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我将为您提供1200字的致密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致密气是指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烃类天然气在低渗透度、低孔隙度与岩石吸附作用共同制约下储藏于页岩、煤层等非常规储层中的烃类天然气。

自2000年以来,致密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在北美、欧洲等地区发展迅速,市场盈利增长迅猛。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致密气的发展情况因地域、政策、技术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致密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的详细介绍。

一、北美市场北美市场是全球最早、最成熟的致密气市场之一,主要开发页岩气和煤层气。

2000年以来,累计开采量已达数万亿立方英尺。

据美国石油协会的数据,在2020年,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达到35.6万亿立方英尺,其中大多数来自于致密气的开发。

致密气使得北美国家从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天然气净出口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市场规模巨大,吸引了许多国际石油公司的积极参与,如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

同时,政策支持也是北美致密气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因素之一。

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大力开采和使用天然气,通过税收和地方政府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鼓励。

二、中国市场中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但国内天然气供应相对短缺,致密气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2011年,中国政府将致密气产业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发布了“关于加快致密气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加速行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致密气的开发,一直面临技术难题和对环境问题的担忧。

由于中国致密气的开发近年来较晚,缺乏充足的技术储备,导致资本投入和开发难度较大。

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和利用致密气资源,如实行合理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在政策和技术水平支持下,中国致密气行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三、欧洲市场欧洲致密气市场相对美国和中国而言,规模较小。

2010年代初期,欧洲出现了石油巨头开始投资致密气的趋势,但由于担心环境问题和社会不满,多个欧洲国家停止了对致密气的开发。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致密气是指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传统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致密气的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和前景两方面阐述致密气在气行业中的市场现状。

一、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致密气资源储量约为一千万亿立方英尺,其中美国是致密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2019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超过21万亿立方英尺,与此同时,页岩气产量也达到了18万亿立方英尺。

其他主要致密气资源产量也有所增长,例如加拿大的页岩气产量已达到了3.7万亿立方英尺。

随着可采储量的不断提高,致密气产业的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除了产量增长之外,致密气的消费也在逐年上升。

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推进,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

另一方面,致密气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价格更加具有竞争力。

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致密气在气行业中的占比逐渐增大。

二、市场前景致密气在能源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未来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据预测,在2030年之前,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可能将翻番,其中致密气将占到总体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煤层气和页岩气这两种致密气资本的定价和销售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采掘公司转变。

因此,未来致密气产业将越来越集中化,生产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在我国,致密气开采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致密气市场的增长,这一发展趋势也有望在国内落地。

相信未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致密气产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论总之,致密气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形态,其市场规模和前景均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上升趋势。

全球范围内,致密气产业生产技术和成本不断提高,政府对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致密气在气行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致密气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为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经历了从陆上到海上,从浅海到深海,甚至目前世界各石油公司对极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日益重视和激烈竞争,目前常规油气资源和开采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市场和生产需求。

例如,早年就已发现的低渗透砂岩气藏,由于极低的自然产能无法形成商业开采,但紧缺的常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迫使进行此类气藏的经济开采,所以“井工厂”的作业方式和管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技术革新使得致密气商业化成为可能。

正确理解致密气严格的讲,致密气应称为致密储层气,因储层致密、低孔、渗透性差而低产难采。

致密气的储层除最常见的砂岩外,还包括致密盐酸盐岩和火成岩、变质岩等,但在实际勘探开发中仅指最常见的砂岩类,因此,在约定俗成的日常应用中,常省去“储层”或“砂岩储层”等字而简称为致密气。

致密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将致密含气砂岩定义为空气渗透率小于0.1×10-3um2的砂岩。

Stephen A.Holditch认为致密气含气砂岩是一种不经过大型改造措施(水力压裂)或者是不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就不能产出工业性气流的砂岩储层。

致密含气砂岩可以埋藏很深,也可以埋藏很浅;可以是高压,也可以是低压;可以是低温,也可以是高温;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可以是均质的,也可以是非均质的。

目前世界上对致密含气砂岩并无统一的标准和界限。

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来制定其标准和界限,而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致密含气砂岩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

