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合集下载

四次资产阶级革命和两次改革

四次资产阶级革命和两次改革


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局限性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共同点
①都是自上而下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③都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⑤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时间
1861
1868
改革者
亚历山大
倒幕派(明治天皇)
动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
摆脱美国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巩固政权。
内容
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④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⑤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新议会的召开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文献
《权利法案》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战役
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滑铁泸战役
来克星顿枪声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战役
葛底斯保大捷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推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大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作者:殷晓娟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08年第04期—、16世纪至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年)。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革命领袖:克伦威尔。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高潮: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建立政体: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权利法案》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过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2.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革命领袖:华盛顿。革命任务: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建军:1775年举行大陆会议,组建军队,华盛顿任总司令。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法国的支持。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年)。原因: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为革命作了思想动员;18世纪末,法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法国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第三等级要求变革;法王路易十六时期,出现了财政危机。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颁布文献:《人权宣言》。过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第二次起义,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上台,法国革命进入高潮。1794年反对罗伯斯庇尔的人发动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法国革命高潮结束。巩固: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复辟:1814年第一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复辟。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美国内战(1861—1865年)。根本原因:南北矛盾不断激化。南北矛盾表现为:劳动力、关税、西部领土的开发和使用等问题。其中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导火线:1861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转折: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历史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改革是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内容: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3.日本的明治维新。(1)倒幕运动。背景:国内: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国外: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加紧侵略日本,首先打开日本门户的是美国。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斗争的矛头指向幕府。时间:1867—1868年。领导者:部分中下级武士。结果: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2)明治维新。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幕府统治危机引发倒幕运动,扫除了明治维新的障碍。开始时间:1868年。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形成,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三、几个重要历史事件的比较1.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1)相同点:①起因相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②革命过程相同:都颁布了激发人民群眾积极性的纲领性文件,都出现了一位重要的领导人物,都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③性质相同: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④结果相同: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不同点:①起因有所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是南北矛盾激化的结果。②性质有所不同:内战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奴隶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又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③结果有所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统治,对欧美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2.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发生在国内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时期。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结果相同: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相同: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不同点:①背景有所不同:日本是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幕府统治出现危机;俄国是农奴制阻碍俄国的发展,农民暴动威胁沙皇统治。②目的有所不同:日本是为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建立欧美式资本主义国家;俄国是为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建立庞大的帝国。③内容有所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从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进行改革;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美、法、俄、日】对内——为加强统治,制定《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提示:它最能体现拿破仑是资产阶级利益。

也是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和最自豪的]。

对外――对外战争[提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利益](2).评价拿破仑:①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英雄:他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又是军事独裁者、侵略者,是“魔鬼”:他竭力扩张法国势力,把对外战争演变为侵略扩张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的同时,也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困难,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灭亡。

③因此评价拿破仑,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3).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向近代过渡。

又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威胁别国主权,侵犯别国人民利益,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P111 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861年-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实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加剧(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矛盾的加剧),国家面临分裂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同情黑人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4.北方胜利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在北方,北方得到人民支持: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北方实力胜过南方[提示:胜利原因不是北方准备充分]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奴制)6.作用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地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君权神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开始确 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土著人、殖民者和贩卖 来的黑奴构成这块新大陆的居民。长期融合后产生了新的民 族,并宣告了国家的独立。以后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 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该部宪法为日后许 多国家成文宪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2)材料中北美产生的新民族是什么?宣告国家独立的文献 是哪个机构发表的?依据材料指出1787年宪法的颁布有何历 史意义?(4分)
1640年议会的召开,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1688年宫廷政变 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 英国资产阶级推翻了____________ 治地位,为发展 _________ 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 资本主义 界历史进程 。
文献
性质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时间 英国 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 资本主义 的发展 1775-1783年 华盛顿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76年颁布了《独立宣言》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结束了英国 的殖民统治, 实现了国家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 资产阶级 政治体制 3、有利于美国 资本主义 的发展
B
2、 [2012· 湖南邵阳] “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 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 的人物”。这句话是美国国会议员、骑兵上 校亨利· 李对一位总统的评价,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尼克松 A
3、[2012· 泸州]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 查找攻占巴士底狱、处死路易十六、《人权 宣言》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们正在探究 学习

专题六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专题六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专题六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201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50周年。

201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50周年。

(革命与改革不同:革命是采取暴力方式,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推翻现有的政权或殖民统治。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由现有的政权采取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1869年)。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1789年),《法典》(1804年)。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76年),1787年宪法。

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英、法、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比较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1.日本改变封建落后状态,走上发 展资本主义道路。 2.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 机,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给亚洲各国提供了某些经验。
3.推行军国主义,开始侵略扩张, 成为新型帝国主义国家。
北经济制度 南黑人奴隶制
种植园
资本主义
葛底斯堡
南方叛乱 分裂国家
林肯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意义:
1,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统一,促进资发扫障碍
2,并未彻底废除种族歧视
3.德意志统一
统一前的德意志
工业革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俾斯麦:“铁血政策”
经济、军事实力强 民族单一,决心大 实力雄厚,野心勃 勃
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了 放弃进攻维也纳,使奥退出德意志
奥 匈 帝 国 普鲁士取得萨多瓦战役胜利后
德意志第二帝国。法国的阿尔萨斯 统一前的德意志 普鲁士夺取荷尔斯泰因、萨克森等
北德各邦,建立北德意志同盟, 和洛林被德国占领。
俾 斯 麦
对丹战争 普奥战争
1864
联奥,解除后顾之忧 利用俄奥矛盾使俄中立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化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
经西 大 一 济方 型 八 等国 考 七 状家 察 一 况的 团 年 政,日 治考本 、察派
明治维新成功之因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
3.倒幕派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 命,无暇干预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
19世纪中期幕府掌握国家 大权,天皇是傀儡
自然经济的解体手 1853 年美国柏利率舰 工业与农业分离商 抵达日本,要求开港 业资本控制生产小 1854 年日美签订《 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日美亲善条约》 1858年 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 约》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4)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6)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7)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8)意义: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2)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3)重要文献:制宪会议制订的《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4)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10日,推翻君主统治;1793年5月底,推翻吉伦特派统治。

(5)高潮:雅各宾派专政(6)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玻仑;(7)革命期间的政治派别:制宪会议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拿破仑(8)意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3、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3)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在世界近代史上,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在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一、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原因和条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都铎王朝统治的影响采取种种措施接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听命于英国国王的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权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在城市,英国传统工业如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工业领域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在农村,随着制呢业的迅速发展,羊毛需求激增,贵族地主掀起圈地运动,由此,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也出现了农业工人英国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那些在农村中雇工经营牧场和农场的农场主和农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也有着共同的利益③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对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迫害更加严重斯图亚特王朝的政策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导致政治局面日趋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史
一、资产阶级暴力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②时间:1640—1688年
③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④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⑤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⑥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⑦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年代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⑧重要文献: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⑨意义:这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
②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③重要文献:制宪会议制订的《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④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792年8月10日,推翻君主统治;1793年5月底,推翻吉仑特派统治。

⑤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⑥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⑦意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
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775—1783年
③重大事件: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④影响:推翻了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独立;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美革命也起了失去作用。

4、美国内战:
①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时间:1861—1865年
③导火线:林肯当选为总统
④爆发: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⑤重要文献:《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⑥意义: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日本明治维新:
①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幕布府统治危机引发倒幕布运动,扫除了明治维新的障碍。

②时间:1868年
③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④评价: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俄国1861年改革:
①背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面临着严重危机
②时间:1861年
③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一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管理机构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