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作业和答案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作业和答案

《旅夜书怀》一、课堂内容整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释词旅夜:旅途中的夜晚。

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帆的桅杆。

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难道是凭借文章而显著吗?官应老病休: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二)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成都尹严武接济。

唐代宗永太元年(765),严武去世,诗人只得离开成都,此诗即作于作者至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州县)的出川途中。

(三)赏析1.首联内容与诗题有怎样的关系?从景物描写中你能感受怎样的诗人形象?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从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的描写,可以感知诗中刻画了一个夜愁不寐飘泊孤寂的诗人形象。

2.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垂”“涌”二字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颔联的意境是雄浑阔大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遇之情。

4.尾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沙鸥”具有怎样的情感内涵?尾联运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只飘零于天地间的白鸥,既是诗人观览天地旷野的实景,也是诗人内心悲愤的情感投射,无论是身前之功,还是身后之名,都游离于自己,沙鸥象征了晚年飘零、孤独、寂窶的诗人形象。

补充材料1.补充视频:朗诵《旅夜抒怀》https:///x/page/x0773u187b1.html2.补充阅读(见文档末尾)二、基础知识训练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旅夜书怀》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旅夜书怀》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旅夜书怀》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旅夜书怀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765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

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8.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展现出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创造力,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阅读欣赏8.答案:(1)基调凄凉悲怆。

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

(2)含情深沉凝重。

既有眼前境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

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

(3)传情曲折有致。

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满尽致。

全诗情感迁回曲折,顿挫有致。

(4)达情含蓄蕴藉。

诗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月、江野映衬寂寥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激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9.答案:示例一善于选取和组织意象,营造意境。

如由草、风、岸、樯、舟、夜构成的特写镜头与由星、月、江、野构成的远景画面,形成徽渺与阔大、孤寂与旷远相融为一的意境。

(或如诗人将自我融入自然之境,构成雄浑阔大义孤独凄凉的审美意境。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作业和答案

高二语文《旅夜书怀》作业和答案

《旅夜书怀》一、课堂内容整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释词旅夜:旅途中的夜晚。

危樯: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帆的桅杆。

名岂文章著:我的名声难道是凭借文章而显著吗?官应老病休: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二)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成都尹严武接济。

唐代宗永太元年(765),严武去世,诗人只得离开成都,此诗即作于作者至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重庆忠州县)的出川途中。

(三)赏析1.首联内容与诗题有怎样的关系?从景物描写中你能感受怎样的诗人形象?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从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的描写,可以感知诗中刻画了一个夜愁不寐飘泊孤寂的诗人形象。

2.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垂”“涌”二字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颔联的意境是雄浑阔大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遇之情。

4.尾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沙鸥”具有怎样的情感内涵?尾联运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一只飘零于天地间的白鸥,既是诗人观览天地旷野的实景,也是诗人内心悲愤的情感投射,无论是身前之功,还是身后之名,都游离于自己,沙鸥象征了晚年飘零、孤独、寂窶的诗人形象。

补充材料1.补充视频:朗诵《旅夜抒怀》https:///x/page/x0773u187b1.html2.补充阅读(见文档末尾)二、基础知识训练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篇一」【原文】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题】(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请简要赏析诗歌末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分)【参考答案】(1)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

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2分)(2)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

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

(3分)《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篇二」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问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篇一」【原文】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题】(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请简要赏析诗歌末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分)【参考答案】(1)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

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2分)(2)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

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

(3分)《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比较的阅读题答案「篇二」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问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旅夜书怀》同步练习

《旅夜书怀》同步练习

《旅夜书怀》同步练习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3分)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4、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

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15、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6、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3分)17、“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思想?18、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5、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7、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旅夜书怀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练习海淀含答案解析译文

旅夜书怀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练习海淀含答案解析译文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译文、练习、答案解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景物写起,“危樯……夜舟”,暗暗呼应“旅”字,而“独”字更兼容情、事,表达出眼下特定的一种心绪意态。

B.颔联继续描写,仰观俯察,皆为“旅夜”所见。

“垂”因地势“平”方显出原野之“阔”,造成星辰下“垂”的感觉。

C.颈联尽吐胸中积郁,以一个“岂”字作结,清楚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深刻的悲剧意识。

D.尾联中的“一沙鸥”是诗人借物自喻,表达了作者从此寄身“云水生涯”,自由自在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范例,请从首联与颔联中举例说明。

3.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1.D2.一、二两句写微风吹拂细草,小船孤独地月夜停泊,展示他辞职、亡友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般渺小,像江中孤舟般寂寞。

三、四两句写明星低垂,平野开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景色壮丽,在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悲怆心情。

(意对即可)3.“飘飘何所似”的飘飘,即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此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天地,深感自己漂泊无依,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这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感人至深。

而且,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收束,造成意蕴无穷的效果。

(如果学生答出“也体现着诗人初离官场远走高飞的自在感、解脱感”,解说合理也可。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9:评析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及作者观点(解析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29:评析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及作者观点(解析版)

专题29 评析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及作者观点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评析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及作者观点”这一考点。

一、(2020·重庆复旦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①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危樯:高耸的桅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第一句写岸上景物,突出一个“小”字;第二句写自己乘舟而下,突出一个“孤”字。

B.颔联用字甚奇,星光照耀原野,用一“垂”字,仿佛光芒也是有形之物,从云霄直落到地上;月色映照江流,用一“涌”字,仿佛明月是从江水中浮现出来一般。

诗人目睹此景,心中顿生喜悦之情。

C.颈联写自己本欲拼此身躯,为国效力,结果成名却因诗文小道,真非本愿也;更可恨宦途多舛,抱负难伸,直至今日老病,依旧一事无成。

D.尾联将自己的生涯比拟为水上沙鸥,天地虽广,沙鸥却似并无归处,只能终身漂泊。

★2.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0·宁夏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

②岑:小而高的山。

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

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高高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2020·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