勘探开发现状(1)全球致密气资源丰度,分布广泛全球致密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

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研究结果,全球已经发现或推测发育致密气的盆地大约有70个,资源量约为2-10×10-12m3,亚太、北美、拉丁美洲、苏联、中东-北非等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亚太、北美、拉丁美洲分别拥有致密气资源51.0×10-12m3、38.8×10-12m3、36.6×10-12m3,占全球致密气的的60%以上。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油气资源,正日益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关注。

近年来,国外在致密油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提升了致密油的开采效率,也为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新进展,探讨其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致密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致密油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接着重点介绍国外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最新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包括水平井钻井技术、多级压裂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

本文还将分析国外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其对我国致密油产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内致密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实现致密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概况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资源,已成为国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致密油主要分布在页岩、砂岩等致密储层中,具有低渗透率、低孔隙度等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

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成功实现了致密油的商业化开发。

其中,巴肯页岩、鹰滩页岩和尼布拉拉页岩等地区的致密油开发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

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水平井钻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和单井产量。

随着地震勘探、测井解释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致密油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致密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国外石油公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他们通过采用环保钻井液、减少水力压裂用水量等措施,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等手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王震亮【摘要】致密岩油是我国石油勘探比较现实的接替领域。

致密岩油研究的难点在于:致密化过程与不同级别孔隙对石油迁移的影响,石油可否发生明显运移;是否全部为连续性油气聚集。

近年来,人们总结出国内致密岩油的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探索了致密岩油的形成分布、富集成藏特征,逐步建立了纳米级孔喉的观测技术。

国外研究认为,致密岩层内的流体流动受控于优势孔隙-喉道的分布,中孔网络与有机质内的大孔相连,提高了致密岩层的渗透性;致密油在富集过程中也会发生明显的侧向运移;连续性油气聚集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威利斯顿盆地和大绿河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

今后应关注:岩石致密化过程和微米-纳米级孔喉的形成分布、致密岩油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成藏机理、我国致密岩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

%Tight rock oil is a more realistic exploration domain of oil fields to succeed. The difficulties in tight rock oil research include the impact of tight process and different porosity classes on petroleum migration, whether petroleum has been transported or not, and whether all the reservoirs are continuou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geologic features of domestic tight rock oil has been concluded,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ight rock oil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n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nano-class pores has been established gradually. By contrast, the overseas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the fluid flow in tight rocks is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pore-throat size. The networks of mesopores are ob-served to connect with large macropores within organicmatter, which would obviously increase permeability in tight rocks. The obvious lateral migration of tight rock oil may take place during enrichment process. The model of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uld not evaluate accurately the resource potential in both the Williston Basin and the Greater Green River Basin. In near future, three crucial scientific problems should be focused on:rock tightening process and 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miro-and nano-pore and throat structure, the occurrence state an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tight rock oil, as well as the evaluating indictors of resource potential of Chinese tight rock oil.【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0页(P587-595,650)【关键词】致密岩油;孔隙结构;赋存状态;运移和成藏;资源潜力【作者】王震亮【作者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安 710069;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提高,以及油气等能源价格的增长,非常规的致密岩油资源已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焦点之一。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致密气是一种天然气,是由页岩、煤制气和煤层气等形成的,与传统天然气相比,致密气储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分析致密气行业的市场前景。

一、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少污染的燃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上游勘探和开发的成本不断上涨,企业不断寻找新的资源以降低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

致密气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气,具有储量巨大、采收周期短、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根据相关报告,全球致密气市场从2010年开始快速崛起,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850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二、政策支持致密气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气,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美国,政府发布了《美国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的75%左右,并提出了各项措施。

其中,支持致密气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制定致密气法规并予以监管、在联邦土地上加速致密气开发、研发新技术降低致密气生产成本等。

在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煤层气和页岩气,加快法规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中国政府也制定了《清洁能源规划》,提出加强天然气互联互通,鼓励跨省区开发管输天然气,促进天然气消费和利用。

三、技术进步致密气开发需要高效、节能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采收技术和生产技术逐渐成熟。

尤其是水力压裂、地震勘探、智能管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致密气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致密气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企业的赢利能力将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致密气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致密气的开发和利用。

未来,致密气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

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

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摘要]:致密油藏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现状。

