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股灾

合集下载

l美国股市几次大熊市历史,给我们启示

l美国股市几次大熊市历史,给我们启示

l美国股市几次大熊市历史,给我们启示220年的华尔街历史显示,资本浪潮总是波涛汹涌、激荡不息,其间险滩环生、漩涡迭起。

在潮起潮落中,蓝筹股总是居于资本浪潮的主流地位、险滩漩涡的中心地带。

远的如1929年的大崩盘;中的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和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近的如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

1.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

持续的股市狂热走到1929年终于难以为继,10月蓝筹股领头崩盘,之后一直跌势不止,一直跌至三年后的1932年才见谷底,直到六年后的1936年市场才告真正企稳。

至此,已有半数的基金公司倒闭。

这次股市大跌导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体市值损失了60%多,引发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熊市,经历22年之后股市才回到崩盘前的水平。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投资人在1929年被高位套牢,则他们须等25年的时间才能回本。

而事实上,当时大量的投资者因为通过股票质押融资放大了财务杠杆,股票暴跌导致血本无归,根本就没有等候25年的机会。

1929年的这次股市大崩盘,因其影响之大,被俚称为华尔街股市的“熊市之父”(papa bear market)。

2.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

有鉴于60年代概念股泡沫破灭的惨痛损失,70年代伊始的华尔街开始回归对有着稳定业绩历史的绩优股票的投资。

于是形成了一轮以50只最大绩优公司为投资焦点的所谓“漂亮50”行情。

IBM、施乐、柯达、麦当劳、迪斯尼、宝丽来、雅芳等蓝筹公司,都是其时“漂亮50”中的娇宠。

这些股票被机构投资者们认为是信得过的、值得长期持有、一旦买入就不必再卖出的股票,故被称为“一次决策”(one decision)股票。

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信托基金等都蜂拥买入这些“一次决策”的蓝筹股。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轮以“回避概念投机、回归价值投资”为宗旨的大盘绩优股行情,走到后期竟然也演变成了一波投机过度的概念股行情,“漂亮50”本身最终也演变成为了一个概念。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F0907102班509079046 吴晨光中国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面对全球的机会和风险,能否保证我们经济的继续走强,能否保证中国股市的繁荣与稳定,已经成为很多人思考的课题。

或许,来自其他国家地区股市的灾难事故更能让我们认清全球化的风险。

事实上,股市的奇迹不是靠吹泡泡来形成的,大到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小至一个企业的市值增长,都需要有实际业绩作为坚强的后盾,背离基础的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

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它毁灭的不是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从多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从1720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200多年来,几乎每一个拥有股市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股灾,有的还不止一次。

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自世界股市建立以来发生的最早股灾。

法国密西西比股灾这次股灾的直接原因是由市场过度投机暴炒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并最终导致股票暴跌引起的。

1710年,法国财政赤字接近1亿锂,国债已近30亿锂。

而当年财政收入只有6900万锂,开支14700万锂,财政入不敷出,法国和各部门几乎陷入瘫痪之中。

为了摆脱国家财政危机,法国授权约翰·劳创办一家资本约600万锂的私人银行。

1717年,法国准许以约翰·劳的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纳税;次年,法国将约翰·劳的私人银行改为国家银行并授予它发行钞票的权力,且特许约翰·劳建立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总所。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七次经济危机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七次经济危机

花开花谢,一年四季轮回,大自然依靠自身内在的力量支撑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

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也是由某种力量左右的,这就是年代之间的内驱力。

为什么一些年代投资投机过热。

股市、房市高涨,导致一派经济繁荣局面;而一些年代却消费低迷,市场需求锐减,百业不兴呈现一派萧条局面。

该涨的年代上升的内驱力就带动其上升;该放缓跌落的年代下降的内驱力就促使其回落。

在三百年的世界经济史中,循环往复的繁荣期和衰落危机的年代正好印证说明了这一点。

该来的会来,挡也挡不住。

该走的会走,留都留不住。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影响着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负面展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同样能从历次严重经济危机的特点中透视出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商业帝国荷兰。

