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音乐鉴赏选修课课程论文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听后感平生第一次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觉得感很震撼,很有感染力。
我上网查询一些有关与它的资料,都说这音乐会很好,而且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已经延续超过半世纪之久,每年的现场实况转播都吸引数亿音乐迷在荧光幕前共同欣赏这些年度乐坛盛事。
新年音乐会的曲目是以史特劳家族的圆舞曲与波卡舞曲作品为主,华丽流暢的曲风,是衬托除旧迎新欢欣喜气的最佳配乐。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每年都会选择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帶领乐团演出,也是新年音乐会历久弥新的主要原因之。
一开始我什么也不知道,幸好老师提醒我们,音乐会中途不要鼓掌,以免打断音乐会,破坏这良好的气氛。
虽然不曾听过这般好的音乐会,可在网上查阅可知道这种级别的音乐会是不可多得的,而且课堂上的这场音乐会是由1924年出生的著名指挥家普莱特指挥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年度音乐盛会,可以说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又一张“苍老的新面孔”,普莱特所带来的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真的能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我搜索一下普莱特的资料,普莱特在广大乐迷心目中,或许并非当今国际乐坛的顶尖指挥大师,实力却不可小视;他尤其擅长指挥歌剧及法国音乐,担任过巴黎歌剧院交响乐团团长,还曾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金色大厅对他而言显然是颇为熟悉的所在),在EMI 公司留下过不少有价值的录音唱片。
他为听众、观众所知,更多是源自1992年他带领柏林爱乐乐团,指挥了当年主题为“法国之夜”的瓦尔德尼夏季森林音乐会,精彩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而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除马泽尔之外的第二位法国裔指挥家,普莱特在艺术风格上会展示出怎样的特色,在课堂上的音乐会真的也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才是叫做大师级人物!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198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克劳斯·克莱伯上半场1.《加速》圆舞曲2.《农民》波尔卡3.《蜻蜓》波尔卡玛祖卡4.《和我们一起在家》圆舞曲5.轻歌剧《蝙蝠》序曲下半场6.《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7.《小磨房》波尔卡8.《高贵的匈牙利人》快速波尔卡9.《在克拉普芬森林》波尔卡10.《春之声》圆舞曲11.《拨弦》波尔卡12.《查尔达什舞曲》(选自歌剧《骑士帕斯曼》)13.《小嘴不停》快速波尔卡加演曲目14.《骑士》快速波尔卡15.《蓝色多瑙河》圆舞曲16.《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爱乐乐团与指挥乔治·普莱特先生又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新年音乐会,陪伴我们度过一个美丽的新年夜晚。
音乐鉴赏公选课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轮回,时至今日,淀积着的民族文化无不饱含风霜雪雨,在沧桑中透漏着荡气回肠和令人震撼的东西。
琴、棋、书、画在我国文化中有着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琴,我们姑且称之为音乐,音乐从来都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从音乐中体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音乐陶冶情操,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不失为一种良策。
我觉得一个人可以活的平庸但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修养,因为我们是人。
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使他是平庸的,但在其平庸中也会透出一种不凡。
修养是一种境界,是用一种有灵韵的东西填补一个人心灵的空白,是为了成就灵魂的高尚,谁也不愿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但事与愿违,放眼望去,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会我告诉我们一切。
修身养性,并不是说要靠修身养性来修饰自己,修身养性可以提升自我,但更多的我们是要靠修身养性来慰藉自己。
我喜欢音乐也希冀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是我选这门课程的初衷;我也可以确切的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确有收获,起码提高了自己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与其说这篇论文是我们的一次作业,还不如说这是对我们鉴赏能力的一次确认。
首先,对于题目的选择,我认为一个人喜欢的歌曲或音乐一定不止一首,至少应该是一类。
我喜欢的乐曲有很多,我没法对其一做评论,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话题进行鉴赏。
其次,我之所以选择民族音乐,是因为我觉得在此之前我对我们的民族乐曲存有误解,而在真正了解了她之后,我才看到了我们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
以下将是我感触颇深的三个方面:篇一:一个瞎子,一把二胡,一曲《二泉映月》开创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有魅力。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
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
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声音的韵律和和谐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示艺术。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以便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美妙和丰富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音乐鉴赏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鉴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大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力,提升欣赏艺术的能力。
