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8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86例疗效分析
Z 血糖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h 三多症状改善不明显[ j 3 。 1 统计学方法 临床疗效比 . 4 较采用 扩检验。
2 结果
格列酮治疗 8 例, 6 其中男4 例, 1 例, 5 女4 年龄3 - 1 7 岁, 5 岁, 2 平均5 病程8 个月一 年, 1年。 2 平均 0 对 照组用西药二甲双肌与毗格列酮治疗7 例, 9 其中男 4 例, 6 年 0 7岁, 3 女3例, 龄3一 1 平均5 岁, 6 病程5 个 月 一 3 平均9 2 年, 年。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 临床症
【」 陈 2 颧珠.实用内 科学 【 〕 M .H版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2 1 9 一7 9 0 : 4 9.
[」 陈慧, 3 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6 例 〔 . 0 J 中国临床医生, 」
2 6 3 ( ) 15. 5一2 0 , 49 :
〔] 余波, 4 陈卫, 陈利君, 二甲 等. 双肌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 疗
状、 空腹血糖、 Z 血糖数值均相近, 餐后 h 经统计学处 理, 差异无显著性( > 0) p 0 , . 具有可比 5 性。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中 . 2 药协定处方消渴汤加减结合西药二甲双肌与毗格列 酮治疗。 中医疗法以益气养阴、 活血生津为治疗原则。
2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 . 1 。
病 疗 较 [ . 用 学 志,0 ,1 2:3 一3 . 的 效比 J 实 医 杂 2 5 2( ) 1 61 5 〕 1 4 4 【」张 7 伯臾. 医内 中 科学 【 〕上海: 科学技 版社,9 : M. 上海 术出 1 5 8
2 9 23 4一5.
寒, 寒凝血滞。以 上三层病理变化, 均可导 痪, 致血 故 疲血是消渴病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也是导致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诊疗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诊疗效果观察

54 ・ 2
J u n lo qh rM e ia le e 2 0, 13 No 4 o r a fQiia dc l lg , 01 Vo. 1. . Co 果 观 察
高 建 刚
【 要 】 目的 探 讨 对 2型 糖 尿 病 的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1 3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与 治 疗 组 ( 摘 2 中 西 医结 合 组 ) 。对 照 组 6 O例 单 纯 采 用 美吡 这 片 治 疗 , mg 前 3 n口服 3次/ , 5d为 一 疗 程 , 服 5 餐 0mi d 1 共 2个 疗程 , 尿 病饮 食 。 治 疗组 6 例 采 用 益 气 养 阴化 瘀 生 津 中 药 , 药加 水 5 0Il浓 煎 2 0Il 口服 2 糖 3 诸 0 I T, 0 I T,
气 阴两 虚 夹 瘀 型 4 例 。其 中男 6 例 , 5 7 6 女 7例 ; 龄 3 ~ 8 年 6 1
1 , 5 玄参 、 母 、 g 知 山萸 肉各 1 。辨 证 施 治 : 0 g 口干 渴 重 者 重 用
花 粉 、 冬 , 山 萸 肉 2 ; 麦 加 0 饥饿 感 重 者重 用 熟 地 至 4 ; 多 g 0 尿 g 者 加覆 盆 子 1 、 2g 桑螵 蛸 1 ; 疖 肿 者 加 金 银 花 、 翘 、 公 2g 发 连 蒲 英 1 ; 泌 尿 系 感 染 者 加 瞿 麦 3 、 3 、 柏 1 ; 阴 2g 兼 0g 蓄 0g 黄 0g 肾
比较 , R d 分 析 差 异 有显 著 意 义 ( 经 ii t P< 0 0 ) 疗 效 程 度 依 .5 ,
次 为 : 疗 组 > 对 照 2组 > 对 照 1 。见 表 l 治 组 口
较 重 中 断 治 疗 ) 占 5. 。组 间 比较 经 y 检 验 , 照 2组 高 . 17 对 于治疗组和对照 1 ( 组 P< 0 0 ) 治疗 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高 .5 ; 于 对 照 1组 . < 0 0 。注 射 局 部 刺 激 ( 痛 、 痒 等 ) 生 P .1 疼 瘙 发

