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主要知识点分解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岩石组成的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核: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多种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大气圈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二、岩石学基础1.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岩浆岩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当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当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正长石、斜长石)、云母(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例如,全晶质结构(矿物全部结晶)、半晶质结构(部分结晶部分为玻璃质)、玻璃质结构(未结晶);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差异明显)等。
地质学要点梳理

地质学要点梳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地球内部构造与地球物质组成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下面将对地质学的要点进行梳理,从地球的形成到地质力学、岩石分类、地质时间尺度和地球表层各层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始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地球的原始物质来自于星云物质的凝聚。
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重元素开始向内部聚集,形成了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2. 地质力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地球体的力学性质。
地质力学的关键概念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岩石的变形、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通过研究地表和地下的地壳形变、地震波传播规律等,地质学家可以预测地壳运动的趋势,并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
3. 岩石分类岩石是地球地壳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特征,可以将岩石划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的岩屑在地球表面聚积沉积形成的,而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岩石变质作用形成的。
4.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学对地球历史的研究需要一套完整的地质时间尺度来定量衡量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制定了国际地层时代表(ICS),将地球历史分为了不同的地质时代、地质世和地质纪。
通过研究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地质学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生物演化和地球环境的变迁。
5. 地球表层各层结构地球表层由地壳、地幔和核构成,这些层次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
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部分,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由固态和半固态物质组成。
核则位于地球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通过对地质学中的要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壳运动和地球表层的结构。
地质学在自然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的研究成果也对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学科知识点

地质学科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球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地球的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内部结构、地质时间尺度、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介绍地质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球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内外部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揭示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变化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历史等。
二、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重力场等资料,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三、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事件发生时间的一种方法。
地质时间尺度可以分为相对时间尺度和绝对时间尺度两种。
相对时间尺度是根据岩层的叠置关系和化石的演化规律,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代、期和世。
绝对时间尺度是通过测定岩石和化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四、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形态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地球表面形态的主要特征有山脉、高原、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长期以来地质作用的结果,也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五、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以及地下水超采、矿山塌陷等人为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治理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六、地质学的应用地质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地质学相关知识点归纳

