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太子河导游词3篇

合集下载

本溪大石湖导游词范文(2篇)

本溪大石湖导游词范文(2篇)

本溪大石湖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___,大家可以叫我小____。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从本溪市区出发,过小市到兰河峪,辗转九十多公里,便是五龙飞腾绕山流的大石湖。

大石湖距本溪满族自治县城区____公里,是太子河的发源地。

大石湖在鹰嘴山下,未见石湖先闻声,距五里之遥耳闻隆隆之音,象钱塘江一般,这就是大石湖传来的瀑布声。

鹰嘴山山势陡峭,林树茂密。

人迹罕至,鸟兽繁多,禽类有黄莺、百灵、杜鹃和珍贵的鸳鸯等;野兽有野猪、黑熊、獐、猞猁等。

这里不仅是奇花异草的植物园,也是野生鸟兽的乐园。

停车山外,行约半里,涛声隆隆,震耳欲聋,对面说话就听不见了。

踏着湍急的流水,踏过一段乱石滩,才看到一股宽大的水流沿着面壁斜着飞泻下来。

不知是水带风还是风带水,水雾迷漫,纷纷扬扬,被阳光一照,飘出段彩虹,看得出人们心神欲醉。

登岸溯源来到山腰,遥望远方流着一条溪水,它就是大石湖水源,是从香水岭的小凹里淌下来的。

流到山下转弯处,突然被河床截断,一下子跌落四五米深,就成了第一条瀑布。

下面被一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水潭里。

接着落入第三个潭里,就这样依次跌落,构成了五条飞龙连接五个深潭,汹涌澎湃,声震山谷,蔚为壮观。

入冬则变成五条晶莹剔透的冰龙,穿成五朵银盘,由上而下,僵凝在山腰间,静候着春暖花开之期,那时又复生而成活龙了。

这五条龙形成的深潭以第二条为最深。

据说用几筐绳子结在一起也没有探到潭底。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____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本溪大石湖导游词范文(2)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迷人的本溪大石湖!我将为大家介绍这里的风光、历史和文化。

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大石湖的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石湖的基本情况。

大石湖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

湖泊面积达到了25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135公里。

辽宁导游词本溪概况导游词3篇_0376文档

辽宁导游词本溪概况导游词3篇_0376文档

2020辽宁导游词本溪概况导游词3篇_0376文档EDUCATION WORD辽宁导游词本溪概况导游词3篇_0376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为重工业基地、山水工业之都,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这里矿藏丰富,同时也有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拨云探洞口,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中国国家地理》在“选美中国”中这样赞美本溪水洞。

铁刹山、关门山、五女山等风景区秋季枫叶火红,给本溪涂抹着眩目的色彩。

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诉说着高句丽的历史;努尔哈赤享受过的温泉寺,如今已是疗养观光的胜地。

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旧名“本溪湖”,这里矿藏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

主要旅游景点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东北道教名山——九顶铁刹山等。

山野菜、人参、鹿茸、冻梨等是当地著名的风味特产。

区号:0414,邮编:117000,地处辽宁省中部偏东,北距沈阳84公里,南到丹东193公里。

区划:辖平山、溪湖、明山、南芬4个区和本溪、桓仁2个满族自治县。

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

面积9348平方千米。

1990年人口152.30万(市区91.90万)。

有汉、满、回、蒙古、朝鲜等民族。

辖平山等4区及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2县。

因市处本溪湖而名。

清光绪二年(1876)始建怀仁县。

三十二年置本溪县。

1939年设本溪湖市,1948年设本溪市。

地势中部和东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850毫米,年均温7℃,1月均温-13.6℃,7月均温23.6℃。

沈丹、溪丹、溪辽、溪田铁路纵贯境内,沈丹、丹霍、溪辽、本桓等干线公路与市内支线公路连结,可通邻市县。

5篇介绍辽宁本溪水洞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辽宁本溪水洞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辽宁本溪水洞的导游词范文本溪水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旅游洞穴协会亚洲会员单位,是至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充水溶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辽宁本溪水洞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辽宁本溪水洞的导游词范文(一)欢迎各位来到本溪水洞!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数百万年前第三世纪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冲水岩洞。

