守恒定律;清代的沈中阳研究了电磁现象,并发现了电场和磁场的关系;饶士腾在清代末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实验物理学教学体系。
20世纪初,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青年学者前往国外留学,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
他们携带所学,回到中国,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在1928年,钱学森等学者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起点。
此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轨,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进研究。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物理学的研究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章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当时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物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研究来探索自然规律,并建立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的一些主要方面的介绍。
古代中国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力学、光学、声学等。
力学方面,中国古代学者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提出了“天地运行法则”和“渊虞洗沐”的理论。
这些理论认为,天体运动规律和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规律是相似的,并且宇宙万物都受到一种普遍的力量影响。
光学方面,中国古代学者研究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提出了光的波动性和反射定律等理论。
他们还发现了透镜的放大作用和光的折射现象。
声学方面,中国古代学者研究了声音的传播和音乐的原理,提出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共鸣的规律。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得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支持。
古代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的研究成果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运动规律和宇宙结构,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和天体力学的计算,建立了一些天文学概念和理论。
古代中国数学主要研究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如算术、代数和几何等。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数学在物质运动规律和力学方程的推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还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为物理学家研究自然规律提供了精神支持。
道家的哲学思想提倡顺应自然法则和追求物质的最本真的状态,这为物理学家研究物质本质和物质变化提供了思路。
佛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万物相互依存和无常的性质,这为物理学家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提供了启示。
总结而言,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在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支持下进行的。
中国古代学者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探索了物质运动、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等现象的规律,并建立了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理学史
学院:机电学院班级:材成102 学号:5901210080 姓名:雷强强
摘要:通过中国物理学史的发展和成就,论述了学习中国物理学史后的感想。
关键词:物理学史、发展、成就
引言: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史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
作为一个选修课我感觉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与方式更重要一些。
不过我在物理学史课的学习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下面我就先谈谈中国物理学史的坎坷发展与成就和我学习之后的一些心得。
中国物理学史坎坷发展:
中国物理学史是一段沧桑的岁月史。
21世纪的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历史进行解读,尤其对我国的物理学史进行了解,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四大发明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世人共睹的,但为何又会受百年的奇耻大辱。
这一切有着我国的独特文化,他似乎早就给我国物理史带来一种复杂的影响,我们的古人对物理的研究总的说来就是趋于记录现象,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研究。
我们国家对于物理现象的记载可以说是最早国家之一。
我国的物理学发展充满着沧桑,在先秦时期我有过百家争鸣,各家在发挥自己长处,尤其是墨子学说,它的精髓就在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就类似于西方的科学思维。
但它并没被重视,始皇进行了统一,
中华文化走向一致,尤其汉朝以来的独尊儒术,使得中华民族走向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路。
整整千年历史长河,我们有李白、苏轼、曹雪芹,但我们没有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
这似乎又在阐释着为什么在近代我国会受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殊礼!
在这历史长河中,进入仕途,是所有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其它一切很可能为邪说。
甚至为人鄙视。
长时间的大一统且高度中央集权,可谓一人之言,万万人必从之。
而对于物理的研究,在短时间并不会给君王带来大量的财富,而更多的人学儒,为皇家所用,帮其管理这所谓的王土。
为了培养更多奴才,统治者必将遏制其它学说。
而对物理的研究,我们可以说连门都没进。
只能作为一个看客草草记录路边的风景。
中国物理学之零零碎碎成就
(1)力学方面
《墨经》中的软科学知识已不全是实际生产知识的总结和记述,而是对力学现象进行了粗浅的概括,并进行了一些推理论证。
诸如,关于时空观念、运动学知识、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论述,以及斜面、滑轮及其应用,等等
(2)光学方面
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以《墨经》经下中的八条(16至高无23)最为系统。
其内容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本影和半影,由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确定影子的大小,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反射性和平面
镜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等。
它已触及了几何光学很大一部分,从时间上看要比古希腊欧几里德注《反射光学》早一百多年。
(3)声学
1.声音的产生
王充:"气括口喉".并且还把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类比。
宋应星:明代江西奉新县人,一生著作很多,代表作为《论气》和《天工开物》.在《论气》中:"气本浑沦之物,分寸之间,亦具生声之理,然而不能自为生.是故听其静满,群籁息焉.及夫冲之有声焉,飞矢是也;界之有声焉,跃鞭是也;振之有声焉,弹弦是也;辟之有声焉,裂缯是也;合之有声焉,鼓掌是也;持物击物,气随所持之物而逼及于所击之物有声焉,挥椎是也."即声音"步能自为生",必须冲之,界之,振之,辟之,合之,击之.从而使空气震动,才能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宋应星《论气》:"物之冲气也,如其激水然.气与水,同一易动之物.以石投水,水面迎石之位,一拳而止,而其文浪以次而开,至纵横寻丈而犹未歇.其荡气也亦犹是焉,特微渺而不得耳闻。
"
3.共振
《庄子徐无鬼》:"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
《梦溪笔谈》:"琴瑟弦皆有应声,宫弦则应少宫,商弦则应少商,其余皆隔四相应.今曲中有声音,须依此用之.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则不动.声律高下苟同,虽
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谓之正声。
"(共振实验)
学中国物理学史之感想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对物理有更科学的研究,但与西方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应当有一颗具有科学的思想。
和不求功利的高善品质。
有毅力,勤奋的精神境界。
而中国物理学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设也是有很大的益处。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
1、学习物理学史,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
2、学习物理学史,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3、学习物理学史,有效的收获科学思维的训练
4、学习物理学史,培养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学史学习物理学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价值观
系统的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从较复杂的知识之中理出一根线,让学生能体会物理学的美,对物理有兴趣。
同时学会从零散、无序的艺术哲学之中整理出令人神怡的秩序和规律。
讲解物理学史,不能认为历史就是过去,而也包括它的未来,所以不仅要将过去告知学生,适当的介绍前沿科学的发展动态也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Chinese history of physics
Colleg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class: material into 102 student id: 5901210080 name: lei qiang qiang
Abstract: through the China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history of phys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hysics after learning of feeling.
Keywords: physics histor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