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知识梳理:《我是猫》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试要点总结与精练 《我是猫》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考试要点总结与精练 《我是猫》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第38讲:《我是猫》(解析版)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夏目漱石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的造诣,他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夏目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几乎家喻户晓。

有人还将他和森鸥外并列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两位巨匠。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1000元日元的纸币上(2004年11月改为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这对于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还是第一次。

【写作背景】日本在明治初期,对外开放,努力吸收西方文明,民众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西方,而这种学习更多带有盲目性,只要觉得是好的,就照搬照抄,完全失去自主判断的能力。

比如像洗海水浴,对于从小身处海边的绝大多日本人来说,是一项再平常不过的运动了。

可是,当西方的思想传播到日本时,由于西方人推崇这项运动,日本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它,并把它当作一项时髦的运动。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现象越发严重,阶级分化日趋加深,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了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20世纪初,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下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

【主题概括】《我是猫》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邻居资本家金田嫁女不成、企图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了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

中学生经典阅读指导之《我是猫》

中学生经典阅读指导之《我是猫》

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之《我是猫》(一)简介:《我是猫》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最初在杂志上连载,后来才发行单本小说。

《我是猫》创作于日本明治维新后,那时日本向西方学习,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各种思潮纷涌而出,日本国内传统受到激烈冲击。

随着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当时日本社会信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这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不满。

夏目漱石在小说里借一只猫的所见所想,刻画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各种人物,并批判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引入的“文明开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病。

基础阅读设计1.探究《我是猫》中的人物形象小说《我是猫》的独特之处,在于借一只猫的眼睛描绘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典型人物。

作为旁观者和异类的猫,它的所见所感与人不同,作者正是利用这一差异,跳出了人类自身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当时的日本社会和所有人。

猫的主人苦沙弥,还有主人的朋友们,此外那些实业家,普通的日本民众,大家的言语、行为和各种想法,在猫的眼里都有了不同的意味。

猫眼中的人物显得更真实,更独特,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我们就从小说讲述者“猫”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人物形象,感受一下当时的社会风貌。

阅读指导设计阅读目标:通过小说中“猫”对主人公苦沙弥及其身边学生、友人的观察议论,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整体上感受、把握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知识分子形象。

阅读任务为实现阅读目标,我们可以完成下面三个小任务,来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

1.从猫的视角出发,通过苦沙弥的外貌、言语、行为等信息来分析主人公苦沙弥的个人形象。

2.从猫所看所知的角度,确定一至两个苦沙弥身边的朋友或学生,通过言行等概括他们的形象特征。

3.结合苦沙弥及其朋友的形象,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完成方法及指导完成第1个小任务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家为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用到多种描写,全方位地展示人物特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就可通过作者的各种描写来感受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猫【内容简析】《我是猫》是一篇精读课文。

它选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课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写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课文分四部分,先写“我”决定偷吃年糕并发现第一条真理,再写“我”的牙齿被年糕粘住,不能动时发现了第二条真理,接着写“我”为摆脱年糕使出种种伎俩,又发现第三条真理,最后写“我”在人们的嘲笑中无奈而愤恨地演完一场丑剧。

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只猫,每个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脸凶气,女主人指手画脚,女佣人惊讶不已,孩子们哈哈大笑。

而那只猫正无奈地在地上转圈,旁边还放着粘有年糕的碗。

这个画面生动再现了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它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起到辅助作用。

文章生动而幽默,深受读者的喜爱。

不论是惟妙惟肖地描述猫行为举止的地方,还是猫发现的真理的地方,都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联想与思考。

文章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值得学生感悟与体会。

【设计理念】倡导自读自悟,实现多边对话与个性化阅读。

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交流的环境,使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质疑、理解、感知、体验,从中感受猫的有趣与辛酸,感受语言的生动与幽默。

让学生在笑声中思索与顿悟,同时揣摩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猫的有趣可爱,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猫的动作、心理去感知猫的有趣及“真理”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起阅读期待。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几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第一次读日本小说,惊讶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异曲同工的妙处。

于是手不释卷,再三咀嚼。

甚至我上大学也跟着我过来,偶有闲暇时便拿出来翻阅。

我拿到的是译林出版社出版,于雷先生92年的译本。

此后好像在市面上也没有看到旁的译本,不过即便有,我估计也很难超越这个译本的精妙。

不知是因为日本文字承的是汉字的衣钵,还是确实是于雷先生高明,这本散本式的小说读来如行云流水,甚至读到诗词歌赋处,也是酣畅淋漓,毫无凝滞晦涩之感,不得不拍案叫绝。

《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鲁迅),以飘逸的文体透过一系列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而落后的旧事物,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深表不满。

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人类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成为一代传世佳作。

夏目漱石创作《我是猫》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这也是他的处女作。

作为一个作家而言,他算是大器晚成。

漱石的一生极为坎坷多舛,颇具传奇色彩,加之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封建幕府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正处在一个迷惘的精神危机中,他的作品充斥着很浓重的阴郁与压抑。

