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花卿》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合集下载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试题与答案05_杜甫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试题与答案05_杜甫

班级: 姓名: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试题05_杜甫(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关于杜甫及其诗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什么?( ) 2、杜甫安史之乱期间的诗歌风格,最适合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 3、(多选)以下哪些诗篇属于“三吏三别”?( ) 4、杜甫的号是什么?( ) 二、杜甫《望岳》赏析 1、以下哪一项不是《望岳》中的“岳”所指代的山?( ) 2、以下哪个诗句能够突出泰山的高?( ) 3、“岱宗夫如何”中的“夫”是什么意思?( ) 4、关于《望岳》一诗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三、杜甫《房兵曹胡马》赏析 1、关于《房兵曹胡马》一诗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2、《房兵曹胡马》中的“兵曹”是什么意思?( ) 3、以下哪一项对“锋棱瘦骨成”的理解是正确的?( ) 4、(多选)以下哪些诗句能够作为这是一匹名贵宝马的依据?( ) 四、杜甫《春望》赏析 1、关于《春望》一诗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2、以下关于《春望》的词语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 3、以下哪首诗歌最能体现杜甫作为“诗圣”的创作特点?( ) 4、“春望”的“望”与以下哪一项的“望”字意思相同?(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五、杜甫《石壕吏》赏析1、诗题“shíháolì”的正确写法是什么?( )2、《石壕吏》的诗歌正文,共有多少字?( )3、对比《春望》和《石壕吏》两首诗的异同,哪一项是错误的?( )4、关于《石壕吏》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项?( ) 六、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1、关于《春夜喜雨》一诗,以下哪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2、诗题“春夜喜雨”的意思是什么?( ) 3、关于《春夜喜雨》诗中的词义,哪一项是正确的?( ) 4、(多选)《春夜喜雨》一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1、诗题“江畔独步寻花”,指的是“什么江?( ) 2、猜猜以下哪项诗句不是《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中的句子?( ) 3、为什么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很多诗歌都写在成都?( ) 4、关于《江畔独步寻花》诗中的词义,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八、杜甫《赠花卿》赏析 1、这首诗的妙处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 2、以下哪项诗句不是在赞美乐曲悠扬?( ) 3、对于这首诗的词义解释,哪一项是错误的?( ) 4、以下哪项不是成都的别称?( ) 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 1、以下哪首诗作不是杜甫在成都所作?( ) 2、关于“绝句”这首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杜甫经常写诗不命名,后人只能以“绝句”命名,以下哪首诗不能命名为“绝句”?( ) 4、有人曾经用杜甫这首《绝句》为自己的菜命名,猜猜“窗含西岭千秋雪”应该是哪道菜?( ) 十、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1、关于《绝句·迟日江山丽》这首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2、(多选)诗中的哪些景象能够凸显春天的特点?( ) 3、以下哪项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与《绝句·迟日江山丽》的共同特点?( ) 4、与杜甫其他格律诗一样,这首诗同样在对仗方面用心良苦,其中与“沙暖”相对的是什么?( ) 十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1、与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闻”,不同义的是哪一项的“闻”字?( ) 2、以下哪首杜诗,流泪的心情与其他项最为不同?( ) 3、(多选)以下哪几项的诗句包含古今异义词?( ) 4、以下哪一项的诗句最能表现杜甫归心似箭的心情?(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文学诗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答案05_杜甫一、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B ) 2、(A ) 3、(ACD ) 4、(A ) 二、杜甫《望岳》赏析 1、(D ) 2、(B ) 3、(D ) 4、(D ) 三、杜甫《房兵曹胡马》赏析 1、(D ) 2、(C ) 3、(C ) 4、(ABCD ) 四、杜甫《春望》赏析 1、(A ) 2、(C ) 3、(C ) 4、(A ) 五、杜甫《石壕吏》赏析 1、(D ) 2、(B ) 3、(B ) 4、(C ) 六、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1、(D ) 2、(A ) 3、(B ) 4、(AB ) 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1、(C ) 2、(C ) 3、(B ) 4、(A ) 八、杜甫《赠花卿》赏析 1、(D ) 2、(D ) 3、(A ) 4、(D ) 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 1、(A ) 2、(D ) 3、(D ) 4、(C ) 十、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1、(A ) 2、(ABCD ) 3、(C ) 4、(B ) 十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1、(D ) 2、(A ) 3、(ABC ) 4、(D )。