本文主要对致密油藏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在致密油藏开发方面所应用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能够为我国的致密油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致密油藏开发现状前景一引言致密油藏开发改变了美国持续24a石油产量下降的趋势,使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进而引发了致密油藏开发的热潮。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加入了世界勘探致密油气藏的行列,并在这个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我国致密油显示了巨大开采潜力:在松辽、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广泛分布,致密油都有重大发现,远景资源量在50亿吨左右。

致密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亮点领域。

我国拥有的致密油藏资源分布广泛,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二致密油藏概念及特征对于致密油藏,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致密油是指储存在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发方式需要使用与页岩气类似的水平井及体积压裂技术;狭义致密油是指来自页岩以外的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采同样需要水平井及体积压裂技术。

广义致密油的概念包括页岩储层内的石油资源,着重强调的是储层的致密性。

我国致密油资源通常分布于坳陷区以及斜坡带,油气资源具有大面积分布、但丰度不均一的特征。

其地质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 致密油资源在凹陷内源储共生。

油气分布不受圈闭控制,平面上或滞留于烃源岩,或位于紧邻烃源岩的大面积储层,纵向上多层系叠置,近源充注;( 2) 储集层类型多,物性差。

储层类型包括致密砂岩、砾岩、灰岩、白云岩等,基质渗透率一般小于 0.1 mD,孔隙度一般小于10%;( 3) 流体分异差。

无统一的油水界面与压力系统,油、气、水常多相共存,含油气饱和度变化大,具有“整体普遍含油气”的特征;(4) 微纳米孔喉发育。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致密气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中国致密气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背景致密气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气,以其高能源密度、高效率、清洁环保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密气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二、市场规模据统计,2019年中国致密气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亿美元。

预计到2024年,致密气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1%。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中国致密气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在家庭领域,致密气主要用于户外烧烤、烧烤、取暖等方面;在工业领域,致密气主要用于生产加工、冶金、玻璃等行业。

2、市场发展中国致密气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高能源密度、高效率、清洁环保等优点,以及国家政策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

在未来,致密气市场将逐渐取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

3、主要厂商中国致密气市场的主要厂商有:家得乐、众望、峨眉、美的等。

四、市场趋势1、致密气市场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由于致密气具有高能源密度、高效率、清洁环保等优点,致密气市场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

2、产品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致密气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致密气罐外,将会出现更加适合不同需求的产品,如便携式和充电式致密气灶等。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致密气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将通过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加强竞争力。

五、市场前景致密气市场前景广阔。

在清洁能源政策的支持下,致密气市场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

预计到2024年,致密气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1%。

六、结论致密气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潜力。

在政策支持和企业竞争的推动下,致密气市场将逐渐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致密油气居国外非常规之首在国外,与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相比,致密油气开发最早,而且产量最大。

目前,美国进行商业性开发的非常规气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三种。

在2000年,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规模还不大,致密气约占美国非常规气产量的70%;到2010年,尽管煤层气特别是页岩气产量急剧升高,致密气仍占48.8%。

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现了致密油资源:主要包括中东波斯湾北部、阿曼、叙利亚;北海盆地、英国;远东俄罗斯;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墨西哥;南美阿根廷;中国。

致密油在美国石油产量中占重要地位。

过去5年来,美国石油资源中约有500×108bbl 来自致密油发现,而致密油的开采更使美国持续24 年的石油产量下降趋势得以扭转。

2011年产量达3000×104t,预计到2020年产量达1.5×108t。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给形式,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巨大成果,其产量大幅提升已经逆转了该地区石油产量下降的趋势。

目前,北美是除了欧佩克之外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2010—2016年产量将增长11%(EIA,2011),这主要归功于加拿大油砂产量增长及陆地致密油储层产量的增长。

北美地区已在艾伯塔中心和得克萨斯南部发现了大量致密油资源,其他有利区带包括洛杉矶区域、墨西哥湾、南部和加拿大东部。

成熟致密油远景区主要包括:美国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萨彻斯温、曼托尼州的Bakken页岩;威明顿和科罗拉多州Niobrara页岩;得克萨斯州南部Eagle Ford页岩;加利福尼亚州Monterey/Samtos 页岩;俄亥俄州Utica 页岩。

可以说致密油是美国长期保持产油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致密油气已成为中国油气产量的重要部分中国致密油分布范围广,类型多。

根据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完成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在我国可采的石油资源中,致密油占2/5。

