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讲义用管理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讲义精品.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P42、扩展性决策是指当对产品或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没有特定的选择范围。
P31 (老师课件定义)3、有限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即,有了基本的评价标准或选择范围。
P33 (老师课件定义)4、名义型决策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形成偏爱或习惯,而形成的重复性购买。
P34 (老师课件定义)5、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P376、替代指示器,可被消费者察觉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
P617、语义差别量表是指对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变量进行语言描述。
P60或P2098、冲动性购买是指消费者非事前计划的现场购买行为,亦称无计划性购买。
这种购买行为涉及消费者的多种心理和情绪。
P659、象征性绩效与审美或形象强化有关。
P8710、双趋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P14411、双避冲突是指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P14412、趋避冲突是指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P14413、差别阈限是指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动量。
(简称JND)。
P14814、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P14815、韦伯定律是指个体可觉察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K=⊿I / I P14916、刺激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P18617、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指流入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停留的记忆。
P19018、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上,直到数年或者终生的记忆。
P19119、态度是情感的表现,或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好恶观;态度是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态度是由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管理经济学讲义-3

育场的次数,则:
B=4-2/3A B=4-2/3A
预算线方程 时间限制方程
18
税收
从量税:对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征税。 p1+t 从价税:对商品的价值(价格)征税,也叫价值税。 (1+τ) p1
总额税:不管消费者的行为如何,政府总要征收一笔 固定金额的税收,也叫人头税。
预算线向内移动
19
7
U1
XA XC XB
0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Y
X
8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Y
X
9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Y
X
10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Y
X
11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Y
y*
饱和点
x*
X
12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汽车款式和性能的边际替代率
问题:
A和B 谁更看重性能? 谁更看重款式?
0
款式
A
性能
A:性能对款式的边际替代率
较高—— “性能取向型”消费 者的偏好或评价标准
消费者行为:经济学分析思路(2)
把决定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抽象为收入,价 格和偏好等常规经济变量,并设计相应分析 框架来研究理性的消费行为规则
——用预算约束线表示收入与价格约束因素 以及价格和收入的变动 ——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 ——用最大化分析技术来确定理性消费行为 一般规则
效用 总效用 边际效用
4
TU TU (QX )
消费者均衡
消费一种商品 消费多种商品 均衡条件:消费各种商品边际效用 之比等于相对应商品的价格之比。
均衡条件:最后一单位 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
dTU MU 0 dQ
消费者决策程序讲义

• 態度:對於特定品牌或產品的態度,能夠強烈地影響行為。
二、環境影響
• 消費者生活在複雜的環境之中。除了個別變數之外,消費者在決策 程序中的行為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1)文化、(2)社會階 層、(3)家庭、(4)人員影響、以及(5)情境。
• 人口統計變數、心理變數、價值觀與人格:人們彼此之間的差異, 能夠影響決策程序與購買行為。
• 消費者資源:每個人在每次的決策制訂情境中,都會將三種主要資 源納入考量:(1)時間、(2)金錢,以及(3)資訊的接收與處 理能力(注意)。
• 動機:心理學家與行銷人員同樣會進行各式各樣的研究,以求確認 當有目的的行為被激勵與激發時,會產生怎麼樣的情形。
的心理影響力,是重要的行銷目標,也是過去數十 年來常見的研究主題。
決策程序的類型
一、決策程序的連續帶 二、初次購買 三、重複購買 四、衝動型購買 五、尋求多樣化的購買
一、決策程序的連續帶
二、初次購買
• 當初次購買是藉由EPS的方式來進行時,通常會以品 牌忠誠度為基礎來建立持久購買的型態。然而,LPS 的方式可以導致慣性的養成,因為重複相同的事情會 比改變來得容易。
• 顯要屬性 vs. 決定性屬性
階段四:購買
• 在決定是否購買之後,消費者會經歷兩個步驟。在第 一個步驟中,消費者會在諸多零售商中進行選擇(或 者針對郵購目錄、網際網路、直銷等其他零售形式) 。第二個步驟則涉及店內選擇,受到銷售人員、產品 陳列、電子媒體與購買點(point-of-purchase, POP) 廣告的影響。
二、初次購買
• 周延型問題解決:當決策程序需要特別詳盡與嚴謹時 ,通常會產生周延型問題解決(extended problem solving, EPS),也就是能夠影響消費者行動且複雜 性較高的問題解決。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消费者行为学导论真正了解消费者行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消费者行为学就是解读或破解消费者行为的密码。
一、消费者行为学的多学科视角消费者行为学是跨学科的,它由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组成,从心理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文化人类学、从历史学到营销学,其共同的兴趣是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及如何相互影响,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释。
二、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囊括了很多方面: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性欲而挑选出、出售、采用或处理产品、服务所牵涉的过程。
1、消费者就是市场舞台上的演员角色理论认为,消费者要扮演很多角色,不用的“剧情”,不同的角色,消费决策也不同。
2、消费者犯罪行为牵涉许多参与者购买者和使用者可能并不是一个人没出售或采用产品的人可能将饰演影响者的角色家庭成员对全家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都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消费组织而言,-有时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为许多人采用的产品作出购买决策-有时购买决策可能将由一群人作出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消费者犯罪行为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就是消费者拿起现金或信用卡卖至商品或服务那一刻所出现的事情,它包含出售前、出售中和出售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
第1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节消费者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目录影响因素论主要包括: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和四因素论。
?两因素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或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三因素论:消费者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四因素论: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
从营销学的角度启程,我们按三因素论进一步分割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一、消费者内部因素因素1: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因素2: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因素3:个性和自我概念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为具备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概念:对自我的观点,或对“我就是谁”的认知。
每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往往可以影响其犯罪行为。
消费者资源教学讲义

