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复习提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a
大学写作复习题纲

大学写作复习题纲一、写作基础知识1. 写作的定义与目的-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旨在传达信息、情感和思想。
- 写作的目的包括交流、记录、教育、娱乐和启发。
2. 文章结构- 引言:吸引读者注意,提出主题。
- 正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提供支持材料。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主题,提出建议或展望。
3. 写作风格- 正式与非正式: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风格。
- 客观与主观:保持客观性,同时表达个人观点。
二、写作技巧1. 词汇运用- 丰富词汇量:使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复杂概念。
- 避免重复:使用同义词替换,增加文章多样性。
2. 句式变化- 长短句结合: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增强文章节奏感。
- 复杂句与简单句:合理运用复杂句式,避免冗长和晦涩。
3. 逻辑性- 明确论点:文章中每个段落应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 逻辑连接:使用逻辑连接词,确保文章条理清晰。
三、不同类型文章写作1. 议论文- 论点论据:明确提出观点,并提供充分的论据支持。
- 反驳与回应:对可能的反对意见进行预测并给出回应。
2. 说明文- 清晰阐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事物或概念。
- 逻辑顺序: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3. 记叙文- 故事叙述: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人物展开叙述。
- 情感表达:通过细节描写传达情感和氛围。
四、写作过程1. 选题与构思-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质量。
- 构思框架:确定文章结构,规划写作流程。
2. 草稿撰写- 快速写作:不受干扰地完成初稿,避免过度修改。
- 保持连贯:确保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连贯。
3. 修改与润色- 检查语法:修正语法错误,提升文章质量。
- 润色语言:优化表达,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五、学术写作1. 引用与注释- 正确引用:遵循学术规范,注明引用来源。
- 注释规范:使用脚注或尾注,提供详细信息。
2. 论文写作- 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 结果呈现:清晰展示研究结果,合理解释数据。
【写作基础】复习提纲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的区别①两个概念属性不同(写作客体是写作材料形成的基础,写作材料是认识写作客体之后的结果)②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写作客体是对写作的认识活动而言的,写作客体中有的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而写作材料是对写作的表现而言的,是构成文章内容必不可少的要素)③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是客观的原生态的方式存在,未经加工改造。
而写作材料是经过主体加工改造,含有一定主观成分)写作客体类型①按表现和认知途径,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客体②按存在形态,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③按本体状态,分为社会客体,自然客体,精神客体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的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材料和题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意识储备①是指在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获取材料的工作②无意识储备不仅没有相应的区域,方向,更没有一定的文体驱动力,因而这些储备的用处在写作主体心中是比较模糊的,但一旦有了某种写作需要,这些材料就会自动涌现,所以不能把无意识储备看做无用功。
③因为没有多方面限定,储备数量无限性和类别多样性成为无意识储备最大的优势。
④同时由于其储备的数量繁多种类繁杂,对于记忆不好的写作主体来说可能降低材料的可靠度,增加材料被闲置,遗忘的几率。
这是无意识储备的局限性。
⑤所以应将有意识采集和无意识储备结合起来,以有意识采集为主,结合无意识储备,使自己的材料库不断扩容。
写作目的与题材的对应关系①题材是表现和实现写作目的的材料,是为写作目的服务的。
②题材的“合目的性”集中地表现在满足写作主体的需要。
“合目的性”的题材,是指那些与具体需要相吻合,能满足具体需要的一组材料。
(如果选择的材料不能为实现写作目的服务,这些材料就不能写入选定的文章体式中,也就不能转化为题材,因此题材和材料都必须具有“合目的性”)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①写作目的的实现不仅要以完成文章制作为依据,它也需要流通,流通就需要考虑受体。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基础写作复习资料第一节:写作的定义: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一、写作的主体;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
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
”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第三节:写作的特性;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第四节:写作的功能: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纲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纲第一章1·写作与工具的关系:思是写的基础,写是思的物化过程,写与思相互促进,互相推进。
2·写作与说话的关系:口头表达可以凭借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可以重复,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但是到了写作时,这些都无法使用,只能运用书面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因此,语言使用的要求就是更高。