这里风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异、水幽而著称。

水洞由三洞组成。

主洞是一条长达5800米的地下冲水溶洞,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冲水溶洞,现已开发2800米,被誉为‘天下奇观’。

辅洞为旱洞,现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览馆,再现了亿万年古生物的进化过程。

此外,还有一个泄水洞。

如今,水洞连同周围的温泉、庙后山、关山门、汤沟和铁刹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着奇异的水洞风光吧!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着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游览本溪时亲手题写的。

这里是古文化遗址。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说明辽东先民早在1万年前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厅也叫迎客厅,可容纳千人以上。

迎客大厅与三洞相连。

右侧的事旱洞,左侧的是泄水洞。

正前方的是水洞。

这里是旱洞,呈椭圆形。

这里建成了古生物宫,展示了古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

请随我乘船游览水洞。

水洞又称“九曲银河”,面积3.6万平方米。

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可达7米。

可以说,游览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

水洞按其景观形体可分为“二门、三峡、七宫、九曲”,共有100余处景观。

洞中景物全部为自然形成。

大家请看,那是“宝莲灯”,前面是“芙蓉峡”。

莲花又称芙蓉,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与梅、兰、菊、牡丹、芍药一起并称历史上6大名花。

本溪太子河导游词

本溪太子河导游词

本溪太子河导游词(精选3篇)本溪太子河导游词篇1太子河是辽宁省较大河流之一,流贯本溪境内。

太子河古称衍水,汉称大梁河,辽称东梁河,金时称无鲁呼必喇沙,满语意为芦苇河。

明称太子河,清称太资河,即今之太子河。

本溪地处太子河上流段,自古以来就享受着太子河赐予本溪人民的丰腴与恩泽。

1978年省、市、县考古队在距太子河1里左右的本溪县山城子乡太子河支流汤河右岸的庙后山南坡,发现了我国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东北的一处。

庙后山遗址属于奥陶纪石灰岩地层洞穴堆积。

其厚度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层,出土了人类文化遗物14件和古动物化石74种,还有两枚人牙和一段幼儿股骨化石。

经考古证明,庙后山人起源于40万年前,是东北地区现已发现的最早人类。

1983年,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位于本溪县谢家崴子村太子河左岸的本溪水洞遗址。

在遗址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打制石器,较多的骨器,且有陶网坠等,并有狍子、鹿等兽骨。

在青铜时代,太子河流域的古文明更趋发展。

从1983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太子河上游的本溪县南甸镇马城子村陆续发掘出山城子B、C,马城子A、B、C等7座洞穴,145座洞穴墓葬,出土文物1523件。

这些墓葬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

经研究,该文化是我国夏商时期北方的一支早期青铜文化,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隔辽河并行发展。

之后,在本溪市明山区的梁家村,又发现墓葬一处。

墓为石板堆砌,墓内出土了青铜短剑和双纽铜镜,并有枕状器。

推断当为春秋晚期的墓葬。

太子河流域的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太子河流域称得上是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世世代代滋养和哺育着辽东人民。

太子河的水源有南北两支。

南支的源头在本溪县东营坊乡羊湖沟草帽顶子山麓,北支的源头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鸿雁沟。

两支流到本溪县马家崴子汇合成一股,蜿蜒西下,经由本溪县、本溪市区,到灯塔市鸡冠山乡瓦子峪村进入辽阳市境。

由鸡冠山南行至孤家子,逶迤西下,经安平、西大窑、沙浒、小屯、望水台、沙岭、黄泥洼、柳壕、穆家、唐马寨等18个乡镇,至唐马寨出境,经海城三岔河入辽河,由营口入渤海。

本溪太子河步行道 本溪太子河风光带汇报

本溪太子河步行道 本溪太子河风光带汇报

本溪太子河步行道本溪太子河风光带汇报一、引言本溪太子河是辽宁省本溪市的一条著名河流,以其清澈的水质和优美的风景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子河的资源,本溪市政府在河边修建了一条长约10公里的步行道,被称为“本溪太子河步行道”。

