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性气体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合集下载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1)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1)
和作用时间。 病变部位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
精品课件
24
一、刺激性气体类毒物概述
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1. 急性刺激作用:
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喉痉挛和水肿; 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化学性肺水肿。
精品课件
25
一、刺激性气体类毒物概述
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2. 皮肤损伤
腐蚀性强者可造成眼、皮肤直接接触部位发生化学性灼伤 以及接触性皮炎。
4.社会、心理、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 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 立法、医疗卫生制度等。
精品课件
17
七、职业中毒的治疗和预防
1.根除毒物和降低毒物浓度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 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 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3. 毒理
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低浓度时仅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 作用。
高浓度或接触时间过长,产 生氯化氢和次氯酸,可引起支 气管痉挛,严重者可致心跳骤 停或喉痉挛。
精品课件
29
二、常见刺激性气体中毒及其防治—氯气
5. 预防及处治原则 同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 预防:氯气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生物学效应。
精品课件
8
一、概念
剂量:给予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 量称为剂量。
绝对致死量:能造成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半数致死量: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 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观测指标,未 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是⽤于考试的题⽬,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是命题者按照⼀定的考核⽬的编写出来的。

下⾯是店铺整理的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起来看看吧。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1 ⼀、多选题(可以⼀个答案或多个答案)(共20分,每题2分) 1、院前对外伤患者主要有哪些急救步骤?A、⽌⾎B、消毒C、包扎D、固定E、搬运 2、使⽤⽌⾎带的注意事项为:A、压扎部位B、放置衬垫C、松紧度D、时间E、⽌痛 3、在⼼跳骤停抢救⽣命的黄⾦时间段为:A、1分钟B、3分钟C、4分钟D、8分钟E、10分钟 4、有效胸外⼼脏按压要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A、⼒度B、速度C、胸壁弹回D、按压不中断E、按压⼈可轮换 5、⼈⼯⼼脏按压时,按压/通⽓(次数)⽐例:A、10/1B、15/1C、30/1D、15/2E、30/2 6、导致昏厥的原因:A、⼼源性B、脑源性C、反射性D、排尿性E、其它原因 7、呼吸困难的发病原因有:A、呼吸系统病B、⼼脏病C、中毒D、⾎液病E、神经精神因素 8、⽓管异物判断A、憋⽓咳嗽B、⼤声呼叫C、呼吸困难D、缺氧症状E、⾼热 9、烫伤与烧伤应急要点A、隔断热源B、清⽔冲洗伤⼝C、涂抹⽛膏D、遮盖伤处E、⽴即送医院 10、⼼肺复苏有效指征为:A、⾯⾊、⼝唇由苍⽩、青紫变红润B、眼球活动C、⼿⾜抽动D、呻呤E、恢复⾃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外伤患者上臂外伤⼤出⾎应扎在 1/3处,前臂或⼿⼤出⾎应扎在 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贴近肱⾻,易被损伤。

下般外伤⼤出⾎应扎在 1/3交界处。

2、在烧伤患者的⾯积计算中,正常成⼈的单⼿掌⾯积为体表⾯积的 %。

3、成年⼈的⾎容量是毫升。

4、动脉出⾎⾎⾊ ,静脉出⾎⾎⾊。

5、常⽤的现场⽌⾎术有指 6、直接压迫⽌⾎法,适⽤于较⼩伤⼝的出⾎,⽤⽆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处,压迫时间约 min。

7、烧伤深度的识别时,我国普遍采⽤三度四分法,即根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浅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窒息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3.重度中毒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有意识障 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①脑水肿;② 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③肺水肿;④呼吸衰竭; ⑤上消化道出血;⑥脑局灶性损害如锥体系或锥 体外系损害体征。血中HbCO可高于50%。
迟发性脑病
急性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CO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 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精神及意识障碍:痴呆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 态;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 失禁等; 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失 读、失写、失算,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脑部CT检查可显示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退区; 脑电图可发现中度或高度异常。
窒息性气体中毒
(asphyxiating gases)
一、概述
定义: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
息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种类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无毒,因其在 空气中含量增高而使氧含量减少,使肺内氧分压 降低,造成脑缺氧。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这些毒物使氧的运送和组织 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内窒息, 严重者导致急性中毒性脑病。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Cyanides) 的种类繁多,常见的 无机氰化物有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 氯化氰、溴化氰及亚铁氰化物、铁氰化 物。有机氰化物又称腈类(Nitriles)化合 物,如乙腈、丙腈、丙烯腈、氰酸盐及 异氰酸酯类等。
氰化氢 hydrogen cyanide
(一)理化性质
为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气体。 易蒸发、易溶于水称氰氢酸,在水中易水解成 甲酸和氨。 在空气中可燃烧,空气中含量达到5.6%-12.8% 时具有爆炸性。