漱石创作这部作品时事业与家庭包括自己的一贯的信仰和价值观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些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神经质在《我是猫》以及今后的作品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漱石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对这种神经衰弱和疯狂深表感谢之意”。

有个叫尼采的家伙曾经说“艺术家天生都时自虐狂”。

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人们的确喜欢从折磨自己的精神中获取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

艺术家尤甚。

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许多真正流芳百世的作品欣赏来如活脱脱的生活再现,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比如唱戏的程蝶衣,比如写诗的顾诚,比如写小说的夏目漱石,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艺术。

夏目漱石《我是猫》启发与笔记

夏目漱石《我是猫》启发与笔记

夏目漱石《我是猫》启发与笔记从创作手法来讲,《我是猫》是一篇拟人化作品,是透过老师苦沙弥家一只猫来表达整个作品,这给作品带来了趣味感、幽默感,使整个作品生敏捷现,表现了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写作功底。

试想假如是作为一一般人来平铺直叙,会让人感受干巴巴的枯燥无味,别说孩子,成年人也可能读不完这本书。

从情感的深化来看,《我是猫》总能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在老师画画受挫,车夫家的大黑变成瘸猫以后有这样一段描述:枫叶曾为松林装饰过二三抹霞红,如今已经谢了,犹如一场亘古的梦。

在小溪旁的红白二色山茶花落英缤纷,花瓣也已飘落殆尽。

两丈多的檐廊虽然朝南,但冬日的阳光转瞬西斜。

寒风渐起的日子多了起来。

这是发出的对世态炎凉的凄凉呻吟,借助于发生的故事和自然的风景得以发泄。

在发表观点时借助一趣事而不是总是直叙,是作品的又一看点。

如猫被年糕粘住嘴巴那段描述,幽默沉着地展现了所谓的四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全部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是在说人遇到诱惑时总是情不自禁;全部的动物,都能本能地预报到吉凶祸福,是说人会本能地意识到危机;临危之际,平常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是说危急能够激发人的本能,发挥超过平常不能发挥的能量;一切安乐,无不来至困苦,是指人不经受苦难,不会感到什么是美好。

夏目漱石《我是猫》启发与笔记2六一儿童节,陪女儿去买书,淘了本《我是猫》,拜读了夏目漱石大作。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于大上个世纪初完成的。

当时日本政府意气风发,傲气十足。

狭隘的日本人开头以强国的上等人自居。

在这时,一些冷静的日本学问分子开头思考日本的前途和将来。

一方面他们看不到出路,另一方面他们又无能为力,这些社会现状导致他们感到无奈、无助、甚至无望。

在这种心情下,夏目漱石完成了这篇作品,也是被世人公认的一篇可以与《凄惨世界》、《咆哮山庄》、《战斗与和平》、《飘》等齐名的著作。

小说形式别具一格,写的是一只猫的一生,〔从“我”诞生流落苦沙弥家始,到“我”误饮啤酒掉进水缸淹死止〕借此猫的眼睛来观看、谈论及评说当时的日本,大到社会现状,小到人情冷暖。

名著阅读:《我是猫》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

名著阅读:《我是猫》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

名著阅读:《我是猫》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

原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他写小说擅长运用对句、叠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漱石著作较丰富,但他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树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作品简介】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角,以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

作者以此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

【内容梗概】小说别出心裁地由一只猫担任叙述者,这只猫善于思索、精于辞辩、崇尚自由平等,而且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它不仅深谙西洋文学的精髓,而且精通中国的孔孟之道,数不清的哲学思想、汉学典籍都成为它针砭时弊的武器。

作者正是通过这只被拟人化的“神猫”之口,对日本社会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一个贫穷而又有点迂腐的教师。

为了选择女婿,靠高利贷起家的富商金田的妻子来到苦沙弥家里,向他了解理学士寒月的情况。

傲慢而又固执的苦沙弥接待客人态度冷漠,因而招来了金田夫妇的嫉恨和迫害。

整个故事的叙述结构以这只“神猫”所耳闻目睹的生活片段为主线,把苦沙弥和金田夫妇的一次次矛盾冲突串连起来。

最后,这只终其一生也没有学会逮老鼠的“神猫”因喝多了啤酒而掉进水缸里淹死,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艺术特色】视角独特奇绝作者赋予了一只猫全知的视角,它充当了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我”既是人类世界的叙述者,又是猫世界的参与者;“我”的眼睛既观察自己的族类生活,又凝视人类的生活。

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

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

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1这个印在日元上的国民大作家,大概以猫作为摄像头全程记录了苦沙弥这一干人等叨逼叨逼的全过程。

与其说是我是猫,不如说我是摄像头。

看了十几个小时的文字直播。

小说里知识分子之间聊天时那种气质,大量的“旁征博引”的让你措手不及。

准确来说这本我是猫的小说,夏目漱石在书里过了把瘾,把自己对社会、哲学、世俗等等的看法都在书里以一种气呼呼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发泄、反思。