本文旨在对本溪太子河步行道及其风光带进行介绍和汇报。

二、步行道概述2.1 步行道背景本溪太子河步行道位于本溪市城区东侧,起点位于太子河与蛟河的交汇处,终点位于太子河与黄石河的交汇处。

步行道于20XX年开工,20XX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2 步行道设计本溪太子河步行道的设计以自然风光为主题,融入了太子河流域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

步行道铺设了宽敞平整的人行道,并且沿途还设置了休息亭、健身器材和景观廊桥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息和观赏河景。

自然风光本溪太子河步行道的亮点之一就是其美丽的自然风光。

步行道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草地,太子河的清澈流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步行道沿途还有一些花坛和湖泊,为整个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文化景观步行道沿线还分布着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景点,如太子河北岸的太子河公园和太子河文化广场,以及太子河南岸的文化长廊和孝子园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本溪太子河流域的丰富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览。

休闲设施为了方便市民的休息和健身,步行道沿线设置了休息亭、健身器材和垃圾桶等设施。

市民可以在这里散步、慢跑,也可以在健身器材区进行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三、步行道管理及成果3.1 步行道管理本溪太子河步行道由本溪市政府管理,设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日常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宣传和太子河保护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开放以来,本溪太子河步行道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成为本溪市的一张名片。

步行道的开放不仅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市民健康素养和环境意识。

四、发展前景及建议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溪太子河步行道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024年辽宁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2024年辽宁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2024年辽宁著名景点导游词范文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观本溪水洞。

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____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数百万年前第三纪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

水洞原名“谢家崴子水洞”,背倚莽莽青山,面临太子河,峻峰高耸,清流蜿蜒,风光十分秀美,向以洞奇,石异,水幽而著称。

水洞由三洞组成。

主洞是一条长达____多米的地下充水溶洞,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现已开发____米,可全程乘船游览,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

水洞河道曲折,蜿蜒幽深,两岸石笋林立,千姿百态,洞顶穹庐钟乳高悬,神趣盎然。

____余处景点形态奇异,蔚为大观,泛舟其中,如临仙境。

辅洞为旱洞,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各有洞天。

现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览馆,再现了亿万年古生物的进化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泻水洞。

如今,水洞连同周围的温泉,庙后山,关门山,汤沟和铁刹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是一处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观和寺庙,古人类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

洞口和大厅部分洞口坐北朝南,呈半月形,高____米,宽约____米。

洞口之上刻有“本溪水洞”____个大字。

这是____年____月,薄一波同志游览本溪水洞时亲手题,增添了洞口古朴雄浑,粗犷自然之态。

是古文化遗址。

考古学家在发掘了的石器,磨制陶器,绳形陶,网坠和五铢钱等文物,还说明辽东先民早在____万年前,就曾在生息繁衍。

开发水洞时,已采取措施将古遗址保护起来,以利于我国北方古人类,古气象和古地理珍贵文化遗址研究工作的开展。

水洞大厅高,宽各____米,长____米,____多平方米。

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洞内气温常年在12°c左右。

大厅也叫迎客厅,可容纳千人以上。

相传,是洪钧老祖的“紫霄宫”。

洪钧老祖就是《封神演义》中描那位诸仙之首,道家开山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都是他的弟子。

辽宁本溪太子河导游词

辽宁本溪太子河导游词

辽宁本溪太子河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辽宁本溪太子河!我是您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个美丽的地方。

本溪太子河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风景区之一,被誉为“东北第一秀水”。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太子河的历史、自然风光以及特色文化。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太子河的历史。

太子河是由辽河上游金州堡之水流入本溪市区的一条河流,得名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次水灾。

相传,当时的皇太子乘船游览此地,亲自指挥决堤,拯救了当地百姓,并从此得名为太子河。

历经千年沧桑,太子河也成为一座涵盖了古代遗址、清代宫殿、红色文化、自然景观等众多元素的综合性旅游区。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太子河的自然风光。