音乐鉴赏也是人文素养和修养的一部分,通过学习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鉴赏。
首先,他们可以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实体活动,现场聆听音乐的演奏,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其次,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收听音乐广播、在线音乐平台等途径来聆听音乐,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此外,阅读音乐评论和专业书籍也是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鉴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
最后,大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和个人感受。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大学生在鉴赏音乐时,应该注重对音乐曲调、旋律、节奏等细节的把握,同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行感受。
只有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其中的美妙和情感。
总之,大学生音乐鉴赏是培养他们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样的音乐鉴赏方式和注重细节和个人感受,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更好地感知音乐带给人的美和真实。
(文章约800字)(本文是根据提供的题目“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所准备的鉴赏论文格式进行书写的)。
音乐鉴赏选修论文

我看流行音乐的曲与词你在街上走着,忽然听到一首很熟悉的歌曲,听着听着,会不会有种想要跟着一起哼唱的冲动?甚至听到上一句,已经知道下一句个曲与词是怎样的?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吧。
而这就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了。
流行音乐,也就是pop music,能够广泛发展与流传,大部分得益于其歌曲本身的特点:流行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容易朗朗上口,所以流行音乐是雅俗共赏的,也是一种大众音乐。
它被大众所接受,被大众所喜爱。
然而,一首好的流行曲,不仅仅要有好的曲谱,还需要好的歌词去使其锦上添花。
有人说过:一首歌的词是其中的灵魂。
的确,乐曲的力量要先于文字,初次听歌的时候会比较注重歌曲曲调的特点,歌词通常都是第二步或者稍慢于对于音乐曲调本身的感受,可是,词却是整首曲的升华,是整首歌的眼睛与灵魂所在。
从听后的评价来说,好的歌词,可以让本来就已经很好的歌曲变得更完美。
一首《至少还有你》,让大半个中国的人都认识了林忆莲。
这首21世纪以来最流行的情歌之一,除了因为林忆莲本身温暖、细腻的嗓音以及自然不刻意修饰的唱腔,还因为这首歌有着动人悦耳的旋律,以及耐人寻味的歌词。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直到感觉你的皱纹有了岁月的痕迹,直到肯定你是真的,直到失去力气,为了你,我愿意。
”看,这就是林夕的词,永远都那么的打动人心,永远的那么令人动容。
一句我愿意,道尽了心中所有的情感,在温柔的乐声中,林忆莲的声音透露出来的那种柔情,歌词里隐隐流露的真情,仅仅只是一个开头,却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遥远。
林夕的词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进入你的内心。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而你在这里,就是生命的奇迹。
”这些词,或关于爱情,或关于亲情,或关于友情,可是,无论与什么有关,这几句,就是一份情的最真挚诉说。
乐曲在细诉,诉说着每个人的情感,一首歌不同经历的人听了,会有不同的感觉,而单单正是因为这个,就是歌曲的魅力所在。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音乐鉴赏选修课结课论文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老的中国乐器--------筝
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
而古筝的弹奏同样具有很高的技巧性。
在古代,有的筝派弹筝戴义甲(假指甲),有的筝派弹筝时候不戴义甲。
现在一般弹古筝者戴着假指甲,通常由玳瑁制成。
甲片会用专用胶带缠绕黏于第一指节,异于琵琶所用之甲片黏在指甲上。
传统筝演奏仅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拨弦,指法指序有严格的限定。
左手则根据需要在弦柱左侧无效区按弦,以修饰音色或演奏定弦音阶以外的变化音。
现代筝演奏用双手拨弦,指法则增加了摇指、扫弦等以加强气势。
而现在古筝约有16弦筝、21弦筝、26弦筝。
(*以下向“内”一律指向“掌心方向”。
)
在指法方面,大拇指向内拨弦称为“托”,向外称为“擘”;食指向内拨弦称为“抹”,向外称为“挑”;中指向内拨弦称为“勾”,向外称为“剔”;无名指向内拨弦称为“摘”,向外称为“打”;中指和大拇指一起向内拨弦弹八度音称为“撮”;摇指分为食指摇与拇指摇,为连续擘(大指向外)、托(大指向内)或是抹(食指向内)、挑(食指向外)同一弦,一般而言拇指摇较常见;右手拨弦后左手在弦柱(雁柱)左侧连续按放弦,使琴音出现起伏称为“吟”;上滑则是右手拨弦后,左手立刻在雁柱左方按弦不放,使琴音滑高;下滑则是左手先在雁柱左方按弦,右手拨弦后左手放弦,得一滑低之音。
音乐选修课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在大学的选修课,是我们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大部分。
在众多的选修课中,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这一课程,虽然我们都不怎么懂得音乐,但是听音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音乐选修课对我们大学生都是很有意义的。
音乐是一门艺术。
艺术的风格、艺术的形式,正如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姿。
它们之间是互补互存,百花齐放,而绝不是什么竞争关系。