1637年,荷兰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郁金香狂热”。

这次危机起因于人们的“郁金香热”而导致的市场供不应求(与工业革命后危机的相对过剩相反),价格暴涨,出现了“郁金香泡沫经济”(后世“泡沫经济”的说法即源于此)。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深层的原因则要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说起。

新航路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伴随着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到来,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缔造出一个17世纪的商业神话——荷兰。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荷兰独自掌握海上霸权,17世纪,商船数量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成为声威赫赫的“海上马车夫”。

全球半数以上的海外贸易和阿姆斯特丹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使荷兰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立了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并依靠商业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而这些恰恰给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

二、蒸汽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世界工厂”的英国。

美国百年金融史之十大最恐怖股灾

美国百年金融史之十大最恐怖股灾

美国百年金融史之十大最恐怖股灾,熊市如何结束(指数跌幅超过40%为基准):这里我们将精选实战对比美股过去十大熊市的底部形态和时间,以及与其对比的中国A股已经发生过熊市的底部状况。

美股的熊市次序是按照其恐怖程度大小来排列:美股最近一次大崩盘(图1):这是美股过去100多年中仅次于1929年的大股灾。

开始日:2000年3月7日结束日:2002年10月8日熊市历经:950天左右(31个月)纳斯达克指数终极顶点:5,133纳斯达克指数终极低点:1,108百分比跌幅:-78%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倒数之十:大萧条的后遗症1932~1933年作为1929年美股超级牛市大崩盘触底后第一个实质性的反弹开始后的再次下跌,是熊市转牛后的一个恐慌,与其说是恐慌,还不如说是大萧条的后遗症在继续干扰大众的信心。

当时道指由1932年的40点反弹到1933年的80点,指数反弹了100%,只历经了3个月,再次大幅度下跌到50点左右回稳向上。

图2,1933年所构筑的底部的消耗了3个月,但是如果从1929~1932年这个大熊市来看,不算其下跌过程的时间,只采用到最低点后从新开始主升通道确认开始,也就是终极底部的构筑是消耗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道指才从新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安全区域内。

如果以1929年终极顶点的熊市开始到结束,跌幅达近90%;耗时33个月,而最终确认牛市开始还要再等13个月。

美股历史大崩盘股灾倒数之九:一战结束前夕开始日:1916年11月21日结束日:1917年12月19日熊市历经:393天左右(13个月)道琼斯指数终极顶点:110道琼斯指数终极低点:66百分比跌幅:-40%如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听上去是一个很远时代的故事,那我们还要再看看恐怖系数排名美股大崩盘史上第九的1917年,这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时道指的跌幅高达40%,如果1916年你买入1,000美元单位的指数基金,到1917年它只有600美元了。

国际上主要股票指数历史走势及成因分析

国际上主要股票指数历史走势及成因分析

国际上主要股票指数历史走势及成因分析一、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道·琼斯指数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范围最广的股票指数,从开始编制至今 100 多年来从无间断。

1884 年 6 月 3 日,道·琼斯公司创始人查尔斯·道开始编制一种股票价格指数,并刊登在《每日通讯》上。

今天的道·琼斯指数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共分四个分类指数:工业股票价格指数、运输业股票价格指数、公用事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综合股票价格指数。

其中,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应用范围最广。

在这四类指数下又有若干的细分指数,总量达到 300 多种。

道·琼斯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股票指数都是平均系列指数,综合指数是由以上三个指数的 65 只成份股组成的平均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纽约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的价格总体走势。

道·琼斯平均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遇到拆股、换牌等非交易情况时用除数修正法予以调整。

美国道琼斯指数历史走势道琼斯 30 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于 1896 年 5 月 26 日问世,百年来趋势分析如下:1 、 1920 年一战后,商品泡沫破灭,通货紧缩开始,迎来了股市大牛市场。