9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9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9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谈论并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39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法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中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2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8.92%,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中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疗效糖尿病(sugar diabete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1]。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消渴”证,病理上燥热为标,阴虚为本,并发症多见高血压、心肌梗死、白内障、痈疽等。

本文对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比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并筛选出更优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资料选择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5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3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4±9.4)岁,平均病程为(4.6±2.8)年。

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52.6±9.6)岁,平均病程为(4.4±2.3)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本次研究共收集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和西药口服药物,中药方由“六味地黄丸”、“参附汤”和“双黄连口服液”组成,西药口服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吲哚美辛。

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血糖控制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其中完全缓解10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治疗效果显著。

另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头晕等,均在治疗后自行缓解。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控制病情的进展,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8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85例临床观察

( 叉土S )表示 ,采用 金 ,计数资料采 用卡方 检验。P . ,差异 验 <O 5 0 有统计学意义 。
岛素 敏感性 降低 引起 的 以葡 萄糖 水平 升高为 特征 的代谢 性疾病 症候 群…。 目前 已成为 继心 血管 疾病 、肿 瘤后 的第 三大 非传 染性疾 病 ,
有研 究显 示 ,糖尿病 患者 的 肾功 能 衰竭发 生率 比非糖 尿病 患者 的发 事率 高 1倍 。因此 ,如何治疗 和控制2 】 7 型糖尿病 是临床 有待解决 的 问题 。为探讨 中西 医结合疗法 在2 型糖 尿病治疗 中的 临床应用价值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 患者 均在控 制 饮食 、合理 运动 及心 理治疗 等糖 尿病 基础 治
疗 的 同时 , 口服盐酸 二 甲双 胍片 ,50 / ,3 d 0mg次 . ;格 列吡嗪 片 ,  ̄I 5 / ,3 /;如效果 不理 想,或有糖尿病并发症者可根据病情选用 mg 次 bd  ̄ 胰 岛素进行 对症治疗 。观察 组同时加 服 自拟益 气止渴汤 :黄芪 1g 5、 北 沙参 1g 5 、天花粉 lg 5 、生地 1g 5 、葛根 1g 5 、柴胡 lg O 、黄芩 1g 0、
2 ・中 医 中药 ・ 5 6
 ̄ p m e 2 I , O 1, O2 S t b r U V I U N . ee 2 . 6
中西 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8 例 临床观察 5
黄 琼
( 永州市 中医院 ,湖南 永 '4 5 0 ) ) 20 0 ' ] ' 1
【 要】 摘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疗 法在 2 糖尿 病治疗 中的・ 型 临床应 用价 值 。方 法 将 10例 2型糖尿 病患者 随机 分为观 察组和 对照 组各 8 例 , 7 5 观 察 组在 常规 降糖 西药 治疗 的基础 上服 用 自拟 益 气止 渴 汤 ,对 照组在 常规 降糖 西药 治疗的 基础上服 用参 芪降 糖胶 囊,比较 两组 临床疗 效及 不 良反应 。结 果 观 察组 总有 效率 9 . % ,对 照 组总有 效率 6.1 O9 5 9 %,两组 比较 有显著 性 差异 ( 4 P< O 5 ;治疗后 两纽的 空腹血 糖 、餐 后 .) 0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报道

临床经验112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初步评定与报道刘杏芝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望都县 072453【摘 要】目的: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1例。

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血糖控制也明显好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后差异明显。

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糖尿病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发展趋势。

在以往的治疗中,临床常选择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近年来,临床主张引入中医治疗[1]。

为此,本次研究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患者资料与方法1.1 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结果证实。

