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合集下载

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

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

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战争是指国家、民族或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利益、权力、领土等而进行的武装冲突,是一种极端的矛盾激化和对抗的表现。

而和平则是指国家、民族或集团之间在没有战争的状态下相互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状态。

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基础,和平是战争的目的和追求。

在和平时期,人们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在战争时期,人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因此,战争与和平之间既有着对立关系,又有着统一关系。

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影响、和平的意义、和平的条件等方面。

首先,战争的根源主要包括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民族间的仇恨情绪、政治体制的不稳定等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了战争的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其次,战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破坏、社会的动荡、人民的伤亡等方面。

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而和平的意义则在于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和平的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的和谐、国内政治的稳定、国家安全的保障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平的状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它们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基础,和平是战争的目的和追求。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国内政治的稳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

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对战争这个怪物,“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

克劳塞维茨也讲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我们坚决反对战争,但是也绝不惧怕战争,我们用最大的智慧争取和平,但也绝不为了一时安宁而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惧怕战争,战争往往会更快来临,越是敢于应战,越能保持长久的和平。

第九课战争与和平

第九课战争与和平
D 正实现……这说明( )
①世界上大多数人在享受和平的同时,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
②威胁、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③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
④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3、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争( )
(3)为了确保世界 和平与人类安全,联 合国一直致力于推进 多边裁军和军备限制。 在裁减并最终消除核 武器、销毁化学武器、 提升禁止生物武器的 力度等方世界永久和 平的理想深入人心,联合 国设定每年9月21日为世 界和平日。在这一天,联 合国呼吁交战双方放下武 器,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 民停止敌对行动,共同思 考世界和平对于人类大家 庭的意义。
人类向往和平的原因
1.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向往和平的生活, 渴望没有战争烟云的天空。
人类向往和平的原因
2.和平的世界才是 美好的世界,才是 人类得以栖息和繁 衍的家园。
3.和平,是人类最 美好的愿望,是人 类世世代代追求的 目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平鸽
3.人类为了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哪 些不懈的努力?
非法拥核国家:印度、巴 基斯坦、朝鲜
匿核国家:以色列、伊朗
弃核国家:阿尔及利亚、
阿根廷和巴西、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南

核武器
扩散
2011年美国的“9.11”事件 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
2008年印度孟买 连环恐怖袭击
恐怖 分子
拒绝战争,热爱和平, 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 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人类为了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进行的努力
(1)世界各国人民、 各国领导人和各种组织 为人类和平、美好的未 来而呼吁、奔波、无私 的奉献着。

战争与和平作文(精选15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精选15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战争与和平作文(精选1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争与和平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战争与和平作文1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里,花儿的芳香随着炮火消失,草儿被滚滚的浓烟染成了黑色,蓝蓝的天空被染成了灰色,阳光是恶毒的,星星被炮火吓的失去了色彩,黑夜是喧嚷的,惊天动地的嘶杀声,闹的人们心神不宁.就拿规模巨大的海湾战争来说,当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时,当人们还在欢呼庆祝时,伊拉克的城市却被战争的烟火包围着,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令人不寒而栗.对于这次不该发生的战争,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知道这灾难影响了多少人,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无言的呐喊,从那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埋怨,悲哀;失去孩子的父母,在奋力的挣扎,在寻找自己的骨肉;失去亲人的朋友,在经历着世界上最悲痛的事情,在那一片广阔的天上有添了几丝哀愁.和平的年代里,我们的生活是稳定的,不用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也没有了痛苦,拥有的是欢笑和幸福.和平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小孩子可以在宽阔的而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而在战争的年代里,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都在饱受着生活的磨难或失去亲人的痛苦,有的还成为了英勇顽强的小战士,跟着红军叔叔们一同作战,保卫国家.他们想学习,可是在那种环境里是无法学习的.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而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忧郁和伤心啊!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阳光是最灿烂的,河流是清澈的,树木是最苍翠的,人们是最善良的,世上的一切,一切,才是最美好的.所以我们爱和平,甚于爱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热爱和平,让和平永驻人间,让和平鸽重返蓝天,自由翱翔.战争是多么可怕又多么熟悉的词啊!人类仿佛是踏着战争走向文明的.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从未在心里爱过它,人们渴望从战争走向和平.是啊!“和平”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连接世界各国的黄丝带!可是,人们却时常忽略了战争的忠实仆人野心和利益,所以,即使到了高度文明时代,我们也躲不开战争.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莫过于那些无权选择的人,他们只能成为在战争铁蹄下践踏的牺牲品,炮火下的烟灰.也许他们不得已,在不情愿中成为战争的工具,不管是为了战争,还是为了生命,他们并非不渴望生存,只是他们的力量太渺小,如沧海中的一粒粟那般.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在和平的世界里,花儿是香的,草儿是绿的,天空是蓝的,阳光是温柔的,星星是美丽的黑夜是寂静的,人儿是可爱的.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和平鸽重新飞在蔚蓝的天空,我仿佛听到世界在说:我爱和平,不要战争!战争与和平作文2战争是每个年代都必不可少的,只要有欲在,有贪在,它就必不可少。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句
1、战争与和平,如同黎明与黄昏,在时光的流转中相互交替。