3·写作的完整过程:写作前:采撷,构思写作:表达写作后:修改,发布,阅读——反馈4·写作活动的五大特点:(1)人文性(2)综合性(3)个体性(4)创造性(5)实践性5·写作的作用:(1)纪录,传播,社会交流(2)发牢骚,创作文学,抒发个人心性(3)自我实现6·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二章第一节:主体1·写作主体主宰写作活动: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2·写作过程的主宰作用:(1)写作主体给写作客体赋予生命和灵魂(2)写作主体为写作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3)写作主题将写作客体酿造成文章作品3·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1)思想理论要求(2)知识结构要求(3)思维能力要求(4)表达能力要求(5)审美能力要求4·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1)情感与情绪(2)责任与道义(3)素质与人格(4)经验与体验5·含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发动者,也是写作活动的谋划者、执行者,是写作活动的主宰。
第二节客体1·含义: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经过写作主体,整理和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2·构成因素:(1)对象化的自然景物(2)群体化的社会生活(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4)外在化的精神产品3·作用:(1)客体是写作的触发物(2)客体是写作的建言物4·客体与主体的关系:(1)滋养与反映(2)融合与距离(3)凭借与制约第三节受体1·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1)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2)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3)丰富的生活阅历2·写作受体的特征:(1)求知性(2)交际性(3)创造性3·受体的心理特征: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密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4·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和要素(1)阅读反馈的影响(2)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3)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三章1·什么是材料,素材,题材和资料材料,是一种外延广泛的概念,他是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的一系列事实和理论。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doc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应部分同学要求,本人根据老师提纲讲解课上所讲内容而整理出该份资料,其中的红色字体代表了老师所讲的重点、讲解、补充及说明。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绪论(有些老师说这部分不考)1.什么是写作?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章散文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儿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岛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补充:6.散文笔法P21第二章诗歌1.诗歌有哪些分类?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该点老师说吋以降低匝视度)4.什么是诗歌的意彖?举例说明诗歌意彖形成的过程。
5.诗歌屮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补充:6.诗歌的押韵P69-71第三章小说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2.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3.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P964.小说人物鴉造有那些主要技巧?P99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09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P1147.小说为何耍巧用细节?P120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第五章杂文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理解)2.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P203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指的是朵文边缘议论文与文学Z间)3.形象性议论对杂文写作冇哪些影响?(降低重视度)4.杂文形象性说理有哪些方法?P211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第六章消息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消息事实的完全真实?4.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5.消息的结构冇哪几种,各冇何优点?6.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7.消息标题有那儿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第七章通讯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3.什么是事件通讯?4.什么是风貌通讯?5.什么是专访?第十章学术论文1.学术论文与政论文有那些异同?(可以不理)2.熟悉学术论文这种文体,有那些途径?(可以不理)3.怎样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仓ij新性和理论性等的特征?(实际上考点是文体特征)4.