采用资源丰度类比法进行的预测和初步评价认为,中国主要盆地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为( 106.7 ~111.5) ×108t,可采资源量为( 13 ~14)×108t。

据统计,2003年中国致密油累计探明储量已占30.9%,近年来新探明储量中致密油的比例明显增大,目前约占35%。

由于这类油储量的动用率较低,在剩余可采储量中占40%以上。

例如,目前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未动用储量中致密油占45%,近年每年约1亿吨的新增储量中低(包括特低)孔渗者占60%;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储量占全国10.7%,其中致密砂岩储量占80%以上。

据研究预测,全国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中致密油的比例应占40%左右。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致密砂岩、川中侏罗系致密砂岩与致密灰岩等最为典型,在烃源岩、储层、地层压力、原油品质等方面与Bakken致密油、Eagle Ford致密油具有可对比性,特别是源储配置方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甚至优于Bakken致密油。

据预测,鄂尔多斯盆地的致密岩油地质资源量为( 35 ~40) ×108t。

其中仅长6、长7 段的致密砂岩油资源近20 ×108t,长7 段页岩油资源约11×108t。

近10 年,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现了西峰、姬塬、华庆等 3 个低渗—超低渗( 多为致密砂岩) 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十余亿吨,可形成( 24 ~26) ×108t 的储量规模,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成为原油上产的重要资源。

目前,长庆油田致密砂岩油年产量已超过4 × 106t,成为建成“西部大庆”的重要支撑。

此外,松辽盆地中深层青山口组和扶杨组致密砂岩、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平地泉组和芦草沟组白云化岩、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灰岩、吐哈盆地侏罗系致密砂岩、酒泉盆地白垩系致密灰岩等均具备形成致密油的地质条件,初步评价中国致密油地质资源量达(110~135)×108t,可见中国致密油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需要重新评价经济可采资源量。

中国致密油主要发育致密砂岩与致密灰岩两种主要储层,二者均发育纳米级微观孔喉网络体系,主要发育在中国陆相盆地中。

致密砂岩油储层以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长6、长7油层组为代表,包括石英—长石粒内孔、黏土矿物—钠长石晶间孔及长石粒间缝,孔喉直径主体60~800nm;致密灰岩油储层以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代表,包括方解石粒内孔、粒间孔、溶蚀孔及粒间缝,孔喉直径主体50~800nm。

相对于致密气储层,致密油孔喉直径较大,目前学术界对天然气分子直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原油分子大小研究相对欠缺,因此准确表征原油分子大小以及原油在纳米孔喉中赋存状态和运移机理是致密油下一步研究重点。

与致密油相比,我国天然气储层偏老,储层致密程度更高,致密砂岩和灰岩中的气储量占比例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全国天然气储、产量最大的盆地,分别占全国的33.4%和26.7%;其中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分别占该盆地气储、产量的77.6%和90%;全国最大的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1万亿立方米、产量10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储产量的14.7%和12.1%,全部位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中。

我国陆上7个主要盆地致密气资源量为9万亿~12万亿立方米,以中值计,占7个盆地预测气资源的49%。

据预测,全国待发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中致密气比例可达60%左右,高于最新的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中的相应数据。

显然,致密油气在中国已占相当重要饿地位,可以说,如果没有致密油气的开发,中国的油气产量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规模。

三、致密油概念、形成条件、地质特征及研究中的难点1、致密油概念当前有关致密油的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普遍认同的说法,各国有各国的标准,具体详见表1。

2、致密油形成条件和鉴别标志致密油形成条件和鉴别标志详见表2。

3、国内外致密油的主要地质特征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组、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等获得工业发现,松辽盆地青山口组( 扶—杨油层)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等致密岩油区具有良好资源前景。

邹才能等认为,国内致密油的主要地质特征是:①圈闭界限不明确。

如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岩油区石油大面积连续分布,不具明确圈闭边界,石油在平面上呈连续或准连续状分布于整个盆地。

②油水分布复杂,非浮力聚集或浮力驱动不显著,未见明显水动力效应,无统一油水界限和压力系统。

③常发育异常压力,裂缝高产。

可发育异常高压( 大部分盆地) 或异常低压( 鄂尔多斯盆地) 。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在裂缝发育区往往能获得高产,形成“甜点区”。