职业病重点

职业病重点

职业病重点: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定义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不良生理、心理性3、生产性毒药包括:金属及其类金属毒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农药4、蓄电池的制造会接触铅5、慢性苯中毒损害的是造血系统6、蔬菜腌制过程中,容易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7、正乙烷存在于白电油中,引起软脚病8、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9、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10、造成电击样死亡的气体:硫化氢和氢化氢(造纸厂内最常见的毒物)11、有机溶剂危害的是皮肤12、职业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工作场所健康需求评估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健康危险度评估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职业病和工伤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与作业者健康有关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职业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13、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医学监护: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职业病健康筛选14、就业前健康检查目的:掌握作业人员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基础资料和发现职业禁忌症,防止接触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对某种有害因素敏感而容易发生职业病15、职业性损害: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产生的各种职业性损害16、职业病定义: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17、职业病包括:10大类115种18、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发病率最高)19、可吸入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直径一般在15 μm以下的尘粒20、呼吸性粉尘:直径在5 μm以下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粉尘21、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尘肺,粉尘沉着症,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名解)

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名解)

名解1、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2、职业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为作业人员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一类疾病。

4、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5、动力作业:在保持肌肉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的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肌肉等张性收缩。

6、职业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7、职业生物力学(Biomechanics):主要研究工作过程中人和机器设备间的力学关系,目的是提高工作能力并减少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

8、姿势负荷(posture load):站或坐时颈椎需要承担头部的负荷,腰椎需要承担腰以上躯体的负荷。

9、动力单元: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

一个动力单元可完成简单的动作,两个以上的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完成复杂动作。

10、生产性毒物/职业性毒物(Occupational Toxicant )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着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11、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12、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标记物):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标记物。

劳动卫生学复习题

劳动卫生学复习题

1健康工人效应 由于职业人群多处青壮年阶段 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 故较一般人群健康 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 总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于总体人群 这种现象称为健康工人效应。

2、静力作业 又称静态作业 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 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3、工效学 以人为中心 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动力单元 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节为轴的运动。

5、职业性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 或 存在的 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6、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7、窒息性气体 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8、尘肺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手臂振动病 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 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10、职业性肿瘤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 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称职业性肿瘤。

11、生物监测 是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

12、个人防护用品 PPE :是指作业者在工作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个人随身穿 佩 戴的用品。

13、健康监护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 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健康损害 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14、职业健康监护 是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检查 了解并掌握人群健康状况 早期发现工人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控方法和过程。

15、职业安全 是研究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 是之在生产过程中 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 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动 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提供职业生命质量。

5-刺激性、窒息性气体

5-刺激性、窒息性气体

治疗原则
➢ 现场处理
迅速、安全脱离中毒现场,静卧、保暖,避免活动,立即吸氧;并 给予对症治疗
五、诊断及分级标准
➢ 重度中毒 凡临床表现符合下列诊断之一者: a)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 b)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 严重窒息 d)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六、处理
➢ 吸入气体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 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 吸入后有症状者至少观察12小时,对症处理。吸入 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喘乐 宁(Ventolin)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
件下发酵,可生成亚硝酸钾和氮,进一步亚硝酸假变成亚硝酸, 当仓内发酵温度增高时,亚硝酸分解成氮氧化物和水,造成 “谷仓气体中毒”(silo gas poisoning)
各种不同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硝烟,其组成不同
毒理
➢ 难溶于水,主要作用于深部呼吸道 ➢ 与深部呼吸道粘膜上的水缓慢作用,生成硝酸和
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刺激作用,使肺泡和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 ➢ 入血后,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导致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血管扩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损 害 ➢ 以NO2为主时,主要引起肺损害;以NO为主时, 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②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中毒使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
③肺毛细血管渗出增加
通气不足、弥散障碍→缺O2→神经体液反射 → 毛细血管痉挛、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和 渗出→促进肺水肿
恶性循环
④肺淋巴循环受阻: 刺激性气体→右淋巴管痉挛→回流受阻 →肺内液体滞留→加重肺水肿
弥漫型肺水肿
临床表现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部门。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每小题7.5分,共30分)1.基本生命支持的ABCD,包括(A).A.开放气道维持呼吸维持循环电击除颤B.电击除颤维持呼吸维持循环开放气道C.开放气道维持循环维持呼吸电击除颤D.开放气道电击除颤维持循环维持呼吸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C).A.猝然发生B.有休克表现C.两者都有3.过敏相关的症状包括皮肤粘膜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循环衰竭表现和意识方面的改变等,其中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有(D).A.皮肤粘膜表现、循环衰竭表现B.呼吸道梗阻症状、其它症状C.意识方面的改变、其它症状D.皮肤粘膜表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循环衰竭表现、意识方面的改变和其它症状4.护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包括(D).A.沟通问题B.服务态度C.技术精湛D.沟通问题、服务态度、技术精湛、胆大心细、要自信、自我保护意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3分,共30分)1.在中毒救治中,当发生(3)人以上成批中毒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及有关领导报告,涉及法律问题时还应向有关公安部门汇报。

正确答案是(D).A。

1B。

2C。

4D。

3及以上2.在中毒救治中,凡经充分而积极抢救,中毒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明确消失,神志完全消失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心跳、呼吸停止,心电图显示无电生理活动(即呈一直线状态)时,方可考虑(终止)抢救。

正确答案是(B).A。

继续抢救B。

终止抢救3.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

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正确答案是(C).A。

空气压迫法B。

填塞法C。

压迫包扎法D。

加垫屈肢法4.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

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正确答案是(D).A。

空气压迫法B。

填塞法C。

压迫包扎法D。

加垫屈肢法5.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

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窒息性气体指经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可分为:(1)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例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

(2)化学窒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