选题、论题、标题、论点这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选题指作者选择的论题;论题是作者的研究对彖,并不代表作者观点;标题指论文的题目,有时可以等同于论题,但标题不一定是论题;点指作者对研究对象的观点和判断)5.选题为什么难?怎样解决?P4146.怎样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过程常遇到那些困难?怎样解决?7.怎样构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那些内容?P4298.论文写作常用那些论证方法?怎样提高论证技巧?P435教材阅读与分析材料:第一章散文1.P15冰心《霞》2.P1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3.P27孙犁《亡人逸事》4.P39鲁迅《秋夜》5.P43钱钟书《论快乐》第二章诗歌1.P62纪弦《你的名字》2.P67余光中《当我死时》3.P70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4.P78洛夫《边界望乡》5.P89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第三章小说1.P101高晓生《陈奂生上城》2.P109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3.P115契柯夫《柔弱的人》4.P125鲁迅《药》5.P132汪曾祺《陈小手》第四章杂文1.P208《叔叔的苹果和实践的地位》2.P211孙犁《我的位置和价值》3.P214张雨生《虎皮鹦鹉Z死》4.P216吴非《谁将是唐僧的二把手》5.P219毛志成《疑“儒”》第六章消息1.P246《生活改善人口增长》2.P255《难得的瞬间》3.P258《两名人学生玩命》4.P258《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明镜高悬》5.P270《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第七章通讯1.P294《她走进深深的小巷》2.P304《湖北人聂华苓》3.P320《金字塔夕照》4.P322《美哉,米脂婆姨》(3)具体论证) 5. P327《咅乐,幼儿心灵的体操》第十章 学术论文1. P430《古代文艺肖像与美学宗教意蕴》2. P438《精心组织高潮》3. P447 «论阿Q 性格系统》4. P451《关于v 鲁迅〉书话》5. P455《意境与非意境》(关于鉴赏题的答题思路:(1)文段是什么文体? (2)该文体的特征。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基础写作复习资料一、写作规范1.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2.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
3.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4.注意段落结构,每段一个主题。
二、写作步骤1.明确写作目的,确定写作的类型和体裁。
2.进行资料收集和观察,获取写作材料。
3.展开头脑风暴,思考写作内容。
4.制定写作大纲,整理思路。
5.展开写作,注意语言和逻辑的合理运用。
6.检查修改,确保文章的语法、逻辑和细节的正确性。
三、写作技巧1.开门见山,明确文章中心思想。
2.使用恰当的过渡词,使文章段落连接紧密。
3.使用具体的例子或实证来支持观点。
4.引用名人名言或谚语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注意使用恰当的标点符号,避免使用冒号和分号的错误。
6.使用多样的句式和词汇,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7.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通过具体的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常见写作题型1.图表作文: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描述、分析或比较。
2.故事作文:以一个故事情节为主线,展开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3.观点作文:明确一个观点并进行发表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4.说明文:解释或阐述一个事物的原理、步骤或过程。
5.议论文:就某个问题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给出理由和论据。
五、写作注意事项1.符合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主题。
2.使用适当的时态和语态。
3.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
4.使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表达方式。
5.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6.注意拼写和标点的正确性。
7.掌握适当的段落划分方法。
8.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缩写和俚语。
9.尽量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10.合理运用连词和过渡词,让文章结构更清晰。
六、写作练习题1.请描述一幅你最喜欢的画作,并简要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2.请简要说明网购的利与弊,并表达你的观点。
3.请根据以下所给的信息,用图表的形式描述2020年大学生求职的状况。
4.请写一篇关于你最喜爱的一本书的读后感。
5.请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电影的影评。
326-《基础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要

《基础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要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化生律整合律通变律二、简答题:简要说明写作的实践性特征。
三、分析论述题结合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思维整合层”的理解。
第二章材料和思想一、名词解释:广义的材料狭义的材料思想归纳概括法纵横比较法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2、说说形成文本思想的方法。
3、文本思想的要求是什么?三、分析论述题结合具体例证,说明提练文本思想的途径有哪些,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章结构一、名词解释:结构分合与曲直疏密与虚实抑扬与张弛过渡与照应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结构安排的原则。
2、说说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