到1929 年 9 月 3 日 , 道·琼斯股票指数达到 20 年代的高峰。

1929 年 9 月至 1932 年 6 月 , 美国经济危机,道·琼斯指数下跌了 89% ,1929 年 10 月 28 日,美国股灾,日跌幅达 13% 。

美国 1929-1932 年经济危机的起因是房地产泡沫,按揭庞大,无力偿还,发生了银行金融危机。

2 、 1932 年 7 月至 1937 年 2 月,道·琼斯指数回升,整个这一时期的升幅为 337% 。

当时,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1949 年 6 月至 1966 年 1 月,该指数在二战后上升了 487% 。

二战后商品及通胀泡沫破灭, 1950 年,制止通货膨胀跟至,艾森豪威尔股市牛市开始。

看《窃听风云》悟股市真谛

看《窃听风云》悟股市真谛

看《窃听风云》悟股市真谛8月18日是《窃听风云2》的首映,看过《窃听风云1》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两部影片虽都以“窃听”为名,但电影情节却主要取材自香港金融犯罪案件。

对于喜欢股市投资的朋友来说,都是值得一看的影片,至少可以明白一些股市投资的道理。

1、庄家面前散户都是菜刘青云扮演的罗敏生作为一名金融街的操盘手,专为“地主会”基金进行操盘。

影片中后期,在“749”个股上为了在一天内吸够5千万的筹码,不惜代价,将原本5毛钱的“死”股在一天内强行拉高至7元。

前期剧情里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大佬”可以在持股的任何时候在市场上“放出”自己手中的大量筹码,让股价在短期内发生剧烈震荡。

不难想象,在股市里,只要资金实力雄厚、个股的流通盘适当,股价可以在主力的操纵下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价格,导致其他散户投资者出现大幅亏损。

当然,A股与港股在T+1与单日涨跌幅限制方面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并无二异。

所以,散户在资金大鳄面前永远都是菜,要想在这个市场生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股价也不是那么好预测的,有时有连庄家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说不定一个电话或其他的随机因素,就会改变操作策略,作为第三方的散户又怎么能去预测明天的股价呢?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你懂点技术便能预测明天的股价走势,连下一个20分钟的走势你也基本无法预测。

股市操作的本质是应对而不是预测,投资者更应该将专研技术的精力转向如何进行资金管理和止损,只有这样,才能勉强在这个市场生存下来。

2、别动用公家资金炒股扮演古天乐妻子的叶璇当初为了发一笔“横财”,利用职权之便挪用公家资金入市炒股,最后亏损,触犯法律,公私分明的何智强(古天乐饰)亲自将自己的妻子送进了监狱,让原本幸福的生活发生彻底改变。

其实,像叶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利用公有的资金或者银行的钱入市炒股,结果都铩羽而归,殊不知已经严重触犯法律。

对于投资者来说,你永远不能确保自己能在股市里一定会赚到钱,如果某一天发生亏损而又无力偿还资金,等于将自己送上绝路。

恒生指数历史事件

恒生指数历史事件

恒生指数历史事件1965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于1960年代的第一次股灾,主因是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

恒生指数在这次股灾跌了四分之一。

随著1960年中华煤气的上市,以及1961年怡和洋行与九龙巴士的上市,再加上因中国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大量新移民涌入,导致香港股市及香港楼市出现不健康的繁荣现象。

虽然在1961年6月14日爆发廖创兴银行挤提,1个月后董事长廖宝珊受打击因脑溢血猝亡,但由于楼市股市互相追逐,成交额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高,然而却隐伏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危机。

自恒生指数于1964年7月31日以100点为基数起,曾于1965年1月29日上升至103.53点,半年内只上升3.53%,已显示出市场的忧虑。

在1965年1月26日,小型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到1月30日因对地产放款过度宣布破产。

而于2月6日,广东信托银行同样发生挤提,不出两天,2月8日宣布全线停业。

当天下午即波及多间华资银行,包括当时最大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以及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银行,并继续蔓延至远东银行及广安银行,并波及澳门。

