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高分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牵张感受器位于肺泡壁和支气管 平滑肌中,可感受肺部的扩张和缩 小。
呼吸肌感受器位于呼吸肌中,可感 受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稳定性 和适应性。
02
给实验组家兔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呼吸兴奋剂和呼 吸抑制剂。
03
观察并记录注射药物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改变。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在药物作用高峰期,再次测定家兔的血气指标,以评估药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数据分析与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在呼吸运动参数和 血气指标上的差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呼吸运动。例如,当机体处 于缺氧状态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拮抗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平衡。例如,当 机体处于过度通气状态时,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可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活动,而中枢化 学感受器则继续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减慢变浅。这种拮抗作用有助于防止过度通气对机
证了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04
本实验为深入研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价 值的参考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呼吸生理学的奥
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0标1题
进••一文文步研字字究内内不容容同物种 之•间文呼吸字运内动容调节机 制•的文异同字,内以容更全面
地了解呼吸生理学的 普遍规律。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家兔呼吸的调节的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3. 探讨家兔呼吸调节的生理机制;4. 分析影响家兔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过程,由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控制。
家兔呼吸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呼吸中枢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
其中,延髓是呼吸调节的基本中枢,控制呼吸节律和呼吸幅度。
2. 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呼吸运动。
3. 肺牵张反射调节:肺牵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活动,肺缩小时抑制呼气活动的反射。
该反射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调节呼吸运动。
4. 其他调节因素:如温度、情绪、运动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CO2、乳酸、呼吸传感器、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气管插管、止血钳、注射器、棉线、纱布等。
2. 实验仪器: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剪、镊子、剪刀、针筒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2. 家兔呼吸运动观察:将麻醉后的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用气管插管插入气管,连接呼吸传感器和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3. 呼吸调节因素观察:(1)二氧化碳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CO2,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
(2)乳酸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乳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
(3)肺牵张反射观察: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家兔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节律规律,吸氧量约为每分钟200毫升左右。
2. 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CO2后,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明显增加,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运动。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分析各种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深入理解呼吸运动的生理机制以及神经、体液等因素在呼吸调节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呼吸运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体液调节则包括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等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1 只,体重 20 25kg。
2、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50cm 长的橡皮管、20ml 和 5ml 注射器、CO₂气囊、N₂气囊、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装有空气的广口瓶、生理盐水、3%乳酸溶液等。
(二)实验方法1、家兔称重后,用 20%乌拉坦溶液(5ml/kg)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手术部位的被毛。
2、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记录呼吸运动曲线。
3、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观察并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四、实验步骤(一)增加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装有 CO₂的气囊通过橡皮管与气管插管的侧管相连,使家兔吸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缺氧将装有 N₂的气囊通过橡皮管与气管插管的侧管相连,使家兔吸入氮气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三)增大无效腔将一段 50cm 长的橡皮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上,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静脉注射乳酸溶液用 5ml 注射器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入 3%乳酸溶液 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切断迷走神经分别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然后再分别刺激切断后的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一)增加吸入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当家兔吸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后,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实验七++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四、实验内容
(一)手述过程(看示范和录像) 1)麻醉 2)固定与剪毛 3)气管插管术 4)颈部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连接实验装置
(三)实验观察
1 增加无效腔 2 肺牵张反射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切断迷走神经 5 注射乳酸
五、注事项
1. 随时注意动物麻醉的深度,如实验时间过 长,动物经常挣扎,可补注少量麻醉剂。
实验七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哺乳类的麻醉和解 剖方法。 2. 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3.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以及影 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 原理
呼吸运动能够持续地节律地进行, 是由于体内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发存在。
三、试剂与器材
兔、微机、 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兔体手术台、 圆头手术镊、手术剪、手术刀、止血钳、呼吸 波换能器、弯剪、气管插管、橡皮管(长1m以 上, 短10-20cm)、玻璃勾针、20mL注射器、 50mL注射器、针头、20%氨基甲酸乙酯、棉花、 棉线、刺激输出线、保护电极。
2. 刺激神经之前,应先检查是否有刺激电流输 出。
3. 神经需刺激时才拉出,不要一直由保护电极 勾住,防止神经干燥。
六、结果和目标
1.观察和记录正常呼吸的曲线, 了解其特性 和规律;