太子河沿岸绿树成荫,水草丰茂,流水潺潺。

这里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景观十分壮观。

太子河上游有瀑布、溪流、峡谷等山水景观,被誉为“小桂林”。

太子河还有世界罕见的硅化木化石群,这些木化石保存完好,以奇特而闻名于世。

在太子河的河谷中,还有一座座奇峰突兀,悬瀑飞流,构成了独特的山水相映之美。

太子河的美景宛如一幅幅江南水乡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除了自然景观,太子河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太子河的旅游区内,有着古代文化遗址太子庙、大龙潭、福宠寺等。

太子庙是太子河的核心景点之一,它是一个古代皇家寺庙,建于公元八世纪,供奉着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庙。

在太子庙内有许多古代文物和文化遗迹,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大龙潭是太子河旅游区的一处天然景观,传说是太子李世民驯服黑龙的地方。

福宠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内有许多佛像和经文,是信仰佛教文化的游客前往参观的地方。

在太子河的旅游区内,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本溪美食。

本溪菜是东北地区的传统菜系,以其鲜美、口感独特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像是狗肉汤、铁锅炖鸡、炸酱面等都是本溪特色菜品,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辽宁本地的风土人情。

太子河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采。

春季太子河绿草如茵,花开成片,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夏季太子河凉爽宜人,河水清澈,适合游泳嬉水;秋季太子河则是金黄一片,枫叶红艳,给人一种浓浓的秋意;冬季太子河则是银装素裹,犹如童话世界。

最新整理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5篇

最新整理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5篇

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5篇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现开发地下暗河长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发育较好,千姿百态,泛舟游览,使人流连忘返。

温泉寺景区,泉水温度可达44℃,日流量400吨,有较高的医疗价值。

庙后山古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价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辽宁本溪水洞导游词5篇(一)欢迎各位来到本溪水洞!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数百万年前第三世纪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冲水岩洞。

这里风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异、水幽而著称。

水洞由三洞组成。

主洞是一条长达5800米的地下冲水溶洞,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冲水溶洞,现已开发2800米,被誉为天下奇观。

辅洞为旱洞,现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览馆,再现了亿万年古生物的进化过程。

此外,还有一个泄水洞。

如今,水洞连同周围的温泉、庙后山、关山门、汤沟和铁刹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着奇异的水洞风光吧!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着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游览本溪时亲手题写的。

这里是古文化遗址。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说明辽东先民早在1万年前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厅也叫迎客厅,可容纳千人以上。

迎客大厅与三洞相连。

右侧的事旱洞,左侧的是泄水洞。

正前方的是水洞。

这里是旱洞,呈椭圆形。

这里建成了古生物宫,展示了古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

请随我乘船游览水洞。

水洞又称九曲银河,面积 3.6万平方米。

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 1.5米,最深处可达7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溪太子河导游词3篇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本文是本溪太子河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本溪水洞,又叫"九曲银河洞"。

是一个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总长5km。

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为,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

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上游览洞穴之一。

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游览本溪水洞不仅可以饱览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梦幻般的美景,同时您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洞穴科学方面的知识。

以现代肖草《本溪水洞》诗为证:轻舟遨游银河间,断壁垂剑九曲弯;擎娲细针苍穹清,逸仙论道气悠闲。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词南联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

因为那里的地貌景观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此后,凡是美好现象都称其为"喀斯特"。

研究这一对象的科学就叫"喀斯特学及洞穴学。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界上最长的岩溶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该洞从1802年始勘测,历经180年才查清其长度为550Km。

中国最长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腾龙洞,长度为。

由于岩溶洞穴景观奇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中国已有200多个岩溶洞穴开发建设成为游览洞穴,供游人参观游览。

其中,浙江的瑶琳洞、河南的鸡冠洞、广东的蟠龙洞、四川的芙蓉洞、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冠岩、北京的石花洞和辽宁的本溪水洞......他们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在不同阶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学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学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