地质学相关知识点归纳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演化、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固体岩石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黏稠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这些部分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区分,对地球的结构和演化有重要影响。
2.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固体物质,由矿物质和其他成分组成。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它们在地质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了对地球演化和资源的理解。
3.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岩石和岩石碎片在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之间的循环过程。
它由火山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侵蚀作用等多个过程组成。
通过这些过程,岩石和岩石碎片可以被重新形成、改变和再利用。
岩石循环是地球演化和岩石资源形成的重要过程。
4.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和事件的时间顺序。
它通常分为宏观地质时间和微观地质时间两个层次。
宏观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主要时期和纪,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微观地质时间是指通过对岩石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化石的研究来确定的具体年代。
地质时间对于研究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5.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引起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地质灾害成为地质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可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6.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上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壤资源等。
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研究和开发地质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主要不连续面?
⑴圈层结构:从里往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
⑵主要不连续面:①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界)
2古登堡不连续面(地幔与地核的界)
5、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
主要化学成分以O Si、Al、Fe、Ca Na K、Mg等8种元素为主。这些元素以 硅酸盐矿物形式存在为主,其次为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等。
地质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1、地质学的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和外部圈层(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
2、地质学的特点是什么? ①研究对象涉及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②地质学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2二向延伸型。如云母、石墨、辉钼矿等的板状、片状、鳞片状。
3三向延伸型。如黄铁矿、石榴子石等的粒状、近似球状
4、矿物的主要集合体形态包括哪些? ①粒状集合体 ②片状-鳞片状-针状-纤维状-放射状集合体 ③致密块状集合体
4晶簇
5杏仁体-晶腺
(SiO2•nH20)、琥珀、玛瑙等。
2、晶形的种类有哪些? 晶体种类基本分为2类: 一类是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一类是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
3、结晶习性及其类型。并举例说明。
⑴结晶习性: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结晶习性。 ⑵主要类型:
1一向延伸型。如石棉、石膏等的柱状、纤维状、针状。
⑶形成时期(公元17501840年) 代表人物:①徐霞客一一《徐霞客游记》。
2英国的史密斯W法国居维叶C和拉马克J.B等对古生物、 地层学进行研究。
3水城论和火成论的百年争论。
⑷发展时期(公元1840――1910年)。
代表人物:修斯E――《地球的面貌》是此时期(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 总结。
⑸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910――1970年)。 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4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1野外调查一一岩石、沉积物等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剖面描述、样品采 集等。
2室内试验和模拟实验——岩石矿物的坚定、 化石的坚定、同位素年龄测定、 各种理化指标测试和现代地表过程或地理环境的室内模拟。
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一一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采用“议古论今” 、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的原理, 同时考虑到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要根
2强调“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以今论古”。
5、地质学发展史各个时期的若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⑴萌芽时期(远古一一公元1450年)。
代表人物:①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2我国的沈括一一《梦溪笔谈》。
⑵奠定时期(公元14501750年)
代表人物:①丹麦的斯泰诺一一地层层序律(1669)
2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⑵化石层序律: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表现出清楚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
⑶生物层序律:生物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其含义包括:①老地层所含生物越简单、原始、低级,新地层中则高级;②不 同时代地层含有不同类型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地理环境(即同一沉 积环境)中形成的地层,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据具体情况,历史地、辩证地和综合地来研究地球的历史。
4、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答:⑴灾变论。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
2每当经过一次巨大的灾难性变化,就会使几乎所有的生物灭 绝,之后被保存在相应的地层成化石。
⑷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
第三章 矿物与岩石
矿物
1如何区别常见晶质体与非晶质体?
⑴晶质体: 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即化学元素的离子、 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 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一切固体 ,称晶质体;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称晶 体。
⑵非晶质体:与晶质体相反,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称非晶质体。
3居维叶推断, 地球已发生过4次灾害性的变化, 最近的一次是 大约5000多年前的摩西洪水泛滥(诺亚方舟故事) 。
⑵均变论。代表人物: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之父”莱伊尔。 代表作:《地质学原理》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记录(如巨厚的断层、高大的山脉等)并不是什 么剧烈的动力造成的。 各种缓慢的为人所不擦觉得地质作用, 只要经过漫长的岁 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
6、地壳的类型及其特点?
⑴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特点:厚度较大(30~70km),具双层结构,即玄 武岩层之上还有花岗岩层,地表起伏较大,表层常被沉积岩层覆盖。
⑵海洋型地壳(简称洋壳)。特点:厚度较小,最薄处不足5km只有玄武 岩层的单层结构,表层为海洋沉积所覆盖。
⑶过度型地壳。大陆型地壳与海洋型地壳之间交汇处。
7、地质年代表中的一些重要时间界限和显生宙重点主要“代”的具体名称及其
英文代码及其生物演化中的标志性事件 (见附图)
8、如何理解判断相对地质年代几个理论基础?
⑴地层层序律(叠覆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 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包含三层含义,即地层叠置律、原始水平律和原始 连续律的“地层三定律”。
1环太平洋地热带 ②大西洋中脊地热带
3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
3、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1纵波(P)。特点: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速度大 约7—8km/s;维持时间较短;强度较小;破坏力较弱。
2横波(S)。特点:只能通过固体;引起地面水平晃动;速度大约是4—5km/s; 破坏力较强。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1、简述重力异常在找矿中如何运用? 重力异常可反映地球内部质量分布的不均匀。 当某地区表现为正异常时, 说明该 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如铁、铜、铅等金属),可能是金属矿区。当 该地区表现为负异常时,说明该地区可能存在一些密度较小物资(如石油、煤、 盐类、地下水等)。
2、全球地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