三、写作题结合“结构的艺术手法”中的相关内容,选择一篇自己阅读过的优秀作品,根据其在结构安排上体现的某种特点,确定一个具体的分析角度,例如抑扬、张弛等等,写一篇赏析性的读后感。
第四章语言一、名词解释:感性美理性美朴素美华丽美二、简答题:简要说明语言与思维的相互联系。
三、分析写作题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包含哪些方面?从自己阅读过的优秀作品中选择一篇,从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对其所具有的文采之美进行赏析。
第五章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一、名词解释:叙述人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二、简答题:1、什么是第一人称叙述?2、谈谈说明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3、描写包括哪些基本类型?4、议论的要素有哪些?三、阅读分析题试选择一篇阅读文章,分析其运用了哪些不同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
第六章文体一、名词解释:文体文体意识二、简答题:简要说明文体的三大类别。
三、分析论述题为什么说“题材”概念是文学创作的一个专门术语,不能简单地与“材料”概念通用。
第七章三种基本文体类型一、名词解释:说明书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散文二、分析论述题应当怎样理解审美的超功利性特征、感性特征和情感征。
材料作文复习参考材料一: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
古往今来,诸如成功、失败、荣誉、毁谤、困难、挫折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
大学基础写作考试复习内容

一、写作的本质1.1 写作的定义:广义的写作就是关于一般文章的基础写作。
侠义的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一、特性:1.人文性(1.写作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
2.无论何种写作类型都是人文性创作。
3.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
)2.综合性3.个体性4.创造性5.实践性规律:从社会生活的大视野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
功能:1.从个体生命文化的角度看,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延续,精神的流传。
2.从个体学习、发展的角度看,习作能够有效地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深化,促成人的精神成长。
1.2 写作的源泉:1.缘情而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和欲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也是写作活动发生的首要原因,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抒发聚积于内心的激情和愿望。
2.因事而作。
3.受命而作。
与本质1.3 写作的主体:从行为过程的角度来说,写作主体只有在写作活动中才存在,才有实际意义。
“作者”与“写作主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不是对等的概念。
与受体写作成品的阅读者,即具有对文章进行破译、解读或再创造能力的人。
二、写作的主体素养2.1 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1)加强思想修养;(2)积累生活经验;(3)扩展知识;(4)学习语言;(5)磨练写作技巧。
有了这些基本修养,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写作包括:写作活动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个部分组成。
2.2 写作主体的能力:在整个写作活动过程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写作主体都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发挥着主宰作用。
虽然在有些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的主动性似乎不明显,但其实还是靠写作主体把来自外界的意志转化为内在的意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最终比较出色的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客体的含义:广义:写作主体所面对的世界(或对象)可以统称为写作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什么叫解读的理解与超越?
答:从写作受体(读者)来看,读者接受某一文本与之沟通,它既是对写作主体(作者)的认同,也是写作受体的精神世界在该文本中的对象化,这就是理解。
从受体解读的过程看,它通过感受、理解和建构显现文本意义,在文本意义的领悟中人与社会融为一体,并达到最后的启迪,这就是超越。
14 受体解读的创造性在文学体和实用体的解读中如何体现?
答:对实用类文章的解读,其创造性就较弱,人们一般将它称为接受性阅读。
对文学类文章的解读,其创造性就较高,人们习惯上把它叫做创造性阅读。
从文学文本而言,它原本就具有一种开放性或不确定性。
就实用型文章来说,它的文本意义都是单一的、确定的。
15 简述解读的原则。
答:包括类型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深思性原则。
类型性原则,即观体位,即要对文章进行类型分析,或是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解读方法。
整体性原则,即要把文章当做有机的整体去解读,而不能囿于一隅,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因一叶而障全木,顾此失彼而曲解了作品的原意。
深思性原则,即解读文章时要精思、要善疑、要探研。
16 解读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五种。
分别是笔读法、声读法、分类法、比较法、圆识法。
笔读法,即以笔记来帮助解读的方法。
声读法,亦叫口读法。
即指读者通过口读,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来解读的一种方法。
声读法可分为五种,分别是朗读、朗诵、背诵、吟诵、吟咏。
分类法,即对有必要解读的对象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需要精读,哪些是只需要浏览一下即可的。
古代流行的四别解读法,是分类法的一种。