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

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终年流淌不竭,每昼夜流量可达五千万立方米。

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示踪试验以及同位素水文学的研究,现已证实其水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二是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三是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

这三部分的水汇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别从银波洞(东支洞)蟠龙洞(西支洞─潜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银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从洞到源头长度为2320m,其平均
水深2m,最深达7m,水温保持在712℃,据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证实其水质为优质饮用水。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说他所见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砾石沉积物,怎么水洞暗河却不见砂和砾石的踪影。

只有一种灰色的粉砂质粘土沉积呢!他认为暗河河床没有砾石沉积物,这是本溪水洞的奥秘之一。

使他从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关注,后经研究结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没有大型入水洞口。

如果汤河水的补给为"集中流入"式,则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存在较大的流入洞口。

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会有砂、砾石沉积的堆积了。

因为下游段仅有粉砂质粘土沉积物的事实,说明汤河补给区内的河床和岸边,都不会有被冲积层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

二是,作为一条岩溶地下河道来说,水洞的发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层中的火成岩──脉岩的干扰与阻隔,好似一堵脉岩高墙筑成的筛子一般,不准砂、砾石通过。

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极缓,仅有%,流速甚低。

不能使砂和砾石搬运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续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从源头洞到汤河入渗点这段长约
3Km的尚待开发的暗洞。

各位朋友!当您乘着游船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进发时,您会被神话般的奇异景色所陶醉。

现在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个奥秘。

这还是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位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时
提出的问题。

" 水洞洞口的规模为什么这么大?这也是他在国内外所见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处。

一般来讲,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较大,出水口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这当然是个迷了。

经过1996年对本溪水洞的科学研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地解释。

原来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将水洞"侧蚀掉"其间的一段,这一般长度大约800m。

因为太子河属于古老的上层遗留河,平面形态呈蛇曲状,所以它的侵蚀作用的能力特别强,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拦腰"吃掉"800m。

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约800m远处的燕丹亭下,有一个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没,这个水下洞穴原本应与水洞相连,由于太子河的侧蚀作用吃掉了这一段,使水洞成为断头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间一部分,所以洞口就显得非常大,高达。

关于水洞暗河不见较大入水洞口的解释,根据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补给是以地表水汤河为主,属于"侧向输入"类型暗河。

但中国南方的侧向输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层的点状灌入式补给。

因而有极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就是有较大的入水洞口。

而本溪水洞暗河虽获汤河补给,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渗式,因而没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也就没有较大的入水洞口了。

本溪水洞的这一特异现象,为"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理论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渗式的侧向输入类型"。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本溪水洞正处于中期阶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发育阶段。

而洞中西侧的旱洞已进入晚期的化石洞阶段,而洞口东侧的银波洞则仍处于早期的充水洞发育阶段。

水洞发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汤河水的入渗水流在进入"汤河──太子河间地段呈条带分布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较厚的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层,是不透水层,受其影响而使岩溶水集中运动。

在裂隙潜流条件下的岩渗作用应以溶蚀为主。

此时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续到距今约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雏形。

水洞历经了全充水之后,不断扩大洞道,特别是太子河的不断下切和排泄基础面的不断降低,加上古气候的影响,在距今约2030万年时,水洞进入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了暗河。

当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节性地脱离全充水状态之后,在地层平缓、岩性软弱、机构破碎强烈的地段就产生了崩塌作用,从而使洞体的空间迅速增大,其洞顶的高度可达32m,是含水层地下水位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另外,在距今约2025万年左右时,地表水不断地向地下渗透的水流也开始在洞顶、洞壁活动,从而产生了最古老的以钟乳石为主的次生化系沉积物。

在距今大约1214万年之间,长期排水的主洞口脱离了水流而成
为干洞口。

今日的旱洞发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间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质粘土冲积层,并堵塞了洞穴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续下降的驱动,使水洞东侧的银波洞成为新的排泄口,西侧的旱洞成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来,洞口西侧的旱洞形成地下潜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蚀岸边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万年来,水洞次生化学沉积作用在洞穴入渗相对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许多石钟乳、钙板和壁流石类的沉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