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表水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10.12•【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关于公开征求《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环办标征函〔2024〕31号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请于2024年11月12日前将意见建议书面反馈我部,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电子件同时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嵇晓燕、毋振海电话:(010)6564 6246邮箱:*******************.cn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邮编:100006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2.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3.《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4年10月12日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中心)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第一监测站7.各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中心)8.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9.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1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12.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3.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14.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15.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16.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17.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部内征求法规与标准司、土壤生态环境司意见)。
土壤与水源保护监测技术咨询服务协议(2024)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土壤与水源保护监测技术咨询服务协议(2024)本合同目录一览1. 咨询服务的范围与内容1.1 土壤保护监测1.1.1 土壤污染状况评估1.1.2 土壤质量监测与分析1.1.3 土壤环境保护方案设计1.2 水源保护监测1.2.1 水源水质监测1.2.2 水源污染源识别与评估1.2.3 水源保护措施设计与实施2. 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1 咨询方的权利与义务2.1.1 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2.1.2 按照约定完成咨询服务工作2.1.3 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2.2 客户的权利与义务2.2.1 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2.2.2 按照约定支付咨询费用2.2.3 配合咨询方完成咨询服务工作3. 合同的履行与时间安排3.1 咨询服务的开始与完成时间3.2 咨询方的服务团队组成3.3 客户的协助与配合4. 咨询费用的支付与结算4.1 咨询费用的金额与支付方式4.2 咨询费用的结算与支付时间4.3 额外费用的承担5.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5.1 合同的变更5.2 合同的解除6. 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6.1 违约责任6.2 争议解决的方式与地点7. 保密条款7.1 保密信息的定义与范围7.2 保密义务的履行与期限7.3 保密违约的责任8. 合同的生效、期限与终止8.1 合同的生效条件8.2 合同的期限8.3 合同的终止条件与程序9. 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9.1 适用法律9.2 争议解决的方式与地点10. 其他条款10.1 合同的修改与补充10.2 通知与送达10.3 合同的完整性与单一性11. 附件11.1 咨询服务工作大纲11.2 咨询费用明细表11.3 客户提供的资料清单12. 签署页12.1 咨询方签署人员信息12.2 客户签署人员信息13. 合同的附加条款13.1 附加条款的内容与效力14. 合同的签署日期与编号14.1 合同签署日期14.2 合同编号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咨询服务的范围与内容1.1 土壤保护监测1.1.1 咨询方应提供关于土壤污染状况的评估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对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范围和迁移规律等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
技能认证配网自动化基础考试(习题卷69)

技能认证配网自动化基础考试(习题卷6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1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在《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 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汇总本单位运行、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报( )备案,各区域(省)内的电力企业汇总本单位运行、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定级结果报()备案。
A)公安部、公安部B)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C)国资委、国资委派出机构D)网信办、市经信委答案:B解析:2.[单选题]蓄电池组的绝缘应良好,绝缘电阻应不小于()MΩ。
A)0.2B)0.5C)0.8D)1.0答案:B解析:3.[单选题]跌落式熔断器熔丝管轴线与地面的垂线夹角应为( )。
A)10°~20°B)15°~30°C)20°~40°D)30°~40°答案:B解析:4.[单选题]当控制回路断线时,变电站应产生()信号。
A)控制回路断B)控制回路断线及预告C)控制回路断线及事D)以上均不对答案:B解析:二次回路知识5.[单选题]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标准性要求包括:图形、模型及对外接口规范等应遵循 IEC 61970 和( ) 等相关标准。
A)IEC 61950B)IEC 61968C)IEC 61978D)IEC 61980答案:B解析:法是:( )。
A)应建立生产控制大区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B)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C)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D)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自行销毁答案:D解析:7.[单选题]Q/GDW710-2012《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规定:采用消弧开关带电接入空载电缆线路引线时首先应进行( )。