香港政府即时安排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无限量出资支持恒生银行、远东银行及永隆银行,渣打银行则支持道亨银行及广安银行。

事件到2月10日暂时平息,广东信托银行最后亦宣布破产。

然而,市面谣言仍然针对恒生银行。

同年4月5日,恒生银行于一天之内失去六分之一的总存款,至4月10日与汇丰达成协议,以5100万港元出售51%股权予汇丰,挤提潮即告平息。

当时全港最大华资银行即变为英资汇丰的附属公司,事后引起各方议论。

同年11月25日由邱德根创办的远东银行再次遭到挤提,汇丰应财政司要求,宣布对该行作出无条件支持,直到1969年该行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为止。

1966年9月15日,汇丰根据财政司的命令接管有财政困难的有余银行,由于这次金融风波,恒生指数由1965年1月29日103.53点下跌到11月30日77.95点,跌幅达24.71%。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一、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财务不正规的行为导致的。

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并施加石油禁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不足,油价飞涨。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三、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跌幅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崩盘。

这次危机揭示了市场过度依赖计算机交易系统和缺乏监管措施的问题。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因于泰国银行业的问题,随后迅速扩散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危机导致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由于对新兴科技公司过度投资和高估价值,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并持续下滑,标志着泡沫破灭。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了次贷违约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多家银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七、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宣布其公共财政状况严重不稳定,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3年股灾——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股灾
从香港恒生指数上世纪70年代的股市示意图可以看出1973年前后股市跌幅剧烈。

《窃听风云2》涉及以1973年香港股灾为代表的香港股市风云,反复出现1973年股灾这个背景。

其实1973年香港股灾就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

从1968年到1973年的近五个年头里,香港股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牛市”,全港人民都沉醉在股票生财的梦里,很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门炒股,当时政府已经再三提醒民众过多民间资本流入股市,容易引发股市泡沫,但香港股民嗤之以鼻,当年全港股市暴跌,中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最高的1774.96点跌至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最低的150.11点,跌幅91.5%。

股市崩盘,数以万计的股民顷刻之间倾家荡产。

而此次股灾的罪魁祸首之一——大量外资借香港股市长期以来积累的虚高之势,先注资哄抬股价,又在高盘将所有股票抛出,获利离场,导致恒生指数一泻千里。

影片开头层层浮现的字幕如“1965年,恒生指数跌幅24.71%”“1973年,恒指大跌91.54%”一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便是涉及了1973年股灾。

此外,地主会几位元老也曾反复提及,其实他们就是靠头脑和理智在1973年股灾中幸存下来的股民,当年股灾爆发时,这几位华人大股东组团救市自救。

股市黑幕交易——为获取暴利或洗钱
通过制造股价的剧烈波动,股市幕后操纵者们大发横财。

片中股市黑幕交易是地主会的常用手段。

其实,从股票诞生至今,股市黑幕交易就一直存在,一般情况下能操纵股价的往往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大集团,如某些金融巨头互相串通,运用手头的财势,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促使某些股票在市场上时而狂涨,时而暴跌,从而使他们在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大发横财,而使一些中、小股东在这场恶战中倾家荡产,以此来敛财。

在股票市场中,操纵股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一些金融集团利用股市在疲软之时,低价大量买进,然后设法哄抬价格,以便低进高出。

一般在哄抬股价的过程中,仍在不断买进,并散发各种似是而非的谣言,以引诱散户跟进,从而使股市形成一种“利多”气氛效应,待股价达到相当高位时,再不声不响地将低价购进的股票卖出,这样大进大出就赚取了巨额暴利。

相反的,某机构也可以在股价高峰,不断卖出,并设法压底行情,造成一种股价下跌的气氛,等股价低到某一价位时,再把高价卖出的股票全部买回,以达到高出低进的目的,这一出一进就可使操纵者获取暴利。