高中语文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5 杜甫诗三首(测)(满分45分,时间45分钟)姓名班级分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筐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她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组合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组合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组合阅读训练【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2.本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入”字将“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意志和情思,还蕴含着旧时逝去不再归来的惜时之意。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入”字写归雁回到了塞外,诗人借此景抒发了对塞外美景的向往之情。

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入”字将窗外肆虐的风雨声引到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马踏冰之声,抒发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感。

D.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贞元末,王叔文①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②,必歌俚辞。

禹锡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州西南极远,禹锡母八十有余必去不得,当与其子死决,医恐伤陛下孝理之风。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四川专用2021_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四川专用2021_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专题05 诗歌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四川广安·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

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

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形象中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2.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1)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荆轲的崇敬仰慕之情。

(2)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3)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

“壮士”一词,此处是特指,指的是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诗,写易水送别的典故,易水送别友人的壮烈场景,展示出了诗人对荆轲慷慨赴义的敬仰之情,也侧面写出了荆轲勇猛的英雄形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赠花卿》赏析

《赠花卿》赏析

《赠花卿》赏析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诗鉴赏花卿名敬定,原为西川牙将,曾平定梓州段子璋之乱,其部下乘势大掠东川,本人亦恃功踞傲。

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可见此诗用以讽喻花卿居功自傲之举。

“锦城丝管日纷纷”——意思是花卿在成都无日不宴饮歌舞。

“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别名。

虽写“锦城”,根据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可指“丝管日纷纷”并非泛指,而是仅就花卿幕下而言。

“纷纷”二字给人以急管繁弦之感。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风荡漾于锦江上空,隐约可以听见,而更多的飘入云空,难以追摄。

这句不但写出那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美妙,而且表现出了它的缥缈。

“半入云”三字又引出下文对乐声的赞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里将乐曲比为天上仙乐,看来是对乐曲的极度称美了。

晚唐李群玉就化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歌妓:“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唐时,人们常把宫廷乐曲称为“天乐”。

(刘禹·1875·《唐诗鉴赏大典》锡《与歌者何戡》:“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自天宝后,梨园弟子多流落人间。

随着玄宗入蜀,宫廷艺人亦有流离其间。

因此宫中音乐颇多外传。

刘禹锡《田顺郎歌》云:“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常开君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然而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暗示了花卿的享受几乎等同帝王。

联系花敬定其人的恃功骄奢,与结语“即赞为贬”的《戏赠花卿歌》,这里显然是有所讽喻的。

只不过投赠之什,措语相当曲婉罢了。

因此杨伦《杜诗镜诠》高度评价此诗说:“似谀似(实)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整理:zhl201702。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樽前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泪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深深的忧伤之情。

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

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解析】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

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

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远望的角度写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岱宗”指泰山。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2.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5.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

一、⑴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兰亭集序》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2分)
⑵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4分)
答案:
一、(6分)⑴借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⑵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二、关于本诗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意在言外,婉而多讽;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⑴本诗的主旨是赞美音乐。

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写实;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实而生虚,虚实相生,突出了乐曲的轻悠、柔靡、空灵、曼妙的特点。

⑵本诗的主旨是讽刺花卿专制擅权、僭越礼法,犯上作乱,诗人采用双关的手法,以“天上”代指天子所居的皇宫;以“人间”代指皇宫之外;说乐曲只应“天上有”,则“人间”本是无所闻的;然而锦城此处不仅得闻,而且“日纷纷”,可见用乐之人的嚣张跋扈,诗人正是以这种双关笔法来讽刺敬定僭窃之妄行。

三、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杜甫《赠花卿》阅读答案】。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近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16.(4分)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答案:14.(2分)借代“举酒欲饮无管弦。


15.(2分)D (是赠别诗)
16.(4分)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