2.观察和记录各种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呼吸 曲线的变化。
七、思考题 1.分析增加呼吸无效腔,呼吸运动改变
的原因。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肺牵张反射对维持
正常呼吸节律的意义。 3.双侧切断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
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 分析注射乳酸后呼吸运动变化的原因。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2. 探讨影响兔子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无效腔、二氧化碳浓度、缺氧等。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兔子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CO2气囊、哺乳类动物手术器具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麻醉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成年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
2. 麻醉与固定:按照2ml/kg取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3. 颈部手术: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连接仪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进入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呼吸运动”实验项目,记录家兔正常呼吸曲线。
6.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7.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用CO2气囊,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8. 轻度缺氧实验:使用低氧气体,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9. 剪短迷走神经: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生理科学——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牵张感受器—迷走N—延髓吸气切断机制 —停在呼气状态
吸气 呼气
12
2)呼气末抽气:20~30ml(维持一段时间) • 肺缩小反射
吸气
抽气→引起吸气
呼气末抽气
3)结扎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切断迷走神经:呼吸深慢 4)结扎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5)重复第1)、2)步骤
13
注意事项
1.麻醉要适量 2.分离剑突时不要损伤膈肌小条, 不要造成气胸 3.给CO2和N2时要注意控制气流,缓慢打开
4.给乳酸时避免外漏引起刺激反应
5.充气和抽气时要掌握好时间点 6.剪断迷走神经时要注意剪断部位 7.判断好家兔的呼气、吸气相
8.不要用力牵拉连接换能头的缝线
14
9
张力换能器
记录仪 3通道 (DC)
滑轮 剑突
10
实验步骤
预测呼吸变化
1.吸入高浓度CO2 2.吸入N2(缺氧) 3.增大呼吸无效腔: 接长乳胶管 4.耳缘静脉注射2%乳酸:3ml
呼吸加深加快
之前要记录一段夹闭一侧管的呼吸曲线
5.观察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 中的作用
1) 吸气末充气:20~30ml(维持一段时间) • 肺扩张反射 充气→抑制吸气
•呼吸运动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造成的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节律性呼吸运动
吸气
膈肌
4
相关原理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延髓:呼吸基本中枢 膈神经、肋间神经 呼吸肌兴奋
节律性呼吸运动
5
呼 吸 节 律 形 成 假 说
脑 +
中枢吸气活 动发生器 吸气神经元 延
桥
臂旁内侧核,KF核
+
髓
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
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
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
当呼入气体中CO
2浓度升高,血液中CO
2
浓度随之升高,CO
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
2
浓度也升高。
CO
2
与水反应生成
H
2 CO
3
,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
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
此外,当CO
2
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
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
这是因为吸入纯N
2
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
2,肺泡气O
2
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而
CO
2浓度却基本不变(CO
2
扩散速度较快)。
随着动脉血中O
2
浓度下降,通过刺激
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
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
结果促使O
2分压下降,CO
2
分压上升,使其
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
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
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N2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吸气末抽出20mL空气
呼气末注入20mL空气
图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由图可知,向肺部吹气相当于使肺部发生扩张,这种扩张刺激了气管平滑肌的牵张感受器,冲动由迷走神经传入延髓,抑制吸气神经元,切断吸气,引起被动呼气。
所以如果这次实验注入气体过久,气量过大,可能会使得呼吸停止在呼气的位置。
实验结果也显示了由于增大肺部的体积引起的膈肌收缩力的减弱和呼吸频率的减小。
而从肺部吸气造成了肺部的萎缩,信号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呼吸中枢的程度减弱,对于吸气神经元的抑制程度减小,就会引起吸气神经元发生兴奋,增加呼吸的强度。
实验图中显示了从开始抽气到这种变化恢复的过程。
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强度的增大。
7.剪断两侧迷走神经的家兔呼吸曲线
剪断另外一侧迷走神经
剪断一侧迷走神经
图7.剪断两侧迷走神经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剪断两侧侧迷走神经时,呼吸强度和呼吸频率频率未出现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迷走神经为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参与呼气和吸气之间相互转化并维持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剪断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使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减弱,出现吸气过深,呼吸频率变慢。
途中由于出现张力曲线的基线下移使得显示出的收缩曲线幅度没有多少变化。
8.刺激迷走神经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8.2V刺激迷走神经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9.1V刺激迷走神经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1V强度刺激侧迷走神经时,呼吸幅度明显下降,频率略有提高,这是因为刺激迷走神经后,冲动传入延髓抑制了吸气神经元的活动,使得吸气程度部分被抑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被动的呼气,综合起来使得呼吸的速率提高,呼吸的强度减弱。
由于迷走神经的传入神经也是复合神经干,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变化的程度和刺激强度有关。
所以在2V刺激迷走神经的图像中并未观察到规律性的变化。
9.剪断迷走神经后家兔的肺牵张反射曲线
图10.剪断迷走神经后家兔的肺牵张反射曲线
由图可知,剪断迷走神经后,向兔子肺部注射气体或抽取气体均无明显反应,这是因为由于迷走神经已经剪断,信号传不到中枢,也就成了无效信号,所以图中显示刺激前后没有变化。
(注:由于剪断了双侧迷走神经,机体失去了对呼吸的正常调节机制,所以呼吸速率和强度都无法回到正常水平。
)
中国地理简答题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根本是植被的恢复)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
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华北地区: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
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
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或春旱没有华北严重?)
1、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有大面积且较深厚的积雪融水的水源补充。
2、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3、我国东北地区河流较多,水量较为充足。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建设后,地下水位抬高)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