在《窃听2》的后半段,吴彦祖、古天乐、刘青云联手炒高749股票,使市值从0.5元哄抬升至7元,也属股市黑幕交易,最后刘青云因涉案被判入狱半年。

在片中还有另一个手段,即几位地主会大佬互相串通好,哄抬股价不为吸引民间资本,而是为了洗白中东和车臣的黑市资金,其实是一种通过控制股市资金流转的洗钱手段。

幕后金融组织——虚拟“地主会”
片中的“地主会”虽然是虚拟的幕后金融组织,但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这种幕后金
融组织,成员一般都是秘密富翁或者财阀,通过金融手段控制股市升降。

在《窃听风云2》中,名为“地主会”的神秘组织由曾江、骆应钧、江毅等五个有
钱大佬组成,在1973年香港股灾时,他们曾靠头脑和理智联手救市,相互串通,随意控
制股价。

三十年来,他们主宰了香港经济体系的兴衰成败,运用金融手段控制股市升降,
拯救了不少将要倒闭的小企业,从曾江挂在嘴边的那句“我们出事了,整个香港都会垮”
《窃听风云2》中的“地主会”通过秘密手段控制股市,对香港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足以看出这一神秘金融组织的影响力。

但是发展到后来,昔日的救市英雄却走入资本的灰色地带。

1973年,“地主会”成员曾经联手打击老外,保护香港本地股市,但是后来他们变成和当年老外一样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利益加害合作伙伴。

股票经纪人——投资人不直接买卖通过经纪人交易
《窃听风云2》中刘青云饰演的股票经纪人负责整个“地主会”的日常股票交易。

《窃听风云2》中刘青云饰演的“罗敏生”便是股票经纪。

股票经纪人亦称证券经纪人,他们最熟悉股市运作的手段和招数,是股市交易的直接参与者,是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交易服务的个人或机构。

经纪人以赚取佣金为目的,他们进行的大部分交易为代理业务。

在国内,证券经纪人指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他们的职责是在证券交易中,代理客户买卖证券,从事中介业务。

这就是说,在证券交易中,多数的证券投资人相互之间不是直接买卖证券的,而是通过证券经纪人来买卖证券的。

不过,股票经纪受证监会等多方监控。

刘青云在片中饰演一个股票操盘手,是身居金融要职、出入驾驶名车、与神秘力量关系密切的股市才俊,可以称得上一刹那之间翻云覆雨千万资金进出。

他负责“地主会”的日常股票交易,透过买进卖出为地主会盈利。

在电影中他还现场表演怎么把100块变成3000多块。

刘青云买外卖没零钱,于是古天乐为他垫付了100块,刘青云便替古天乐开了个户头,用100块作为资本炒股,一下午时间这个户头的资金便增到了3000多块。

货源归边——即大量股票由小数大户持有
曾江饰演的同叔在电影中提出了“货源归边”的概念。

曾江在电影中曾提到过“货源归边”这一手段。

货源归边是香港股市的常用名词,是指大众散户持有的某只股票被大户(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慢慢买入及收集,即大量股票由小数的大户持有,股价的走势自此由大户操控,轻易炒上落,所以有些人深信货源归边的股票有机会在短期内暴升。

不过,若大户大量沽货,很容易造成股价暴跌。

影片后半段的高潮就是关于货源归边的,吴彦祖为报父仇,利用手中的证据,要挟曾江与他合作炒高749股票。

曾江本以为5000万股749只需要2000多万资金即可以搞定,没想到吴彦祖事先给他挖好了坑。

749是死股,市场上每天只有几千股放出来,大股东都是吴彦祖父亲所有的老人院成员,当时每股749股票市值只有0.5元。

吴彦祖先从股东手里收购了5000万股749股票,再由古天乐饰演的警察代为抛售,分多批放入股市,然后刘青云大量收购,形成强烈的供求关系,一步一步涨价,最后被炒到每股7元,一时赚了三亿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