战争的残酷如同烈火,焚烧着一切美好;和平的温馨则如春风,唤醒了生命的活力。

2、战争与和平,就如同水与火,无法共存。

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毁灭,而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3、战争与和平,犹如天空中的白天与黑夜。

白天给予我们光明的希望,而黑夜则让我们更加珍惜光明的可贵。

战争的黑暗如同黑夜,让我们更加渴望和平的曙光。

4、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即使在战争的阴霾中,人们也在寻找和平的曙光;而在和平的宁静中,我们又时刻警惕着战争的威胁。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个极端的状态。

战争是人类冲突和对立的最终手段,而和平则是人类追求共同利益和谐共处的终极目标。

历史上,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数的破坏和痛苦,而和平则为世界带来了繁荣与希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关系。

一、政治角度分析在政治层面上,战争与和平是国家间斗争的两个极端表现。

战争通常是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的政治、经济、领土或意识形态的冲突而引发的。

战争带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和平则是国家间通过谈判、协商和妥协等方式解决冲突,实现共同繁荣的理想状态。

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维护和平,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等手段,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合作与共同发展。

二、经济角度分析经济上,战争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庞大的负担和损失。

大规模的军费开支、资源消耗以及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摧毁,都使得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同时,战争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利益的丧失,使得全球经济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

相反,和平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础。

和平环境下,国家间能够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同发展。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三、社会角度分析从社会角度看,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和伤痛,还伴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内部矛盾的激化。

战争常常导致难民潮、贫困和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危机。

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使人们生活在恐怖的氛围中,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丧失。

和平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和平环境下,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合作和发展。

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增强,社会内部的凝聚力也得到加强。

四、文化角度分析战争和和平对于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战争不仅会破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更会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战争时期的政治宣传、仇恨言论和暴力行为都会煽动和传播负面情绪和偏见。

与之相反,和平是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交流的基础。

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精品8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精品8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精品8篇)战争与和平作文素材篇1《战争与和平》在我看来无疑是整个十九世纪最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里亚特》。

整个世界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在波涛汹涌的人间,矗立着一颗最崇高的灵魂,宁静地鼓动着并震慑着狂风暴雨。

他思想的自然的动作,使他从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引入描写军队与民众,描写千万生灵意志交融着的巨大的人群的小说。

他在塞白斯多堡围城时所得的悲壮的经验,使他懂得俄罗斯的国魂和它古老的生命。

最初是一片静止的海洋,俄罗斯社会在战争前夜所享有的和平,开始的几章,以极准确的手法与卓越的讥讽口吻,映现出浮华心魂的虚无幻灭之境。

直至这些活死人中最坏的一个、Baile亲王才发出一声生人的叫喊:“我们犯罪,我们欺骗,而是为了什么?我年纪已过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在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闲的,会堕落与犯罪的灵魂中,也显露着若干具有比较纯洁的天性的人——在真诚的人中,例如天真朴讷的RierreBesoukhoo,具有独立不羁的性格与古俄罗斯情操的MarieDmitriwna,饱含青春之气的Rostove;——在善良与退忍的灵魂中,例如Marie公主;——还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难的人,如Andre亲王。

可是波涛开始翻腾了,第一是“行动”。

俄罗斯军队在奥国。

无可幸免的宿命支配着战争,而宿命也更不能比这发泄着一切兽性的场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

真正的领袖并不设法要指挥调度,而是如Koutouzoo 或Bagnation般,“凡是在实际上只是环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获得的成绩,或竟是偶然的现象,他们必得要令人相信他们自己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谐一致的。

”这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好处!纯粹行动的幸福正则健全的情状,惶乱的精神重复觅得了它们的均衡。

Andre 亲王得以呼吸了,开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这生命气息与神圣风波流离的地方,正当两颗最优越的心魂,Dierre和Marie 公主受着时流的熏染,沉溺于爱河中时,Andre在奥斯丹里兹受伤了,行动对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无限清明的启示,仰身躺着,“他只看见在他的头上,极高远的地方,一片无垠的青天,几片灰色薄云无力地漂浮着。