• 消费者资源概述 • 消费者资源类型 • 消费者资源管理与利用 • 消费者资源教学策略 • 消费者资源教学评估 • 消费者资源教学展望
01
消费者资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消费者资源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 程中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 包括财务、知识、技能、经验等 。
特点
消费者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 和个性化等特点,不同消费者所 拥有的资源不同,同一消费者在 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资源也不同。
网络教学
总结词
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实现个性 化学习和远程教育。
VS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如 视频教程、在线测试等,方便学生自主学 习和远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 答疑和辅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05
消费者资源教学评估
评估方法
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化工具提高教 学效果。
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定制 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促进个性化 发展。
跨学科融合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 具备综合素质的消费者资源管理人 才。
提高教学质量
01
02
03
完善课程设置
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调整课 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的 前沿性和实用性。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的概念
资源整合是指将各种分散的资源进行 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协同 工作的系统,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
资源整合的挑战
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 挑战,如资源所有权的争议、资源配 置的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需要采取 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资源整合的方法
SERVQUAL模型重点讲义资料

SERVQUAL模型重点讲义资料在服务质量管理中,SERVQUAL模型被广泛地使用。
它是一个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可以用于测量顾客感知到的服务质量。
该模型指出了对于顾客来说,服务质量的五个重要维度,包括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同情和同理心以及传递越期望的服务。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企业在提供稳定和一致的产品或服务方面的表现。
可靠性是消费者寻求服务时最关心的一点,因为没有可靠性,服务质量是无法保障的。
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建立或改进审查和测试机制,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和规范;•培训员工时强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质量;•使用可追溯性材料和高质量的备件。
响应性响应性指企业在处理客户请求和投诉方面的速度和效率。
一个有效的和快速的响应过程可以建立顾客对于品牌的信任感。
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响应性能力:•与客服团队合作,提供全天候的支持服务;•定期回访顾客,获取反馈和建议;•采用自动化处理方式,例如聊天机器人或自动化回复短信,以加快响应速度;•建立职责明确,工作流畅的流程,增加响应效率。
保证性保证性指企业在向顾客提供信息时所给出的保证和承诺。
这方面主要应该关注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适当性和可用性。
保证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向客户提供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包括产品作用、使用方式以及退货和客户服务政策;•发布第三方审核报告,以证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客户保障,例如免费保修、退货或改善计划;•提高员工素质,确保他们能够提供准确和详尽的信息,做出可靠和精准的承诺。
同情和同理心同情和同理心是指企业对客户需求和要求的理解和体贴。
这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尊重和倾听客户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为特殊顾客提供定制的服务计划或礼物;•培训员工的同理心素质,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当出现服务失误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弥补计划。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义课件

第二节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 六、消费者的结社权 • 结社权是消费者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依法组织社会团体 的权利。是宪法中公民结社权在《消法》中的具体化。 • 七、消费者的受教育权(获得有关知识权) • 受教育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 主要内容: • ⑴消费者有权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如消费观知识、商品或 服务的基本知识、有关市场知识等。 • ⑵消费者有权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的知识。如涉及 消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机构,争议解决途径等知识。
人。如借照经营户, • 3、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只要经营者
是有偿提供商品或服务,不论其结果是否盈利都是以营 利为目的的经营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义
第三节 消 法 概 述
• 一、消法的概念 消法是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即凡是以保护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 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应享有的合法权利为内 容的法律规范都可以归入消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义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 消费者的权利又称消费者权益,是指消 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依法 享有的权利,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的体现。 •
我国《消法》第2章专章规定了消费者的 9项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义
第二节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 一、消费者的安全权 • 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 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 权利。包括两方面: • ⑴人身安全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 受服务时享有保持身体各器官及机能的完整以及生 命不受危害的权利。包括①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权; ②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例电器漏电致人致残或死 亡,都属侵害消费者的安全权。 • ⑵财产安全权。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性
01
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 行为特点,针对性地制定营销 策略。
02
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03
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依据,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02
旅游消费者的动机
旅游消费动机的分类
按照动机的性质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基于生理需求,如 休息、恢复健康等;心理性动机是基于心理需求,如求知、求美 等。
营销策略制定
掌握旅游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特征,有助于旅游企业制定更具针 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
对旅游政策的意义与实践应用
政策制定
通过对旅游消费者动机和行为的研究,为政府制定旅游 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1
政策实施
了解旅游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特征, 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旅游政策,提 高政策执行效果。
一些消费者将旅游视为一种社交 活动,他们选择旅游是为了与朋 友或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例如, 一些家庭或朋友会在节假日选择 到度假村或温泉酒店聚会。
一些消费者将旅游视为一种学习 机会,他们选择旅游是为了获取 新知识或技能。例如,一些学生 或职业人士会选择参加海外语言 学习或职业培训课程。
03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 关系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讲义 课件
2023-11-05
目录
•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概述 • 旅游消费者的动机 •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 •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未来研究展望 • 动机与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与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