可以说,一部音乐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命割裂的历史,就是将音乐与生活分离的历史,就是将音乐变成音乐家的音乐的历史!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建立的历史功绩。
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回到自燃春所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去,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促使我们呼吸;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内修的作用,古今中外已经有许多思想家、哲学家、音乐家做过说尽的、精辟的论述,应该说,音乐对于当今人欲、物欲横流的社会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需要。
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音乐选修课。
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音乐欣赏选修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其次,音乐欣赏选修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三,音乐欣赏选修课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直觉的发展。
在教会我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欣赏选修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
勿庸之言,音乐欣赏选修课作为素质音乐选修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听了许多音乐。
比如《好日子》,《东方之珠》,《茉莉花》,《走进新时代》等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可以放射出人类追求光明灿烂理想的光芒。
一首好的乐曲,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像神话般的故事,启迪鼓舞着我们的心灵,追求光明,创造幸福,创造未来,创造新世界。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首先欣赏的是中国民歌,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也经常能够接触到民歌,但系统的学习、欣赏还是第一次。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民歌,是土地上的声音,它载送着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淌。
民歌,是劳动人民心灵深处的声音。
它深切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经万人之口,通万人之心,它是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的寄托。
我们还通过舞蹈片《舞出我人生》的形式了解到了西方国家现当代音乐。
《舞出我人生》是美国资深舞蹈专家安妮. 弗莱彻导演的励志舞蹈片。
虽然只是导演本人的处女作影片,但细腻流畅,让人颇有惊喜之感。
和许多观众一样,我们喜欢看美式青春歌舞片,因为它少了国产同类影片的生硬虚假、矫揉造作。
而是自由洒脱,舞蹈热辣,激情涌动,赏心悦目。
《舞出我人生》以舞为媒,以街舞少年泰勒和艺校女孩诺娜为主人公,讲述他们偶然相识,在排练舞蹈过程中擦出爱的火花的故事。
每个人都该有追逐梦想的机会,但有的人遇到的只是挫折。
他,来自巴尔的摩的底层社会,身份卑微却目中无人,寻求一切机会拼命想摆脱这种不如意的生活,跳舞就变成了他惟一能够释放灵魂的梦想;她,是巴尔的摩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学院的顶级芭蕾舞演员,每天都在为能攀升至舞蹈艺术的殿堂而不懈地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影视音乐
*** ****班
摘要:影视音乐是影视和音乐的结合体,但是音乐绝对不是电影或电视剧的附和体,而是通过影视这个载体近一步突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和内涵。
随着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影视歌曲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音乐和脍炙人口的主题歌曲。
本文将针对影视音乐,从其历史发展、艺术功能和发展现况及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浅显易懂的分析。
关键词:影视音乐发展主题曲艺术功能
一、历史发展
中国从第一部默片《定军山》开始,就拥有了台下现场乐器“配乐”,配乐师需要以创造力极强的现场钢琴演奏来带动观众情绪,可见音乐在中国电影中的地位。
自从《歌女红牡丹》拉开了有声电影的序幕,影视插曲就成了最主要的电影配乐,。
比如《铁蹄下的歌女》(电影《风云儿女》插曲)、《渔光曲》(电影《渔光曲》插曲)、《夜半歌声》(电影《夜半歌声》插曲)、《西洋镜歌》(电影《都市风光》插曲)、《毕业歌》(电影《桃李劫》插曲),聂耳创作的解放后被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来自电影《风云儿女》中的电影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直接表达了影片的核心主题,已开始具有了主题歌的艺术表现功能。
主题音乐的表现手段在当时已经初露端倪。
影片《小城之春》中三次使用了共同的音乐素材,而且还因人物、情节的不同,以变奏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音乐贯穿手法的最初尝试。
建国以后,电影音乐随着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催生了《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少数民族音乐片。
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的许多电影歌曲已经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精品,不仅在当时广泛流传,至今还影响着许多没有看过这些电影的青年一代。
比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音乐作品:《敖包相会》、《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六七十年代影视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娘子军连歌》、《花儿为甚麽这样红》《送别》、《人说山西好风光》、《英雄赞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地道战》、《红星歌》、《妹妹找哥泪花流》、《雁南飞》、《绒花》、《我爱你,中国》、《渔家姑娘在海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红星照我去战斗》。