国家地表水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国家地表水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讯协议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端与总站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传输的过程及数据命令的格式,给出了代码定义,本标准允许扩展,但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标准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提及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烟树日期的提及文件,其有效率版本适用于于本标准。
hj212-2021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gb/t19582-2021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hj525-2021水污染物名称代码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于本标准。
3.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automaticwaterqualitymonitoringstation指顺利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现场部分,通常由站房、采配水、掌控、检测、数据传输等全部或者数个单元共同组成,缩写水站。
3.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平台指对水站进行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统计与应用的系统,简称数据平台。
3.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automaticwaterqualitymonitoringsystem由水站和数据平台共同组成的自动监测系统。
3.4上位机是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传输网络与数采仪连接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等,本标准简称上位机。
1/533.5在线监测仪器automaticmeasurementdevice就是加装在地表水自动测站现场,用作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并顺利完成与上位机通讯传输的设备,包含水质分析仪、流量(速)计、数据采集传输仪等,本标准缩写监测仪表。
3.6现场机安装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仪表和数采仪统称为现场机。
3.7数据采集传输仪是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传输通讯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本标准简称数采仪。
地表水监测网现场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现场监测技术导则)二零一七年十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监测断面 (1)3 监测指标 (1)3.1 河流断面 (1)3.2 湖库点位 (1)3.3 入海控制断面 (1)4 统一要求 (1)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2)1 水温 (2)2 pH (2)3 溶解氧 (2)4 电导率 (2)5 透明度 (2)6 盐度 (2)第三章水温 (3)1 水温-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法 (3)1.1 原理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现场测试步骤 (4)1.4 质量保证与控制 (5)1.5 注意事项 (5)2 水温-温度传感器 (5)2.1 原理 (5)2.2 仪器与设备 (6)2.3 现场测试步骤 (6)2.4 质量保证与控制 (6)第四章 pH值 (7)1 原理 (7)2 试剂 (7)3 仪器和设备 (8)4 仪器校准 (8)5 现场测试步骤 (8)6 质量保证与控制 (9)7 注意事项 (9)第五章溶解氧 (11)1 溶解氧-覆膜电极法 (11)1.1 原理 (11)1.2 试剂和材料 (11)1.3 仪器和设备 (11)1.4 仪器校准 (12)1.5 现场测试步骤 (12)1.6 质量保证与控制 (12)1.7 注意事项 (13)2 溶解氧-荧光法 (13)2.1 原理 (13)2.2 试剂和材料 (14)2.3 仪器和设备 (14)2.4 校准 (14)2.5 现场测试步骤 (14)2.6 质量保证与控制 (15)2.7 注意事项 (15)第六章电导率(盐度) (16)1 原理 (16)1.1 电导率 (16)1.2 盐度 (16)2 试剂和材料 (17)3 仪器和设备 (17)4 仪器校准 (17)5 现场测试步骤 (17)6 质量保证与控制 (18)7 其他注意事项 (18)第七章透明度 (19)1 透明度-铅字法 (19)1.1 原理 (19)1.2 仪器 (19)1.3 现场测试步骤 (19)1.4 质量保证与控制 (19)2 透明度-塞氏盘法 (19)2.1 原理 (19)2.2 仪器 (20)2.3 现场测试步骤 (20)2.4 质量保证与控制 (20)2.5 注意事项 (20)第八章记录表格 (21)1 地表水现场监测仪器信息记录表 (21)2 现场监测仪器校准记录表 (22)3 现场监测仪器准确度检查及现场监测记录表 (23)第一章前言1 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现场监测,其他地表水监测也可参照执行。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技术导则-采样技术导则(10.8)

第六章 纯水和固定剂的准备工作..........................................................................20 1 纯水的准备工作................................................................................................20 2 固定剂及配套设备的准备工作........................................................................22
第二章 术语和定义....................................................................................................3 1 总氮......................................................................................................................3 2 铜、铅、锌、镉、铁、锰..................................................................................3 3 砷、硒、汞..........................................................................................................3 4 氰化物..................................................................................................................3 5 挥发酚..................................................................................................................3 6 石油类..................................................................................................................3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 8 全程序空白..........................................................................................................4 9 感潮河流..............................................................................................................4