大概迷亭先生、水岛寒月、越智东风、八木独仙,他们大概都是位乖戾的牡蛎先生,反反复复在脑海里左右互搏的分裂化身,其实就是夏目漱石的思想随笔。

嗯,说起乖戾的牡蛎先生。

其实这个设定,是可爱的,是理想的,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要将他们“饲养”起来的。

愤世嫉俗的内心,就像这牡蛎一样,里面柔软而脆弱。

而这柔软而脆弱的如是社会的良心,唯有用愤世嫉俗,这看起来的作为不那么好看的外壳,保护自己。

“对我家主人来说,倘若对方说自己是博士或大学教授的话,他会非常恭敬的,奇怪的是,对实业家们的尊敬度却极低”,应该这样来说,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酸”的本味,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名誉和尊敬,这仅仅剩下的也要与他人平分,内心自然是个中滋味。

最后,在划个重点,夏目漱石这个中年大叔,应该是我们熟悉的日作家里面颜值最高的了,印在了1984年版的日元上。

夏目漱石《我是猫》阅读笔记2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以猫的视角观察了这个世界,并写下了奇文《我是猫》。

寒假拜读后,感触良多。

猫公的确是了不起,很多复杂的事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大概就是作为一只猫的好处吧。

书中以猫的视角观察了英语入门教师苦沙弥的世界,主要描写了苦沙弥和他的几个朋友。

苦沙弥大概就代表了作者本人。

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猫公的原形正是某天闯入漱石家中的'小猫。

书中的苦沙弥是个患有严重胃病的暴躁教师。

他十分清贫,别人找他的家时都可以说“找那个房上有茅草的屋子就对了”。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

我是猫每章章节概括 [我是猫读后感]几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第一次读日本小说,惊讶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异曲同工的妙处。

于是手不释卷,再三咀嚼。

甚至我上大学也跟着我过来,偶有闲暇时便拿出来翻阅。

我拿到的是译林出版社出版,于雷先生92年的译本。

此后好像在市面上也没有看到旁的译本,不过即便有,我估计也很难超越这个译本的精妙。

不知是因为日本文字承的是汉字的衣钵,还是确实是于雷先生高明,这本散本式的小说读来如行云流水,甚至读到诗词歌赋处,也是酣畅淋漓,毫无凝滞晦涩之感,不得不拍案叫绝。

《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鲁迅),以飘逸的文体透过一系列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而落后的旧事物,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深表不满。

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人类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成为一代传世佳作。

夏目漱石创作《我是猫》的时候已经三十八岁,这也是他的处女作。

作为一个作家而言,他算是大器晚成。

漱石的一生极为坎坷多舛,颇具传奇色彩,加之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封建幕府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正处在一个迷惘的精神危机中,他的作品充斥着很浓重的阴郁与压抑。

漱石创作这部作品时事业与家庭包括自己的一贯的信仰和价值观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些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神经质在《我是猫》以及今后的作品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漱石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对这种神经衰弱和疯狂深表感谢之意”。

有个叫尼采的家伙曾经说“艺术家天生都时自虐狂”。

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人们的确喜欢从折磨自己的精神中获取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感。

艺术家尤甚。

也许正因为此,才使得许多真正流芳百世的作品欣赏来如活脱脱的生活再现,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比如唱戏的程蝶衣,比如写诗的顾诚,比如写小说的夏目漱石,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我是猫》知识点
【作者介绍】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

1905年1月,时年38岁的夏目漱石以《我是猫》一举成名,获得丰厚赞誉,被认为是竖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在日本,享有了“国民作家”的美誉。

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

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

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

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代表作有《我是猫》《心》等。

【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

这部作品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 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有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时弊, 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小说大量引用了古今东
西哲人达士的名言,处处闪射着机智和文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作品语言则典俚合炉,雅俗共赏,读来令人在笑声中抑制不住惊叹。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以一位穷老师家的猫为主人公,通过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讽刺,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

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

他的“堂皇富丽的公馆”,与苦沙弥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鲜明对比。

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

“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

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买通的落云馆的顽童搞得苦沙弥坐卧不宁,他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家伙……不久将来,总会投降的呢。

”一副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

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

【人物形象】
苦沙弥: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性格倔强,自命清高,鄙视世俗,不与败坏的社会时尚同流合污,但又软弱无能,不谙世道。

迷亭:美学者,机敏多智,风趣幽默,锋芒毕露,玩世不恭。

水岛寒月:理学士,正直善良,不慕权贵。

越智东风:新体诗人,正直。

独仙:哲学家,宣扬心的修行,大彻大悟。

金田:实业家,傲慢,势利。

鼻子:金田的妻子。

傲慢,势利。

铃木藤十郎:苦沙弥的同学,趋炎附势,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典型的势利小人的代表。

【作品主要特色】
1、小说以“我”(猫)为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和评论构成内容。

“我”的出生为开头;“我”因喝了啤酒掉进水缸淹死,小说随即结束。

作品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也没有一般小说那样严谨的结构。

2、这部作品是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

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3、善于运用风趣幽默、辛辣讽刺的手法进行揭露和批判,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