其后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41例。

研究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6,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35岁,中位年龄为(50.3±6.4)岁,病程均在2个月至3年之间不等。

参照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0:11,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为(53.2±6.6)岁,病程均在5个月至4年之间不等。

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可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1.2 方法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如: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20-09-11T15:55:02.3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作者:熊倩熊拥华薛亚妮李雅悦[导读]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熊倩熊拥华薛亚妮李雅悦湖南省军区长沙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做临床参考。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19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采用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进行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研究组者的空腹血糖为(6.35±1.62)mmol/L,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且实演技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差异明显。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和深入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应用目前我国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正常甚至增多,但胰岛素功能大大下降,目前通常采用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目的为控制血糖,长期的治疗目标为预防长期血糖升高引起的系统并发症。

中医学方面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需要进行气阴双补治疗,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做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诊治时间起自2019年2月,2019年9月止,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两组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筛选标准。

常规组45例:年龄67~82岁,年龄均值(70.13±1.94)岁;病程时长在6.20~17.30年,平均值为(10.96±3.10)年,老年男性患者较多,男性25例,女性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疗 2 0 1 3 Ma y 2 4 ( 6 )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型糖 尿病 的临床分析
王 宗强( 崇阳县人民医院 , 湖北 崇阳 4 3 7 5 0 0 )
摘要 : 选取我院 2 0 1 1年 1 月 2 0 1 3年 3月 收 治 的 1 4 0例 2型糖 尿病 患 者 随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对 照组 . 观 察 组 患 者 给 予
3 讨 论
2型 糖 尿病 在 中 医学 中属于 消 渴 的范 畴 . 发 病 机 制 主要 是 因为先天不足 、 劳伤 、 饮食 、 六 淫 以及 情 志等 原 因 导 致 。 化 瘀 益 气 生 津 和 养 血 中药 应 用 于 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中 具 有 养 阴 清 热、 生 津 润燥 、 温 补 肾 阳 以及 益 气 养 阴等 功 效 。中西 医结 合 应 用 于 临床 治 疗 中 ,能够 有 效 延 缓 患 者 的肠 道 对 糖 的 吸 收 . 起
效 改 善 患 者 的 临 床 症状 , 提 高 了 2型 糖尿 病 患 者 血 糖 的达 标 率 , 值 得 在 临 床 上 广 泛 推广 和使 用
关键词 : 中西 医结 合 ; 美 吡达 片 ; 2型糖 尿 病 ; 临床 疗 效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8 7 . 1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6 — 1 2 7 7 — 0 1
吡达片进行 1 : 3 服治疗 . 3次/ d 。 一个 疗程为 2 w. 持 续 服 用 2个
到 了 良好 的降 糖作 用 I 3 l 。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 : 观察组I 临床疗 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诊疗2型糖尿病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医学PPT
1








症 的 诊 治

、和









医学PPT
2
中国糖尿病表型


➢ 低BMI更低约为25kg/m2
与 优
➢ 中心肥胖,内脏脂肪堆积

➢ 代谢综合征患者比例高
➢ 餐后血糖比例高
➢ β细胞功能不足
➢ 更易患肾脏疾病
➢ 癌症比例高,如肝癌
医学PPT
15
2型糖尿病(消渴) 的中医认识简介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先天不足 劳欲过度
内生燥热
消渴本证
耗伤阴精
口渴多饮、消谷善饥、 尿多而甜、形体消瘦、 大便干结、乏困无力、 皮肤燥痒、易生疖肿。