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

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复核要点(征求意见稿01)中国环境规划院2004年2月一、总体校核要求本核定要点是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复核大纲的征求意见稿简本。
规划院将根据各地反馈意见,同时系统补充各类基本参数,进行完善,形成最终的技术复核大纲。
有关文件更新可以查阅中国环境规划院网站()。
各省环保局组织进行全省城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具体数据的技术校核。
本技术复核要点可供各省环保局组织技术校核时参考。
各省应在完成污染源调查数据校核以及相关各类系数校核后,将全省数据汇总,报规划院进行技术复核。
在此基础上,规划院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按照省域、省内各流域、区域性控制单元等层次,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进行技术复核,并对有问题的具体单元、容量较大的典型单元等,进行模拟计算抽查,并复核各类系数。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为如下2项:1、整合出一套系统基础数据: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在系统分析原有各类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和监测,获得污染源排污去向(对应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排污量,并整合得到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排污状况基础数据。
2、获得一套全国容量数据:以工业、生活污染物入河量为输入,通过水质模拟,获得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水环境容量数据。
对应地,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复核主要对象包括2个方面,一是污染源调查数据,二是水环境容量计算数据,两者相辅相成,但规划院对各省的技术复核以水环境容量数据复核为主。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复核的总体要求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规范性等3个方面。
其中,数据的准确性在后续的复核步骤2-7中详细论述,是技术复核工作的重点。
总体要求侧重对数据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侧重表达的规范性和信息的全面性。
其中,规范性要求全国各地水环境容量核定提交的基础数据要完备、信息表达要一致。
系统性要求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各类数据相互匹配、相互照应。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河南省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文特性突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水旱灾害频发。
为满足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对水文基础信息的需求,目前我省水利行业已建成余处各类水文自动监测站点,对降水、河道、水库、闸坝水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等要素进行自动监测存储传输,形成了较完善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
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综合利用水文、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水文数据采集和传输的自动化。
水利部为指导全国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制定了《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要求各省根据自身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特点在《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框架内制定相关标准。
我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自年开始建设,由于建设时间、建设项目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标准体系、数据传输与通信方式各有差异。
为统一河南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通信方式,规范水文自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格式,便于我省水利部门后期建设项目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兼容性、统一性,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数据共享,满足各应用方对水文自动监测数据的需求,制定本规约。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任务来源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按河南省水利厅安排,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于年月提出项目申请,年月通过立项评估,年月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号”正式批准水文自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制定项目,立项编号,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编制原则和依据()规范性原则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
()科学性和适用性原则本标准充分借鉴和参考相关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结合以往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建设经验,依据河南省实际情况,力求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以指导我省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建设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讯协议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采集端与总站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定了传输的过程及数据命令的格式,给出了代码定义,本标准允许扩展,但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标准中所使用或保留的控制命令相冲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 212-2017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GB/T 19582-2008 基于Modbus 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HJ 525-2009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Automatic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指完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现场部分,一般由站房、采配水、控制、检测、数据传输等全部或者数个单元组成,简称水站。
3.2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平台
指对水站进行远程监控、数据传输统计与应用的系统,简称数据平台。