比较法,即将两种或多种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材料对照解读,把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比较的形式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等。
圆识法,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书面材料的解读。
圆识法强调立体性。
圆识法需要我们具有多维的立体的系统思维方式。
联觉感受,发散分析,多维比较等均是圆识解读法常用的方式。
第四章写作行为过程
1 简述写作感知的特性。
答:包括个体的差异性、对象的选择性、感知的审美性。
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参与感知的主体因素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由此所感知到的内容则会千差万别,异彩纷呈,主体对对象的这种不同感知即是感知的差异性。
对象的选择性,受写作意识的影响,当客观外物在主体感官所涉及的范围内产生对应关系时,主体对感知对象的接纳或排拒,即是写作感知的选择性。
感知的审美性,在主题和客体之间所形成的无功利的、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关系状态。
2 简述写作感知的三级选择。
答:写作感知在由生理层面向心理层面转换推进时,表现为“三级选择”的过程
即目标选择、定性选择、抽提选择。
目标选择,任何感知都要有特定的对象,这种发生在生理层面的第一级选择叫目标选择
定性选择,这种在客观物体和主体心理双重作用下的第二季选择叫“定性选择”
抽提选择,当定性选择完成后,由神经生理过程的层面便开始了向心理过程层面的过渡与转换。
这时,与写作无关的信息被舍弃,只选择和保留对写作意图有一定作用的信息,这种围绕写作目的进行的第三级选择叫“抽提选择”。
三级选择分别描述着生理的感觉和心理的知觉过程,也即描述着写作感知的过程,是写作行为的重要开端。
3 写作感知的方法有哪些?
答:开放感官,观察体验
走向社会,调查采访
手脑并用,阅读集录
4 写作运思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发散性运思收敛型运思突现型运思
5 写作行文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第五章表达方式与技法
1 三种人称的特点。
答:第一人称:是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事物,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它是一种单向视角。
第二人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它具有一种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
第三人称: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视角,它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或“他们”的事情。
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
2 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及写作要求。
答:顺序,特点:它循着事物发展的顺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
写作要求:运用顺序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倒叙,特点:倒序强调了时间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写作要求: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
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序”部分的衔接。
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插叙,特点: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写作要求:运用插叙时,在“断”与“续”之间要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一般情况下,插叙不宜过于频繁。
在某些插叙篇幅超出主线的文章中,要特别注意衔接,理清头绪。
3 什么叫间接抒情?主要有哪些常见方法?
答:间接抒情:指作者在写人、叙事、摹景、状物、说理过程中,将这些事物、事理所激发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于笔端。
常见方法:即事抒情、寓情于景、即物抒情、寄情于理
4 立论有哪些常见方法?
答:有例证法、引证法、因果论证法
5 简述驳论的几种常用方法。
答:常见的驳论方法有:当头棒喝法、归谬法、釜底抽薪法、逻辑错误指正等。
当头棒喝法,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其中又分为用确凿的事实驳斥和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剖析两种情形。
归谬法,是将对方的错误观点、论调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和解剖,进而显现其虚假和荒谬的驳论方法,也是针对论点的反驳方法。
釜底抽薪法,指通过证明对方论据的虚假,使其论点无法立足。
这是一种直接针对论据的反驳方法。
逻辑错误指正法,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从而推翻对反论点的驳论方法。
6 什么叫定义说明?它与诠释说明有何不同?
答:定义说明,使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事理,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确切的说明。
不同:全是说明和定义说明的目的和作用很相近,所不同的是,诠释说明较宽泛,定义说明较严整。
7 传统的写作技法有哪些?
答:比兴、点染、夸饰、映衬、聚焦、立骨、悬念、那辗、巧合、误会、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发、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极省法、欲擒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
8 什么是变形?畸变和物化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写作技法中的变形,是指根据写作主体的需要,对人物、情节、环境所做的突破常规的曲折变形。
区别:畸变是在不改变人物、景物外形的情况下,展示出人物精神、心理的扭曲、变形或景物环境的主观化的变异。
物化是以人格化的物来表现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或以虚幻情景下的人演绎现实生活中扭曲的事。
联系:都是变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