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8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8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图画。
2、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1、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
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
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
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
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①读诗的前两句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
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
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1篇】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板书课题。
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
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
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诗描写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入住是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充满着童趣。
二、说教法、学法我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感陶冶法、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我的说课。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并能粗浅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在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田地里抓蝴蝶。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农村里,在农村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情,指名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古诗,扫清字词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在读之前,让学生拿起笔来画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读完后,提问设疑:“同学们在听了老师的朗读后,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再读古诗,体会意境教师带着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句读。
读出语文味。
读完后,教师相机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呢?”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诗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设疑:“疏疏”是什么意思“阴”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问题。
把全班分为两队,分别为“对不队“和“对对队”本诗的每一句话讲述了什么意思。
然后派出代表发言。
讲得好的,为学生发一朵小红花。
比一比哪一队获得的分数更多。
4.比赛答题,调动兴趣教师相机提问:“本首诗的作者是谁”一边把握课堂纪律一边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再次提问:“急走”是什么意思?教师评判对错,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古代汉语“走”的意思是跑,让学生正确区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诗人李白、情境;
2.理解古诗的情景描写,感受其美感;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水平;
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进行情境描写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师生轻松互动,引入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主题;
2.介绍古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诗人李白的情境。
第二步:诗歌欣赏(15分钟)
1.教师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
2.分段解读古诗,讨论诗中的情景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步:情境描写(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古诗的情境,自由描绘《宿新市徐公店》的场景;
2.学生展示描写,互相欣赏交流。
第四步:诗歌学习(15分钟)
1.学生诵读古诗,体会韵律;
2.引导学生解读古诗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感慨。
第五步:情感体验(15分钟)
1.学生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古诗的意蕴。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促进了语文学习的深入。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增强他们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默写课文,注意“疏”的书写指导。
2. 借助诗句展开联想,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儿童情趣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 拓展杨万里的儿童诗,进一步体会杨万里对儿童的欣赏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揭题1. 复习背诵《四时田园杂兴》(ppt)诗句意思过关挑战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日长的意思是:A.太阳的影子很长B.夏天白天很长C.太阳照得篱笆的影子很长。
“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下面哪个答案是错误的?A. 写出了村庄的安静B.写出了农民们的忙碌C.写出了蜻蜓蝴蝶的可爱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出示课题及古诗(PPT)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理解题意,作者,读熟全诗1.宿:住宿新市:湖南攸县北,新市濒临于攸水中游河畔,生意人多聚集于此,这里曾新建了一个市场和客店,故名“新市”。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年长的,有威望的,有地位的男子,可以尊称为公。
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就被称为曹公,袁绍,可以称他为袁公。
不过,现在这种称呼已经很少用了)这个题目的意思,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聊天版里打字回应)(住在新市一位姓徐人家的客店里)2. 介绍作者杨万里及写作背景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公元1192年,杨万里因为得罪了宰相,被外放到赣州(江西)做官。
在通往赣州的过程,他旅经新市(今攸县东北),宿徐记客店。
看到春夏之交的村野乡趣,兴致所至,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两首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谓。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身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身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说课稿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说课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宿新市徐公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诗描写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入住是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充满着童趣。
二、说教法、学法我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感陶冶法、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我的说课。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并能粗浅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在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田地里抓蝴蝶。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农村里,在农村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的事情,指名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初读古诗,扫清字词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在读之前,让学生拿起笔来画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读完后,提问设疑:“同学们在听了老师的朗读后,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再读古诗,体会意境教师带着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句读。
读出语文味。
读完后,教师相机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呢?”让学生认真思考本诗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师设疑:“疏疏”是什么意思“阴”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问题。
把全班分为两队,分别为“对不队“和“对对队”本诗的每一句话讲述了什么意思。
然后派出代表发言。
讲得好的,为学生发一朵小红花。
比一比哪一队获得的分数更多。
4.比赛答题,调动兴趣教师相机提问:“本首诗的作者是谁”一边把握课堂纪律一边让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再次提问:“急走”是什么意思?教师评判对错,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古代汉语“走”的意思是跑,让学生正确区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游园不值》2、指名说说《游园不值》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用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小朋友来背首古诗《小池》。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树阴、路径、追黄蝶、深远、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再全班齐读.
3、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4、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5、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6、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
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等下老师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
(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
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
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
今天我们还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
2、老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3、今天小朋友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有感情地读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