八九十年代影视歌曲:《驼铃》、《大海啊,故乡》、《少林,少林》、《牧羊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现在许多人已经忘记了它们是哪部片子里的歌曲,也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们是电影中的歌曲,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以自身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中国老百姓喜爱的歌曲,已经在中国的歌曲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电影音乐与电视剧音乐是一对姊妹艺术,从其音乐的构成、类型都相当接近,从二者的发展到功能都有高度的相似性。
电影音乐对于电影,电视剧音乐对于电视剧所扮演的角色,所产生的影响,所体现的价值都非常相近。
因此,人们常把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合为一,一并谈起。
从80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得到了普及,电视剧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
自电视出现以来电视剧中
的歌曲继承了电影歌曲的经验并更为多样化。
电视剧中的歌曲大量运用与群众生活更为接近的流行音乐的写法,其中不乏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相交融的形态。
随着艺术实践的逐步深入与繁荣,电视剧音乐的制作质量也明显提高。
如《长征》、《橘子红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牵手》等电视剧中,其音乐都存在着很多闪光之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艺术功能
电影电视剧音乐主要由纯音乐和歌曲两部分组成。
纯音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
歌曲主要分为主题歌和插曲两种形式:
一、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
通常用于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剧音乐的核心。
主题歌根据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片头主题歌、片尾主题歌、首尾呼应式主题歌、主题歌群。
二、插曲——电视剧歌曲的一种。
通常出现在电视剧的某一具体场景或情节中,用以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里。
插曲的应用比较自由,可与主题歌配合,也可在没有主题歌的情况下独自发挥作用。
三、主题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专业术语,通常用来表达主题思想、主导情绪、或者被用于主人公性格的刻画。
主题音乐一般形象鲜明、富于表现力。
电视剧主题音乐反复在剧中出现贯穿主题。
由它引起音乐形象的发展、成为音乐形象发展的推动力和概括力,它常常
也是评价电视剧音乐的主要根据。
四、背景音乐——它与主题歌、插曲、主题音乐都有所不同,它没有独立肩负表现主题、塑造人物等的任务。
在电视剧中,它与画面、人物、语言、音效等电视剧元素相配合,制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
因此, 影视音乐不能以自旁逻样的完整演绎, 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砚众, 而应不引人注目然而强有力的方式支持画面,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
”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
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
电影, 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 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发展现况及前景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日渐成熟,中国电影、电视人越来越意识到,好的电影、电视配乐是造就一部经典电影、电视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首先,多样化的音乐元素是新时期影视发展的必然。
影片题材范围的扩大,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重视当下生活,把目光投向远离灾变传奇的日常生活经历,投向变革中的城市、城镇、乡村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以一种更随意、陌生、自由的方式来叙述他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感悟。
社会变革中的各种情绪、思想都投射到银幕之上,
这导致电影中音乐种类更为复杂和宽泛。
特别是90年代中国电影创作空气较前几十年更为宽松,创作人员对于生活、时代有了更多层面思索、创作、表达的自由,这也使他们得以不拘一格、率性而为地使用音乐。
为了追求独特的听觉感受,对演奏乐器的改造也被引入到影视音乐的创作中。
而且,电影、电视剧的娱乐性、商业性被强调,使影视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特点更加明显。
随着1997年《甲方乙方》在票房上取得的成功,一批商业性较强的影片中广泛使用电子音乐,节奏轻快,曲调上口,常常能留下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的内容虽然未必与影片有关,但却必能因其演唱者的影响力和电影的炒作而相互作用,广泛传唱。
《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片尾曲由孙楠演唱;电影《大腕》、《英雄》的片尾曲则是王菲演唱。
这些商业电影在取得较高票房的同时,也在电影、电视剧以外开拓出了一片大众流行文化的领域。
在影视业发达的国家,配乐早已是其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多数影视配乐从影片拍摄时就开始介入,与画面剪辑同步,作曲家要根据剧情和导演的意图专门创作合适的乐谱,挑选合适的表演者,最终在后期完成整体创作。
如今几乎所有的欧美电影、电视剧都会把配乐专门做成原声碟,赶在影片上映播出前上架销售,即起到了宣传效果,也提高了衍生价值。
中国影视业离这一步还差得很远。
所以中国影视业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百年中国电影音乐流变》曾田力
《影视剧音乐艺术》曾田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熘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电影靠音乐加分还不够》腾讯娱乐专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