④非达西渗流为主。

致密砂岩基质渗透率普遍为( 0.001 ~0.5) ×10-3μm2,导致石油在进入储层时以“非达西流”的方式渗流。

⑤短距离运移为主。

石油排出烃源岩后,多数就近在紧邻源岩的致密储层富集。

⑥主要发育纳米级孔喉连通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孔喉半径小于0.1 μm的孔喉约占总体孔喉的65.1 %,纳米级孔喉所占比例最高,且孔喉系统具有一定连通性。

4、致密油研究中的难点与常规储层相比,非常规致密储层的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相渗曲线上存在较宽范围的“渗透率枷锁”,即在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饱和度曲线上,2 条相渗曲线并非如常规储层那样交叉,而是分布于各自高饱和度的两端,其间存在较宽广的饱和度间隔,无论是水相还是油相均不流动。

同时,致密储层内可不同程度地发育裂缝,大大提高了游离相油气运移、成藏和产出时的输导能力。

此外,由于构造—沉积—成岩作用“三位一体”式的综合作用,造成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油、气产能“甜点”( Sweet Spots) 的形成机制复杂。

因此,油气地质学关于油气藏形成的一般原理很难适用此类储层和油气聚集,按照连通性储层提交的油、气储量与地质实际间存在较大偏差,等等,这影响了对致密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在非常规致密油领域内,仍然存在一些国际性的科学难题,如:( 1) 影响储层致密化的构造、沉积和成岩控制因素及其对致密化的贡献评价; ( 2) 不同级别孔隙和孔隙结构的识别,在大、中、小3个级别孔隙共存( 但比例变化很大) 条件下,油气是否一定富集于最小的纳米级孔隙内;( 3) 在高有机质含量的烃源岩、其间夹持或上、下相邻致密储层内,油、气的赋存状态( 游离态、吸附态、分子扩散) 及其运移、富集规律,是否一定不发生较长距离的运移;( 4) 在成岩演化序列下,储层致密化过程内,流体动力与输导性能的联合作用,对油气运移和成藏的影响是什么? 程度如何?( 5) 致密油的富集规律是否全部为连续性聚集,有无可能存在其它聚集类型?上述问题的深刻解析,将会进一步完善致密油的富集和成藏理论,同时也为致密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构建更为切合地质实际的方法技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四、致密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成藏特征我国致密油以陆相湖盆沉积为主,烃源岩与储层一体化或紧邻接触,储集砂体与烃源岩在侧向指状交叉、垂向上频繁互层,大大提高了源、储之间的接触面积,生—储—盖形成了典型的“三明治”结构,是大范围富集成藏的重要基础。

主要表现为薄饼式、似层状和集群式成藏,保证了成藏的规模性,表现为大面积、大范围成藏。

从而提升了叠合盆地中深层和坳陷盆地斜坡低部位—坳陷区油气资源发现潜力。

根据致密砂岩气藏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与储层致密演化史间的关系,将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2种类型: 储层先期致密深盆气藏型与储层后期致密气藏型。

前者主要沿凹陷中心、前陆侧缘斜坡、构造斜坡分布,后者表现为早期常规聚集、晚期致密化改造、复式成藏等阶段。

这为研究致密油的成岩—成藏关系提供重要借鉴。

从运聚动力和成藏方式看,致密储层内的石油成藏机制以超压充注为主,无一定圈闭形态,石油聚集成藏的范围为超压传递到达的边界,超压梯度大,油充注的距离和圈闭滞留的范围就大,含油饱和度也相对高。

可将这种运移充注的方式称为“动力圈闭”,既表示油被超压充注到低渗透致密储层中的重要成藏作用,也反映出低渗透致密储层能够滞留油气、聚集成藏的三维空间范围。

五、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进展发育于烃源岩内部的油、气( 页岩油、气) ,储集性夹层或其上、下相邻储层( 如致密油、气) ,其所依赖的特殊储层孔隙结构、流动单元、油气储存能力大小,能否运移,是否成藏,以及其资源潜力大小,是国外致密油、气近年研究的重点。

1、储层孔隙结构和流动单元致密油气藏以表征困难而著名,研究常规储层所形成的常规方法不适合于致密油气藏。

为此,Clarkson 等提出致密粉砂岩和页岩气藏中流动单元和孔隙结构分析的新方法,以表征致密气藏的渗透率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并用于流动单元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