3.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Automatic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由水站和数据平台组成的自动监测系统。
3.4上位机
是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传输网络与数采仪连接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等,本标准简称上位机。
3.5在线监测仪器Automatic Measurement Device
是安装在地表水自动测站现场,用于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并完成与上位机通讯传输的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流量(速)计、数据采集传输仪等,本标准简称监测仪表。
3.6现场机
安装于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仪表和数采仪统称为现场机。
3.7数据采集传输仪
是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传输通讯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本标准简称数采仪。
3.8监测周期
是指水站定期采样进行所有项目分析的工作模式下,相邻两次采样所间隔的时间。
如果水站连续不停监测,监测周期应根据水站所配置的监测项目里最长的分析周期来确定。
瞬时监测的项目(如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和浊度等)可实时采集数据。
流量的周期数据取监测周期内的监测值总和。
3.9周期数据
指监测周期内采集的数据。
3.10质控数据
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采集周期数据基础上临时手工或自动添加采集的数据。
4 系统结构
4.1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可分为现场机(数采仪)、传输网络和上位机(平台)三个层次。
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与现场机(数采仪)进行通讯(包括发起、数据交换、应答等)。
4.2地表水在线监测系统构成方式:
现场有一套或多套监控仪器,监控仪器仪表具有数字输出接口,连接到独立的数据采集传输仪,上位机(平台)通过传输网络与现场机(数采仪)进行通讯(包括发起、数据交换、应答等),如图1 所示。
图 1 系统构成方式
5 协议层次
5.1现场机(数采仪)与上位机(平台)之间基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具体的组网方式不作限制。
5.2本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协议应用于TCP/IP的应用层,即现场机(数采仪)与上位机之间进行通信时,交换消息的内容和规范,在TCP/IP传输层,规定使用TCP协议。
6 协议内容
6.1应答模式。
完整的命令由请求方发起、响应方应答组成,具体步骤如下:
请求方发送请求命令给响应方;
响应方接到请求后,执行请求操作并发送执行结果给请求方。
请求方在指定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执行结果,按执行超时处理。
6.2超时重发机制
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视为超时;
超时后重发,重发超过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视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
超时时间及重试次数可以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
6.3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所有的通讯包都是由ASCII 码(汉字除外,采用UTF-8 码,8 位,1 字节)字符组成。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通讯包结构如表1,所有的通讯包都是由ACSII码字符组成,标点符号为英文半角,且通讯包中不含空格。
其中每部分具体组成见表2,其中长度为最大长度,不足位数按实际位数。
6.4通讯包
通讯包结构组成见表2。
表2 通讯包组成
6.5数据段结构组成
数据段结构见表3,其中长度为最大长度,不足位数按实际位数。
表3 数据段结构组成
6.6数据区
6.6.1 数据区结构定义
字段与其值用‘=’连接;在数据区中,同一项目的不同分类值间用‘,’来分隔,不同项目之间用‘;’来分隔。
6.6.2 数据区数据类型
C4:表示最多4 位的字符型字符串,不足4 位按实际位数;
N5:表示最多5 位的数字型字符串,不足5 位按实际位数;
N14.2:用可变长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数字型,表示14 位整数和2 位小数,带小数点,带符号,最大长度为18;
YYYY:日期年,如2016 表示2016 年;
MM:日期月,如09 表示9 月;
DD:日期日,如23 表示23 日;
hh:时间小时;
mm:时间分钟;
ss:时间秒;
zzz:时间毫秒。
6.6.3 数据区字段定义
字段名字段名要区分大小写,单词的首个字符为大写,其他部分为小写。
6.6.4 请求命令返回
请求命令返回如下所示:
6.6.5 数据标记(以国家标准为依据)
数据标记如下所示。
6.6.6 命令编码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常用监测因子和设备信息编码表
表A.1 水监测因子编码表(可扩充,遵循HJ 525-2009)
注:所扩展的因子编码应符合HJ525-2009标准要求;
表 A.2 环境测因子编码表
表A.3 现场端设备分类编码表
表A.4 现场端信息分类编码表
表A.5 现场端信息编码表
现场端信息编码表按照监测项目类别,分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参数等,具体数据传输内容如下:
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通讯命令示例和拆分包及应答机制示例
示例说明:附录C 示例中QN=20160801085857223 表示在2016 年8 月1 日8 时58 分57 秒223 毫秒触发一个命令请求,ST=21 表示系统类型为地表水体环境污染源,
MN=88888880000001表示设备唯一标识,PW=123456 表示设备访问密码。
表 B.3 设置现场机(监测仪表)时间(1012)
表 B.6 提取实时数据间隔(1061)
表 B.7 设置实时数据间隔(1062)
表 B.8 设置数采仪(分析仪表)密码(1072)
表 B.10 上传污染物实时数据(2011)
表 B.12 上传污染物小时(4小时/组)数据(2061)
表 B.14 上传污染物核查数据(2062)
表 B.16 上传污染物加标回收数据(2063)
表 B.21 远程留样(3015)
表 B.22 上传留样信息(3015)
表 B.23 设置留样器留样模式(3031)
表 B.24 取留样器留样模式(3032)
表 B.25 上传仪表/数采仪信息(日志)(3020)
表 B.27 上传仪表/数采仪信息(状态)(3020)
表 B.31 设置仪表/数采仪信息(参数)(3021)
表 B.32 提取现场系统信息(3040)
表 B.33 提取现场经纬度及环境信息(3041)
表 B34 远程切换运行模式(3042)
表 B35 远程重启现场数采仪(3043)
表 B36 远程启动系统单次测试(3044)
表 B37 远程控制系统紧急停机命令(3045)
表 B38 远程控制系统进入待机命令(3046)
表 B39 系统报警确认(3047)
表 B40 远程启动系统全面清洗(3048)
表 B42 远程启动系统外管路清洗(3049)
表 B43 远程启动系统内管路清洗(3050)
表 B45 远程启动沉砂池清洗(3051)
表 B41 远程启动系统除藻操作(3052)
表 B44 远程启动五参数池清洗(3053)
表 B46 远程启动系统过滤器清洗(3054)
表 B47 远程设置系统沉淀时间(3055)(默认1800秒)
表 B48 远程设置系统运行测量时间间隔(3056)(默认4小时/次)
表 B49 设置采样泵运行模式(3057)
表 B50 远程控制泵 (3058)
表 B51 远程控制阀门 (3059)
表 B52 启动单台仪表自动校准(3081)
表 B53 启动单台仪表平行样测试(3982)
表 B54 启动单台仪表标液核查(3083)
表 B55 启动单台仪表加标回收(3084)
表 B56 启动单台空白校准和或量程校准(3085)
表 B57 启动单台仪表量程测试(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