完整版)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完整版)战争与和平知识点

完整版)战争与和平知识点完整版)战争与和平知识点1.简介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作家___的巨著。

该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以描写俄国贵族家庭为主线,展示了战争和和平两种状态下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影响。

2.主要人物___:忠诚而勇敢的俄国将军,思想家,主张自由和公义。

___:富有的贵族,励志追求真理,最终在宗教中找到平静。

___:年轻美丽的贵族女子,个性开朗大胆,经历了成长和爱情的磨难。

3.主题与思想战争的无常与残酷: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描写,书中展示了战争的无情和对人类生活的摧毁,使人们重新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和平的价值与追求:小说主人公在和平时期的生活中寻求真理、追求精神满足,以及对感情和家庭的珍视,展现了和平的美好和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的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在战争和和平中遭受了不同的命运,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对个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反映了个人和历史、命运和自由之间的紧密关系。

4.文学价值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代表作,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情节曲折生动:小说通过多条故事线交织,巧妙地刻画了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读者陷入其中。

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作者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性,刻画了众多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对历史与社会的思考:通过对战争和和平时期的描写,书中对社会问题、人类困境和生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总结:《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思想深邃、情节曲折、充满哲理的文学巨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的描写和人物复杂性的剖析,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命运和人性的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北京卷、天津卷 (2019北京卷)10.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 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2019年高考天津卷 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
20世纪初
……(内容缺失)
20世纪30年代 1.30年代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 ……(内容缺失)
中期至40年代
中期
20世纪四五十 1、世界格局的演变
年代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确立
20世 纪 60 — — ……(内容缺失)
80年代
从时间段上看,必修教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直接讲 述经济大危机的史实,即20世纪初的史实明显缺失, 这一史实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后直接讲述美苏冷战的史实, 即20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中期的史实缺失,这一史 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关于美苏冷战必修教 材重点讲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史实,20世纪60至80 年代的史实缺失,这就是美苏争霸的史实。这些内容 都在选修三教材中作了涉及。
背景、意义
Ⅱ卷 太平洋战争下的中国战区 背景、意义
Ⅲ卷 第二战场的开辟
原因、意义
2018年 Ⅰ卷 中国共产党与二战性质 主要内容、
原因
Ⅱ卷 中国与联合国
主要活动、
原因
Ⅲ卷 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 措施、作用
启示:1.内容的考查出现回归教材的趋势。 2.设问角度侧重于阶段特征的考查,如原因、意义的分析。
世界经济体系
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
现代派艺术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教训
总结:选修教材是必修内容的补 充、完善和发展。缺少选修内容 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复习选修教 材就是在深化和理解必修内容, 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选修三与必修教材相关内容对照表
选修三
必修内容
第一次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 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主要措 施对解放战争的意义。
江苏卷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 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 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 命”的部分思考题
2019年高考天津卷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
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 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 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 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萄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 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 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 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 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 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 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群众开展了 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 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 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 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 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 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 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 地点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 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 ,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 可谓之“良”也已。——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 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 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 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古巴导弹危机、德
国分裂、柏林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殖民侵略、当今世界政治的特
点、一超多强、现代科技的发展
争取世界和 联合国、爱因斯坦、越南战争、多极化、当今世界政
平的努力 治的特点
五、高考研究
(一)全国卷
考查内容
设问角度
2019年 Ⅰ卷 阿拉曼战役
教材解读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山东临朐中学 刘元军
一、教材地位 二、高考研究 三、单元复习
一、教材地位
(一)必修教材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内容:
时间
主要内容
14—17世纪 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17—19世纪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2.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 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 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 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 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 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 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 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A.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29. 【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 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 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別:1939年的…这场战 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 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 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 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 这段话旨在说 明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江苏卷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 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 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 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西斯战争的重要性。(10分)
2014年山东高考 48.(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 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 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 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 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大战

凡 尔 赛 — — 五四运动、列强侵华、法德关系、英国对外政策、日
华盛顿体系 美关系
第二次世界 30年代大危机、九一八事变、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大战
现代派绘画《格尔尼卡》、中国抗日战争、联合国、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美苏冷
战、欧共体建立、日本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
雅尔塔体系 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 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 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 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 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 义之所存。”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 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北京卷和天津卷 将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查
(三)海南卷、江苏卷
(2019海南卷)2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2019年高考北京卷非选择题
13.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 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 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 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 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 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 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 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 之胡邪!”
1.单科卷呈现出材料变长、设问变多的特点。 2.问题相对简单
(四)【2019浙江等级考】
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 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 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 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 ,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 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