损伤阴阳
病 失
消渴变证
久病入络,
胸痹、中风、眩晕、 麻木、痹证、水肿。

血脉瘀滞
医学PPT
16
2 型糖尿病的阶段
症状;
3、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可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 力,延缓其发展
4、采用补肾固摄、滋肾泻浊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 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医学PPT
18
2型糖尿病(消渴)
与西药降糖药协同降糖:以西医降糖药为基础,加以 中药汤剂口服以综合诊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思想,所以中医
治病
医学PPT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病痹症)
• 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 肉无力和萎缩等。
• 西医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 •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中药。 • 中医外治法 1.水针疗法: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2.中药外洗、外敷:糖痛足浴方、温通活血乳膏。 3. 肢体加压治疗 4.红外线光浴治疗:辨证选穴、穴位贴敷 5.推拿治疗 6.针灸治疗:“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6
《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
医学PPT
7
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IGT=“未病先防”
显性糖尿病=“既病防变”
胰岛素抵抗 肝糖生成
内源性胰岛素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 内源性胰岛素
4 —7 年
微血管
“医诊学断PPT糖尿病”
8
Clinical Diabetes Volume 18, Number 2, 2000

医学PPT
21
糖痛足浴方
• 使用方法:共入搪瓷盆中,加水5000ml浸泡100~ 200min,放火炉上煮沸后,文火在煮30min,离火后先熏 手足,待药液温度降至50度左右,再将手足入药液中浸泡 30min,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用1日~2日。
• 功效:活血通络,既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纠正 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同时也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有与西药口服降糖药完全不同的
特点。他不似降糖药及胰岛素有着不同的降糖作用,中医从
整体出发,采用“望闻问切”,通过中药起到综合调节代谢
的作用。一副中药往往既有减低胰岛素抵抗作用,又有保护
β细胞的功能,同时还兼有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单独使用西药降糖效果不理想者,配合使用中药治疗可使血
医学PPT
3
需 求 与 优 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发病 率升高
IGT高发
血糖管理未达标
并发症进展快 降低生活质量
并发症高发
增加经济负担
医学PPT
4
西药治疗优势
降糖迅速 疗效明显 服用便捷



西药治疗不足
优 势
药物副作用
肝肾功损害 低血糖频发

医学PPT
5
中医可以做什么?
2020/10/25
医学PPT
• 适应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临床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包括四肢末端的疼痛、麻木、
100
75
细胞功能50 (%)
25
健脾、化痰、活血
延缓或糖耐 量异常 餐后高糖生津止渴 益气健脾逆转早 期慢性 并发症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0
-12 -10
-6
-2 0 2
6 10
14
离确诊时间(年)
医学PPT
17
Lebovitz H. Diabetes Review 1999;7:139–153.
11
什么是中西结合?
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
学知识和方法来继承发展中 医药,中西医互相补充,取 长补短,发展一个全新的医 疗体系。
陈可冀
2020著/10名/25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科学院医学院PP士T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复合、结合的原则
单一的降糖药使用不如作用于多个环节的降糖药联合使用效 果为好。
糖下降理想,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一举两得

医学PPT
19
2型糖尿病(消渴)
• 西医治疗难点:血糖波动大,餐后血糖高,胰岛素敏感性 下降。
• 中医治疗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中药治疗: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 针灸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以肺脾肾三经为主穴,随证加
减。 • 膏方应用:补虚扶弱、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
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
IGT期
结合,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降低IGT患者的血糖、血 脂,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 耐量异常
糖尿病期
1、通过辨证论治,减轻或改善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 2、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法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
优势互补的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或滋阴补气,或活血化瘀巩固机体内环 境如阴阳、气血、升降等机制相对调整,对原有剂量的西药降糖药往 往更为敏感,而依具体情况可以减少西药用量。
增效减副(作用)的原则
医学PPT
13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禀赋不足)
环境因素(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医学PPT
中医优势所在
改善消渴症状,提高疗效
减少西药服用剂量,减
轻西药带来的临床副作 用
医学PPT
9
中医优势所在
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减 小,糖化血红蛋白更达标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
导,对糖耐量低减患者 的中药干预治疗
医学PPT
10
中医优势所在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糖尿病足优势独特
医学PPT
14
2型糖尿病(消渴)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 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 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 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 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 渴病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